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部分阅读

作品:观音的孩子|作者:glz9199|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17:12:45|下载:观音的孩子TXT下载
  啥俗5硖踉瘸啤2し粼趺匆采共缓诘呐础@寄莺苄【妥芴怂担居懈龀抢锕媚锏拿创硗短ピ诹讼缦氯思摇k惨虼酥溃此却謇锼械墓媚锒几斜厩业揭桓龀菩娜缫獾恼煞颍焖肴艘泊永疵挥谢骋晒飧鑫蠢吹氖率怠@寄莸母改冈谂章咚晔保涂颊酵忻饺宋锷韵罅恕<改晗吕矗浇遄永锬切┘揖澈玫男』镒铀羌负醵技耍寄萑此裁幌嘀小:罄矗怯职蜒罢业哪勘攴诺街鼙吒兜拇遄尤ィ驮谡馓籼艏窦竦墓讨校寄菀丫眉噶恕

  听着、看着发生在兰妮身上有关相亲的故事,村里的未婚姑娘们和已婚的媳妇们心里都酸溜溜地不得劲,不明白为什么观音娘娘对她格外恩宠,把一个姑娘和女人最想要的东西都大方地让她一个人享有了。

  兰妮二十六岁那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最后同意结婚的对象竟然是本村的木匠长河。当时这成了村里的一大新闻。因为大家都知道,历来在本村找对象的都是那些本人条件不好,没有选择的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而兰妮家是从一开始就不考虑本村人的。木匠长河是独子,从小父亲去世后,一直和寡母生活。后来他从他那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叔叔那儿学会了木工手艺,他们爷俩便一年到头总在外面干包工活儿。由于长河回村的时间不多,兰妮更是从来都没把他当做相亲的候选人考虑过。

  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夏收的傍晚。那天空气湿闷,云很低,好像随时都会下雨。为了防备麦子被雨淋,村长带着所有村民抢割了一天麦子,兰妮也在其中。那天收工比平时晚,大家都急慌着往家走。当他们路过另一块麦地时,那里刚收工的村民也加入了他们稀稀拉拉的队列。就在这时,兰妮看见木匠长河也随别人并入了他们的人群。每年夏天,长河都会赶回村来帮助麦收,并住上几天。看着走在自己前面几步远的木匠,兰妮第一次发现他与身边的其它男村民显得有所不同。他看上去比别人单薄些,走路时步子也迈得小心些,动作也比别人略慢一拍。他边走边仔细地掸掉割麦时弄到身上鞋上的泥土、麦杆和麦芒,不一会儿就落在了一队人的后头。后来,他干脆站到一边,脱下衣服和鞋子,抖落干净后重新穿上才继续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向前走去。

  就是这些不被人留意的细处,不知为什么让兰妮心里涌起了一阵奇怪的感动。她不知道与那瞬间的感动相联系的是什么感情,但却知道那是她从来没有从所有求婚者那里体验过的。看着走在前面不远处那个木匠的背影,兰妮边走边猜想着木匠常年在外面做木工活儿时见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到家时,她发现自己割了一天麦子的劳累似乎因为有了对木匠长河的思忖而减轻了不少。

  那天晚上,她梦见自己和木匠一起坐在黑鱼河边,听他讲生活在镇上和县城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告诉她那边的人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怎样说话,还有和天水坞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木匠说话时,兰妮能感觉到他无意中流露出的一种村里其它男人都没有的吸引力。醒来后,她没有马上起来,却躺在那里第一次开始想象男人和女人可能有的共同世界,并在脑中一一过了一遍那些流传在未婚姑娘中关于男人和女人之间典型的幸福瞬间。

  兰妮的父母对女儿的选择很感意外,因为不嫁本村人是她自己早就立下的规矩。不过,考虑到兰妮的年龄已大到实在不能再等的地步,加上长河有手艺,能挣现钱,在村里属于生活殷实的人家,加上他本人看上去也老实,见过世面,女儿嫁过去应该是不会太吃亏的。考虑再三之后,他们同意了让媒人去木匠家提亲。

