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部分阅读

作品:脱贫致富奔|作者:罗莉泡泡|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1 00:01:49|下载:脱贫致富奔TXT下载
  础

  三四十斤竹笋加上残留的水分,两框竹笋足足接近五十斤。几个孩子分成两组,吃力的抬着两个竹筐来到小溪边。夏晓晴寻了棵大树把紧紧地把绳子绑在上面,然后和夏大姐一起使劲把两个竹筐抛了下去。

  噗通一声,两个竹筐分别落入水里,竹筐先还顺着水流漂浮了一阵,当溪水慢慢渗进竹筐后,两个竹筐都没了顶。夏晓晴又叫夏二郎拿来两根竹竿,撑在竹筐下,免得竹笋被整筐冲走就得不偿失了。

  夏晓晴知道竹笋要在水里反复冲洗,才能去除涩味。虽然自己想到把用溪水当自来水用,但竹笋装在筐子里不能与溪水完全接触,不知道要在溪水里浸泡多久才行。夏晓晴叫夏大姐先回家,自己和二郎留下来守着就行,夏大姐却不肯,看来她也对竹笋抱有很大期望。

  夏大郎下了学一刻都没耽搁就往家里走。回到家里,只看到五郎带着妞妞在院子里同小黑狗玩,找了一圈却不见大姐和其他几个弟妹,便问道:“五郎,大姐和二郎他们呢?咋都没在家里,不是要煮竹笋吗?”

  “笋已经煮好了,大姐他们拿到小溪里去泡了。我也想去,但大姐说怕妞妞不听话,像二姐上次一样掉到水里,她让我在家里看着妞妞,不让我去,可四哥都去了。”夏五郎皱着小脸,一脸郁闷地说着。“大哥,要不你带我去把,我们一起把妞妞看好。”

  “五郎,你就在家里看着吧,万一爹娘有事找人,家里得留一个。”夏大郎说完迅速的走了,只留下夏五郎在原地忿忿不平,觉得大家都欺负他小。

  夏大郎快步出了院子,下了斜坡往小溪边走去。不一会儿就看见,大姐带着几个弟妹蹲在小溪边,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望着水里。夏大郎走上前去,在他们背后问道:“大姐,你们在看什么?”

  夏大姐蹲在小溪边望着,正看得认真,背后冷不丁地发出个声音,把她吓了一跳,差点没站稳掉入水中,还好夏晓晴蹲在她旁边,拉了她一把才稳下身来。

  夏大姐白着脸拍着胸口,对着夏大郎生气的说道:“大郎,作死啊。差点把我吓死,还好没掉下去。”

  夏大郎看见自己差点惹出大祸,赶紧给大姐赔不是。

  夏晓晴看着脚下的溪水,突然想到自己如果再掉下去,是不是也许就能穿回去了。转头再一想还是算了,自己前世就不会游泳,活活淹死也太痛苦了。记得自己穿过来的时候是夏天,过了这么久自己的身体应该都发臭了,想想都觉得发寒。

  夏大姐受了惊吓,终于在几个弟妹的劝说下,回家去做饭了。

  夏晓晴蹲在岸边,不时地用竹竿去拨弄一下竹筐。几个孩子在溪边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夏晓晴觉得应该差不多了,几人才拽着绳子把两个竹筐拉上来。

  “二妞,你看,有鱼卡在竹筐缝里了。”收好绳子把竹筐放在地上,夏大郎惊奇的发现竹筐上面竟然卡着一条鱼,那条鱼半截尾巴露在筐子外面一上一下的摆动着。

  这也太神奇了吧,这样也能捉到鱼,难道它也被竹笋吸引了,还是古代的鱼太淳朴。想到晚餐终于可以有点油水了,夏晓晴心里是一阵欢喜。想当年自己为了减肥还只吃素菜,没想到现在到了这地方几天没吃到肉,连每天晚上做梦都是想吃肉。

  “这鱼看着还不小呢,太好了,今天可以煮鱼汤喝了。”夏晓晴伸手把鱼尾巴塞进竹筐里去。“大哥,快把筐子抬回家去,不然鱼死了就不好吃了。”

