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部分阅读

作品:脱贫致富奔|作者:罗莉泡泡|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1 00:01:49|下载:脱贫致富奔TXT下载
  “二郎,这一下午你去哪儿啦?怎么现在才回来。三郎和四郎他们呢?没跟你一起啊?”夏大姐有些抱怨地说道。

  夏二郎高举手里拿着的篮子说道:“我和弟弟他们上山去了,你看我们摘了好多蕨菜回来。”

  “那弟弟他们在哪?”夏大姐没看到他们进来,有些不放心,那两小子每到做菜时间是最喜欢钻厨房,今天没过来倒有些不放心。

  “他们去羊圈了,噩梦在山上割了好些青草回来,够我们家小白吃上两天了。”夏二郎指着羊圈的方向回答道。

  小白就是夏家的奶山羊,这个名字是夏晓晴取的,对外宣称是为了对应自家小黑而取的,真实原因是为了满足她的恶趣味。夏家既然有了小黑、小白这个先例,家里剩下的两头猪就自然变成了小红、小花。

  “你们没给小红、小花割点猪草回来啊?”夏大姐没忘记家里的那两只小猪,忙问道。

  “也割了的,只是不太多。”夏二郎心不在焉地回道道,他的满腹心思都放在了灶台上那两大盘才炸好的肉条上了,他觉得自己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二姐,这是做好了的吗,我能尝尝吗?”

  “看你那馋样,给,你吃吧。”夏晓晴塞了一块酥肉放到弟弟嘴里,又拿了块给大姐吃。

  “这吃着真香,就是太费功夫了,也费油。”夏大姐虽然也吃得高兴,还是不改节约的本色。

  “姐,你真啰嗦,说了好几次了,这不会费油的,不信你等会看。”油炸时只要火候到位,不仅不会费油,反而还会逼出肉里自带的油脂。只有油温过低时,才会大量吃油。

  夏晓晴迅速地把炒好的糖醋酱,浇到炸好的酥肉上,一股酸甜香气弥漫在厨房里。“姐,你先端出去,我用剩下的酥肉烧个汤,再做个凉拌蕨菜,我们就可以开饭了,二郎,你去后院叫大哥他们来吃饭了。”夏大姐把妹妹做的炸肉条和自己炒的两个青菜,用托盘装着端去了堂屋。

  夏晓晴洗了锅,在两口锅里都盛了热水,准备一边用来煮汤,一边用来氽烫蕨菜。

  夏晓晴看到蕨菜十分亲切,她在前世就喜欢吃这类有机食品,以前在超市里卖的可贵了,这蕨菜不管是炒着吃还是凉拌味道都不错,只是古代的蕨菜应该没变味吧。

  夏晓晴从篮子里拿了些蕨菜出来,弟弟们摘得太多了,今天肯定是吃不完的。

  “二妞,这蕨菜必须用灰汤煮才行,不然吃了会生病的。”夏大姐看妹妹只是用清水烫煮,赶紧抓了一把草木灰进去。

  啥,吃蕨菜还会中毒,以前自己在前世吃了这么多次怎么没中过毒啊。难道是后世基因变异了,不可能啊,这蕨菜植物在远古时代就有的,偶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了,怎么可能会变异。还必须要用灰汤煮,这灰汤怎么是草木灰水啊,这样一煮还能吃吗?夏晓晴看着锅里黑灰色的汤水,觉得有些恶心,这样的凉拌蕨菜自己可不敢吃。但也不好反驳夏大姐的话,就退后了两步让大姐来做。“姐,你来做吧,我来煮酥肉汤。”

  夏晓晴站在一旁看着剩下的蕨菜问道:“大姐,这剩下的蕨菜你准备拿来怎么做,这东西可放不得,等到了明天,吃着可就老了。”

  “那就按以前的方法,拿来做成腌菜吧。”夏大姐把煮好的蕨菜捞了出来,放到清水里洗。

  原来还是要洗的啊,还好还好,这样自己也敢吃了。

  把剩下是蕨菜用来腌制,怎么觉得有些大材小用啊,纯绿色食品非要做成致癌食品,太不划算了。夏晓晴仔细回想起自己在前世吃多的蕨菜菜肴来。

  对了,自己不是想做粉条吗,蕨菜根不久含有大量的淀粉质吗?夏晓晴想起以前在九寨沟吃过的蕨根粉来,当时导游还大概介绍过这蕨根粉的做法,当时听上去也挺简单的,自己试试说不定也能做出来。如果真做出来了,以后能照着这样的方法做出绿豆淀粉和粉条来了。

  “大姐,我们把剩下的蕨菜拿来做蕨根粉吧,蕨根粉可好吃了。”夏晓晴给大姐提议道,只靠她自己一个实践太不科学,还是要多找些帮手才行。

  “蕨根粉是什么啊?你在哪儿吃过啊?”夏大姐没听过妹妹说的东西,不解地问道。

  坏了,又不小心说漏了嘴,夏晓晴赶紧把话圆回来:“我是在福满楼里吃过的,厨房师傅让我帮他试试新菜。”