  长河和兰妮同岁。他一直对这个在天水坞最让人羡慕的姑娘有着好感,但是因为知道她选对象的目标在外村,从来没敢对她有过什么想法。所以当媒人来提亲时,他先是不太相信,接着感到受宠若惊。不过他的婚事是一定要征得他的寡母同意才行的。长河虽然孝顺,却对自己的婚事一直找各种借口拖延着。他守寡多年的母亲对这事一直发愁,听说兰妮家托媒人来给儿子提亲,她也感到十分意外。她对兰妮的脸蛋根本没兴趣,相反,她认为兰妮的年龄太大,错过了生孩子的最好时候,而她想抱孙子已经是很久的事了。不过老寡妇想来想去,尽管心里老大不情愿,最后还是勉强点了头,因为她担心自己在有生之年再也抱不上孙子了。

  从订婚起,长河就开始亲手给自己的新家做家具,不大的院子里堆满了木料和还未做好的柜厨、梳妆台、箱子和桌椅,样式都是当时城里最时兴的。那一阵,每天都有村民站在他家院门口看热闹。

  在等待结婚的日子里,兰妮在地里干活儿时总哼着曲儿,脸上的那份满足让她看上去更加容光焕发,好像是画儿里的人一般。这让在她身边一起干活儿的姑娘媳妇们心里别扭得常常吃不下饭,气不过为什么世上的好事全让她一个人占尽了。

  兰妮和长河终于结婚了。最让人羡慕的不是那场象样的婚礼,而是他们新房里的那些家具,都是村里独一无二的,是被村里人议论最多的一件事。

  二十七岁的兰妮成了当时天水坞结婚年龄最大的新娘子。结婚后,兰妮的婆婆就开始盼着听到儿媳妇怀孕的消息,为此她每天都给家里供奉的送子观音上香,上供品。可是一年过去了,家里依旧是三个人。两年过去后,兰妮仍然没有动静。兰妮的娘家人首先坐不住了,他们在村里逢人便解释,说那是因为长河总在外面做活儿,回来时间不多的缘故。但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们说话时口气里的那份心虚和不安。兰妮的婆婆则默不做声,但是脸色已经不那么好看了。

  到了第三年,所有的人都看得出来,仍旧没有怀孕的兰妮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了。她结婚前后令人羡慕的满足感已经开始从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回避众人的眼光和沉默。后来,不知从谁那儿开始,村里的女人之间就悄悄地传出了一个消息,说兰妮根本不能生育,因为她是个“石女”。其实,那是兰妮的母亲在一次和亲戚聊天时,不经意说出了女儿到结婚前都还没有来过月事的事,后来这事就被这个亲戚说了出去,然后就在村里传播起来。

  大家长期疑惑的事终于有了合理的答案。从那时起,兰妮在所有村民的心里就被定义为与其它女人不同的女人了,而且是相当关键地不同。她作为女人和儿媳的地位陡然间一落千丈,而且简直是深不见底了。

  兰妮开始在村里躲着人走路,尤其是那些怀孕或抱孩子的女人,可是这些女人却偏偏喜欢挺着肚子或拍着怀里的孩子在她面前晃悠。她们抑制不住地要这样做,有意无意地报复着自己当年对她占尽了人间好事的妒忌。她们虽并无真正的恶意,却足以让兰妮的日子度日如年了。

  一次,兰妮在地里干活儿时和一个正怀着第七个孩子的女人发生了口角。只见那女人夸张地挺着肚子,牢牢地站定在兰妮面前,然后不屑地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曾经让全村女人日子都不好过的木匠媳妇,说:“怎么样,你也想对我厉害?看看你自己,连只会下蛋的母鸡还不如!”这话让兰妮先是感到脖子好象突然被人卡住了,接着全身似乎在瞬间被急速冷冻了。那一刻,她真的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石头做成的女人。她想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歇斯底里地骂那个因生孩子太多,四十岁不到已衰老得像个丑巫婆一样的女人。但是她拼命地忍了,结果导致全身不停地哆嗦。

  兰妮的婆婆终于打破了自己一直保持的沉默,开始对别人抱怨说,她早就有预感,自己的儿子娶错了媳妇。这个曾是村里富农的寡妇还说,如果是在旧社会,她的儿子就能重新讨个会生孩子的老婆了。她盼孙子心切,又显然没了指望,就经常摸挲着早就准备好的小被褥发呆。这个女人由于失尽了面子,心情郁闷,又不敢向儿子发脾气,结果在儿子结婚后第五年就病世了。临终前,她一直盯着家中的送子观音,就是不肯闭上眼。

