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1部分阅读

作品:巴黎圣母院|作者:牛掉进漂流|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17:07:39|下载:巴黎圣母院TXT下载
  圣日芮维埃芙教堂、圣马丁教

  堂、屠宰场圣雅各教堂等等门脸上的奥秘……”

  杜朗若尽管目光何等聪慧,但似乎早就听不懂堂·克洛

  德在说什么了,于是打断他的话:

  “天啊!您说的这些书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一本!”副主教答道。

  这么说着,他推开斗室的窗子,指着宏伟的圣母院教堂。

  只见圣母院的两座钟楼、教堂的石头突角和奇形怪状的后部,

  黑黝黝的侧影映现在星空上,好似一只双首的带翼狮身巨怪

  蹲坐在城中央。

  副主教对着这庞大的建筑物静静地凝视了片刻,然后叹

  息了一声,伸出右手,指向桌上摊开的那本书,又伸出左手,

  指向圣母院,忧郁的目光慢慢从书本移向教堂,说道:

  “唉!这个将毁掉那个。”

  库瓦提埃急忙凑近那本书,并不禁叫了起来:“哎唷,不

  就是这个么!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无非是安东尼于斯·

  科布尔歇一四七四年在纽伦堡印行的《圣保罗书信集注》 2

  嘛!这并不是新书,而是格言大师皮埃尔·隆巴尔的一本旧

  作。莫非因为它是印刷的?”

  1

  2 原文为拉丁文。

  指被认为有异教邪说而被教会处于火刑的人。

  “您可说对了!”克洛德答道,看上去沉浸在沉思默想中,

  一直站着,屈起的食指撑在纽伦堡著名出版社印出的那本对

  开书上。接着又添上这些莫测高深的言语:“唉!唉!小的往

  往战胜大的;一颗牙齿会战胜一个庞然大物。尼罗河的老鼠

  能咬死鳄鱼,箭鱼能戳死鲸鱼,书籍将毁掉建筑!”

  正当雅克大夫低声对其同伴没完没了唠叨着“他是疯

  子”,这时修道院的熄灯钟敲响了。这次,他那同伴应道:

  “我想是的。”

  到了这个时刻,任何外人都不能留在修道院里。两个客

  人只得告退了。杜朗若伙伴道别时说:“大师,我敬爱学者和

  贤士,尤其敬重您。明日请您到小塔宫去,您问一下图尔圣

  马丁修道院的住持就可以了。”