  “你知道是咋做的?”夏大姐问道。

  “那师傅跟我大概说了一遍,我们试试就知道了,这蕨菜反正也不管钱忙着几天雨也多,山上到处都是。如果做成了,我们又多了一样吃食。”夏晓晴劝说道,然后又补了一句,“说不定还能拿出去换钱。”

  “那好吧,我们吃完饭试试吧。你的汤烧好了吗?”夏大姐拌好蕨菜,便问道。

  “差不多快好了,姐你先把烙饼和碗筷端过去吧,我盛了汤就过来。”夏晓晴看汤里小白菜煮得差不多了,就赶紧盛了起来,再煮会这青菜就要变色了。

  第六十九章 上山挖蕨菜根

  吃过晚饭后,夏晓晴就拉着夏大姐忙活开了。夏晓晴照着自己知道的大概步骤,一步步试验着,整个过程都听顺利的,最后终于沉淀出一碗黑乎乎的水来。

  “二妞,这水就能拿来做蕨粑吗?咋做啊?”夏大姐看着手里那碗黑水,疑惑地问道。

  “可以隔水蒸,也可以就放到油锅里,蒸着太慢了,我们就直接煎吧。”夏晓晴在锅里倒了不少油,看到锅里的温度够了,又把做出的淀粉倒了一些进去。然后就聚精会神地看着锅里,等着它凝固。只是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蕨粑成型。

  怎么不能凝固啊,难道是里面的水太多了吗?但是不对啊,已经沉淀了这么久了,上层的水也差不多倒光了的,或许有可能是淀粉质含量过低。夏晓晴有点郁闷,自己和夏大姐浪费了一晚上,做出来的东西却不能用。

  “大姐,看来是做不成了,把这碗水倒了吧。”夏晓晴灰心地说道。

  “就这么倒了啊,做了一晚上做成的,这还能用来做其他的东西吗?”夏大姐有些可惜地看着那碗黑水。

  “没用的,也做不了其他的,还是倒了吧。”夏晓晴顺手就把它倒进了水沟里。

  “那就收拾了吧,时间也不早了。”夏大姐说罢便动起手来。

  两人草草地收拾了厨房,洗了洗就回屋睡了。夏晓晴躺在床上一直在回忆刚才的制作过程,确实也没发现什么疏漏的步骤,怎么就做不成呢。

  当时自己在饭店里吃了蕨粑,同时也在特产超市买了蕨根粉回家的,后来也听说她在家也做出来了的,怎么在自己这儿就做不出了啊。

  咦,不对,蕨根粉,难道原料不是蕨菜而是蕨菜根,或许就是跟葛根粉的意思一样,也是用蕨菜的根系做成的。

  如果蕨粑是用蕨菜根做成的,自己怎么会记得是蕨菜做的,看来应该是当时自己吃得太认真了,没仔细听而误会了。

  “大姐,蕨菜……”底下有根吗?问话的声音停了下来,夏晓晴转过身发现夏大姐已经睡着了,只好明天一早再问了,算了还是自己亲自到山上去看看去,说不定夏大姐也不知道蕨菜到底有没有根。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后,夏晓晴就咨询了夏二郎,得到了十分肯定的答复,蕨菜是有根滴。夏二郎那娃一天到晚上蹿下跳,还真有些山林百科全书的味道。

  “二郎,我们一起去山上挖蕨菜根去。”夏晓晴需要一个带路的向导,靠她自己进山,绝对会迷路到天边,不要说挖蕨菜根了,说不定把自己丢了。

  夏晓晴来到古代后,还没真正进过山里,夏二郎邀约她好几次了,她也没答应,她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遇上豺狼虎豹一类的猛兽,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短时间之内死两次,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了。

  “姐,你挖蕨菜根干嘛,那东西可难挖了。”二姐平日不是最不喜欢自己去山上吗?怎么今天就想通了。还要去挖蕨菜根,那东西埋得可深了,上次自己好奇挖开一根看,足足挖了一刻钟,才全部挖出来。

  “我想用蕨菜根做菜吃,我在福满楼唱过一次,味道可好了。”夏晓晴知道夏二郎喜欢吃食,就故意说着勾引他。

  夏家的孩子受过一段时间的穷,岁食物的渴求早就烙在了心底。

  “那我们去吧,我去叫上弟弟他们一起去,我们还可以顺便把草料给小白割回来。”夏二郎最喜欢小白,每次出去都不会忘了给它带好吃的草回来。

  “那成, 你去叫去,我去拿背篓去。”

