阅读历史
换源:

第58章

  贤太妃知道甄贵太妃要死了,有再好的太医也没用,因为甄贵太妃必须死,她的儿子,她最珍爱的儿子要她死。

  眼泪模糊了视线,贤太妃望向窗外,这座宫城,圈了她半辈子,她和甄柔苑斗了半辈子,这辈子她的位份都被甄柔苑压着,宠爱也永远比不过甄柔苑,但是啊,到了最后果然她们之中她才是真正的赢家。

  甄家早就倒了,甄柔苑老了老了没有了支持,父兄被赐死,族人全被流放,最后到了如今自己还快死了,被她的儿子逼的要死,甄柔苑那个性子最是懦弱没底线,好死不如赖活着,她不会想死,但是可怜她连不死都做不到。

  反观她自己呢?年轻时不得宠,却也得皇帝几分敬重,位至四妃膝下两女,不曾烈火烹油风光无限,却也长盛不衰,如今她的女儿都嫁得良人,都安稳的生下儿女,甚至如今她们的孙辈都出生了,两个女儿在皇室宗亲里还都颇具地位,最重要的是她的女儿都孝顺贴心。

  她的家族依旧繁荣昌盛,她的家族从未抛弃过她,她可以一直得到家族支持安稳的在宫里过活。

  她是赢家,可到了最后她又茫然,甄柔苑恶毒吗?比起后宫大多数女人,甄柔苑算是好的了,她或许飞扬跋扈,持强凌弱,但却并不心狠手辣。她一辈子也没真的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她能盛宠多年说句不好听的是运气好加上沾了奉圣夫人的光了解老圣人的一些小习惯,甄柔苑从来不是个有心机的女人,某种程度上她天真的可怜。

  如今这个女人要死了,贤太妃知道想甄柔苑死的人太多了,多年盛宠,她早犯了众怒,如今连她的儿子,她最后的依靠也不要她了,她也只有趁着老圣人还有几分余情,一死发挥自己最后的价值。

  贤太妃放肆的哭了一场,物伤其类,她把自己多年的泪都哭完了,哭完后她又笑了,甄柔苑死了,还有很多人活着,这宫里斗就要斗一辈子,而她绝对要笑到最后。

  想着如今的太上皇后,一个好命的女人,摊上了个好儿子,可是命再好也不一定架得住自己做。

  贤太妃整理了一下,叫侍女进来换杯热茶,轻轻的抿着。

  “娘娘,那边传来消息文太妃又吐血了,不知这还能挺多久。”

  “叫底下的人收手吧,齐月昭可不是甄柔苑那朵菟丝花,齐家精心教养的嫡女怎么会那么容易认输。”

  “可是齐家已经亡了呀,成亲王也……”

  “你觉得像齐月昭这样的女人,失败以后会做些什么?”

  “这……”

  “依我对她的了解,就是临死她也会咬掉对手一块肉来,让对方永远记得,所以我从不在明面上与她为敌。”

  “娘娘英明,呀!今天早上我记得太上皇后好像去探望文太妃了,就是太上皇后出来之后,文太妃才吐的血。”

  “哼,卑微小心了半辈子,如今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了,她可不是要张狂一下吗,可惜了她的好命。”

  甄贵太妃到底没撑过来,没几天就逝了,临死前,甄贵太妃不知跟老圣人说了什么。

  反正最后甄贵太妃是风光大葬,一点没因为甄家受影响,甄贵太妃逝了,各家女眷却是有的受了,尤文德想也没想直接给李氏报了病。

  甄贵太妃这葬礼看着风光,可也就是面上光,还能真有谁注意不成,他才不让他家媳妇去受那分罪呢。

  贵太妃葬礼后,老圣人忽然下旨给当今皇后的内侄女和十二皇子的长子赐婚,震惊了一片人。

  尤文德看着贾家传来的消息,想起自己以前对十二皇子的认知,好像是觉得对方是草包来着,呵呵,这哪里是草包啊,分明是豆沙包,心都是黑的,皇家的孩子怎么可能有真傻的,傻的是他们这些人。