  母亲死后,木匠长河变得更加寡言少语,回家的次数也更少了。他只对兰妮说是外面的活太忙,回不来。兰妮感觉丈夫一直认为婆婆的死与自己的不能生育有关系,她也知道他和婆婆从小相依为命的那种特殊关系。看着镜子里面容一年不如一年光鲜的脸庞,兰妮也开始在观音像前伫立、发呆了。

  她先是小声问:“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是不是我前世做错了什么,你让我在现世受罚?”后来,她开始直接祈求观音的帮助。“请让我和别的女人一样一回吧,我愿意用一张最丑脸去换一个儿子。”观音娘娘每次都用慈悲的眼睛看着面前这个无助的女人,而这个女人也似乎每次都能从那眼光里得到些许安慰。

  有时,在地里干完一天的活儿回来,兰妮看着空荡荡的家,连饭也不想做。如果哪天她在外面受了气,更是会跪在地上不想起来,任委屈和绝望的眼泪痛快地淌。冬天,砖铺的地面很凉,她可以感觉到寒气不断从脚下往腿上和身上爬窜;她却希望那地再凉些,似乎这种自虐的痛苦可以减轻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的内疚。

  有一段时间,兰妮反复梦见自己生了一个很胖又很漂亮的儿子,那个小人什么话都说不好,却只会把“妈”喊得很响。她高兴得喘不上气来,抱着那个小人在村里跑,见着谁都非让人看一眼不可。醒来后,她总发现手里抱的是自己的棉被。有时候,她又觉得那个小人是在故意和她作对,只在梦里挑逗她,却不让她在现实中得到他。

  后来,她的梦又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不知为什么,每当那个小人又出现时,她都奇怪地感到他不是自己的孩子。她看见自己总是站在一旁,冷眼看着那个被婆婆和丈夫欢天喜地地抢着抱在怀里的男孩儿。而她除了喂奶,几乎没有机会去抱他,而那个小人似乎也更依恋他的奶奶和父亲。

  这个梦让她每次醒来都很迷惑,后来变成了她越怕就越会出现的一个噩梦。

  木匠长河偶尔回来一次,一般是为了麦收或处理一些事情。他回来后就一个人睡在他母亲的东厢房里,不再和兰妮一起睡在当新房用的西厢房了。这更让兰妮感到,自己不被任何人碰触的身体已经真的变成了一快冰冷的肉质石头。她终于悲哀地承认,自己因为不能生育,已不再被任何人欣赏和需要了。

  年复一年,已经三十多岁的兰妮每天一个人出工,收工,吃饭,睡觉,内心深不见底的孤独只能说给观音娘娘听。当她一个人在黑鱼河边洗衣时,常会低下头,对着河水里自己美丽尚存的倒影发怔。她觉得自己就像河面上漂走的一截水草,虽然美丽依旧,却断了根,也就失去了全部价值。有时,她也会强烈地怀疑,实际上是自己的美貌,从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场骗局,让她付出了先被捧上天,再被摔进地狱的可怕代价。每次想到这里,她就会愤怒不已,用手拼命地撩动河水,并快意地看着里面那张被水搅碎的脸,那张她自己都感到厌恶的脸。她已经找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了。过去的优越感、张狂和无穷的梦想都象脚下的河水一样流走了。除了活着这个简单的事实,生活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了。她明白自己今生已与幸福无缘,不必再幻想什么,也不必再欺骗自己了。她必须学会习惯这种活法,即使仅仅是为了活着。

  兰妮三十五岁那年,也就是她结婚的第八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很快就从城市传到了农村,从龙湾公社传到了天水坞。天水坞人的生活重心立刻就发生了一个大转移。他们经常被召集到村委会去开群众大会,听广播中传达的各级指示,每个村民都被要求积极参加到这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革命运动中去。

  不久,村民们亲眼看见死去多年的本村地主李大元的儿子李重,那个离家多年的文化人被城里的红卫兵押送回来了。那几个红卫兵在村委会召开了群众批斗大会,向村民们宣布,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彻底打倒一切旧的风俗习惯和旧思想,建立崭新的无产阶级革命新次序和新思想的革命运动。听了这些学生说出来的深奥道理,兰妮和村民们都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动,一种世界马上就要被掀翻的感觉,其中除了忐忑还掺杂着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体验到的兴奋和期待。

  在大大小小的村民批斗会之后,李重这个据说在城里的大学教过书的文化人,竟然被村委会强迫每天和村民们一起去地里干起农活儿来。看着他跟着村民往地里推粪车时吃力和痛苦的模样,兰妮感到这个让她度日如年的世界真的忽然翻转过来了。