  “姐,你把锄头带上,还有镰刀。”夏二郎交待着。

  “还要拿锄头去,那拿着好重的。”镰刀可以割草,带锄头干嘛,夏晓晴觉得有些麻烦。

  “那蕨菜根长在底下快三尺的地方,不用锄头挖,难道用手挖啊。”夏二郎以鄙视的眼神望着二姐。

  “啊,这么深啊。那我还是把锄头带上不把。”夏晓晴喃喃地说着。夏晓晴彻底郁闷了,又被小孩子嘲笑,真是伤自尊。

  准备好了生产工具,夏晓晴背着背篓提着锄头,在几个弟弟的带领下上山了。

  清晨的山林烟雾缭绕,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树木特有的清香味。

  夏二郎把大家带到一个背阴山林处,说道:“二姐,就在这挖吧,这下面有好多蕨菜根呢,我上次就在这里挖出来过的。”

  夏晓晴看看四周,前面还比较开阔,前后左右都有通往其他地方的路,就算来个野兽也能很快发现,还算是个好地方。

  夏晓晴拿着锄头就开始挖起了,几锄头下去,都没看到蕨菜根的踪影。

  夏二郎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道:“二姐,力度不够,想你这样挖好久都挖不出来,还是我来吧,你和弟弟他们割草去,或者去摘蕨菜去。”

  夏晓晴也知道自己技术有限,这也不能怪她,她还是来古代后第一次接触到锄头,能有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错了,最开始的时候,还经常打到自己的脚呢。

  看几个弟弟都各自忙开了,夏晓晴也做起事来,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摘蕨菜,因为她也不太会用镰刀,这么大一把镰刀拿着实在是需要勇气,把自己割伤了就得不偿失了,还是要安全生产。

  夏晓晴把周围能看见的蕨菜都摘了下来,也不想往更远的地方去,便走了回去,坐在一旁看夏二郎劳动。

  三郎、四郎、五郎早就割完了草,又去见柴火去了,夏晓晴满意地看着几个弟弟的劳动成果,微微有些心酸,都是些勤劳的好孩子,狭小年纪都是如此懂事,等以后养殖场赚了钱,一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天天给他们做好吃的。

  夏晓晴看夏二郎挖得满头是汗,便说道:“二郎,你休息一下吧,过来喝口水,我和你轮换着挖。”

  第七十章 蕨粑

  夏二郎挖了这么久也觉得有些累了,便停了下来,接过姐姐手上的水,休息了起来。

  夏晓晴接过锄头,继续着夏二郎的工程。夏二郎已经把地挖出了一个大坑了,能隐约看见底下埋着的树根了,夏晓晴指着那些褐色的树根道:“二郎,这就是蕨菜根吗?”

  “那就是蕨菜根,长得细细长长的,在地底下埋得可深了。”夏二郎回道。

  好累,夏晓晴觉得自己的腰都快直不起了。想要搞点创作发明可真不容易,到处都是体力活。夏晓晴怀念起钱时来,想吃什么都能在超市和网上买到,都是做好的成品,放到锅里直接煮酒可以了。

  夏二郎休息了一阵,又自动地把锄地的工作接了过去。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劳动,夏二郎挖出了大概三十斤左右的蕨菜根,这让他觉得十分有成就感。

  “二郎,我抗也差不多了,不用挖了,我们回去吧。”夏晓晴看到地上堆着的那堆蕨菜根,有些为难,挖这么多回去,要收拾多久啊,万一又做不出来,可就纠结了。

  “那行,姐,你把背篓里的绳子拿过来。”夏二郎从姐姐手里接过绳子,利落地把蕨菜根捆好,然后蹲下身把它背在背上,又站了起来。

  “我好了,姐,走吧。”

  夏晓晴提着锄头,背着背篓跟在后面。几个弟弟背上也背着一大堆东西在后面跟着。

  回家后夏晓晴又开始了做蕨根粉的活动,只是她看着放在面前的蕨菜根有些为难,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么多全部加工成粉末状。

  夏晓晴看着蕨菜根上的泥土,决定还是先把它们洗干净再想其他的。夏晓晴把它们用切猪草的砍刀切成小段,又找来两个大木盆,和夏二郎一起坐在院子里,把切好的蕨菜根放进去淘洗。

  “二妞,要我帮忙不?”夏大姐看妹妹又在忙活做蕨根粉,知道她不死心,也还是相帮她一把。

  “姐,你帮我把家里的竹筛子准备好,还要一张干净的布。”夏晓晴 也不客气,吩咐道。

  “好,我去给你找出来。”说罢便进了厨房。

  清洗好后,夏晓晴又把那些蕨菜根用刀切的更小了些,家里的石磨不大,切得小点要方便些。

  三十多斤蕨菜根,让夏晓晴和夏二郎磨得手都酸了,家里的孩子都上了阵,中午吃饭都是轮流去吃的。最后花了一个多时辰才磨完,全部都磨成了棕褐色的泥水。

  夏晓晴把木盆里的水充分搅拌,然后把它们倒在垫好布巾的竹筛子上,滤过的淀粉溶液顺着筛子流到地下的大木桶里,淀粉溶液有点黑略带一点褐色。

  “二姐,这样就可以了吗?”夏二郎问道。

  “等蕨根粉沉淀下去就可以了,到时候把上面一层的水倒掉,下面那层就可以用来做蕨粑了。”夏晓晴解释道。“你先回屋休息吧,等会儿还要学习呢。这东西晚饭的时候,就能吃到了。”

