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69章

作品:财色|作者:老山文学|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9 03:42:47|下载:财色TXT下载
  矢窀思夷玫馗憬ㄉ瑁烤拖衷谡庑┩恋兀故亲庥么遄永锩娴摹4颖局噬侠此担勖腔故窍缯蚱笠怠!?br/>

  哦,听到这个答案,范无病摇了摇头道,“看来在这一点上,温州也没有胆子放开啊!”

  事实上,土地在中国是相当敏感地一个话题,中国地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地土地了,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的土地是归于国有的。

  要拿地也行,你的是国企啊!乡镇企业,或者是披着乡镇企业外衣的私营企业,有什么资格去跟人家要地?陈荣和霍胜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是连想都没有敢想过。

  而范无病之所以能够在磐石搞到大片的土地,一个是因为磐石的经济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范无病这三个字的含金量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土地换资金计划,使得磐石市政府得到的资金是巨量的,远比深圳卖给香港人的土地价格要高的多,因此上层领导们集体默许了这件事情,大家也是想看一看,在磐石这块儿土地上,究竟能不能搞出一点儿新花样儿呢?

  想到明年邓公南巡之后,土地问题就要迎刃而解了,范无病的心里面还是比较有底的,于是他对戴维斯、陈荣和霍胜说道,“接下来你们的任务就是整合销售网络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搞好设备购置工作,至于土地的问题,就交给我来解决好了。”

  “范老板搞得定这个?”陈荣有些惊异地问道。

  “搞定搞不定,总要搞过以后才知道嘛,总不能因为困难太多,就不去搞。”范无病笑着回答道。

  第六十九章 搞一点儿地皮真难

  范无病一向认为,温州人的胆子是很大的,所以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陈荣和霍胜这两位勇于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温州柳市人,居然从来没有打过土地的主意,这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不过在他仔细地研究过柳市及附近的地形以后,就有点儿踌躇了。

  温州地形多样,既有山川、平原,又有海岛、湖泊。至于柳市,则是一个背山面海的小镇子。据说这里很早以前就有许多人在一棵大柳树下做生意,于是就有了“柳市”这个名字的来历。柳市全镇户籍人口十三万,人均耕地仅四亩,因此柳市人总是被人多地少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

  虽说改革开发之后,柳市人通过开办小电器工厂渐渐地富了起来,但是土地面积少这个困难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因此大家对于土地的重视,并不在国内的其他地方之下。

  以前的时候,虽然柳市的小企业也很多,但是规模都很小,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子,并没有对于大片土地的需求,基本上自己的场地里面就可以胜任有余了,因此土地的需求矛盾并没有体现出来。

  而现如今,范无病想要通过整合将柳市的资源统一到自己的旗下,当然就需要更大的工业用地,上万人的低压电器工厂,至少是需要上千亩土地的,这就有点儿困难了。

  不过范无病还是特意跟当地的基层干部们打听了一下,结果对方一听到这个问题,立刻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连连说作不了主。

  即便是大型的国企,想要征地也得先通过温州市委批准,还需要在省里报备。在这个问题上。至少目前还没有人敢有所逾矩。

  这样就令雄心勃勃的范无病感觉到有点儿难办了,没有地盘儿,自己谈何发展?

  虽然有心跟上面说一说,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可能又会欠了人情,范无病就有点儿踌躇,终于还是决定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再去骚扰别人。

  “看来这个事情,还是得发动群众的力量了。”范无病最后很无耻地想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第二天开始。柳市就开始传出一条小道儿消息来。据说是有国外的大老板想要到柳市来投资。将倒闭了地小企业们收购,整合成一家大型地正规的厂子。目前正在柳市进行实地考察,被他看上的企业,都能够起死回生。

  这样一来,柳市当地人的积极性立刻就被提起来了。

  虽然搞假冒伪劣让他们倍受打击,但是如果能够被外商收购了,以后可就是外资企业了,至少也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那样的话。还用担心搞不来正规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有了这两样法宝,柳市可就能够继续火起来了!

  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的兴致都比较高。不仅仅是当地小企业主们,就是村干部们、乡干部们、镇子上的干部们都感到非常兴奋,最近持续低迷的柳市经济,似乎是看到了一丝曙光了!

  不过没过多久,又传出来一条消息,说是人家外商在柳市转了一圈儿,觉得柳市地地方实在不适合搞大型企业,土地使用面积太小,而且山地较多,需要建设大型工厂所需要地土地休整资金太高,很不合算,而且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似乎柳市当地政府在土地出让这一个问题上,非常不配合。

  没有地,还搞什么企业?

