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部分阅读

作品:心腹|作者:绳绳兮仙游|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15:15:45|下载:心腹TXT下载
  道铩

  蔡科长和贾科长也到了门口。蔡科长酒量不错,今晚最多也就喝到六成,自然没什么酒意,可见佘厂长的红包递了上来,也佯装醉态,趔趄着往一旁歪去。却恰好歪在佘厂长怀里,佘厂长顺风吹火,不怎么费力就将红包塞进了他的口袋。贾科长清醒得很,也学蔡科长样,假意一脚踩空,栽倒在门边,佘厂长手中最后一个红包便顺理成章到了他身上。

  上车后,除了崔主任,几个人醉意全消。蔡科长拿出红包数了数,不多不少,刚好一千,就乐道:“一千元不多,但对于氮肥厂来说,也算过得去了。”贾科长说:“我看这个佘厂长还够朋友,估计跟柳碧如关系不一般。”

  崔主任本来半醉半醒缩在位置上,听了两位的话,睁开红眼,说:“当然不一般,柳碧如是佘厂长的妻妹。”贾科长说:“正宗的还是旁系的?”崔主任说:“妻妹莫非也有正宗旁系之分?你们尽往歪处想。”蔡科长说:“原来如此,怪不得佘厂长舍得花这个代价。”贾科长说:“是呀,我开始也纳闷,氮肥厂都要倒闭了,据说厂里工人因为领不到生活费,三天两天就跑到市政府去上访,佘厂长却还在这里花天酒地,不是一般关系,他会花这个钱吗?”

  蔡科长来了劲,说:“崔主任早把他们这层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也就不走了,还要宰佘厂长一刀,潇洒走一回。”贾科长说:“怪就怪杨科,你不提出走人,我们怎么会走?”

  杨登科觉得这些人怎么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人家厂里穷得丁当响,卡着工人的生活费不发,供你们吃饱喝足,临走还给了个不小的红包,还嫌不足。可这话杨登科还只能裹在肚皮里,不能当他们面说出来,否则既得罪人,又显得自己道貌岸然,好像你的卵比人家的多条筋似的。如今的人心肠仿佛都变硬了,谁如果胆敢表露自己慈悲柔软的一面,谁就会被看成是假正经,或得了神经病,难免让人嗤之以鼻。

  杨登科只得笑笑,说:“那我现在把车给你们开回去怎么样?”蔡贾二人也笑道:“别开玩笑了,好马不吃回头草,出了门,怎好意思回去?事成之后再宰姓佘的也不迟。”

  崔主任的眼睛还是半开半闭着,听几位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热闹,也不甘寂寞,说:“事成之后不用宰宰宰姓佘佘佘的,宰祁祁祁局长得得得了。”蔡科长说:“柳碧如又不是祁局长的妻妹,谁好意思宰祁局长他老人家?”

  崔主任看来是真的醉了,口无遮拦道:“柳碧如不不不不是祁祁祁局长的妻妻妻妹,但却是祁祁祁局长的那那那个。”

  这意思已是再明白不过了,蔡科长和贾科长却还要装傻,说:“那个是什么?”崔主任哈哈大笑了,手在空手划了道弧,结结巴巴道:“那那那个是什么都都都不知道?你们还还还说是在单单单位上混混混混的?”

  蔡贾二人便怪笑了两声。

  闲话少说。就说贾科长回到农校就把考察材料交给了马校长。两天后,马校长便象征性地开了个校务会,做了调入柳碧如的决定。市农业局是农校的主管单位,农校进人必须经局党组同意,在有关材料上签字盖章,方可到人事局办理正式的人事关系和工资手续。因此农校该签的字都签好,该盖的章都盖好之后,贾科长便拿着材料到了农业局,找到蔡科长,由他接着去走下步程序。蔡科长又拿着材料去找董志良,董志良在材料上瞟了两眼,说:“先在我这里放放吧,开党组会的时候得通过一下。”

  然而董志良并不急着开党组会,却吩咐杨登科写个转干申请报告送到蔡科长那里去。杨登科乐不可支,一口气写了个三千多字的申请报告,从德能勤绩多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好像这样的能人不转干,将会给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莫大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一样。可屁颤屁颤拿着报告交到蔡科长手上后,蔡科长只瞧了两眼就笑起来,说:“杨科你不是给自己写回忆录吧?谁有工夫看你的?何况能否转干,又不是靠你的报告写得多么漂亮。只要四五百字,把基本情况写进去足够了。”