  夏二郎听了姐姐的话,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本来还想一直在旁边守着呢。

  夏二郎走后,夏晓晴也回屋去休息了,赶了一上午的体力活让她有些吃不消,虽说这具身体还十分年轻,但还是会腰酸背痛。

  晚饭前,夏晓晴去看了放在院子里的蕨根粉,木桶里的溶液已经明显地分成了上下两层,上面是较为清亮的水,下层是灰褐色的粉水。夏晓晴把上层的水轻轻倒去,只留下下面那层粉水,又用碗舀了一些出来,准备去厨房做做看。

  夏晓晴在锅里倒了少许油,把蕨根粉水倒进去,想来的这次原料对了,没一会蕨根粉水酒凝固了起来。夏晓晴来回翻炒着,然后把它们揉成一团团的蕨粑。

  “二妞,这就是蕨粑啊。”夏大姐站在一旁,一脸惊奇地看着锅里的变化。

  “是啊,姐你把腌肉割点下来,我们晚上用蕨粑炒腌肉吃。”前段时间家里的孩子想吃腌肉,夏大姐又腌了两块挂在烟道旁的房梁上。

  夏晓晴把做好的蕨粑,微微放凉后,用刀切成了薄片:“姐,你尝尝看吧。这是没炒过的,等和腌肉一起炒了更香。”

  “这黑乎乎的,还是等你炒好了我再尝吧。“夏大姐没吃过,有些不放心,便拒绝道。

  夏晓晴也不劝说,等会上桌吃了她就知道了,只怕到时候还会抢着吃呢。

  夏晓晴把煮好的腌肉切成薄片,放到锅里爆香,然后加入蕨粑片进去炒,再加入一些蒜苗提味,放上盐和山寨味精,就迅速地装盘起锅了。

  夏晓晴拿着筷子夹了一片,放到嘴里,跟在前世吃过的差不多,软糯清香,极有嚼头:“姐,好吃着咧,你尝尝吧。”

  夏大姐看妹妹吃得高兴,也夹了一块尝了起来:“还真是挺好吃的,没想到那些树根还有这作用。二妞,我们多做一些放着吧,以后就能经常吃了。”

  夏大姐的话倒是提醒了夏晓晴,这蕨粑可放不了多长时间,还是只有把它加工成蕨根淀粉,或者蕨根粉条,才能长久保鲜。

  做成蕨根淀粉倒还是简单,只要把木桶里的水晾干就行了。做成蕨根粉条可就麻烦了,又要和面又要烫煮,夏晓晴以前回妈妈老家时,曾经看亲戚做过,只是那时年纪还小,影响已经十分模糊了。

  家里还剩下这么多蕨根粉,这几天也不可能天天吃,还是试着做做看吧,说不定还能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道路来。“那大姐,我们明天试试把蕨根粉做成粉条吧,那样能放得久点。这蕨粑在外面两三天就会坏的。”

  “做成粉条能放多久?做起来麻烦吗?”夏大姐问道。

  “做成粉条差不多能放上一年呢,就是做起来有些费工夫。”夏晓晴把大概方法给夏大姐说了。

  夏大姐做惯了厨房的事,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难的,便据顶明天一早就开始做,还吩咐夏二郎明天再去挖点蕨菜根回来,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样子。

  第七十一章 卖食单

  夏晓晴跟着夏大姐在家里忙碌了好几天,初步掌握了做粉条的技术。夏大姐对做粉条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夏家院子里到处都晾着做好的粉条。夏家几个弟妹被大姐折腾得够呛,夏晓晴天天被拉着做粉丝,夏二郎则带着几个弟弟天天去挖蕨菜根。

  夏晓晴接口养殖场的事,毅然地逃跑了,留下几个弟弟继续跟着大姐劳动。

  摸出怀里放着的两张纸,夏晓晴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所有步骤都写上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这两张纸就是夏晓晴准备卖掉的菜谱,一张就是十两银子,可不能弄掉了,夏晓晴又仔细地把它们塞回怀里去。

  “掌柜的,二娘子来了,在我外面等着你呢。”伙计唤道。

  周掌柜听到伙计的话,赶紧往大堂里走。今天不是来收货钱的日子,看来夏家是答应卖食单给自己了。周掌柜想到这里,心中大喜。

  进了大堂,看到夏家二娘子提着篮子站在柜台前,满脸笑容地走过去说道:“二娘子,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想必今天是有好消息吧。”

  “周掌柜,我跟我爹娘说了,他们说这些日子家里多亏周掌柜照顾生意,卖你两张食单也无妨。我今天把食单带来了,你先看看如果愿意要,等会儿我试做一遍给厨房里的师傅看。”夏晓晴从怀里拿出单子,递给周掌柜看。