  木匠长河再也不能到外面去做木匠活儿了,因为那已经被公社定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行为。现在他除了给村里各个生产队做点木匠活儿之外,也不得不每天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去了。

  无意之间,兰妮发现自己的日子开始变得好过了。她不懂政治,文化革命的目的和必要性似乎也与她无关,但是这场让人措手不及、令人既兴奋又心惊肉跳的运动的到来,竟很快淹没了多年来折磨她的自责、苦闷和彻骨的孤独,使她时刻紧绷的神经开始松弛起来。大家都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木匠媳妇忽然变了一个人。她积极参加村里的一切政治活动,并成为村里的第一批造反派和红卫兵。

  对这个急于寻求新生机会的女人来说,造谁的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太需要一个可以供她合理地憎恨或反对什么的大舞台了。这场运动终于拯救了她,让她得到了做一个与其它人不但平等,甚至更优越的人的权利。

  在村里召开的批斗大会上,村长和公社派来的人多次带领大家批判李重,因为他是天水坞唯一的剥削阶级的代表,尽管他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而他本人从十八岁离家后也一直没有回过家。兰妮除了知道李重是地主儿子这个事实,并不知道这个陌生人到底都做过什么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坏事。但是在每一次批斗会上,她都是第一个冲到台上控诉地主阶级罪行的人。地主阶级的后代就是她的敌人,是她可以合法发泄愤怒的对象,不论她那愤怒的源头到底来自何方。她面对面地站在个子不高的李重跟前,指着他骂得那么痛快,甚至声泪俱下。这景象总让批斗会现场的村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李重这个地主阶级的代表真的曾经迫害过这个有着深仇大恨的女人。

  兰妮,这个在天水坞沉默了多年的女人终于开口说话了,声音响亮而且滔滔不绝。这个被生活挤压得几乎窒息的女人,重新找回了自己失去多年的价值,复活了体内所有被压抑得早已被忘却的感情能量。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她带头领着村民们唱革命歌曲,而大家是不敢不跟着她唱的。她帮助村干部在村里张贴政治标语,大字报,布置批判会会场,写批判文章,开会时总是带头振臂高喊口号。她体内似乎不断地被注入了高涨的活力,眼睛里闪动着明亮的光,脸上因为兴奋而有了美丽的微笑。长期包裹在她外面的那层由自卑和自责形成的硬壳,此时都被合理地撕破并扔掉了。她把自己从未有过的激情全部献给了这场解放了她的政治运动,包括对领袖的热爱和对阶级敌人的恨。终于,她的突出表现受到了龙湾公社的多次点名表扬,她也被公社任命为天水坞村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公社和村里的广播中被反复播送,她感觉那么陶醉,一下子就找回了当姑娘时那种久违的幸福感。

  兰妮除了下地劳动,其它时间都在村委会开会,搞运动。长河则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包括做饭、洗衣和喂猪。

  那年,公社的巡回电影放映队开始在各个村里放电影。天水坞的大多数村民从来都没看过电影,因此第一次放映时全村男女老少倾巢出动,都去场院看了。后来放映队每次来,大家也都是早早地跑去占位子。当时放映的大多是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其中包括前苏联的十月革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游击队在二战时打击纳粹的故事。天水坞人从前没有一个人见过外国人,所以当白色幕布上出现了那些深眼窝,高鼻子,大嘴巴的洋人时,很多人被吓得“妈呀”一声就捂上了眼睛。那些洋人的模样让村民们想起了传说中的鬼。大家还发现,这些革命的男女洋鬼子除了打仗,还喜欢拥抱和亲嘴。多数村民都不能接受那样的事情,因此每当这样的镜头一出现,所有的人都立刻用手把眼睛遮上,或低下头等着这些不堪入目的情节赶快放过去。

  一开始,兰妮也和别人一样,绝对不容许自己看这样的镜头,心里对此既感到不解,还有些忿忿。可是,那些男人和女人互相示爱时说话的方式和接吻时发出的声音,还是能被她听见。每到这时,她的全身就会涌出一种说不清是难受还是舒服的感觉。她对这种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极为不安,甚至无法忍受,于是她就更加使劲地捂眼睛,直到捂疼了,压住了那些奇怪又陌生的感觉。但是在看过几次这样的电影之后,兰妮心里的不安竟开始变成了好奇。有一次,她忍不住在黑暗中小心地把手从眼睛上挪开了一点,结果一下就看见了那些让她浑身发抖的洋人男女接吻的镜头。她顿时感到浑身发软,呼吸困难,不明白这样见不得人的事怎么能在革命电影里出现。她在黑暗中转了一下头,去出乎意料地发现原来许多看不清脸的人也都和她一样,正紧张而专注地从从手缝里偷看电影里发生的事情。