  大大小小地企业主们和工人们立刻感到出离愤怒了!他们在近两年的经济收缩政策下,基本上已经被挤压地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好不容易看到这么一个可以脱离困境的机会,却要因为土地问题被打水漂,任谁的心里面都免不了会有不甘。

  于是愤怒的人们立刻就把镇子上的领导们给围上了,让他们一定要考虑到柳市群众的集体利益,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

  镇子上地干部们也感到束手无策,毕竟土地地审批权力可不在他们手上,而这一次人家要搞的项目又太大,自己解决吧,怕得罪上头,不批吧,要得罪下面这些村民们,真是风箱里面地老鼠,两头受气。

  最后还是有人在某人的授意之下,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来,就是不通过镇子,直接由拥有土地的农民们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方案就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们集体跟企业签订土地长期租用协议,通过土地换工作职位的方式进入新厂子,同时镇子上还可以得到一笔土地出让补偿金,这样既可以解决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们没有生存依靠的问题,镇子上也可以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

  实际上,柳市的人均耕地相当少,根本养不活个人,因此当这个方案提出来之后,大家都很兴奋,只是不知道镇子上会怎么想,而人家外商老板也未必就会同意这个提议,毕竟这样一来,投入的资金会更多一些。

  镇子上面虽然非常希望解决这个难题,但是却不敢私自做主,于是就将这个问题上报到了温州市委。

  温州市委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感到非常挠头,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具体过程,是因为有外商到了柳市进行考察,希望整合柳市的小企业资源,搞出一个大型的工厂来。

  “这事情是好事情,可就是难题令人头痛。”市委的王书记是一位相当有魄力的中年领导干部,当初八大王事件压得温州的工商业抬不起头来,还是在他的支持下,把八大王放了出来,这样才会使温州的经济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然后又经过了这两年的打假活动之后,温州地经济又有点儿一蹶不振地态势。如今是该到了重振旗鼓的时候了。正好有人送来了这个机会。

  “邓公不是说过嘛,改革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我们的胆子可以大一点儿,试一试总没有坏处?如果实验的结果是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再纠正也不迟嘛!”最后王书记跟市里面的主要领导们都达成了共识。

  在范无病到达柳市的地六天,终于有政府方面对人来跟他进行接洽了。

  来的是柳市地一个副镇长,首先对范无病等人地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就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也难怪,消息中说来者是国外地大老板。谁知道一见之下居然是中国的小男孩。这一来一去。可就天差地别了。

  好在副镇长还是看得出,人家小男孩儿地手底下用的可都是外国人。而且镇子上最大的两家厂子,仅有的还在生产的那两家厂子的老板,此时已经投向了范无病的阵营,看来人家真地是有实力地大老板,否则像陈荣和霍胜这样的精明人,怎么可能做人家小弟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土地问题展开了一番讨论。最后。原则上按照农民自愿地原则对土地进行征用,碰到具体的阻碍。则由镇子里的干部们上门劝说协助解决。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没有遇到这么阻力,因为柳市这地方,人心其实都不在种地上面,范无病所需要的土地,很快就征集够了。事实上到了后期,还有不少人主动上门来联系,看是否能够把自己的地也征集了,换一个工作岗位?

  戴维斯跟陈荣、霍胜等人的整合工作也进行得一帆风顺,销售队伍基本上已经拉起啦了,足有两三百人,都是以前跑过全国各地的具有实战经验的推销员们。

  因为前一阵子柳市的工商业基本上出于停顿状态,这些人都在搞别的营生,这次听说柳市的低压电器行业要进行重新整合了,又有国外的大老板投入了巨额资金支持产业正规化,顿时都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会,纷纷前来投效,倒是省了戴维斯等人不少精力。

  但是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是有人把这个问题给捅出来了。

  起因就是浙江大学的一个经济学教授,家是柳市的,正好回来探亲,却听说家里人都在张罗着签土地征用协议来换取工作机会,而且还听说,土地是被镇子上征集起来提供给私人办厂用了。

  “这还了得啊?!土地都出让了,那还是新中国的农民吗?!”那教授立刻就感到不对劲儿了。

  于是这位教授就在当地搞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镇子上的干部们也在其中主动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他就更加愤怒了,连夜就写了一片稿子,题目就是,通过自己的新闻渠道,直接就刊发在省报上面了。

  在这篇不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中,教授非常痛心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只会沦为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然后又引经据典地罗列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事例来佐证自己观念的正确性,最后断言道,这种出卖土地的行为绝对不是社会主义!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的目光,又被吸引到柳市这块儿不足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了。

  柳市啊柳市,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够消停一会儿呢?才经历了打假风暴之后,还不到一年,现在居然又搞了这么大一个动作出来,你们到底要做什么呢?

  出让土地,不是没有过的事情,但是规模都很小,或者是有政策引导,比如在深圳特区,出让土地就是有根据的,因为人家是特区,所以可以享受一些特殊政策。但是柳市是什么呢?不过是一个小镇子而已,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小镇子曾经出现过上千家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作坊式企业而已,柳市留给全国人民的印象,无非就是假货的聚集地,罪恶的集中营而已,此时又搞出这么一件事情来。实在让人们有些恨得牙根儿痒痒。

  主流地媒体也开始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有反对地,也有支持,还有冷眼旁观的,纷纷围绕这个事件的政治立场进行辩论,事情弄大了。

  无论怎样,这件事情还是传到了高层的面前。

  “这家伙,怎么又搞出事情来了?”某领导挠头道。

  “还真是一个不安生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