  周掌柜稍稍一看,便决定要了,只是单子上有种食材连自己也没见过,便问道:“二娘子,你这单子上写的面包糠,是何物啊?我以前没听说过这东西啊,现在店里面也没有,这可没办法做啊。”

  没听说才是正常的,这是西餐的食材,在中国应该是在清朝后期才会出现。“周掌柜,这方子可是我家的祖传秘方,当然不是一般人就能知道的,这面包糠只有我家会做,你以后也不怕别的酒楼把这道菜学去了。”

  夏晓晴打开提着的篮子,从里面拿出面包糠,递给周掌柜看。夏晓晴提前一天在家里烤了面包,又撕去了外皮,放到火车上烤干压制成面包糠。

  周掌柜从罐子里,抓出一些面包糠放到鼻子前闻到:“这东西是什么做的,闻着还挺香的。二娘子,你这方子上可没写做这面包糠的做法,难道我还要买这面包糠的方子吗?”

  “这倒不用,周掌柜这面包糠的方子我是不卖的,只是我可以给你提供你做菜所需的面包糠,十文钱两斤,如果你不愿意我也可以换其他的食单来,只是这道菜味道极好,你错过了可惜,其实这面包糠的做法极复杂,你自己做说不定价格还高些。”夏晓晴摇着头回答道。

  “做一盘香酥鸡块需要多少面包糠?”周掌柜问道。

  “用的不多,三两即可。”夏晓晴回道。其实她也不知道到底要用多少,只是大概说了个数字,反正周掌柜也算不出来。

  周掌柜迅速地在脑中算计开来,然后才说道:“算起来倒也不贵,你先做出来让我试试味道吧。”说罢就马上让夏家二娘子进厨房去给大厨示范区。

  因为时间还早,厨房里还没开始忙碌,周掌柜只让楼里的大师傅留下观看,其他的厨师统统被赶了出去。那些厨师也知道夏家二娘子要示范新菜色,岁被掌柜赶了出来,也不愿意走远,都巴着门缝朝里面望。

  福满楼厨房里食材准备得十分充足,夏晓晴洗了手,寻到了自己需要的食材后便开始忙碌起来。

  夏晓晴决定先做了香酥鸡块出来,糖醋里脊味道太重,如果先吃会压住香酥鸡块的味道。

  夏晓晴把鸡腿肉切成小块,用盐、胡椒料酒腌制,然后腌制好的几块,先裹上一层面粉,然后再裹上一层蛋液,最后裹上一层面包糠。待窝里的油温达到五成热的时候,便把裹好粉的鸡肉块逐一放入油锅里,炸至表面呈现金黄色捞出。

  最后又再次把锅里的油烧滚,把之前炸好的鸡块又放进去,再次炸透后捞出。趁热在鸡块上面撒上花椒和香葱末拌匀,一道香喷喷的香酥鸡块就做成了。

  夏晓晴把做好的香酥鸡块放到一旁,让周掌柜和大师傅品尝,自己又开始做起下一道菜。

  很快的,糖醋里脊也做好了,端过去一看,那边桌上的香酥鸡块也被周掌柜吃掉了大半。

  夏晓晴看周掌柜又尝了糖醋里脊,便问道:“周掌柜,你觉得这两个食单咋样啊?这两个菜味道各异,都是几位好吃的下酒菜。”