  第74章 尤清婉番外

  看着凤袍加身一步一步走向帝王的女儿,眼泪不由模糊了视线,尤清婉悄悄沾去眼泪,维持着端庄优雅的模样,参加完自己女儿的封后大典。

  大典后不少贵妇人说着恭喜羡慕的话,尤清婉得体的应着,一直撑到回家,坐在自己的屋里,眼泪却是再也控制不住。

  她的长女封后,无数人艳羡,家族也因此荣光更盛,可是她却心如绞痛,封后又如何,说到底也不过是继后,而她更不知道在后宫里,这场封后大典到底是一场战斗的结束,还是新一场厮杀的开始。

  “咳咳咳!”看着手绢里的鲜血,尤清婉苦涩的闭上眼睛,她一向身体是极好的,变成这样仅仅是因为一勺□□,可她却庆幸她喝了那勺药,因为如果喝的人不是她,那就该是当年才生下皇子,坐着月子的女儿了。

  睁开眼睛,看向窗外,尤清婉的思绪不由飘远。

  她是承恩公夫人,她是吴家二夫人,她是尤家二小姐。

  她的前半生顺遂的让人羡慕,她是尤家二小姐,和她三妹一胎双生,生母是府中良妾,也是除了主母以外后院唯一的女眷。

  她们是府中最小的孩子,也是父亲最宠爱的孩子,父亲愧疚补偿长姐,重视兄长,对她们却是全心全意的疼爱,而姨娘则更是连心都恨不得都掏给她们,母亲也对她们尽心尽力,长兄长姐把她们疼到骨子里。

  她是庶女,却自幼在母亲身边长大,吃穿用度,一应教导全都比照嫡女。

  尤家的后宅干净到让人心惊也让人无奈,妻妾争斗对于她而言一直只存在于传说。

  她姨娘在她有记忆之后就一直在吃斋念佛,平日里对母亲一向恭顺有礼。而母亲也素来贤良大度,她姨娘说是良妾,月例却一直比照贵妾,即使姨娘不得宠父亲从不踏足姨娘的院落,但是府里却从来无人敢对姨娘不敬,她和妹妹在娘家时母亲也会常让她们去姨娘处坐坐。

  她在母亲身边长了十几个岁月明的暗的从未听说过一句姨娘的不是,在母亲嘴里的姨娘永远是温柔和顺的,而姨娘则总是告诉她们母亲多么贤惠,多么善良,让她们懂得感恩。

  年岁小的时候,天真烂漫什么也不懂,她和小妹问过父亲,她们家的后院为什么和别人家的不一样,然后和父亲磨叨谁谁又哭她姨娘又被主母罚了,谁谁骂她母亲又被小妾气了,当时的她们被宠的无法无天,全不知道这些话不该从她们这样的女孩子嘴里说出来,更不该说给父亲听。

  她到现在还记得父亲当时苦涩的表情,父亲第一次和她们道歉,他说对不起让她们生为庶女,矮人一头,平白被外人嚼舌根。

  随着时间推移,她们逐渐长大,她们开始明白嫡庶到底意味着什么,可是她们并无抱怨,只有庆幸,有的人家庶女过的好比下人无人问津,有的人家庶女如嫡女却满身骂名,只有她们饱受赞誉,身为庶女过着嫡女的日子却无人质疑,因为她们好命,遇到了最好的父亲!最好的母亲!最好的姨娘!最好的兄姐!

  她在娘家的日子从来都是自由欢乐的,可惜她会长大,她要订婚出嫁,她从来都知道父亲母亲的爱护,但是到了订婚时她还是哭了一场。

  她的成长中从来没缺过赞誉,母亲有时也会看着她道她不比长姐当年差什么,而她的长姐是贤名满京的贵妇人。

  但是她也从来都明白,她是庶女,她知道以父母的性子绝不会允许尤家的女儿做妾,所以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未来必会低嫁为正妻。

  最后她的确是做了正妻,却没有想象中的低嫁,正三品大员的嫡次子,吴家即使比不过张家陈家那样的世家,却也是拿的出手的大家族,何况她还是以庶嫁嫡,她不知道为了这桩婚事父亲付出了什么,母亲花了多少心思,兄姐帮了多少忙,她只知道她风风光光的嫁进了吴家,做了吴家二少爷的嫡妻。