  杨登科想想也是的。如今的这报告那报告,要经费也好,要待遇也好,要政策也好,并不在于报告本身如何生动感人,主要在于谁写的报告,谁递的报告,或谁在报告上滴的墨水。人微言轻,位显言重,就是这个道理。杨登科只得重写。这下他学乖了,先向蔡科长请教写作方法。蔡科长也没时间给他传授什么写作方法,找了份过去工人转干的现成材料给了他。杨登科一看,那样的报告也并不怎么高深,于是照着上面的格式和要点,把自己的简单情况写上去,一个像模像样的申请报告便出来了。这一回蔡科长没说的了,立即在上面签了意见,盖了公章,送到了人事局。

  不久,祁局长和崔主任到董志良这里来催办柳碧如的手续。董志良说:“我也正在催马校长呢。”崔主任说:“农校的贾科长不是把材料报到局里来了么?”董志良脸一黑,骂道:“这个姓马的,我给他打了几个电话了,他不是说学校领导忙,校务会开不拢,就是说学校离退休老师天天缠着他,要求安排子女在学校就业,怕引起连锁反应,柳碧如的事容他缓一段时间。怎么在你们面前却把责任都推到了我的头上?”

  说着,拿过电话拨通了马校长,当着祁局长和崔主任面狠狠地训了他一通。材料明明报到了局里,董志良却说没看到材料,马校长一时懵了,想申辩几句,董志良也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说:“我没空跟你嗦,祁局长和崔主任就在我办公室。下午你再到我这里来,把情况给我说清楚,小柳的事你想赖着不办,除非我不做这个局长了。”啪一声挂了电话。

  祁局长和崔主任见董志良话说得这么硬,自然不好多说什么,只拜托董志良多做马校长的工作。董志良一脸歉疚地说:“让二位空走一趟,真对不起了。你们不知道,那个姓马的名堂就是多,好几次局里交办的事,都被他顶了回去。这件事他如果还要继续耍滑头,我就真对他不客气了!”同时拍拍桌子,提高了嗓门道:“我就不相信我还坐在这个位置上,却找不到法子整治他。连下属单位的一个小头目都对付不了,我这个局长还怎么当!”祁局长忙说:“用不着,用不着,马校长也许确有他的难处,董局长你也不能逼得太厉害了。”

  两个站起来准备出门时,董志良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在崔主任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说:“崔主任,据说蔡科长将杨登科转干的报告送到了人事局,我想这样的小事也不好惊动祁大局长,还是拜托你,帮我到有关科室去过问过问吧。”

  表面上董志良是在跟崔主任说话,其实却是有意说给祁局长听的,意思是柳碧如从企业调往事业单位也算是大事了,他董志良都给办得差不多了,杨登科转干那样的小事属于人事局的职权范围,还不是小菜一碟?

  都是久经官场的角色,祁局长还听不出董志良的意思?忙解释道:“工人转干的政策已经一刀切掉了,这事难度确实还不小。不过既然董局长开了口,我们还是会认真对待的,只要能靠上点政策边边,我们就打打擦边球,尽量把这事给解决了。”崔主任也忙说道:“这事杨登科郑重其事地跟我说过,我也特意跟有关科里打了招呼的,我回去再督促督促。”董志良说:“有祁局长和崔主任照应,我就放心了。”

  下午,被董志良训得一头雾水的马校长带着贾科长进了农业局。董志良见了他俩,满脸是笑,说:“你们还真跑了过来?”马校长更加糊涂了,说:“我敢不来吗?柳碧如的材料一个多星期前贾科长就送来了,你硬说没看到,叫我怎么放得下心?”贾科长也说:“我可是亲自送到蔡科长那里的,不信可以把蔡科长叫来。”

  董志良亲自给他们倒了热茶,说:“不用叫蔡科长,柳碧如的材料在我抽屉里。”

  两个人就哑巴了,望着董志良,半天回不过神来。董志良诡谲地笑笑,说:“是我错怪你们了,我做深刻检讨,总可以了吧?”马校长说:“谁胆敢要领导做检讨?我们只想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董志良说:“事情很简单,这一向局里工作很忙,没时间开党组会研究柳碧如的事,不想祁局长是个急性子,打了好几个电话,今天上午又跟崔主任亲自跑了过来,我总不好以工作忙来搪塞他们吧,只好把你们拿出来做了回挡箭牌。”