  “李师傅,你怎么看?”周掌柜对着两个菜极为满意,只是还需要问问自己大厨的意见。

  “这两道菜的做法倒还简单,没想到味道却这么好,想来是会受人喜欢的。不错…不错……掌柜的,让他们也进来尝尝吧。”李师傅指着门外面的厨师说道。

  “行,让他们也进来尝尝吧。二娘子,走,我们去账房谈去。”周掌柜看李师傅也觉得好,便定下心来,准备去账房拿钱。

  进了账房后,周掌柜让伙计给二娘子倒了茶,然后便和她商量起原料的供应问题来。

  夏晓晴早就想好了,把面包糠的生意给秦家做,自己就当做个顺水人情,以后自己找秦家和赵牙侩帮忙也方便多了。

  “周掌柜,你们需要多少面包糠,就告诉给每天来送蛋的人知道,第二天我让人送来。”夏晓晴交待着。

  “我准备明天就开始卖这道菜,明早我就要三斤,你们能送来吗?”周掌柜准备趁热打铁,把客人吸引回来。

  夏晓晴在心里默默一算,现在去找秦家帮忙加工,倒也来得及,便答应了。

  周掌柜从柜子里取出答应好的二十两银子,递给夏家二娘子,这么多银子只换回来两张纸,让他有些心痛,只希望能用这食单子把钱赚回来。

  夏晓晴接过钱,和周掌柜约定好明早送货的时间后,便告辞离开了。

  走在路上,夏晓晴隔着衣服摸了摸钱袋里的银子,心里一阵兴奋,瞬间产生出强烈的逛街购物的欲望。

  第七十二章 有消息了

  想想还是算了吧,还有这么多事等着自己做呢。还要去秦家定做面包糠,明早周掌柜还等着要呢。

  秦家糕饼铺里福满楼也不太远,就只隔了三四条巷子,夏晓晴走了几分钟便到了。

  今天不是赶集日,秦家糕点铺里人也少了很多,守店的还是秦天瑜。

  秦天瑜看到二娘子这个时候来,有些奇怪,但还是很高兴看到她,就热情地招呼她进去坐。

  “小瑜哥,婶子在吗?我想跟她说点事。”夏晓晴直接问道。

  “我娘在厨房呢,你先帮我看着铺子,我进去叫她去。算了,还是你直接进去吧,反正你也去过厨房。”秦天瑜本想去帮她叫的,无奈铺子里还有客人在看糕点,他怕误了生意,便让夏晓晴自己直接进去。

  夏晓晴穿过铺子,进了院子便往西厢走去,边走边喊道:“秦婶子,你在吗?”

  秦赵氏正在厨房里做事,听见外面有人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便走了出去:“是谁叫我啊?哟,二娘子你怎么来了,邹鸥,跟我进屋去。

  秦赵氏把二娘子带到自家堂屋里坐下,又给她倒了茶水,然后自己也跟着在旁vbd椅子上坐下。

  “二娘子,你来有啥事啊?”秦赵氏问道。

  “婶子,我今天来是想让你家帮我做些东西,就是这东西。”夏晓晴从篮子里拿出自己做的面包糠递给秦赵氏看。

  “这是啥东西?让我家帮你做?这咋做啊?这是用来干啥的啊?”秦赵氏一骨碌地问着。

  “这叫面包糠,是用一种叫面包的糕点加工而成的。这面包糠是用来做菜的。”夏晓晴一一解释道。

  “还有叫面包的糕点,我怎么没听说过啊。你这些面包糠又是从哪得来的啊?”秦赵氏看着手里的白色颗粒,轻轻揉搓着。

  “婶子,你手里这些面包糠是我家自己做的,只是我们家没有大的烤炉,一次坐不了太多,就想让你们铺子帮我做。其实是这样的,福满楼做菜需要这面包糠,周掌柜就像找我家买,我家做的只够自家吃的,我就想着把这生意说给你家做。如果你家愿意,我就把这做面包的方子给你们。”夏晓晴说出来意。

  秦赵氏不敢相信有这等便宜事,但看二娘子 也不像是在开玩笑,便问道:“二娘子,这赚钱的生意你怎么还往外推啊?”

  “婶子,你也知道我家有个养鸡场,里面的事就够我忙活了,我就想把它做好便成。婶子,我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投缘,你对我也像亲侄女一样,我就想着把这生意介绍还给你家做,虽然这生意钱不多,但以后你家可以做面包卖,也多一样招牌糕点。”想做点好人好事真是困难,还要解释这么一大堆,这让夏晓晴心里十分纠结。

  夏晓晴的宗旨是轻轻松松赚钱,健健康康生活,为了我赚钱把自己累着了,就不划算了,现在夏晓晴的主要心思还是在自己的养殖场上,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夏晓晴一番话听得秦赵氏感动不已,觉得二娘子真是贴心,如果她是自家女儿就好了,于是忙说道:“好孩子,多亏你还想着婶子。”

  “婶子,其实这面包的做法跟做馒头的做法差不多,只是一个是用蒸煮的方式,一个是用烘烤的方式。以后你家做多了面包,还可以在面团里加入鸡蛋或牛乳,或是在面团里面加上馅料,那样味道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做出好几十种新糕点出来。”夏晓晴大概讲解着面包的原理,夏家原料有限,她只做过最简单的,秦家本来就是做糕点的,各种原料应有尽有,可以做出各种口味来。

  “二娘子,你等着,我叫你秦大叔过来,你给他好好说说。”秦家糕饼铺是秦家祖上传下来的铺子,糕点制作的事都是秦荣发和大儿子负责,秦赵氏最多打打下手,并不太精通。

  秦赵氏很快就把秦荣发和秦天明叫了过来,想来是已经听秦赵氏说了缘由,进来后也没有再多问为什么,只是问了些关于面包制作方法的事。

  夏晓晴仔细地给他们两父子讲解了一番,又和他们一起去了厨房试做。

  因为面包还是极费时间的,光是面粉的发酵酒需要两个小时,夏晓晴只好又留在秦家吃午饭。

  吃过午饭后,面包也考好了,秦家做出的面包也还是挺香的,只是比起夏晓晴自己在家做的还是差了一点,秦家既没有牛奶有没有羊奶,肯定味道要差一些,只是这面包对于以前从没吃过的秦家人来说,已经是十分好吃了。

  “秦大叔,以后有条件可以加点牛乳进去,那样会更好吃的,实在没有羊奶也可以。”夏晓晴建议道。

  “那行,我以后找来试试看。”秦荣发看着手里松软香甜的面包问道,“二娘子,你说的面包糠又是怎么做的啊?”

