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部分阅读

作品:|作者:sjf555666|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23:26:14|下载:逃TXT下载
  鹞逋蛟陨希匦胧孪仍ぴ肌! 拔一氐骄掷锖螅贤榱伺费衾さ纳矸葜ぃ还灿芯攀喔雠费衾ぃ渲斜本┯幸晃慌费衾ぃ矸葜ず怕胗爰锹荚谒漳戏中信费衾ふ嘶系纳矸葜ず怕胪耆嗤还由矸葜ふ掌峡矗本┑恼馕慌费衾ず陀堤嗫芈枷裆系呐费衾っ飨圆皇峭桓鋈恕n一骋桑钔ㄊ褂昧艘徽偶偕矸葜ぃ簿褪撬担墙栌门费衾ふ飧雒衷诠ば兴漳戏中锌y羌堑摹@钔u鍪潞螅馊蛟纸鹁筒患恕>莘交刍匾洌钔n蛟纸鹱霸谝恢黄ぶ适痔嵯淠凇5谇股毕殖。颐敲挥蟹11终庵黄ぶ适痔嵯洹n页醪窖柿死钔u母改盖缀退笥眩褂兴乩锏耐拢鍪履翘欤钔ㄕ谛菁僦校挥谢毓改讣遥裁挥泻团笥鸭妫孟衩挥衅渌烊思k裕胰衔荒芘懦钔u湃蛟纸鹑ピ粕沟旰椭芄诮油返目赡苄浴5比唬部赡芩孪染桶亚睾昧耍卦谝桓鏊膊恢赖囊蔚胤健g榭龃笾戮驼庑!?nbsp   华人书香吧 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第二回:销声匿迹(12)

  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私语声。这条新线索实在太有爆炸性了:它意味着李通可能是死于一起精心策划的谋财杀人案,而非背景更复杂的蓄意暗杀。同时,李通这三十万元的来源也很神秘,而且还藏在120公里之外苏南市一个用别人名字注册的账户上。它包含的逻辑指向,让悲惨死去的周国勤陷入了难堪境地,成了一名可疑人物,现在有了谋财动机,再加上原本对警察参与谋杀就有所怀疑,与会的警官们自然而然会作进一步猜想:周国勤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戴局长招呼柳洋坐在他身旁一个特地预留的空位子上。这一举动再次刺激了与会的警官们。它发出了一个清晰无误的信息:戴局长对这条新线索无比重视,势必将优先动用警力对其追查到底。 卢杨朝桂建东望去。只见桂建东低着头,正横一笔竖一画在一本蓝皮笔记本上涂鸦,似乎沉迷其中,对新线索既毫无兴趣也没仔细听。 一名中年警官获准发言,“我认为这三十万现金现在应该在蒋冬至手上,所以他逃跑了,是怕杀害周国勤的凶手找到他。他也不敢向我们报警,怕指认凶手以后,日后被凶手的同伴暗害。” “我也这么看。”柳洋说。 “我不同意这样分析,”卢杨从后排座位上站起身,“如果这三十万现金在蒋冬至手上,他何必要冒险到银行里去取他信用卡上区区两万七千元现金呢?这实在讲不通啊。” “他这么做,是为了撇清自己。”柳洋作出推断,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他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就差一点被我们抓住,难道就是为了误导我们?” “因为这个险值得冒。” “你这个理由好像很勉强。” “实际上一点也不勉强。”柳洋温和响亮的嗓音在会议室里回荡,“蒋冬至当过警察,他懂我们的思维方式。他总共报了两次警,两次全都达到了他的报警目的:就是把警察调过去驱赶追杀他的人,而他自己却趁机逃之夭夭。我个人认为,他到北段去拿钱,是故意的,肯定也有其目的,是一种战术。我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他手下的败将。要抓到他不太容易。” 会议结束前,戴局长宣布了两项决定:其一,扩大通缉令范围,在全国通缉蒋冬至;其二,在专案组内成立一个新线索追查小组,成员全部为年轻警官组成,由柳洋负责。 卢杨再次扫了一眼桂建东。桂建东已抬起了头,表情冷冷的,在聆听戴局长讲话。 下雨天,蒋冬至没情绪上街游荡。他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就起身到书架上乱翻,想找几本闲书读,解解闷,结果意外发现,有一款老式的3d仿真模拟游戏《688(i)深海猎鲨》。估计是房东的儿子留下来的。他顿时兴奋起来。他知道这款游戏,这是大名鼎鼎的“电子艺界”(ea)开发的简氏(janes)模拟战斗游戏之一,堪称绝色经典。但他却没有玩过。 蒋冬至从包装盒里取出游戏光盘,放进电脑光驱,安装以后启动游戏。