  两个人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马校长还是觉得被董志良训得有些冤枉,说:“给领导做挡箭牌,是我们做部下的应尽的光荣职责,可领导也总不能让我们白做了吧?”董志良说:“那是那是,晚上我做东请客。”打电话给杨登科,要他订了包厢。

  二十五

  不久,蔡科长就到人事局拿到了杨登科转干的手续。农业局这边也在柳碧如的材料上签了该签的字,盖了该盖的章,送到了人事局。材料到了人事局,那就进入了祁局长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只一句话,没几天有关柳碧如的人事工资等一应手续就到了农校。柳碧如摇身一变,便从一个即将下岗的企业职工,变成了铁饭碗在手的事业单位堂而皇之的干部。

  这天下午杨登科送董志良到政府那边去参加市长办公会,这样的会不到六点七点绝对散不了,董志良不要杨登科在政府傻等,回去听他电话就是。杨登科就开车回了农业局。想起天天跟董志良在外面奔忙,好久没和胡国干他们混了,便朝司机班走去。不想蔡科长听见蓝鸟叫,来到楼道口,要杨登科到他科里去一下。杨登科只知自己转干的材料已经报到了人事局,却不知进展如何,转身上了楼。

  进了政工科,蔡科长笑嘻嘻道:“登科同志,拿钱出来请客吧。”杨登科心想,莫不是自己的转干手续已经下来了?心里暗暗高兴起来。嘴上却说:“请什么客?是不是来了政策,当司机的可以娶两个老婆了?”蔡科长笑道:“司机能娶两个老婆,我这个政工科长还不先安排自己做司机了,还轮得到你?”

  蔡科长这话不无道理,让杨登科想起一位乡干部的故事来。

  说是乡里一位普通干部和乡妇女主任发生了关系,本来这样的事在乡里也算不上一回事,有关乡里领导处处岳母娘,夜夜做新郎的说法,夸是夸张了点,却并非全是妄言。偏偏那干部做新郎做错了对象,妇女主任除了是妇女主任,还是位家里挂了铜牌的军属,县里纪检部门便组织了一个工作组,很当回事地开进了乡政府。乡党委书记气得抽风,将那位干部找来狠狠训了半天,说:“你搞女人也不看清楚是什么女人,人家妇女主任是军属,是搞得的么?如果搞得,上有书记副书记乡长副乡长,中间还有七站八所的站长所长,领导们还不早先上了,难道还轮得到你这个无职无权的小干部?”

  蔡科长忍俊不禁,说:“那个书记说的话粗是粗俗了一点,却比政纪国法和干巴空洞的大道理更有说服力,我估计那位干部不服也得服。机关里就非常流行听老婆的话跟领导走这样的名言,不管是干工作还是吃喝嫖赌,最好不要特立独行,先得让领导上了,自己再上,这样不但不会犯错误,还会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以后进步起来快。”

  接着蔡科长也说了一则小笑话:一次开大会,领导先庄严宣布会议内容非常重要,会议没结束,不管台上领导还是台下干部,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会场。因为领导头带得好,干部也变老实了,整整一个上午没一人离开会场。结果会议一散,大家别的事都放在一旁,纷纷提了裤头往厕所狂奔。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纳新吐故,上进下出。更要命的是,也是人的领导在台上时还是喝了不少茶的,比台下干部的情况更加紧急。加上领导下台还得多迈几级台阶,多少要耽误些时间,没能抢到先机,跑到厕所门口时,里面已是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瞥得满脸通红的领导虎威全失,跳着脚在地上直绕圈子。负责会务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一时又想不出别的法子,只得大声宣布:“大家都给我靠边,让领导先尿!”

  说得杨登科直笑。可笑了一会,杨登科却不太笑得出来了,说:“所以领导的车队到了乡下,路上的学生得躲到路边让领导先行,而不幸掉进河里被水淹死。所以人山人海的礼堂里起了火,有人大声宣布:领导先走!于是与民同乐的领导们一个个昂首挺胸地逃掉了,被领导们扔下的学生和妇女儿童则葬身火海。”

  蔡科长暗怪杨登科扯远了,觉得大可不必如此严肃,继续把话题往原来的思路上引,说:“有人总结了密切联系领导的三大法宝,叫做什么领导钓鱼你下乡,领导用钱你分赃,领导好色你嫖娼。把这三大法宝掌握好了,这人不想进步恐怕都是不行的。”杨登科说:“蔡科长真不愧是搞政工的,实践经验足,理论功底深,今后一定以你为楷模,掌握好实践好这三大法宝,也好早些得到提拔重用。”