  夏二郎想着自己平时没少下河摸鱼,为毛就没能捉到条像样的鱼,今天放个竹筐下去就能顺道带条鱼上来,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

  几个孩子抬着竹筐回到家里,就急急地解开进了鱼的竹筐上的麦秆,掀开盖子一看,除了那条卡在竹筐上的鱼,居然还有两三条小鱼。把另一筐也打开,竟然也有两条小鱼。都是正宗土鲫鱼,在前世早就吃不到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夏晓晴心里一阵腹诽。

  看到有这么多条鱼,几个小的个个心花怒放。连妞妞都叫道:“鱼···鱼···,妞妞吃。”

  夏大姐拿了木盆装了水,把几条鲫鱼放在里面,拿到厨房就开始打理起来,不一会儿几条鱼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地下了锅。夏晓晴撕了一截儿泡好的竹笋,在清水里洗了洗尝了起来,一点苦涩味都没了。夏晓晴赶紧洗了几根笋,切了片放在鱼汤里一起熬煮,又甩了点干木耳和蘑菇进去,“大姐,放点这些肯定汤更好吃。”加了这么多材料,也算是个三鲜鱼汤了。

  夏大姐看着妹妹麻利的动作,觉得她真是长大了。妹妹这些日子天天跟着自己在厨房帮忙,比以前可懂事多了。

  看看竹筐里的竹笋,夏晓晴想到自己前世在市场和超市,看到的都是用水泡着的竹笋,自己家的竹笋应该也得泡着卖吧。也不知道那水里是不是放了保鲜剂,在古代可没办法保鲜呀。

  “大姐,这里大概有四十斤笋,你们能拿得了这么多吗?”夏晓晴看着夏大姐和夏二郎的小身板,不禁有点担心。

  “我和二郎一人背点,想是应该能行。”夏大姐虽然也觉得有些勉强,但还是想多换几个钱花。

  “大姐,明天你们俩是第一次卖,还不知道好不好卖,不好卖还得背回来。不如这样吧,留十斤竹笋在家里,做成笋干或腌笋,下次赶集再拿去卖。”背着这么多东西走上两个小时,累坏了可不好。“大姐,林子里每天都要出许多笋,不急在这一时。如果笋好卖,等下次赶集,我们多准备点笋,去寻个牛车也方便。”

  夏大姐想了想,也觉得妹妹说得有道理,便觉定明日少带十斤走。

  “大姐,明日这笋也干不了,还是用木盆装着,泡上水卖好看些。”夏晓晴趁机说出建议。

  夏大姐看了看装在筐里的竹笋,是没有在水里泡着看上去鲜嫩。“那明日叫二郎把木盆也带上,等到了街口打点水进去就是了。”

  然后几个大点的孩子,又商量了明日卖笋的价格。得了上次的好处,夏大姐也不肯把价格定低了,就决定也卖二十文一斤。

  夏晓晴明天不能跟着他们去集市的,有点不放心夏二郎独自卖笋。虽然也想去缠着夏大姐带自己去,一想到家里还有大批的笋等着自己采收也只能作罢。趁着晚饭前夏大姐在厨房忙,夏晓晴拉着大郎把二郎叫到自己卧室,先让夏大郎给二郎传授了叫卖知识,然后自己又给夏二郎讲了一系列关于市场调查的知识,并让他明日根据市场决定价格。

  夏二郎细细听了,又问了几句,便在心里认真地记了下来。

  晚饭时,一家人喝着熬得乳白的鱼汤,吃着鲜嫩的竹笋,都觉得幸福极了。

  第十四章 夏二郎卖笋

  第二天一早,夏大姐就带着夏二郎,一人背着一篓竹笋出门赶集去了。

  到了镇上,两姐弟又选在上次做买卖的巷口摆起摊来。夏大姐守着两篓竹笋,让夏二郎拿着木盆到巷子里的人家去要点水来。

  夏二郎拿着木盆进了小巷,走了几步便看见一户人家,木门敞开着,有一五六岁女童带着跟妞妞差不多大小的男孩在院中玩耍。

  夏二郎走到门边,对女童说道:“这位妹妹,你家大人在吗,我想问你家打点水用,可使得?”