他仅依靠一本简单的中文版使用手册,就笨手笨脚指挥美国海军一艘舷号ssn 762名字叫“哥伦布”号的688级1攻击型核潜艇出航,潜入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去古巴沿海执行战斗任务。他边看手册边学习驾驶技术和攻击战术:如何下潜,改变和控制航向航速,在地图上导航,辨别敌我目标,收放潜望镜和电子天线,用声纳搜寻凶猛可畏的v2潜艇,测距测深,目标移动分析,掌握鱼雷和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程序,等等。他几乎忙得手忙脚乱。 蒋冬至越玩越着迷,整日整夜沉浸在海底的潜艇猎杀战斗中,以至于他连续四天没迈出过房门一步。饿了他就吃一碗快餐面,困了他就钻进被窝里睡一会儿。窗外阴雨连绵不绝,冷风呼啸,密集的雨点敲打在窗户玻璃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但他全然不觉,似乎惟有电子游戏能够慰藉他空虚的内心,忘记自己的逃亡身份,驱散笼罩在他身上的失败感。 到第五天,也就是星期五,蒋冬至感到自己身体几乎要虚脱了。空虚感和失败感重新返回到他内心,而游戏的新鲜感与刺激感消失殆尽。他坐在台式电脑前,“哥伦布”号在碧波荡漾的加勒比海海底下正以5节的航速游弋。他在游戏中虚拟的3d潜艇控制室里转来转去,一会儿去驾驶/操控部门,修正一下航向,改变一点下潜深度,一会儿去导航部门,无聊地放大缩小海图,一会儿又到tma部门,估算被自己跟踪的一艘“阿库拉”级潜艇的航速航向。但他最爱去的还是声纳室。 面对着游戏中的声纳宽频带显示屏,听到海底深处发出平稳得像呼吸一般的水流声,蒋冬至总会生出无比宁静的感觉,好像自己已潜下去很深很深,没有人会发觉他。整整一个下午,他就一直呆呆地傻坐着,听着海水呼呼的低语,让“哥伦布”潜艇在海底里随意飘荡,没有作任何干预。他已经没有了战斗的兴趣,只想静静地漫无目的地航行。他觉得他自己就像一艘躲在汪洋大海下面的孤独的潜艇。 然而,宁静持续几小时后终于被打破。声纳突然发出尖锐的鸣叫,示意发现了敌方目标。经辨认,一艘v2潜艇出现在前方。于是战斗开始了。他必须进入攻击程序:跟踪目标,计算距离航速航向,装填鱼雷,发射准备,开火。但是他已厌倦了攻击,退出游戏。    华人书香吧 bsp;第二回:销声匿迹(13)

  他去卫生间小便。在镜子里,他发觉自己眼圈发黑,胡子像乱草般布满脸腮。他打开煤气热水器洗了一个淋浴澡,刮了胡子,刷了牙,顿时感到一身轻松,清新舒适。他走出房门,下楼。天已转晴,暮霭四起,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楼房,灿烂,优美,宁静。他步行出小区大门,穿过马路,去对面一家饭店吃晚饭。他已对快餐面恶心了。 吃完饭,蒋冬至心情大好。但走进小区后,他却迎面碰到了上星期六晚上曾敲开他房门的小区户籍警小吴。他见避让不及,就朝小吴打了一声招呼。不想小吴马上和他搭话了。 “哦,你是张致远。”小吴笑了笑。 “对,我是张致远。”蒋冬至无比惊讶。没想到,小吴记忆力如此厉害,简直过目不忘。 “你找到工作了吗?” “谈了几家公司,还没有确定下来。” “哦。上次忘了问你,你是搞什么专业的?” “it行业的。”蒋冬至含糊回答一句,心里暗想:你这个小警察管这么宽干吗,难道想介绍一份工作给我做不成?而我怎么可能会去警察介绍的地方上班呢? “哦,it行业有前途,高薪啊。”小吴说。 “我先走了,再见。”蒋冬至生硬地说。他不想再和小吴多聊,多说多错。 “再见。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找我,你有我的名片。”小吴挥挥手,热情地说。 小吴是一个好人。蒋冬至想。不过他现在最怕好人,越是好人,对于他来说,越是危险,必须离得远一点的。因为他已经被看作坏人了。他突然沮丧起来,眼前浮现出周国勤伸手拦他出租车的情景,连脸部表情都清晰无比,历历在目。这太像游戏中的情节:他这么一停车,就踏上了一条生死未卜的不归路。运气差得不能再差了。如今再后悔也没用,时间是无法倒回去的。再说,在这场游戏中,他只是一个倒霉的小角色,不是操控全局的玩家,他没有权限可决定自己退出。 回到住处,蒋冬至将《688(i)深海猎鲨》放回书架上。他已不再需要它。游戏中,v2潜艇总是突然从宁静而黑暗的海底深处冒出,惊心动魄,令人胆寒。这给予他启示:你不主动,对方就会主动。