  开着玩笑,蔡科长却没忘了要杨登科请客的事,说:“杨科你真狡滑,悄悄就转移了我的注意力。快把钱拿出来吧,别小里小气的。”

  机关里的同事,有时闲得没事,喜欢编个说法要人请客,无非图个快活。杨登科觉得蔡科长为自己转干的事没少跑人事局,便从身上掏出一张五十元的票子,放到了他桌上。蔡科长说:“五十元少了,还得加一张。”杨登科不干了,说:“总得先说个什么理由吧?”

  蔡科长便从抽屉里取出一张表格,对着他扬了扬,说:“这张表只值五十元?”杨登科伸手要去捞表格,蔡科长手一缩收了回去,说:“交足了钱再说。”

  其实杨登科已经看清了表格的头函,是人事局工人转干的批复表,知道是自己转干的事批了下来。也就不再犹豫,又出了五十元。蔡科长叫对面桌上的副科长快去买些好吃的东西,这才把表格给了杨登科。杨登科低头一瞧,刚才自己确实没看走眼,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杨登科就不再是小小工人了。

  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十多年也没做成干部,跟董志良跑了不到一年,忽然就成了干部了,杨登科感觉好像有些不太真实似的。他悄悄吸一口气,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自问道:莫非自己真的成了正式的堂而皇之的国家干部了?

  蔡科长见杨登科双眼放光,神情怪异,又笑了笑,说道:“怎么样?这客请得不冤枉吧?还提不提当司机娶两个老婆的要求?其实转干比娶两个老婆强多了。”杨登科说:“这两件事不好搬到一处比较吧?”蔡科长说:“转了干才有机会进步做领导,做了领导,手中有了实权,还愁女人不投怀送抱?那时恐怕就不只两个老婆了,三奶四奶的都缠着你,看你杨登科怎么应付得过来。”杨登科笑道:“蔡科长现在几奶了?”

  正说着,买香烟水果的副科长回来了。周边科室的人发现了,都纷纷进了政工科,一伙人便张牙舞爪起来。杨登科将转干批复表还给蔡科长存档,只吃了两颗进口小葡萄,便抱拳谢过蔡科长他们,出了政工科。

  走在楼道里,杨登科的脑袋依然是恍恍惚惚的,身子仿佛都快离开地面,飘了起来。一时还以为是在梦中,掐掐手臂,感觉到了疼痛,才确信这已是事实。抬头去望窗外,明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和偶尔飞过的生动无比的鸽群,也足以证明一切都是真实的。还有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好像卸去了以往的虚伪,变得真诚可爱,触手可及了。

  当国家干部的感觉真是奇妙啊!

  晚上回到家里后,杨登科还有些平静不下来。把转干的事给聂小菊一说,她也跟着兴奋了一阵,说:“还是要给领导开专车,否则一辈子你都别想转成干。”

  聂小菊曾为杨登科做上董志良的专车司机立下过汗马功劳,杨登科对她心存感激,讨好她道:“都说成功男人后面总是站着一个女人,没有你,我也没有今天。”聂小菊却说:“转个干就成了成功男人,那男人也太容易成功了。”

  杨登科不在乎聂小菊的讥讽,说:“我不是低吗?”聂小菊笑道:“那倒也是。过去见机关里一些小科长小股长甚至小干部个个趾高气扬,自我感觉都好得不得了,我还大惑不解,今天见你小人得志的样子,我终于明白过来了。”杨登科说:“你能明白就好,也就不会挖苦我了。”聂小菊说:“当国家干部的感觉如此奇妙,让你们董局长把我这个教师也给转了吧,我也得意一回,同时也免得天天吃粉笔灰。”杨登科说:“教师本来就是干部级别嘛。”聂小菊说:“干部级别是干部级别,可我怎么也找不到当干部的感觉。”

  杨登科是知恩图报的人,这个干部是董志良给的,他便琢磨着怎样好好报答报答董志良。替他开好蓝鸟,这当然是不用说的,从此他做得越发尽心尽力了。估计董志良暂时还难得找到合适的司机,杨登科虽然转了干,还得继续给董志良开一阵蓝鸟。只是开蓝鸟究竟是分内工作,杨登科还想在分外感谢一下董志良。