  “你是哪家的?我么没见过你。”女童抱着弟弟警惕地看着夏二郎,然后又对着屋里大声叫道:“娘,家里有不认识的人来了,你快出来看看。”

  一个年轻妇人快步从屋里走出来,看到站在门边的夏二郎,大声问道:“你是何人,一大早到我家来做什么?”

  夏二郎生怕被误会成坏人,赶紧说到:“大婶,我不是坏人。我是柳村的,今天和姐姐来赶集卖点家里的土产,摊子就摆在你家巷子口,过来是想在你家打点水用用。”

  那妇人站在院门往巷口望去,确实有一少女在巷口摆摊,又看看夏二郎长得眉清目秀,手里还拿着准备装水的木盆,也不像是坏人,便说道:“小哥儿,不要见怪,只是最近镇上有一伙拐子,专让七八岁的孩童带了零嘴,把镇上的孩子骗出门玩耍便趁机掠走。所以附近人家都比较警惕。”

  “原来是这样,还是要防着点拐子才好。大婶,能让我在你家打点水吗?”夏二郎举高了木盆问道。

  “你把盆给我,我给你打水去。”那妇人接过木盆,往水井走去,一会儿就打了一大盆水递给夏二郎。

  夏二郎接过木盆,对妇人道了谢,就往自家摊位走去。

  夏大姐把装了水的木盆放在地上,从背篓里取出一些竹笋整齐地摆放进去。趁时间早没人,夏二郎让姐姐看着摊子,自己就去逛集市做二姐所谓的市场调查去了。

  夏二郎粗粗逛了一圈,只看到有一家卖那种本地常见包着青皮的细竹笋,趁卖笋人不注意撕下一点尝了尝,吃着有点粗糙没有自家的竹笋鲜嫩,又问了问他家竹笋的价格,价格也贵一斤就要二十五文。夏二郎觉得自己可以买个二十二文一斤,价格比别家便宜味道也好,肯定能卖得掉。一番算计后,夏二郎便打道回府了。

  渐渐赶集的人多了起来,夏大姐留下夏二郎独自守摊,自己就去给爹娘抓药去了。

  看着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镇里的人家也出来买东西了,夏二郎开始大声叫卖起来:“卖竹笋了,又香又嫩的竹笋啊。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便宜卖了,二十二文一斤了啊。”

  路人见夏二郎卖的竹笋,泡在水里又比平日见到的竹笋肥大,便问道:“小哥儿,这竹笋为何与平日见到的不大一样,平日只见小笋,你家的却如此粗壮?”

  “我家的竹子本就比这里的竹子长得高大,所以出的笋也要大些。这种笋只有我家有。”夏二郎拿出几根竹笋递与大家相看:“我家的竹林,是我外公从老家移栽致此地,与本地竹子品种不一样,竹笋要肥大些,故而味道也不一样,你们都可以尝尝看,很是肥嫩鲜美。”

  围看的人都撕了些竹笋尝了起来,吃过的人都觉得,是要比以前吃的笋要细嫩些。夏二郎又把昨日在家吃的竹笋鱼汤味道细细形容了一番,众人听得是口水直流,都纷纷掏出钱来购买。

  镇里首富李家的管家也在围观的人群之中,他知道自家主人平日就极喜爱吃笋,这笋的味道也比平日买的笋味道要鲜美些,就想着买回家讨主人欢喜好多得些赏赐,于是也买了五斤笋走,众人见了又是一阵跟风购买。后来不曾想李管家又派了小厮来下了十文定金,让夏二郎明早一定送五斤竹笋到府里。

  没一会儿两背篓竹笋,就只剩下盆里装着的那两斤多笋了。夏二郎数了数钱袋,卖了三十斤笋加上定钱足足有六百七十文。夏二郎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多钱,自然高兴得眉开眼笑。

  “小哥儿,这笋怎么卖啊?”一个穿着绛色布衣提着菜篮的妇人问道。

  夏二郎抬头一看,原来是早上打水那家的大婶,“大婶,出来买菜啊!早上谢谢你了,这笋二十二文一斤,来一斤?”