  “那面包糠就是把去了皮的面包,放到炉子里烤干,然后用木棒捶成粉末状的,就可以了。”夏晓晴拿起一个面包,撕开面上的表皮演示道,“秦大叔,这面包糠不用专门做,以后就用你们白天卖不完的面包做就成。

  “这倒好,这样就不用担心放久了不好吃了,做成面包糠也能卖钱。“秦赵氏高兴地说道。

  夏晓晴想到了和周掌柜的约定,便说道:“婶子,这面包糠你家只卖给福满楼成吗?我答应周掌柜了,只给他家提供这食材。”

  “当然成啊,你信得过我家,把方子给我们,还给我们介绍这生意,我们怎么能还让别人家知道。”秦赵氏拍着胸脯保证道,她也怕被别家糕饼铺知道了这做面包的方子。

  “二娘子,你尝尝这个。”秦天明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手里端着一碟点心。

  “哦……我尝尝。”秦天明突然冒出的话,让夏晓晴愣了一下,才拿起碟子里的糕点放进嘴里。“天明哥,你做出了了啊,这就是我吃过的那种豌豆糕,真好吃。”

  “这孩子那天忙了一下午,试了两次才做出来,这豌豆黄现在在我们铺子里卖得可好了。二娘子,这也多亏了你呀。”秦赵氏一脸感激地说道。“对了,你上次托我问的事儿,我打听到一个。走,跟我去堂屋,我仔细给你说说。”

  托秦婶子问的事儿?啥事儿啊?难道是夏大姐的亲事,不会吧这么快就有消息了,这才隔几天啊。秦婶子办事也太有效率了一点吧。

  进了堂屋,秦赵氏把房门关上后,便拉着夏晓晴细细说了起来。

  “我姑姑家的侄媳妇娘家的邻居家的二儿子,今年十九,之前也读过好几年书,去年开始在家里铺子里帮忙。那家人家跟我娘家一个姓,也跟赵,家里是做瓷器生意的,在我们镇上就有三间铺子,在临镇也还有两间,家里住着三进的大宅子。”秦赵氏说道。

  这条件也太好了吧,搁在现代也属于富二代了,怎么还能瞧得起夏大姐。倒不是夏晓晴觉得自家大姐不好,只是古代最讲究门当户对了,如果赵家是木头做的红漆大门,夏家就只能算得上柴火绑的篱笆,难道是那赵家男子有隐疾,或者是个二婚头。

  “婶子,那赵家少爷是不是有什么缺陷啊?还是让我姐过去做妾?”夏晓晴忍不住地问道。

  “呸,看你这孩子说的,赵家二少爷好着咧。那前门大街上的赵氏瓷器店就是他家的,二少爷每天都在店里,为人和气五官也长得端正。人家赵家少爷也没娶过亲,现在就想娶正头娘子。”秦赵氏笑骂道。她也是见过赵家少爷的,可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

  “那他家能看上我家大姐,我家可攀不上他家,肯定有啥原因吧?婶子。”夏晓晴越想越不对劲,那赵家少爷既然不是二婚头,也不是身体有缺陷,家里条件又这么好,却到了十九岁都还没成亲,难道是不举。原因倒是有的,这赵家二少爷以前也定过亲,定亲的那家也富裕,只是后来那家的小娘子攀上了知府的小舅子,两家便解了婚约。那赵二少爷遇到了这事,便没了成亲的念想,这次还是他家老夫人看他年纪大了着急了,才托的人。老夫人就想找家读书人家的闺女,懂节知理就成,家世什么的倒不重要,也不要求有多少陪嫁。

  我表嫂和他家姑姑从小一起长大,赵家的事都清楚,赵家姑奶奶也让我嫂子帮忙留意。我前天刚好过去看姑姑,听嫂子这样一说,便把你姐的事说了。我嫂子也觉得你家大娘子合适,准备去给赵家姑奶奶说说看。“秦赵氏说着缘由。

  原来是被悔婚了,那可怜的娃啊……只要不是不举就好。如果是这个原因倒还是可以嫁的,只是不晓得赵二公子的过去式对他影响有多大,万一到现在还喜欢,可就麻烦了。

  第七十三章 赵家女眷

  其实夏晓晴也低估了自家的水平,以夏大姐的条件来说,其实还是很有优势的。在古代人们一直以来的观点都认为,读书人地位最高,农民次之,工匠再次之,商人最后。

  赵家虽说有钱,但也只能算是最下层的阶级,虽然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商人的地位普遍提高,但在人们心目中商人还是低贱的,毕竟几千年来存在于脑海中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夏家虽说家境不够好,但祖上出过举人,夏父也有功名,算得上书香门第了。夏父又当过学馆先生,夏家在柳树村的名声也好,夏大姐是完全不愁嫁的。