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真实处境:对于他,生活已经变成了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 赢 家 蒋冬至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伸手从沙发底下抽出公事包。到新沧之后,他始终压制着自己的好奇心,一直没敢去翻看公事包里李通和周国勤两人为之丧命的那两大本揭发材料和录像带。他怕因此而沾染上死亡的晦气。 他拉开公事包的拉链,看见两大本揭发材料和一盘录像带正麻木不仁地在躺在里面,完好无损。它们似乎毫不在乎有多少条生命为了保护它们而惨遭杀害。他取出两者中较厚的一本,顺手将公事包放在地上。他因为犹豫而迟疑,没有立刻打开。灰蓝色的硬质封面上没有任何标记。他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住揭发材料,怕拿不住,被它滑出去。 他深呼吸一下,终于翻开文件。第一页是一张打印清晰的南段城区电子地图,标注出了数十个房地产项目和商厦别墅。第二页第三页都是徐中路的半身照片,也是打印在专用纸上的彩色图像。正文从第四页开始,图文并茂,文字叙述旁边配有丰富的照片图像,彩色图表,或者是从南段报纸上直接扫描下来的新闻实样片段。感觉就像在读一本杂志上揭露黑幕的纪实报道。 照片上徐中路英俊斯文的脸庞以及一双明亮善意的眼睛,让蒋冬至很不舒服:这个人迷惑性太大,一点也看不出黑道老大的残忍本性,相反,倒给人一个成功自信的中年才俊的印象。他一口气读了下去,被徐中路曲折的经历和神通广大的力量震惊得目瞪口呆。 徐中路,1962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当时上海最风光的重点中学师大二附中,考入名牌大学交通大学。1984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当技术员,因为表现出色,很快晋升为厂里最年轻的船舶制造工程师。1986年他结婚,妻子长他两岁,是上海交响乐团一名大提琴手。据说婚后生活美满,但因为考虑双方事业发展,没有生孩子。1989年忽然婚变,妻子跟着一名澳大利亚商人远走高飞,出国定居了。据说这一事件对徐中路打击巨大。这一年他辞职下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倒卖当时紧俏的钢铁和其他生产资料,但不久就出事了,公司被工商局查封。后来他在一个亲戚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三年后去香港闯荡,先到处打工,后与别人合开公司,利用97前后的形势,专做大陆进出口生意,终于积累了数亿身家。他身份也变了,成了正式的香港居民。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98年。那一年,徐中路先后在上海和新沧投资房地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把总部从香港迁到新沧,开始长期在大陆居住,坐镇,亲自执掌他绵延南方三省一市雄心勃勃的房地产投资计划。可能是因为和香港其他房产巨子相比,徐中路手上的资金少得可怜,所以他采取一种当时看起来非常激进而且风险巨大的投资策略,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九个字,即:“大地方小投资,小地方大投资。”意思就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人口千万以上的大都市,他只做小规模投资,巨资则投在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土地绝对便宜的中小城市。    

  第二回:销声匿迹(14)