  如果村里头天晚上放过电影,第二天女人们在一起干活时定会谈起那电影的内容,而她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臭骂一顿电影里洋人亲热的镜头。“我从来都不看,”总有不少女人不无自豪地宣称。兰妮每次都比别人骂得更厉害,时间也更长些。她厌恶地说那些洋鬼子怎么当众做这种事也不知羞。

  后来,兰妮在看了更多这样的电影之后,那些让人极不舒服的镜头竟开始出现在她的梦里,取代了她的儿子。她醒来后感到非常气愤,但却无能为力。她暗自庆幸没人知道她的梦。

  可是更糟糕的事继续发生。她后来竟梦见自己变成了被人亲吻的洋女人,而她从来都不知道那个亲吻她的人是谁,长什么样,因为她根本不敢看那个人的脸。这让她不但愤怒而且非常惶恐。而越是怕,这种梦就越是频繁地出现。有好几次,她强迫自己不去看电影了。

  一天傍晚,一个来天水坞插队落户的女学生,人称“小观音”的姑娘来到兰妮家。她因为会扎针灸,现在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了。那天长河不在家,兰妮把她让进了屋里。兰妮和她不熟,但是已经听说了不少关于她的事,包括她用针灸治好了一个县医院都没能治好的村民的胃病,还有一个腿疼不能走路的村民也被她用针扎好了,现在可以下地干活儿了。女学生正在村里挨家挨户询问哪家有需要接种疫苗的孩子。当知道兰妮没有孩子时,“小观音”的脸上出现了一个一闪而过的诧异表情,但还是让兰妮看见了。兰妮原本没有打算解释什么,但是一阵冲动之下,她就把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全讲了出来。“小观音”听完,告诉已经快四十岁的兰妮,她的病在县医院应该是可以治的,并答应为她去详细打听这件事。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长河告诉村长他和阑妮要出远门去看个亲戚,得个把星期才能回来。两人带着家里所有的积蓄和从阑妮父母那儿借的钱,还有一封“小观音”写给医生的病情介绍信,就去了县医院。

  兰妮在三十九岁时终于怀孕了。三十九岁的女人生头胎在天水坞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村里的女人们心情复杂地看着也挺起了肚子的兰妮,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木匠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看得见的笑容。后来,一定是长河的嫂子传出去了兰妮去县医院做手术的事,一时间兰妮又成了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各家的女人。

  兰妮终于生了,还真的是个儿子。长河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在观音像前拜了又拜,感谢她的赐福,然后又流着眼泪在他母亲的遗像前报喜,长跪不起。

  长河自从有了儿子,人就变了,对兰妮也好多了。可是从儿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兰妮就感觉很迷惑,怀疑自己仍在做梦,一切都不真实,都会在梦醒时消失。

  那是月子里的一天,兰妮一个人和儿子在家。抱着睡着了的儿子,她心里忽然无缘由地迸发出一阵压抑了很久的强烈情感,好像一头被禁锢了很久的野兽突然看见了出口,一路狂奔而去。一开始,她并不清楚那强烈又可怕的情感是什么,等到她终于能够辨别它时,她惊恐地发现,那情感不是别的,而是怨恨。那是她对生活里的许多人和发生过的许多事情的怨恨,现在都浓缩成了对怀里的孩子的突发的憎恶。看着裹在她婆婆生前就准备好的红被包里的那个小小的人形,她感到那是一个如此陌生的存在,似乎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没有你我就什么都不是,还不如一只会下蛋的鸡?”刚做了母亲的兰妮突然神经质地发问。“为什么只有你才能证明我值多少钱?你带来的好都是别人的,他们只为你高兴,而不是我。我只是一只过去不会下蛋,现在刚会下蛋的母鸡而已!”她象喝醉了酒一样狂吐出了连她自己都不能相信的话来。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彻底的解脱感。她为自己第一次斗胆把憋闷了多年的怨恨释放出来而激动,而震惊,尽管她不知道后果是什么,但是已经不在乎了。