  “婶子,那赵家少爷自己愿意娶亲吗?”夏晓晴还是想问清楚。

  “傻丫头,赵家少爷年纪也不小了,有啥不愿意的。”娶亲本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用得着赵家二少爷自己同意。

  “二娘子,其实这事,得等我嫂子和赵家说定了才好跟你说的,只是你今天来,我一高兴,便没忍住话。”秦赵氏突然有些担忧,如果成了倒是好事,但如果自家嫂子和赵家没说成,自己又告诉了夏家,那可就糟了。“今天你先听个信,别急着给你爹娘说去,到时办不成可就坏事了。”

  秦婶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夏晓晴倒觉得这事正常的,相亲都是双方的,自然要先看看条件,对方看不上也是正常的。

  夏晓晴觉得今天得了信,反而更好,自己也可以先提前去赵家瓷器店,考察未来姐夫一番。

  “婶子,我知道事情的轻重,等你得了准信,到时我再给我爹娘透信。”其实夏晓晴也不知道该怎么给陈氏说,自己都还是半大孩子,去跟爹娘说大姐的婚事,肯定会被骂说不懂规矩的。

  “想来这几天就会有消息的,我嫂子也是个利索人,有啥事说干就干。等有了消息,我就派人来通知你。”秦赵氏知道嫂子的性格,说不定已经给赵家说过了。

  “婶子,那倒不用专门派人来说,你有信了直接给刘家人说就成,他们会通知我的,我知道了就马上过来。”直接上门来说,被爹娘知道了就不好了。夏晓晴还没想好怎么让爹娘知道这事,看来这两天得认真思考一下,万一真成了,怎么跟爹娘说去。

  “也行,你等我消息。”

  夏晓晴又和秦婶子说了去福满楼送货的事,安排好了一切后,就告辞离开了。

  没过几天,秦赵氏果然让刘家给夏晓晴带了口信,让夏晓晴去秦家糕饼铺一趟。

  夏晓晴从张把式那里得了消息,也没耽搁,马上就往秦家糕饼铺赶。

  “二娘子,你来了,没想到这么快。”上午才让刘家传的话,没想到二娘子下午就来了。

  “婶子,有消息了吗?”夏晓晴开门见山地问道。这几天她为了等消息,急得要命。

  邻村的钱家前两天正式派了媒人来说亲了,夏家爹娘收下了庚帖,之说要先找把子先生算算看,才能答复。

  夏家父母是出不得门的,但又没有把庚帖交给夏晓晴,让她找算命先生看,也没让她去请算命先生回来。就这么多了几天,夏晓晴看不出爹娘到底是咋想的,只盼着秦婶子这边的消息赶快来。

  刚才接到张把式的传话后,夏晓晴交代二郎留心爹娘的动态后,就赶着过来了。

  “二娘子,给你家道喜了。赵家老妇人对你家大娘子满意得不得了,想定下你家大娘子呢。”秦赵氏满脸笑容地说道。

  昨天下午她家嫂子派人请她过去,她就觉得肯定是有好消息。没想到果然如此,她才到姑姑家,就被嫂子拉着去了赵家。进了赵家门一看,赵家果然如嫂子形容的一样,是个顶顶富裕的人家。进了堂屋便看到赵家老夫人和赵家的女眷们早就等在那里了,秦赵氏和嫂子一起给赵家老夫人请按,老夫人赶紧让她们坐下说话。

  秦赵氏才坐下,便有丫鬟上了茶水点心,秦赵氏发现那糕点还是她家做的,忍不住拿着帕子捂了嘴轻笑。

  “秦嫂子,我们今天请你来,就想找你打听看看夏家大娘子的事,你嫂子说你和她家熟悉,你跟我们说说吧。”赵家姑奶奶问道。她也算是中间人,这话理应由她来问。

  秦赵氏把话斟酌了又斟酌,才回到:“夏家大娘子家住在柳树村,家里爹是个秀才。以前也当过学馆先生,只是后来身体不好,便没有再授课了。大娘子的爹是柳树村的人,娘却是四川那边的人,是小时候搬迁到柳树村的,大娘子的外公以前还中过举人,也在村子的学馆当过先生。夏家的孩子都识字,夏家大郎隔两年也要去考童生了,听说功课也十分了得。”

  “夏家家风如何?大娘子可会女红?”赵老夫人问道。经过二孙子上次的婚事,她是一朝被蛇咬今朝怕草绳,就怕又给孙儿说回来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子。

  “夏家爹娘管得紧,一般不让大娘子出门,只让她呆在家里学学家事,做做女红。大娘子的绣工十分了得,学得她娘的一手好蜀绣。”二娘子的钱袋就是她大姐给做的,让秦赵氏都眼馋了。

  “那大娘子长得如何?”赵夫人问着最关心的话题,儿子自从上次的事过后,就不近女色,不找个貌美的,赵夫人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