  南段就是被徐中路选中用来下巨资的一个“小地方”。第一个项目是南段汽车站的改造。2000年3月,南段撤县设市,急需一个重大市政工程为首届市政府撑台面,能在形象上让南段焕然一新。所以嘴上说是改造,其实市领导最希望拆旧重建。徐中路来南段考察后,聘请上海一位著名建筑师“为南段市免费服务”,设计了一座号称是后现代风格的车站建筑,造型漂亮新潮,气势磅礴。建筑模型和效果图在会议室里一放,当场让南段市领导眼睛一亮。徐中路还主动表示,愿意为资金捉襟见肘的新车站出资四百万人民币,为市领导“排忧解难”。 此后徐中路在南段畅通无阻:他投下二十四亿巨资,与南段市政府合作,圈走市中心大片上佳地块,兴建高级住宅和相关商业设施。预售相当火暴。受利好消息刺激,福建、浙江及d省等中小地产商纷至沓来,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迅速演变为南段城区突飞猛进的扩展运动。仅仅五年时间,城区几乎就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房地产热也预热了其他的招商引资热。鉴于南段人力成本低,地面交通发达,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规模台企先后撤出投资政策朝打造“长三角硅谷”方向倾斜的苏州-昆山地区,搬来南段落户,使南段经济得以连续几年强劲增长。 就这样,徐中路不仅被南段市领导,也被整个z省的领导层视作是对南段经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一号功臣。他本人也成为南段这五年来经济大发展的最大赢家,资产猛翻了好几番,据称身家已达到五十亿了。徐中路出手阔绰,为人仗义,又与省城及上海苏州等地诸多社会名流有交往,这为他赢得了众多人缘,也使其在南段的根基愈加稳固。五年来,徐中路在南段的市政府、公检法系统、工商税务部门、各大银行,已笼络了一大批得力人士在关键时刻为他所用,社会关系网络四通八达,上至省城下抵南段各乡镇。事实上,徐中路已是南段市里最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了。但出奇的是,徐中路并没有因此而嚣张,相反,他做人做事始终刻意保持低调作风:他的公司高层一向严拒传媒采访,他本人更一反常态,从来不公开露面,也不出席各种排场浩大的开幕仪式。 2002年3月,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将徐中路牵涉在内。市局刑警队为此对徐中路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侦查,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说明徐中路与此谋杀案有关联。负责侦查此案的警官周国勤后来也被调离市局刑警队,去派出所当了一名副所长。死者肖海运,福建人,曾到香港混过几年,混上了香港居民身份。2001年年底,肖海运到南段投资房地产,在南段城区看中一块风水宝地,想买下来造高档楼盘,便托关系游说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但他被告知,此块地皮早已被徐中路收入囊中。肖海运于是与徐中路接触几次,都没有结果。 肖海运耿耿于怀,暗中雇了私家侦探在香港调查徐中路底细。3月初,肖海运在南段市部分政府人士中悄悄放风说,徐中路和金三角贩毒组织有联系,他的房地产投资涉嫌为贩毒组织洗钱。一星期后,肖海运神秘失踪。警方后来在南段郊区一幢未售出的空关别墅内发现肖海运已被人用砍刀残忍地剁成四大块,身首异处。徐中路因此被怀疑有作案嫌疑。但大部分人,包括警方和南段官员在内,都不相信肖海运的话,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是肖海运拿不下地皮怨恨徐中路而故意乱泼脏水。警方调查结束后,陶书记专门在市委办公室里接见徐中路,安抚他说:真金不怕火炼,多云转晴,请放手大干。肖海运之死的案子最后不了了之:因为警方作进一步深入调查后发现,肖海运这人在江湖上名声非常不好,赌场上和情场上都欠了一屁股账,和三教九流的人全都有来往,也常常为此结怨,所以他也有可能是被仇人或债主给暗算掉的。 不过,肖海运死前一星期和某人曾进行过一次非常关键的秘密谈话,非常令人震惊和难忘。 肖海运:徐中路在南段造了不少房子,目的就是用房地产为掩护为贩毒组织洗钱:一幢一百万元人民币的房子被反复买进卖出几十次,就等于是漂白了几千万元人民币的黑钱。 某人:这怎么可能?一幢房子反复被买进卖出几十次,太不正常了,工商税务一查帐就会看出有问题,怎么可能办到呢? 肖海运:这你就不知道了,徐中路售出的房子有一部分是卖给了你们南段人和在南段做生意的老板,但有很多是自己卖给自己。他手下专门有人负责用黑钱和假身份证成批成批买下房子,这些房子一经售出,从账面上看,就和徐中路在南段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瓜葛了。