  怎么个感谢法呢?杨登科思来想去,一直不得要领。跟聂小菊商量,她一时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忽然想到董志良的儿子董少云,也不知他还有没有可用价值,杨登科便说:“可不可像以前一样,再在董少云身上做做文章?”聂小菊说:“你就别从这方面想了,董少云已经初中毕业,上高中去了。”

  杨登科拍拍自己脑袋,说:“看我这记性,你曾跟我说过的,董少云以全班最好的成绩考取了市一中重点班。”聂小菊又取笑他道:“也怪不得你,天天想着当国家干部,脑壳都想懵了,别的事不那么容易上心。”杨登科说:“又不仅仅我想当这个国家干部,有人比我自己更希望我当国家干部呢。”聂小菊说:“我不是想夫荣妻贵吗?”杨登科说:“这一下暴露出了你的险恶用心了吧?”聂小菊说:“促成你当上干部也是险恶用心,以后我懒得险恶了。”杨登科说:“别别别,你还是继续险恶,你一险恶,我就有进步。”

  这天下午杨登科陪董志良到下面农科所去听情况汇报,拗不过农科所领导的盛邀,一起喝了几杯,回到市里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董志良还是像以往那样,坚持不让杨登科送他进市委大院,在离市委大门三百米的小巷口下了车。望着董志良一步步靠近大门,最后隐进门里,杨登科这才掉了头,准备回九中。这几个月因忙芬芳山庄和杨登科转干的事情,董志良临时用车多,晚上杨登科很少将蓝鸟入农业局的车库,都是开回贵都九中过夜。

  掉完头刚起步,有一位少年从前面走了过来,细看是多时没见的董少云。杨登科就开着蓝鸟靠过去,同时按下车窗,喊了声董少云。董少云也认出了杨登科,说:“是杨叔叔,你还没回去?”杨登科说:“刚送你爸到大门口。才放学?”董少云说:“可不是?读高中比在初中累多了,早上七点二十要进教室,晚上八点才离校。聂老师还好吗?”

  杨登科想这孩子还真懂事,并没忘记先前的老师,说:“好好好,她也常常记着你呢。上车吧,我送你回去。”董少云说:“前面不就是市委门口了么?”杨登科说:“我送你到你家楼下。”董少云笑起来,眼睛一眨一眨道:“我爸都不让你送到楼下,我让你送到楼下,我的官不是比他还要大啦?”

  说得杨登科也笑了,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嘛。照你的智商和现在的表现,以后的官肯定比你爸还要做得大。上来上来,体会体会做官的滋味吧?”

  董少云还真被杨登科说动了,伸手就要去拉车门。可旋即又放弃了,说:“这样不好,我还是走着回去吧,要不了几分钟的。谢谢杨叔叔!”扬扬手走开了。

  望着董少云摇晃着身子进了大门,杨登科才踏着油门,将蓝鸟开走了。心下却想,这孩子真懂事,将来是会有出息的。

  也不知怎么的,董少云的影子就留在脑袋里,一时抹不去了。回到家里,杨登科跟聂小菊说起董少云,告诉她那孩子还问她好,聂小菊也说董少云的确是个不错的孩子。杨登科说:“当时如果不是你这么上心,把他掰过来,这孩子不就这么毁了?”

  晚上因为回得迟了点,车子来不及洗刷,第二天早上天才发白,杨登科就起床下楼,接了水管对着蓝鸟冲洗起来。自这蓝鸟从省城提回来,每天下了班,杨登科都要及时清洗干净,免得第二天董志良看着不干不净的车子不舒服。

  冲洗完车子,看看表,才六点半。忽又想起董少云来,杨登科灵机一动,顿时生出一个主意,把车开出了九中。不一会就到了昨天碰见董少云的地方,杨登科才把车停住了。

  没到两分钟,六点四十几的样子,董少云出现在了市委大门口。杨登科将车子缓缓开过去,绕到了董少云身旁。按了几下喇叭,又喊了声少云,董少云才回过头来,见又是杨登科,便窃喜道:“杨叔叔你到哪里去?”杨登科说:“我要到一中那个方向去办点事,顺便捎你一程吧。”董少云说:“真的?”高高兴兴上了车。