  副主教回到住处,惊讶得目瞪口呆,终于明白这个杜朗

  若伙伴是何人,因为记起图尔圣马丁修道院契据汇编里有这

  么一段文字:圣马丁修道院住持,即法兰西国王,根据教会

  惯例,享有与圣弗南蒂于斯同样的僧侣薪俸,并应掌管教堂

  金库。 1

  据说,从此后,每当路易十一回到巴黎时,副主教常被

  召去同王上谈话;还说,堂·克洛德的声誉,使奥利维埃·

  勒丹和雅克·库瓦提埃黯然失色,于是库瓦提埃我行我素,常

  常对国王出言不逊。

  4

  2

  2

  1 原文为拉丁文。

  二 这个将毁灭那个

  “这个将毁灭那个。书籍将毁灭建筑。”副主教这谜语般

  的话语有什么深文大义,我们不妨在这里略做探讨,请阅读

  此书的女士们多加包涵。

  依我们看来,这话有两方面的意思。首先这是教士的一

  种思想状况,反映了僧侣面对着印刷术这一新事物的出现所

  产生的恐惧心理。看到古腾堡 1

  发明的那光芒四射的印刷机,

  叫圣殿里的人全看得眼花缭乱,惊恐万分,教坛和手稿,口

  说的话语和书写的话语,均由于印刷的话语的出现而惊慌失

  措,这有点像一只燕雀看见莱日翁天使 2

  张开其六百万支翅

  膀而目瞪口呆。这是预言家的惊呼:他已听见得到解放的人

  类欢腾的喧闹声,看见未来睿智将破坏信条的根基,舆论将

  推翻信仰的宝座,世界将摆脱罗马的控制。这是哲学家的测

  断:他看到人类思想随着印刷机的问世而四处扩散,势必会

  像蒸汽一样从神权容器中冒了出来。这是士兵在察看羊头青

  5

  2

  2

  1

  2 典故出自《路加福音》第八章。“莱日翁”本意为“大群”,他有许许多

  多鬼魔附身。耶稣见到他问他名字时,他回答名叫莱日翁,意思是附身的鬼成群。

  古腾堡,即约翰·根斯弗莱希(1400?—1468),德国印刷工人,一四三

  四年发明印刷机。

  铜撞锤

  1

  时,不由发出“炮台定会被撞倒的”惊叫所表现出

  来的那种恐怖心情。这意味着一种威力即将取代另一种威力。

  这就是说:印刷机将毁灭教会。

  不过,依我们之见,在这种无疑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思

  想当中还蕴藏着另一种更新颖的想法,源自头一种思想,比

  较不易觉察,却更易引起异议;这也纯粹是一种哲学观点,不

  再仅仅是教士的观点,而且也是学者和艺术家的观点。这就

  是预感到,人的思维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改变其表达方

  式;每一代人的主要思想不要再用同样的材料和同样的方式

  来进行书写;石刻书,何等坚固,何等持久,即将让位给纸

  书,相比之下还更加坚固,更加持久。在这方面,副主教含

  糊之词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一个艺术将取代另一种艺术,

  也就是说:印刷术将毁灭建筑艺术。

  其实,自从开天辟古直至基督纪元十五世纪 (包括十五

  世纪在内),建筑艺术向来就是人类最伟大的书,是人类在其

  力量或才智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主要表达手段。

  随着最初的人感到记忆力负担过重,随着人类各种记忆

  的包袱变得太沉重、太混杂,以至光凭直接和飘忽的言词便

  有可能在传递的途中丧失一部分的时候,人们就以最显现、最

  经久、最自然的方式,把各种记忆记载在地面上。每种传统

  都凝结为一座纪念物。

  早先的纪念物只是一堆堆石头,正如摩西所言,尚未被

  铁触及过。建筑艺术也像任何文字一样,先从字母开始:竖

  6

  2

  2

  1 古代一种攻城的武器。

  起一块石头,这便是一个字母;每个字母是一个象形,每个

  象形承受一组意念,好似圆柱承受着柱头一般。原始部落在

  全世界地面上到处都同时这样做的。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在

  美洲的潘帕斯草原 1

  均可见到凯尔特人的那种擎天石。

  然后造出一个个词。把石头垒石头,把花岗岩音节加以

  连结,进行言词某种组合的尝试。克尔特人的平石坟和独石

  垣,伊特鲁立亚人 2

  的古冢,希伯来人的墓穴,这些都是词。

  其中有些是专有名词,尤其是古墓。偶尔有个地方石多而宽

  广,人们就书写一个句子。卡尔纳克 3

  的广大石堆群,便已

  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了。

  最后才写出书来。传统滋生象征,却被象征渐渐淹没了,

  这好像树干被树悠岁月。应当重温一下那写在大理石书页上的往昔

  历史,应当不断赞赏和翻阅建筑艺术这部巨著,不过,可别

  2

  4

  2

  1

  2 凯奥甫斯,公元前二千六百五十年埃及国王,建造了最大的金字塔。

  毗耶娑,印度传说中的圣人,诗人,曾译为广博仙人。相传《吠陀》是

  由他编成的。

  否认由继起的印刷术所筑成的这座建筑物之伟大。

  这座建筑物庞大无比。不知是哪位自命不凡的统计员曾

  经计算过,要是把古腾堡以来所印出来的全部书籍,一本一

  本地摞起来,可以从地球一直堆到月球上去。不过,我们要

  说的并不是这种伟大。话又说回来,要是我们千方百计想对

  迄今为止的印刷全貌有个总的印象,这全貌难道不像一座竖

  立在全球上的广大无边的建筑吗?人类至今仍不懈地从事这

  一建筑,它那硕大无朋的头部还隐没在未来的茫茫的云雾里

  哩。这是智慧的蚁巢;这是想象力的蜂窝,人类各种想象力

  宛如金色的蜜蜂,带着花蜜纷纷飞来了。这座建筑有千百层,

  到处可以看到其内部纵横交错、十分巧妙的暗穴,个个都朝

  向楼梯栏杆。表层上,蔓藤花纹、圆花窗和花边装饰,比比

  皆是,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作品,看起来似乎是那么随心所

  欲,那么形单影只,其实各有其位置,各有其特点。整体是

  和谐的。从莎士比亚的大教堂直到拜伦的清真寺,成千上万

  小钟楼杂沓纷陈,充塞着这座一切思想结晶的大都市。在其

  底层,从前建筑艺术未曾记录过的人类某些古老篇名,也被

  添写上了。入口的左边,刻着荷马白大理石的古老浮雕,右

  边刻着昂起七个头的多种文字写的《圣经》。再过去是罗芒斯

  罗那七头蛇,以及其他一些混杂的怪物,诸如《吠陀》和

  《尼伯龙根之歌》。而且,这座奇妙的建筑物始终并没有竣工。

  印刷机这一庞大的机器,不停地汲取社会的智液,不断为这

  座建筑吐出新的材料。全人类都在手脚架上忙碌着,有才智

  的人个个都是泥水匠,最低微的人也堵洞的堵洞,垒石的垒

  3

  4

  2

  石。雷蒂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