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章

作品:花事了|作者:瞎说呗|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8 14:54:42|下载:花事了TXT下载
  花事了

  作者:丁丁冬

  1。契子

  我是在北京认识的华兰文。

  她幽雅知性,偶尔也露出点狡黠,正处于女人最黄金的年龄,30岁。

  她在一个小外企做了两三年的普通职员,一个月拿3000左右的薪水,朝九晚六,公司从来不加班,因为老板不好意思让薪水不高的普通职员加班。每周都迟到个两三回,公司也不扣工资。老板说了,公司分工很科学很合理,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其余的公司不会跟员工太计较。让我这个中央级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在心里偷偷感叹:资本主义可真好呀。

  更让我羡慕的是,她还有一个温文体贴的老公,几乎每天下午六点都会在公司写字楼的大门口等着她,当然了,她五月份刚举行婚礼,新婚燕尔嘛。这种体贴能维持多久,我拭目以待。我承认自己有点酸葡萄心理。

  如果她不跟我说,打死我也想不到她的经历竟然还挺丰富,我一直以为她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一条平静无波的小溪。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她生在一个小山村,也长在这个小山村。

  “什么?是真的吗?当她有一次说起自己的出生地时,我大声反问道,声音大得让周围喝咖啡讲情调的人们纷纷侧目。

  她出生在一个山清水净的北部村庄。

  父亲做了大半辈子村长。女儿一出生,他抱着这个长的挺好看的娃娃跟妻子说,一定要起个好名字,要不配不上我们这好姓氏。要斯文秀气的,不象我们,都是国呀,军呀,红呀,花呀的,太不讲究了。

  父亲抱着本新华字典查呀查的,终于起了一个:华岚雯。父亲和母亲说,你看,有山有水有风还有文采。母亲连连点头。

  三四岁的时候,夫妻两个开始教孩子写字,女儿写出来的名字总是分得很开,三个字象六个字,父母亲只好将她的名字简化,并改了户口本。

  从此,她就是“华兰文”了。

  2。吾家有女

  华兰文第一次听到有人夸她长得好看是在五岁的时候。

  那年夏天,妹妹华兰欣刚出生,妈妈整天在床上抱着她。华兰文已经享受了快五年的独生女生活,突然家里多了一个小东西,她很好奇,也有点生气,只要妈妈一抱着妹妹,她的眼睛就变亮了,站在地上看着她们,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爸爸笑看着她把她举起来,她高高得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居高临下看着妈妈和妹妹,在妈妈的笑声中很得意的和爸爸出门玩儿去了。

  刚出院门就碰见一位走路很慢很慢的爷爷,村里的小青年都给这位爷爷取了个外号叫“轧路机”。

  华兰文每次提起这位爷爷都会特别心酸,比提起自己过世的爷爷奶奶还要难过。她说每次看见孤寡老人在路边颤巍巍的乞讨,她都会想到这位爷爷,尽管知道北京的很多乞丐都大有文章,她还是会忍不住给钱。

  爸爸停下脚步跟老人家打招呼:“大叔,又去镇上赶集?“

  爷爷笑着说:“是啊是啊,带文文去玩儿?”

  又抬头端详她半天:“这小姑娘,长得真好看。不光是好看,还透着股机灵劲儿,就咱村长那老婆(爸爸这会儿还是村里的会计),别人说她是苏杭二州中的一州,我看只能算是个画美人,有形没神那。”

  说着又迈开磨磨蹭蹭的步子往前走了。

  机灵就是聪明,这个华兰文是知道的。她的聪明在村子里家喻户晓,从三岁起,爸爸妈妈就教她写字,她现在能从一数到一百,还能全部写出来,会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运算,能认识并写出几十个汉字。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她能理得清复杂的亲戚关系,比如爸爸和姥姥家亲戚的关系,妈妈和奶奶家亲戚的关系,什么堂叔伯,表姑姨,她都一清二楚,包括村子里小朋友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她都知道。