  快到一中门口了,七点还没到,董少云乐道:“比走路和坐公共汽车快多了。”杨登科说:“那当然,要不领导配专车干什么?还不是图个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干脆让你爸也给你买辆小车,这样上下学就不急了。”董少云笑道:“杨叔叔真会开玩笑,这可能吗?”杨登科说:“那倒也是。不过也不用急,只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毕业后当了官或发了财,那就什么都会有了。”董少云说:“杨叔叔你怎么跟我们的老师一个口气?老师为了鼓励我们把成绩搞好,也是这么教育我们的。”杨登科说:“这说明你们的老师人情练达。

  我们那时的老师可没有这个水平,这个道理还是我在社会上混了二十年,自己慢慢悟出来的。当初老师如果不是天天嚷着要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早把这个道理教给我们,我也不至于走那么多弯路,快四十岁了才当上这个小干部。“董少云说:”时代在进步嘛。“

  蓝鸟停稳,杨登科说:“这段时间我这边有些事情要来处理,可能会往这个方向多跑几趟,碰着了你还坐我的车哟。”董少云说:“好哩!”下了车。

  根据昨天晚上碰见董少云的时间,估算他们大约傍晚七点半到八点之间放学,下班后杨登科瞅准这个时候,又将车子开到了离一中门口一百米远的地方。果然没过几分钟,董少云就和他的一伙同学出了学校大门,杨登科便悄悄将车子开过去,到了董少云身后才鸣了两声喇叭。回首一见蓝鸟,董少云就蹦了起来,又惊又喜道:“杨叔叔又是你呀。”

  杨登科从里面开了车门,让董少云上了车,说:“我不是跟你说了,这阵子我这边有事要办么?”董少云说:“那好,算我运气来了。”

  董少云毕竟是高中生了,已经晓得轻重,到了市委大门外,就要杨登科把车停住,走了下去。他是不想让爸爸看见自己坐他的专车。杨登科本来想嘱咐他不要跟他爸爸说起这事,见他这么懂事,也就不再嗦,将车开走了。

  从此,早送晚接董少云便成了杨登科每天必须温习的功课。辛苦是辛苦点,但杨登科乐意。他要让自己这个干部做得踏实,做得心安理得,而且还得有更大点的出息,虽然他已为此付出了不少。杨登科知道做个普通干部并不比做司机强到哪里去,而他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此,将来要能真正登科,只有董志良才可能给予他。杨登科心里再清楚不过,他除了替董志良本人服务,现在又替他的儿子服务,这就等于给了董志良双倍服务,这双倍服务到了位,杨登科也就为自己今后的进步又添上了一个筹码。

  这么一想,杨登科接送董少云的劲头便更足了。

  当然有时要出差或被别的什么事情拖住,杨登科偶尔没法去接送董少云,他就想出其他办法弥补。杨登科刚好有一位战友下岗后在街上开的士,他先让董少云和他的战友认识了,然后给了战友一些钱,自己不能去接送董少云时,就打战友的手机,要他代劳。何况给了钱,就是不给钱,战友也是没话可说的,因此杨登科交给战友的任务,每次他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学期,董少云上下学都由杨登科或他托付的战友接送也许是杨登科做得太巧妙了,董志良丝毫也没察觉出来,他还从没在杨登科前面提及过此事。杨登科也不急于让董志良知道,反正总有一天他会知道的。最好是等到时机成熟,董志良无意中知道了此事,为感激杨登科,他开口说句话,就让杨登科进一步登科了。

  二十六

  第二个学期快过去一半了,杨登科依然乐此不疲,早出晚归接送着董少云,直到有一天董志良终于发现了此事。

  那是星期天早上,董少云不用上学,杨登科在家里睡懒觉,董志良突然打来电话,说他要上省城去,嘱杨登科去市委大门外接他。

  杨登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市委大门外的小巷口。

  董志良上车后,杨登科就在后视镜里发现他的脸色不太生动,好像有些愠怒。杨登科不敢吱声,也不敢多瞧后视镜,只管盯住前方,小心翼翼把着方向盘。这时董志良开了口,说:“登科,你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没说吧?”