  她总是那么幸运,她是次子媳妇,没什么压力,丈夫也体贴,婚后没多久就查出了孕事,头胎就平安的生下了嫡长子,娘家夫家都欣喜如狂。

  之后不久她又生下第二个孩子,她的嫡长女,她唯一的女儿,也是整个吴家这一代唯一的女孩。

  她生育了二子一女,直到儿子成家,她的生活都是平安顺遂的,可是之后一道赐婚旨意的到来,彻底把她的后半辈子打入了深渊。

  圣人亲自赐婚,将她的女儿赐予三皇子为侧妃,她听不进别人的恭维,听不进什么三皇子是圣人唯一的嫡子,可能就是未来的圣人,她只听见,她的女儿要做侧妃,要做妾。

  接完旨意她就一下子病倒了,可是她不敢跟别人表现出来,甚至不敢让女儿知道,她不能让人觉得她不满圣旨,她也害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女儿,影响到她的认知,影响到她的未来。

  丈夫急得团团转,请来在京的长姐嫂子,后来甚至请了难得回京探亲的妹妹,看着担忧的亲人,她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她是庶女,却过着嫡女也不一定比得了的日子,最后还嫁给了名门嫡子,尤家三女,长姐是侯门主母却是继室,妹夫虽然能力出重,却父母双亡,三姐妹算起来只有她嫁的最好。

  她的女儿是名门贵女,她是吴家唯一的嫡孙女,她的祖父外祖父都曾是一品大员,父亲伯父舅父无一不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她的姑姑姨姨全是豪门贵妇,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她的女儿却成了妾,是不是她占她女儿的福气!

  尤清婉自出生之后再没有那么哭过,自那以后她的后半辈子都似和眼泪脱不开了。

  她心如刀绞却还是要强打精神送女儿出嫁,她不能让上位者因她而牵连了家族,牵连了她已经够命苦的女儿。

  女儿出嫁后,她恨不得烧香拜佛祈求三皇子能平安登基,不然她不敢想她可怜的女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因为她这个出嫁女,甚至还不是嫡长女的出嫁女,一向不参与夺嫡的娘家,隐隐偏向了三皇子,原本中立的贾家、孙家、李家也跟着受到影响。

  而吴家以及家里的姻亲毫无疑问也是天然偏向三皇子,这是她女儿的底气,也是她的祸,这样的出身,做人嫡妻,自然是底气十足,做人妾室却只能着眼。

  正妃不会喜欢出身高贵的侧妃,三皇子到底有几分真心又有谁知道,正妻永远有礼法保护,妾却只能是妾。说句难听的,死了正妃,外人也好,三皇子也好就是不伤心也得伤心,死了侧妃,就是伤心也不能伤心,这就是礼法。

  千盼万盼,三皇子终于成了圣人,女儿成了贵妃,依旧是妾,却比一般的妾又不一样,说句不好听的,死了也有全天下人陪着哀吊。

  可是,她的心却还是放不下,后宅变成了后宫,尔虞我诈,防不胜防,她还来不及为女儿生下皇子,以后有了依靠而安心,自己就差点丧了命,命保住了,也烙下了病根,她身子一向健壮尚且如此,她实在不敢想若是产后虚弱的女儿喝了那勺药会怎么样。

  后宫的阴毒狠辣让她不寒而栗,而她的女儿要在那里继续生活一辈子,她不知道女儿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终于她的女儿成了暂时的赢家,成了皇后,所有人艳羡那样的风光,又有谁知道风光背后的心酸。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着,尤清婉从小辈熬成了老辈,她的身子一直不好,但是她一直咬牙挺着,她不能死,她若死了,正直壮年,努力上进的儿子孙子们就不得不守孝三年,闲赋在家,而她在宫里的女儿外孙也要一下失去助力。

  她努力活着,一直活到听见又一次新皇登基,她的外孙成了圣人,她的女儿成了太后,她终于可以放心了。

  可是还没等她彻底放心,为什么一向健康的丈夫倒下了,看着白发苍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