  那大婶听了夏二郎报的价格,皱了皱眉觉得价格有些贵,猪肉也才二十文一斤,它比肉还贵点。“不用、不用,我就是问问。”

  看到大婶的表情,夏二郎知道她肯定是觉得价格太贵,这个巷子里住着的多是平常人家,一天菜钱可能才二十文。夏二郎抓了两根大笋出来,递给那妇人。“大婶,拿两根笋回去给妹妹尝个鲜吧,就当是谢谢你家早上给的水了。”

  那妇人迟疑一下,还是没伸手去接,“这怎么好意思,这笋你还要留着买钱的。”

  “没事,大婶,不差这两根。以后我来卖笋,还得上你家要水啦,少不了麻烦你。来,我给你放篮子里了啊。”夏二郎直接把竹笋放到那妇人的菜篮里。

  “太客气了,那点水哪值得了这笋。谢谢你啊。”妇人又说道:“你就叫我常婶吧,以后要水,直接过来家里打就行。你忙着,我先去买菜了。”

  “好的,常婶,你慢走。”夏二郎回道。

  等夏大姐买完药回来,夏二郎已经卖完竹笋收摊子等着了。夏大姐问问了卖笋情况,又问了问卖笋的收入。得知一共卖了七百多文钱,还有人定下明天的笋,就迫不及待的叫弟弟背上背篓准备回家了。

  夏二郎看着夏大姐说道:“大姐,我们今天又赚钱了,又去买点猪骨头和下水,回家去吃煮汤吃吧,上次的汤太好喝了。”