  孩子被母亲的怒气惊着了,开始大哭,并用手抓她的衣服。兰妮目不转睛地仔细看着他哭,像是在研究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到底存在的是什么联系。然后,她动作缓慢地、下意识地解开了衣服,开始喂他吃奶。由于她动作慢,儿子等不急,在刚一碰到她的乳房时就一口咬疼了她的乳头。兰妮疼痛难忍,哇地大叫了一声,脸上立刻出现了委屈和厌恶的表情。看着怀里拼命吸奶的儿子,她惊诧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最终生了一个儿子而感到应有的得意和幸福。

  长河收工回来,进门时听见了兰妮的大叫就跑进屋去。可是兰妮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喂完奶的孩子递给了他,然后疲倦地闭上了眼睛。她忽然想到,村里那些生了很多孩子的女人,每天要管那么多孩子,还要烧饭喂猪,伺候公婆丈夫,她们真的为当那么多孩子的母亲感到高兴吗?还是仅仅为了能证实自己能生孩子这个事实而已?

  不久,兰妮竟不愿再给孩子喂奶了,好像一只受了自己思想惊吓的母兽。长河不明白她反常的行为,开始生气地指责她,并强迫她给儿子喂奶。可是她的奶水却已经退回去了。

  天水坞的村民们又开始议论起兰妮的怪异行为。女人们实在不懂,这正是老来得子的兰妮最值得自豪和炫耀的时刻,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她到底是怎么了?人们回忆起她过去在河边洗衣时突然用手使劲击水的奇怪动作,以及后来她在文化革命中那些令人惊讶的狂热表现,一个不祥的猜测开始在村里蔓延起来了。

  兰妮晚上睡不着觉,总梦见死去的婆婆在恶毒地咒骂她,说她不是正常人,根本不能喂养孩子,并命令她马上把孙子送到自己那里去。

  长河只好开始用米汤喂儿子了。

  一天,兰妮去杂货铺买东西,回来时绕道来到了村卫生所。当她看见里面除了“小观音”没有别人时,便走了进去。女学生看见这个面色苍白,刚生了孩子的女人,便让她坐下来,然后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孩子好不好。

  兰妮没有回答,只是呆坐了一会儿,忽然问:“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女人是不是罪孽深重?”

  看着被痛苦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女人,女学生轻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兰妮垂下了眼睛,然后说:“一切都和我想的不一样。为什么?”

  “小观音”望向窗外,沉思了片刻。“也许你缺的不是孩子。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想过吗?能说出来吗?你知道什么才能让你真正高兴吗?”

  兰妮沉默不语了。她想了一会儿才说:“不知道,从来都没想过。活到现在,除了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生孩子这回事,很少想过别的。可我从前根本不知道,原来生了孩子也会这么痛苦!”兰妮把眼睛闭上了。

  屋里静了好一会儿。没人说话时,只听见屋外树上的喜鹊在尽情地喳喳。

  当兰妮再次睁开眼睛之后,她终于说出了藏在心底那难以启齿的话。“我只想好好做一回女人,”她声音小得像耳语,几乎被喜鹊的叫声淹没。“即使做不了皇母娘娘,也能像电影里那些洋女人那样活一回,被男人宝贝一回,死了也值了。。。”说到这儿,兰妮的眼睛里闪出一个转瞬即逝的憧憬,好像灶坑里即将熄灭的灰堆里突然迸出的最后一点火星。

  “你是想真正被人爱一回,是吗?”女学生问。

  兰妮点点头,叹了一口气,然后低下头去看自己的鞋尖。“就这个命,想能有啥用。”

  站在卫生所的门口目送兰妮往回走时,“小观音”忽然发现这个刚做了母亲的女人不像是在走路,而是像黑鱼河里的一缕水草,正被水推着向前漂。

  几天后,当村民们把投井自尽的兰妮救上来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人们把她抬回家后,围着她叫她的名字。她的母亲摇晃着她,大声哭喊着,但是她双眼紧闭,青灰色的脸上始终没有任何反应。木匠长河木然地站在人群里看着自己的老婆,手上抱着才两个月大的儿子水明。兰妮的老父亲看了一会儿女儿就抹着泪就走开了,他必须考虑如何料理女儿的后事了。