  我当初听见她说这些的时候,非常惭愧,要知道我现在年近三十,还搞不清这些复杂的关系,上次,我父亲的一个姑家表哥从家乡来北京玩儿,我当着人家的面吭哧半天,都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较合适,只好点点头说了句你好。可是人家五岁就能弄明白这些了。

  “爸爸,什么是好看?”华兰文问爸爸。

  “文文长大了就明白了。”爸爸给了一个她不太满意的答案。

  六岁那年的秋天,华兰文开始上学了,一开始按照农村小学的惯例上学前班,她刚呆了一星期,老师就烦不胜烦了。

  老师是一个高小毕业的农村妇女,校长给她的任务就是在这一年中,让一点教育基础都没有的农村孩子能简单认识几个字,能进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更重要的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个身兼保姆和教两职的农村妇女,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黑板上写几个汉字或者阿拉伯数字,先教孩子们读几遍,然后让孩子们挨个站起来读,最后布置作业,一般是每个写十遍或者二十遍。

  孩子们埋头擦擦写写,大多数孩子半天都完不成可华兰文不一样,她过几分钟就会举着作业本说,报告老师,写完了。老师很烦恼,因为老师在孩子们写作业的时候,一般都在织毛衣,可华兰文一报告,她就得停下来看作业,总是全对,等这孩子坐下后,她拿起毛衣,却忘了那花样该怎么继续织下去,还得重新数针脚。别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华兰文一喊报告,他们就全抬起头来看看她,看看老师,一会儿教室里就“嗡嗡嗡”乱成了一锅粥。

  在连续一星期后,老师终于无法继续忍耐,这个孩子打乱了她一向的教学秩序。但她不敢对这个好苗子掉以轻心,她先后去找了华兰文的父母和校长。就这样,华兰文免去了一年的学前班,直接上了一年级,她在五年的小学生涯中,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而她们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她一直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而且都没有同龄的。一直到她上了大学,才有了跟她同龄的同班同学,因为大学城市生占到多数,他们上学也很早,这居然也成了她喜欢大学校园的一个原因。这一点我表示十分的不理解。

  在村办小学里,华兰文快乐得成长着,学习对她来说很轻松,别的同学都在家啃着铅笔写作业,她已经在看“民间故事”、“365夜”“安徒生”“格林”什么的了。在学校的课间,总会有好几个同学围着她让她给讲故事。

  “你给讲故事?太夸张了吧?那好象是父母或者老师该干的活儿呀?”

  “幸亏我可以讲故事,你知道吗?刚进入学校那会儿,都没人和我玩儿。”

  “不会吧?你在他们中间应该是最优秀的呀。”我是一城里长大的孩子,她的这些所谓长处我们好象都具备呀,所以我很中肯地给她界定了优秀的范围,可能也有酸溜溜的成分在里面吧。因为我明白,我们所处环境不同,她那样真的是非常优秀。

  “就因为我跟别人太不一样了,还有,有的事情对我来说很困难,我不会玩儿。”

  华兰文甫入小学校园,就迎来了几道敌意的目光,这个一年级的班级里有两个已经九岁的女孩儿,上学晚又因为成绩差留级,成了华兰文的同班同学。

  她们看着这个小姑娘,穿着漂亮的花裙子,两个乌亮的小辫儿上扎着粉红色的蝴蝶结,脸白如玉,一点泥儿都没有,连耳朵后面都是白白的,大眼睛扑闪扑闪,更可气的是,她脚上竟然穿一双她们从来没穿过的黑皮鞋。最可气的是,听说她连学前班都没上就来上一年级了。