然后把这些房子交给徐中路控制的许许多多中介公司再次出售,用黑钱和假身份证再次买下,再交给中介公司出售,就这么循环下去,不断把房子卖进卖出,把黑钱漂白。 某人:一幢房子在房屋登记部门反复登记几十次,不会引起注意吗? 肖海运:你怎么还不开窍啊,买房子当然要去登记喽,但你也可以只登记一次嘛。反正房子是自己卖给自己的。所以徐中路在账面上看起来,楼盘销售业绩辉煌,你们南段的房地产行情也不断看涨。实际上,到南段来投资的许多中小开发商是假的,背后的真正老板是徐中路,这些公司都由他在幕后一手控制。他这么做,是为了不引人注意。我怀疑,徐中路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洗钱网络,他控制的中介公司有上百家,大大小小,遍布整个长三角地区,日日夜夜为他洗钱。所有公司全都合法纳税,记录良好,与当地工商税务部门的关系也非常好,不太会出事,即使出事,一时也不会直接查到徐中路头上。他的组织一层一层设计得很好,抗打击能力非常强。    

  第二回:销声匿迹(15)

  某人: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肖海运:我在香港有人啊,有人帮我搞了调查,说徐中路和金三角的几个贩毒组织有联系,我估计徐中路是在帮金三角洗钱,数量很大的。 某人:你讲的也太危言耸听了,又没有证据,只凭道听途说,我怎么相信你?你是不是没拿到那块风水宝地,发急了,想在政府面前故意臭臭徐中路,还是真准备让政府把徐中路抓起来? 肖海运:相信我,我有证据。徐中路不抓起来,你们也会跟着他倒霉。不信你等着看。 通过对徐中路在南段市区所建几个豪华别墅小区,比如“皇家经典”、“私家园林”、“南湖林语”及市中心大型高级住宅区“六和花园”的几次暗访,果然发现,有相当数量号称已出售并且装修得奢侈华美的房屋,要么一直空关着,要么租给了与买家不相干的人暂住着。是否真如肖海运所说,这些房屋正在许多中介公司里被买进卖出,为贩毒组织洗黑钱呢,目前还没有拿到直接证据。但肖海运暗中留给某人的两条线索非常值得注意: 其一,有一个叫刘雨生的香港人,早年曾是和肖海运在香港旺角一起鬼混的赤膊兄弟,两年前他来到大陆,在新沧市开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生意兴隆。据肖海运称,刘雨生和他暗中碰过面叙过旧,肖海运对徐中路现状的了解有一部分来自刘雨生的酒后胡言:刘雨生自称他在为徐中路做事。这意味着,如果徐中路真有一个洗钱网络,刘雨生的中介公司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节点。秘密调查可以从监视这家公司开始。 其二,2002年春节刚过,徐中路在香港曾和一名叫汤军的神秘黑道人物会过一次面。肖海运在香港雇佣的私家侦探拍到了徐和汤会面的两张照片。进一步调查表明,徐中路和汤军以前在香港曾一起合伙做过生意。据说汤军因为在大陆接连丢了几次大货,已一蹶不振。(注:三个月之前,汤军在武汉因拒捕被武警当场击毙。关于汤军的资料可联系武汉警方及省厅禁毒局。) 徐和汤会面的两张照片附在文字旁:第1张:戴墨镜的徐中路坐在一张讲究的红木茶桌前,抽着香烟,兴高采烈地与同样戴墨镜的汤军喝茶聊天。第2张:两人站在红木茶桌握手言别。 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蒋冬至猜想道。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在出租车上,周国勤或许是故意向他透露三条关键信息的: 1)枪杀李通及追杀他们的幕后指使人是徐中路; 2)梁市长也牵涉其中; 3)对南段市公安局上层不可轻信。 蒋冬至看得出来,周国勤是一名资深刑警,如果他真想要保密的话,不要说守口如瓶,就是有人动用暴力撬开他嘴巴,恐怕都很难得到一句真话。他怎么会轻易就将这么要紧的信息说出来呢?但周国勤还是说了,并将自己深深卷入其中。这其中肯定另有深意。 蒋冬至将文件再往后翻,接下去连续三十几页全部都是明细表格,罗列出了徐中路或怀疑是徐中路以其他公司名义在南段市投资建设的房地产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占地面积,开发过程,施工单位,楼盘销售现状,等等,并附有标注项目位置的大比例地图,主要房型图纸,楼盘内外的系列照片图像。但蒋冬至不打算去研究细节。第一本揭发材料全部看完了。 