  “小观音”就是在这时赶到的。她拨开众人直接走上前去,握紧兰妮冰凉潮湿的手,并急切地在她耳边不断地唤着她的名字。她后悔前几天在卫生所里没能察觉到这个女人有轻生的念头。大约几分钟之后,兰妮的眼睛竟然睁开了一点。可是她对周围的人谁也没看,只是盯住了“小观音”的脸。然后,只见她的嘴动了一下,显然想说什么。“小观音”俯身上前,用手臂抱住兰妮象石头一样僵硬冰冷的身体,然后把耳朵贴近到她的嘴边。

  谁也听不见那个濒死的女人对着“小观音”的耳朵到底说了什么。只见“小观音”更紧地抱住了兰妮的身体,对着那眼睛里仍旧充满了不甘和迷茫的女人非常温柔地笑起来;然后,她对准了兰妮那灰白的脸颊轻轻地、但是十分认真地亲吻了一下,同时还说了一句什么。一屋子的人看着“小观音”的举动,都愕然起来。

  接下来,奇迹出现了。那个一生被别人的观念折磨得从来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女人的眼里射出了一道炽热的光,仿佛她的生命之火在最后一刻才真正被点着了,接着释放出她一生中最精彩的瞬间。众人惊异地看到,一种恬静、幸福和享受的表情开始弥散在她的脸上。这个曾被称为“石女”,也真正活得像个石女一样的女人,在被亲吻之后,脸上竟然出现了血色,全身也仿佛开始融化,变得柔软无比,好像一条畅游在黑鱼河里的美丽水蛇。最后,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兰妮吐出了她平生最深、最长、也是最舒心的一口气,然后带着动人的微笑,闭上了那曾经很美,现在则变得更美的眼睛。

  兰妮临终前发生的奇特变化在所有天水坞人的心里一直是个谜。人人都想知道她临终前到底对“小观音”说了什么,而“小观音”最后又对她说了什么。但是直到“小观音”离开天水坞那天,她也没有对任何人说出过一个字来。因为那是一个女人和女人之间的秘密,也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秘密。

  追赶海市蜃楼的男孩儿——木匠的儿子水明

  六月中的一个傍晚,月亮还没露脸,木匠长河的儿子水明出了家门,向村东头的聋子李重家走去。眼下正是一年里最忙的麦收季节,家家户户都做了平时舍不得吃的好饭,虽已过了晚饭时间,空气里仍能闻到饭菜的余香。水明一边走一边低头着想心事,弥漫在村里的香味钻进他鼻子,使他浑身感到一种通透和愉悦的舒畅。

  刚从乔县中学毕业回来的水明,几天前从村民李重那儿借了一本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叫《失群的鸟》。那本书还没有他的手掌长,也很薄,没想到却让他着了迷,读了好几遍还是放不下。那些简短的诗句组成的奇特文字,让这个男孩儿每读上一行便感到呼吸放慢,内心不被人知的迷茫和烦恼似乎瞬间消失在诗句里带有花香的微风中,溶进了会吟唱的雨滴里。短小的诗句,像一只只看不见的手,把他带向一个眼睛看不见,却更令人痴迷的另一个世界。

  水明在乔县中学的国文老师李东光曾这样对他的学生说过:“在头脑里旅行比在陆地上旅行更美妙,也更惊险,因此更值得你们去体验。”水明在读《失群的鸟》时,似乎才开始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李东光也是天水坞人,乔县中学的毕业生,毕业后一直留校教书。他个子不高,微眯的小眼睛炯炯有神,充满了因疯狂汲取关于人的知识而特有的激情、敏感和怜悯。他的人格魅力曾影响了无数被他教过的学生。他喜欢对学生讲关于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关于理想的重要和艺术的永恒。很多学生都很爱上他的课;水明也是被他影响并改变了自己内心的学生之一。

  男孩儿现在去找李重,是想问他《失群的鸟》里的一句令他困惑不解的诗句。他相信李重能给他解释明白,因为书是他的,加上他曾经在城里的大学教过书,一直是天水坞最有学问的人。

  十七岁的水明和五十六岁的聋子李重之间从很早就有一种超越年龄的默契,那默契是由他们之间多年里借书、看书、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形成的。还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水明这个没有母亲只有父亲的男孩儿就喜欢去李重家找书看。李重家很小,却是全村书最多的人家。李重的父亲早年是天水坞的地主,因此他在文化革命开始时被红卫兵从城里押送回天水坞接受改造,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李重的耳聋据说是当年被红卫兵打的,不过水明很早就发现,他和李重沟通时语言似乎从来都不是障碍。