  杨登科有些惶恐,想了一阵也没想起什么事瞒着领导。只听董志良说道:“你怎么能这么做呢?而且一直瞒着我,不给我露一点点口风。”

  杨登科腾出一只手,用力抓了一下脑袋,还是想不出瞒了些什么,无言以对。董志良又苦口婆心道:“我的同志哥,你以为你这是对他好,其实你错了,大大地错了。你这不是对他好,这是在害他,这样下去非毁了他不可的。”

  这一下杨登科终于听出了董志良话里的意思,不禁一喜。

  董志良青着的脸色慢慢缓和一些了,他无奈道:“市委那么多孩子,有些孩子的父亲还是市级领导,谁是坐着专车去上学的?这事若传出去,那影响多不好?你已经是国家干部了,连这一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杨登科申辩道:“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到了高中,学习也太苦了。我不忍心看着少云那孩子学习上那么苦,还要早出晚归地疲于奔命,有空接送他一下,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怪只怪我头脑太简单,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

  董志良的脸扭向窗外,眼睛望着街道两旁的楼房,长叹一声,说:“现在的教育,说穿了就是整孩子的教育,国家都无可奈何,我们做家长的有什么办法?要说登科你也是一片好心,我还不能完全怪你,要怪也只能怪我失察,对孩子的事关心不够。我已经让少云到学校寄宿去了,免得你再天天为他操心,来回奔忙。”

  为了不让他接送董少云,董志良竟然让董少云读了寄宿,杨登科心里不禁对他暗暗敬佩起来。是呀,换了别人,有人愿意这么接送自己的孩子上下学,做家长的又省事又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还巴不得呢,哪会因此把孩子弄到学校去寄宿?杨登科住在九中,知道寄宿生过的是什么日子。董志良肯定也是知道学校情况的,他能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啊。

  杨登科这么想着,已经出了城,到了高速公路入口处。只见袁芬芳的车已等在那里了,杨登科按按喇叭,算是跟对方打过招呼,尾随其后上了高速公路。

  这一向董志良和袁芬芳一连上省城跑了好几趟了。

  原来芬芳山庄的建设已接近尾声,但建设资金已经超过预算,柴老板还有其他投资项目,不可能把资金全部抽出来压到芬芳山庄上,董志良只得和袁芬芳到省里去,协助柴老板融通资金。找了好几家银行都没谈成,后来还是柴老板想起曾跟他多次成功合作的省基建信托投资公司,跟公司的姜总联系了两回,对方恰好也有到贵都市投资的意向,于是约袁芬芳和董志良到省城去见面,洽谈有关合作事宜。

  赶到省城,先跟柴老板接上了头。柴老板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我已打通姜总的电话,他刚打发走一拨客人,正等着我们过去。”几个人当即赶往基建信托投资公司。

  此前董志良就在柴老板那里得知,姜总是位女人。董志良知道省基建信托投资公司是个副厅级架子,能做上这个级别的女老总,起码也是半老徐娘了。见了面才暗吃一惊,美轮美奂的姜总看上去还不到三十岁。而且还让董志良生出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幻觉。董志良当时就意识到,这个女人一定来头不小,所以其他金融机构不敢到贵都去投资,她却敢去。

  由于此前柴老板跟姜总有过几次很愉快的合作,事先两个又就芬芳山庄的投资达成了初步意向,见面后双方就省去了许多迂回战术,直接切入实质性的问题。这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投资双方的分成比例。姜总提出的分成比例较高,柴老板和袁芬芳都觉得山庄前期工程都快完成,姜总只是后期投入,她占的比例高了,柴老板和贵都方要吃些亏,可考虑到融通资金确实不易,山庄工程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资金到不了位,一旦停下来,那损失就无法估量,也就不怎么讨价还价,答应了姜总的要求。

  从姜总那里出来后,柴老板笑问董志良:“董局长对姜总的印象如何?”董志良不知柴老板此话何意,开玩笑道:“姜总年轻漂亮,能言会道,一看便知是商场上的尤物。”柴老板说:“岂只商场上的尤物?她还是政坛尤物呢。”董志良说:“此话怎讲?”柴老板说:“你不觉得姜总跟一个人很相像吗?”

  董志良恍然而悟,忽想起一个人来,原来自己刚才的幻觉并不仅仅是幻觉。他说:“这个姜总简直跟电视剧里的王熙凤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柴老板说:“董局长也看出来了。”话题一转,又说道:“你是官场中人,大概知道省委陶副书记的特殊爱好吧?”