他深呼吸一口,站起身,仍沉浸在震惊的余悸中。他走到阳台上,朝幽黑的夜空望出去。不知何时起又飘起了蒙蒙细雨。远处灯火闪耀,一幢幢高楼连绵林立,无边无际。而在他四周围,一片寂静,几乎凝固起来。他现在已经知道秘密了,这也意味着,死亡随时会突然降临:他会步李通和周国勤的后尘,被一枪击毙在街头:倒在血泊中,倒在围观人群的惊奇目光中,痛苦死去。 他一下子理解了:周国勤这么煞费苦心留下信息,是为了以防万一,怕自己遭遇不测后真相被抹去,事实被歪曲。此时此刻,他真想立刻将这两大本揭发材料复制一份,生怕它们被别人拿去销毁掉,一旦自己遇害,凶手和在幕后指使的徐中路或许就会永远逍遥法外,逃脱惩罚。 蒋冬至看了看手表,快晚上9点了。他得抓紧时间读第二本揭发材料。第二本材料居然全是关于徐中路在新沧的房地产投资的情况介绍。蒋冬至心头一阵猛跳,赶紧读下去。 1998年,徐中路到新沧时,正值房地产投资陷入低潮,各银行全面收紧银根。在新沧城区,许多在建项目因为缺少资金被迫停工,半途而废,成为都市街景中既显眼又丑陋的烂尾楼。其中位于市区西北角一幢50层已接近封顶的摩天大楼最为引人注目,常常被全国各大媒体指名道姓拿来当作房地产泡沫的悲剧典型,让新沧市和d省的领导为之脸上无光。 徐中路出手不凡,闪电般地接手这幢新沧第一高楼,更名为新沧大厦,注资十五亿元,将它打造为新沧最高档的写字楼。此举为徐中路迅速赢得了d省领导和新沧市政府的青睐。当时曾有人质疑徐中路的资金来源问题,甚至暗示应该调查他是否涉嫌洗钱。但由于新沧市政府和d省领导都急于要走出房地产泡沫的阴影,摆脱满城烂尾楼的恶劣形象,而且正值d省兴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高潮时期,如此严厉审查海外投资,似乎与逐步改善中的投资氛围严重不符,甚至会吓退一大批投资商,所以,这一被众领导一致视为“既没头脑又无远见”的专家意见,很快被压制下去,无声无息了。媒体当然也不敢大逆不道,多嘴多舌。于是大家相安无事,共同繁荣。    

  第二回:销声匿迹(16)

  到2000年,大量台企和外资在d省投资设厂,大部分集中在新沧市区周围30公里范围内,对高档写字楼的需求激增。新沧大厦建成后,迅速被抢租抢售一空。这一奇迹般起死回生的空前成功,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吸引了外地房地产巨资纷纷涉足新沧,收购烂尾楼,掀起了建高档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的新高潮,新沧楼市再次被搅得火热。但徐中路却选择了抽身出走的撤退战略,将巨资投向300公里外碌碌无闻的小城南段,似乎要避免与众多房地产巨子发生正面交锋。 在新沧,徐中路仍有中小规模的房地产投资:2001年,他在新沧大厦对面一块地皮上新建了一个休闲购物中心,合资整修了新沧大厦前面的洛安路以及西侧的洛安公园,在马路旁移植了整片整片树林,试图以新沧大厦作为中心,打造出一个舒适幽雅的高级商务办公街区,争取成为新沧市规划中的cbd的核心区域。 徐中路的公司总部从香港迁至新沧后,占据了新沧大厦最高的三层楼面,即总部的业务部门在48层,最高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在49层和法律事务部门在顶层50层。据说顶层非常神秘:有一位是徐中路公司总部常客的新沧市高级官员也私下抱怨说,他从未到过顶层,因为就连徐中路自己的大办公室也设在49层。 蒋冬至注意到,在文字叙述旁边附有的许多照片是在汽车内拍摄的,图像边缘时常会露出汽车后视镜或方向盘的一角。很显然,这些照片是驱车在实地考察时拍摄的。这严重激起了蒋冬至天生的好奇心:这是不是天意呢?我居然藏身在一个徐中路总部所在的城市里。我一定要去看看。 爱之沧桑 由于桂建东竭尽全力,上省厅去找了熟人和警校的老同学帮忙,卢杨的工作调动竟出乎意料地顺利和快速。星期五晚上,卢杨在家里突然接到新沧市公安局人事部门打来的一个电话,要他星期一就去新沧市公安局报到。卢杨简直不敢相信,调动就这样办成功了。他迟迟高兴不起来。他打了桂建东手机。没想到,桂建东已驱车赶到他家楼下。桂建东果真消息灵通,已提前知道了卢杨星期一要去新沧工作。 一见面,没等卢杨开口言谢,桂建东就非常难得地露出了明亮的笑容,“走,上车,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我们兄弟两个好好喝一杯,为你饯行。” 