  这两个女同学对华兰文厌恶之极,她们号召班上所有的女同学都不要和华兰文玩儿。

  可有些女同学对华兰文是有好感的,偷偷邀请她加入游戏,可是她们发现这个漂亮聪明的女同学根本就什么都不会。

  她不会拍皮球,好象她的手总是跟不上皮球弹跳的节奏,皮球跳着,她的手一阵忙乱,但总是摸不到球,只能看着滚远的球跺脚。

  她不会踢毽子,她只会直着腿用脚尖踢两三个,毽子就被踢飞了,弯着腿她只能踢一下,大家围着圈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只能看着别人腾挪反转,给大家数数,一直数到几百,踢的人才因为累了用手接住毽子,给下一个人踢。

  扔沙包的时候,她从来接不着沙包,总是被砸中下场,轮到她扔的时候,她从来砸不中别人。

  更别提爬树上墙之类的高难度游戏,她最爱爬的树就是家门口那棵布满枝桠的老杏树,因为枝桠长得跟梯子似的,刚好让她能够一直爬到顶。

  自然的,没人愿意跟这样一个孩子玩儿。她呢?倒没有难过或失落,她能自得其乐,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蹲下来用树枝在土地上画画,花啊鸟啊自己创造的一些图案呀,画完了抹去,抹完了再画,直到上课铃响。

  小学生活过了大半,她才学会那些对她来说很困难的技艺,但也只是学会而已。

  这样一直到三年级,她有了阅读能力,她心里藏了许多美妙的故事。

  有一次在老师的要求下,她讲了一个类似“灰姑娘”的叫做“灯芯草帽”的故事。

  从此以后,课间的大多数时光,她都会被女同学围着要求讲故事,她讲,同学们站成一圈儿听,包括那两个大孩子,甚至高年级的女生。

  她逐渐有了融洽的同学关系。

  好静不好动的性格使得华兰文体弱多病,她每年冬天都因为咳嗽请病假,少则半月多则月余,也导致她青春期以后就开始长胖,大学毕业照上的她都是圆润的。

  华兰文在记忆中从来没有象别的孩子那样疯跑疯闹过,夏日的傍晚,妹妹在院子里绕着全家人不知疲倦的奔跑,跑的兴奋了就嗷嗷大叫,她的脸蛋上从来没干净过,不是泥巴就是煤灰,她跳到人家的苹果园里偷苹果,去山上摘一兜子一兜子的青杏,撕了同学的作业本,掰折人家的铅笔……妈妈气得追着打她,她就爬到高高的树上做鬼脸。

  而她一母同胞的姐姐,总是安静得坐在奶奶的身边打着蒲扇,一边留神听大人聊天。

  华兰文也从来没有尖叫过,遇到惊恐的事情,她只会抓着自己胸口的衣服,一个劲儿倒吸凉气。

  除了女同学,华兰文还有很多男同学呢,她的男同学从她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里以后就对她非常感兴趣,一开始是观望、猜测,凑在一块儿小声议论,终于有一天他们按捺不住了。

  那天是华兰文值日,她扫完地擦完黑板背上书包准备回家,几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堵在了教室门口,他们交换了一下目光,然后就动手了,有的拉华兰文的小辫儿,有的摸她的耳朵,有的偷偷轻拽她的衣服,大胆儿的甚至摸她的脸蛋儿……

  华兰文在极度慌乱中度过了几分钟,挣扎中她看见了一双犹豫不忍的眼眸,那是爸爸好友武叔叔的儿子,她一直叫他小武,小武大她两岁,上学前在一起玩过,她去过无数次小武家,因为小武有满满一箱子的小人书。

  小武原来是坚决反对这么做的,因为他一直认为这个小姑娘应该是被人宝贝的,不能这么做,可那几个大孩子嘲笑他一番,说他心疼小媳妇儿,他就硬着头皮来了,他准备旁观,实在过分了就出手保护她。当然那些小男孩儿并没有很恶劣的想法,他们只是想看看这个小姑娘为什么跟别的女同学那么不一样。

  华兰文朝着小武站的方向冲了过去,小武一侧身,她冲出了包围圈,一路往家跑去。

  在半道上,她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爸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