  水明来到了黑鱼河上的小木桥,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儿。他靠在年久失修的桥栏上,向下望去。桥下的河水在天色将尽的落日里闪动着紫色和暗红色交织的水纹,斑斑点点地晃成一片,看上去十分华丽。男孩儿使劲地吸着暖湿醉人的空气,脑子里忽然冒出来泰戈尔的一个诗句。

  “造化带来的神秘犹如漆黑的夜晚,令人惊叹。

  知识带来的幻觉犹如清晨的薄雾,终将飘散。”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记住这个诗句并在这里想起了它。他抬起头来,发现此时的天水坞就像一只蜷卧在天地之间的大猫;各家窗纸里透出的煤油灯暗黄色的光亮,好像长在猫身上的一只只发着疑问、朦胧又胆怯的眼睛。衬着黯淡了的天际,村后那片杨树林模糊的影子像极了大猫身上的一层松软的绒毛。

  桥上走过来一个人,水明感到脚下的桥身震颤起来。

  “那是明子吧?”来人低沉的声音像是被人捂住了嘴。水明听出那是村里的铁匠聚祥的声音。“你爹在家吗?”人高马大的铁匠走近水明,木桥又被踩得吱吱嘎嘎一阵响。“我家手推车的把手掉了,想找他给修一下。”

  男孩儿似听见没听见地应了一声,继续想着自己的心事。

  十七岁的木匠儿子此时正处在生命里的一个非常时期,一个从男孩变成男人的转变时刻。六年前,当离开天水坞去乔县中学上学时,他还只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不想太多的事,腼腆、知足;而现在高中毕业回来的他,虽然表面看上去依然安静和内向,实际上却已经被六年的学习生活脱胎换骨了。木匠长河和村民们都只看见他长高了,成了天水坞仅有的几个上过乔县中学的文化人。大家仍旧叫着他的小名“明子”。水明回来后就被村长指派当了大队会计,每天在村委会的一个屋子里与账本和算盘打交道。

  儿子回来后,木匠长河常在夜里听见儿子在另一间屋独自读着什么。让他感到疑惑不安的是,儿子读东西时的声音听上去很陌生,不像是自己亲手抚养大的那个孩子的声音,更不象一个农村男孩儿应有的声音——那声音似乎在慢慢地唱着歌,一顿一挫的,又不全像。木匠听到儿子的声音里提到了云,山丘,树林,死亡,阳光,泉水还有女人。他也多次听到了“上帝”这个名字,但不能肯定他到底是谁。

  木匠不知道,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的内心正在发生一场裂变。在乔县中学的六年里,从小就爱看书的水明读了学校图书馆里很多的书,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哲学和历史。他喜欢与活在书里的人进行无声的交流,似乎那些人比生活中的人更懂得他的心思,无论他们是否在世,曾经生活在哪里,讲什么语言,名字是长还是短。书让生性羞怯的水明第一次意识到,他除了是个农村木匠的儿子,也有着和书里的人一样的只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六年后再回到家,水明感到了茫然和不习惯,虽然父亲和家里的一切和从前一样,不多也没少。他似乎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属于哪里了。有时他觉得自己活得像个骗子:人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他,而真实的他是否能被天水坞人接受?他给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了平衡心里的矛盾,他开始频繁地去李重家借书、看书,好让新的思考不断进入脑中,冲淡他巨大的不安和焦虑。读书使他对生活又产生了与周围的现实无关的各种遐想,催迫他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新的思考和选择。但是他没有勇气。思考的结果和现实的无奈总让他感到更加沮丧和彷徨。

  水明来到了李重家的小院子。李重的老婆莲芯一看见他进来就迎了出来,并对他说,李重今天不知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平时这会儿晚饭早都吃过了。她边说边走到院门口,再次向李重必经的路口张望了一回,然后就招呼水明进屋去等。

  和每次一样,这个没有自己孩子的女人一看见水明来,就会露出平时难得一见的好看的笑容来。她略显慌忙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枣,花生和白薯干让他吃,自己则坐到一边继续做针线。莲芯从来不打扰看书的水明,就像他从来不打扰看书的李重一样。她默不作声地做着自己手里的事,但会不时地看一眼正在读书的男孩儿。这个不识字但是绝对聪慧的女人从来都对读书人怀着敬畏之心;她从读书人看书时的专注表情里可以猜出,书里写的必定是非常重要和了不起的事情,但同时也是能夺走人魂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