十五分钟后,桂建东驾驶的桑塔纳车在一家名字叫“茉莉”的小饭店门口停下。 “今天我做东,我们换一家饭店。去‘新风尚’怎么样?”卢杨建议说。“新风尚饭店”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是眼下南段最红火的高档饭店。 “你不知道,在南段,我就最喜欢吃这里烧的菜。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今天嘴馋,特别想。你放心,我不会放过你的,改天我到新沧,你还要请我吃一顿好的才能算数。” “那还用说,我请你上聚文馆喝酒,吃最有新沧风味的菜。” 点菜上酒,两人边喝边回忆起刑警队的逸闻趣事。卢杨学着多明戈的唱腔哼起了歌剧。正在酒酣耳热之际,桂建###然插话说:“你想知道我们上个星期天跟踪的人是谁吗?” “好像很神秘啊,”卢杨笑了,“我本来打算问你的,怕不方便,就算了。” 桂建东用手指在酒杯里蘸了蘸,在桌面上写了一个“梁”字,擦掉,再写一个“幼”字,擦掉,接着又写了一个“青”字,也马上擦掉。卢杨一见,满脸惊讶。他用手指指上面,表示想确认是不是市长梁幼青。桂建东笑着点了点头。 卢杨刚想开口劝说桂建东三思而后行,不要不自量力。只见桂建东摇了摇手,很动感情地说:“你不必劝我了。我以前常和周国勤常到这里来喝酒。现在你要走了,我在南段就没有兄弟了。今天为你饯行,我很高兴,我把这事说出来,不是想让你跟我一起做什么,我们兄弟一场,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你也好知道我是为了什么,帮忙照顾一下我老婆孩子。” “我答应你,兄弟。”卢杨说,感觉鼻子酸酸的。 “我听说你给周国勤老婆送了不少钱。” “也没有多少。反正我这人发不了财,又没有家庭孩子拖累,一个人过,多几千块钱少几千块钱是一样的,还不如送一些给人家救救急。” “我知道你不喜欢周国勤。但我没想到你会这么仗义。” “我敬佩周国勤,也敬佩你。关键时候你们从不含糊。” “我不会让周国勤白死的。我发过誓。” “你后来发现了什么,上星期天?”卢杨问。既然知道是谁了,干脆就打破砂锅问到底。 “他们是情人,两个人在幽会。”桂建东回答,再次用手指蘸了蘸杯中酒,在桌面下写下“徐中路”三个字,随即迅速擦去。 在给梁幼青挂电话之前,徐中路犹豫了一下。他熄了灯,独自站在新沧大厦49层他椭圆型办公室一侧的玻璃幕墙前,迷惑地俯视着新沧街头雨雾中灯火明艳的夜景。他飞快地回想了一遍与梁幼青的交往史,重温并审视了其中的细节,想再次确定自己向梁幼青求婚完全是出自他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而非受到蛊惑后一时冲动的驱使。 一瞬间,许萌清新脱俗的玉女形象,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在二十六年前,许萌是徐中路在上海某师大二附中读书时教物理的年轻女老师,也是全校男生集体暗恋和性幻想的第一号对象。她如花似玉的漂亮脸蛋,亭亭玉立的绰约身材,在课堂上讲课时一本正经的玉女腔,以及成熟女性的优雅举止,使一些处于青春骚动期的高年级男生为她如痴如狂。但许萌却看上了当时还是一名害羞的二年级男生的徐中路。    华人书香吧 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第二回:销声匿迹(17)

  那一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普通下午,十六岁的少年徐中路被邀请到许萌家里做客。许萌家位于市区西南一幢小洋房内。许萌打开房门,徐中路一下惊呆了,以至于今天他仍然记得当时深受刺激时候的惊心动魄和慌乱失措。徐中路成长的70年代,完全笼罩在浓郁的禁欲气氛里,即便是青春叛逆的愤怒青年,也洋溢着一股子清教徒的正统精神,没有身体一路同行,只有灵魂在空中高傲地飘扬。所以在高中课堂上,男女学生一般很少公开交谈,任何校外的私下接触,都被老师和家长看作是可耻的早恋,会在学校里酿成轩然大波,受到校方的严重警告,甚至会被勒令禁止交往。 赫然出现在少年徐中路眼前的许萌一身洁白,上身穿一件白色暗花衬衫,下摆束进皮带里,纽扣全部敞开,露出里面白色的紧身t恤,饱满的胸部明晃晃地凸出着,轮廓清晰毕现;她下身穿一条收腰的白色喇叭裤,腰部线条柔和优美。这不是课堂上他熟悉的那个长裙飘逸的许萌。但她看上去却更加清新妩媚,美丽诱人,让他陡然之间心跳猛烈加速,呼吸急促。