  董志良这个级别的官员跟省委的高官搭上界的机会并不多,但官员们的兴奋点都在上级领导身上,至少上级领导的身世一般还是比较清楚的。董志良自然也对陶副书记有所了解,说:“陶书记当年出道时曾是师大中文系副教授,据说对古典文学颇有研究。”柴老板说:“董局长真是提头知尾。陶副书记确是研究古典文学的,而且是红学专家,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情有独钟,曾写有十数万言的王熙凤专论。姜总就是因为长得跟曹氏笔下和电视里的王熙凤一样,才在陶副书记的关照下,当上了大权在握的基建信托投资公司老总的。”

  一个女人跟文学作品中的王熙凤相像,就得到研究红学出身的省委副书记的重用,这事听上去就很有文学色彩。不过现实中的人事有文学色彩实在不是生活的错误,因为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反映生活的,相反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了文学色彩,那文学也就难得有文学色彩,难得有多少存在的价值了。这么一想,董志良也就觉得这事确是非常合符情理的。

  这是董志良初次跟姜总打交道,后来为了具体办理资金借贷手续,他又陪柴老板和袁芬芳去找过姜总几回,一来二去的,彼此就成了朋友。姜总对董志良印象不错,见他是官场中人,还主动在陶副书记那里推荐过他,后来又特意安排董志良去拜访过陶副书记。

  那次拜访陶副书记,也是杨登科给董志良开的车。从陶副书记那里出来后,杨登科发现董志良兴奋得眼睛发绿,满脸通红,只差点没来鼻血了。

  不久董志良就接到姜总的电话,告诉他陶副书记已发了话,说贵都市的常委班子会有异动,凭董志良的政绩年龄和资历,补缺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董志良是在车上接到这个电话的,当时杨登科就在一旁。放下电话后,董志良目光呆滞地傻了半天,然后便痴痴地无声地笑了。那笑有些怪异,跟流落街头的神经病患者的痴笑有几分相似。杨登科见状,心想原来当领导的也没法做到宠辱不惊,更大的领导一句话就足以让他神魂颠倒,失去常态。

  董志良知道按照惯例,他能提拔到市政府做个副市长已经很不错了,他还不太敢冒出直接进常委的奢念,尤其是在郑副书记去世之后,虽然郑副书记虎死威犹在。官场中人都明白,一般副市长和市委常委完全是两个概念,副市长是做事的,而常委却是一地的权力核心,有些副市长辛辛苦苦干上十年八年也不见得进得了常委,能平平稳稳过渡到人大或政协做届副职,然后体面地退下去,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不想姜总在陶副书记那里一句话,董志良就很有可能越过一般副市长的台阶,一步到位进入市委常委,这对董志良意味着什么,便不言自明了。所以董志良得到消息后变得又傻又痴,实在也是人之常情。

  董志良进常委的事当然还得有个过程,并非陶副书记叫他进就马上能进的。不曾想就在这节骨眼上,中间竟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插曲,险些让董志良前功尽弃,白乐了一场。

  这天杨登科闲着无事,在司机班里跟胡国干他们打牌。正在兴头上,董志良打来电话,说要到芬芳山庄去看工程进度。上了蓝鸟,董志良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对杨登科说,姜总的资金真是及时雨,救了芬芳公司的急,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几栋主楼均已建成完工,只等内外装修和附属工程搞完,就可交付使用,等着出效益了。

  赶到芬芳山庄,还没进门,袁芬芳也开着自己的车赶了过来。车停稳后,袁芬芳刚钻出驾驶室,后座的门开了,柴老板从车上走了下来。董志良一见,忙奔过去握住柴老板的手,说:“柴老板也到了,怎么不先通知一声,也好去接您?”柴老板说:“我也是临时做的决定,说来就来了,没来得及先报告董局长,真对不起了。”袁芬芳一旁也说:“柴老板才到,也顾不得休息,把司机扔在宾馆里,立马就坐着我的车赶了过来。”董志良说:“精神可佳,精神可佳。如果我们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像柴老板这么敬业,这么能吃苦耐劳,我们早实

  现共产主义了。“柴老板笑道:”我可不是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是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哟。“

  说得几位哈哈大笑起来,相让着进了山庄。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转了一圈,柴老板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都还满意,直夸董志良和袁芬芳会办事。董志良说:“是柴老板融来资金,又拿着鞭子在后面站着,我们才不敢有丝毫懈怠啊。”柴老板笑道:“董局长真把我看成是旧社会黑着心肠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资本家了,我觉得我还没这么厉害吧?”袁芬芳说:“柴老板这样的港澳同胞回来投资,内地叫爱国商人,资本家那样的词汇早过时了。”说得大家又笑。

  回到山庄门口,何场长和侯村长也赶到了。相互见过面后,何场长在袁芬芳耳边嘀咕了两句,回头对柴老板和董志良说道:“最近侯村长组织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