他浑身热血奔涌,感觉到自己快要失去控制,处在万分危险之中。 “不认识我了,进来啊。”许萌笑了,招呼道,伸手拉了徐中路一把。 徐中路处在大脑缺氧的一片晕眩之中。他身不由己地坐下,坐在一张宽大无比的沙发上。许萌坐在他身旁,开始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相关概念:热总是由热的位置流向冷的位置,而不会自动反过来流动。讲解过程中,许萌边做手势,边摆动着身体,她的大腿不时轻轻触碰到徐中路的大腿。他瞥了瞥她一双雪白而丰腴圆润的大腿,感受到她腿上的体温,闻到了她身体的香味。 但他并不想避开。他一边装傻,一边享受她的体温。最后,两条大腿慢慢贴到一起。他脸色涨得通红,双腿夹紧,两手紧握,强忍住熊熊燃烧的欲望,克制着自己不伸手去摸一摸正在他眼皮底下的他从未触摸过的成熟女人的玉腿。 许萌仍在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你懂了吗?也就是说,你把热的物质和冷的物质混合起来,最终达到一个相同的中间温度,它们就再也不能分离了。” 徐中路觉得自己崩溃了,下一秒钟就坚持不住了。这时候,许萌微微一笑,一把将他推倒在沙发上。他顺从地躺下,任她脱去衣服,褪掉裤子,有一种置身在春梦中的快感。许萌脱了裤子,骑到他身上,毛茸茸的下身挤压在他生殖器上。顿时,一阵前所未有的强大快感,闪电般掠向他全身。随后,他看见许萌当着他面脱去衬衫,掀起白色t恤,将一对饱满白皙的乳房裸露在他贪婪的目光里,直立而起的深色乳头看得一清二楚。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在咫尺真实地看见他梦寐以求得到的女人的乳房。他真想伸出手去一把抓住它们。她一下一下压迫着他的下身。她发出摄人心魄的呻吟。他晕糊糊的,大口喘着粗气,身体完全失去了控制,一种想射精的痛楚与快感从下身传递上来,越来越强烈。 就这样,他被许萌剥夺了童贞。事后,许萌赤裸着身子问他:“你是不是第一次碰女人?” 少年徐中路点了点头,羞涩地颔首不语。许萌满意地笑了,笑容明亮妩媚。她抓起徐中路的一只手,放到她柔软丰满的乳房上,随后抱起徐中路的脸亲吻起来。又一次做爱。徐中路至今仍还记得,这一夜他和许萌同床共眠。许萌既是第一个和他做爱也是第一个和他过夜的女人。他们醒了就做爱,做累了就睡去,直到次日下午,他才得以回家。直到现在他仍想不清楚,许萌究竟是因为他长得英俊可爱,还是因为他父母在外地工作他在家拥有支配自己的自由,而看上了他。 接下去两个月是更加刺激的日子:在物理课堂上,他们两人依旧在同学面前维持着师道尊严,背底里却隔三差五在许萌家的小洋房内频繁幽会。周末,他们常常一起过夜,听古典音乐,在床上彻夜缠绵不休。徐中路还记得,做完爱,许萌会一丝不挂,半倚半躺在皱巴巴的床单里,一边喝红葡萄酒1,一边对徐中路继续讲解抽象难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是能量中最无序的形式,因为熵会增加。熵,‘火’字偏旁加一个商人的‘商’字,也读‘商’,是物理学用来测量一个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量。按照第二定律,在任何自然过程中,熵值总是会无情地增加。也就是说,有序的必然会变成无序,热的必然会冷下来,活的必然会死亡。任何事物最后都会达到热平衡。热平衡其实是死亡状态。宇宙的热平衡叫热寂,是一种没有任何变化的死亡状态。” 但这一年暑假,徐中路遭遇了一次严重打击:许萌不辞而别,独自外出旅行。直到半个月后,他才收到她从遥远的拉萨寄到上海的一张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明信片。上面除了告诉他她去西藏旅行的消息,还说她将会换一种活法,不再回学校当他的物理老师了,要他彻底忘记她。 内心陷入悲伤郁闷,身体备受性欲折磨的徐中路并没有因此死心,他每天坚持去许萌家探看一下动静,但却始终没人在家。夏去秋来,暑假结束,学校开学了。学校宣布许萌老师已辞职,高三物理课将由一名中年男老师来上。这一消息也让大部分男生感到郁闷不堪。徐中路放学以后仍不时去许萌家敲门,但房门依旧紧锁,门口的灰尘越积越厚,似乎她就此一去不返,消失在西藏了。    华人书香吧 bsp;第二回:销声匿迹(18)

  又过去了两个月,梧桐树叶由绿转黄,纷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