  夏大姐也觉得今天赚了不少,是应该买点好的回家改善生活,便带着夏二郎去肉店买了猪大骨和下水回家。

  ~~~~~~~~~~~~~~~~~~~~~场景分割线~~~~~~~~~~~~~~~~~~~~~

  夏大姐走后,夏晓晴也早早起了床,给爹娘和几个孩子热了早饭。吃完早饭后,夏大郎就去学馆上学了,夏晓晴就派三郎、四郎去竹林里采收竹笋去了,而夏晓晴自己就在家里摆弄起剩下的十斤笋来。

  望着那一堆竹笋,夏晓晴想了半天,想起前世在外地吃过的酸笋老鸭汤,味道极其鲜美,当下自己还问了当地的朋友酸笋是怎么做的,朋友也给自己讲了做法,只是回家后工作太忙,便放弃了,这次正好可以试试做酸笋。

  夏晓晴从柴房里找出空的腌菜坛子,仔细用井水洗干净,又拿了开水把坛子烫过,再把切成小段的竹笋放进坛子,然后在坛子里注入拌了食盐的冷开水,看到盐水没过竹笋后,就把盖子盖上就只等着竹笋发酵了。想到以前看过的韩剧《大长今》,夏晓晴决定也把坛子放到院子的树下,加速他发酵。

  剩下的一半竹笋,夏晓晴把它们都切成了薄片,放在盐水里煮熟了,煮好后用大竹篮摊开在院子里晾干水分,准备等水干了用调料拌好装坛。

  三郎、四郎在竹林里又采回来六十多斤,足足比昨日多了一倍。夏晓晴带着两个弟弟又是剥笋又是煮笋,忙得不亦乐乎,就是泡笋这道工序,靠家里剩下的三个人,确实不现实,只有等着夏大姐他们回来再去。

  吃过午饭后,夏晓晴把微干的竹笋片,用油、食盐、糖、花椒粉和朱萸拌好,试了一下味道,除了辣味不够以外,其他都挺好。不是应经明朝了吗,为啥还没有辣椒啊,只靠朱萸调辣味,怎么都觉得差点什么。

  夹了点拌好的笋给几个弟弟尝,都说好吃。夏晓晴怕他们还小说不准,就拿了大碗装了一碗,交代好几个弟弟,提着竹篮去找周婶串门去了。

  进了周婶家的院子,虽然房子比自己家少,但夏晓晴明显感到她家比自己家有规划多了,院子里的空地上都种上蔬菜,院子一角还修了一个草窝棚,窝棚里喂着七八只鸡。周婶正在窝棚前给鸡添食。

  “周婶,在喂鸡啊。”夏晓晴挎着竹篮,笑盈盈地叫道。

  周婶看到二妞来了,赶紧放下鸡食拍了怕围裙迎过来。“二妞,你可好多天都没来我家玩了,赶紧进屋坐去。”

  “周婶,我家做了点腌笋,想叫你帮忙尝尝味道。”夏晓晴从篮子里拿出腌笋让周婶尝。

  周婶用手捻起一片放进嘴里尝了尝,眼睛一亮地说道:“这怎么做的,一点苦味都没有,味道也这么好。昨天你家给的笋,我也做了点腌笋,味道吃着比你家做的可差多了。”

  “你觉得好吃就成了,这些你就拿着吃,不够我家还有。说一声我就给你送过来。”夏晓晴说道。

  周婶欢喜地摸了摸夏晓晴的头,说道:“我们二妞可真是懂事了,好东西都记着周婶呢。”

  夏晓晴又和周婶胡乱聊了些家常,算着夏大姐该回来了便告辞回家了。

  第十五章 再去镇上(一)

  从刚才和周婶的闲聊和之前在家里的听闻,夏晓晴收集到了关于周家的许多信息。周婶是从外县嫁到柳村的,那时候周叔家里兄弟多,家里就只有几亩薄田和一栋老房子,地里的收成连家里人吃饭都不够,周叔也一直在外面帮人做事打打短工。

  后来没几年周家老人就过世了,几兄弟也吵着分了家,最后周叔家就只分得一亩薄田,分家后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带着孩子就在自家田地附近搭了个窝棚,交了赋税后家里更是连锅都接不开了,周叔也一直在外面拼命打短工挣钱,吃糠咽菜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

  回忆起年轻的时候,周婶说着说着就开始抹眼泪,然后又拉着夏晓晴的手说,又说如果不是你家的帮忙,她家现在也不会过上好日子。

  原来当时夏仕齐母亲刚死,夏大嫂就吵闹着要分家,陈氏以前就长期受夏大嫂欺负,夏仕齐心疼老婆也无意纠缠,和大哥平分了家里的十亩土地,就带着陈氏搬了出来,住到自己岳父家里。周家的窝棚就在去学馆的

  路上,每次陈氏去给丈夫送饭,都要经过周家,看她家可伶连饭都吃不饱,陈氏也时不时的接济一下。后来陈父生病,陈氏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周婶来家里帮忙,每个月给她些工钱、米粮。

  周叔本来也有些木匠底子,在镇上打短工的时候又跟着泥瓦匠学了些修补房屋的手艺,慢慢地十里八村来请他帮忙盖房子的人也多了起来,后来终于存够钱,请了些村民帮忙才把现在的房子盖了起来,因为感激还专门把房子盖在了夏家附近。后来靠着周叔的手艺,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过了。

  难怪周婶对家里的这么好,对几个孩子也都是真心疼爱。

  夏晓晴回到家里,发现夏大姐和夏二郎也才回到家,正站在厨房里吃午饭,看来两人是饿坏了。

  夏晓晴从坛子里夹出一些腌笋,用碗装了拿到两人面前:“大姐、二郎,来尝尝我做的腌笋,你们吃吃看味道咋样?”

  “二妞,这是你做的,味道真好。”夏大姐用腌笋下着窝头,吃得津津有味。“这是咋做的,怎么比平时做的腌菜吃着都要爽口,味道拌得也好。”

  “大姐,我在里面放了点油,这样吃着才香嫩爽口。”这个时代的人才舍不得在腌菜里放油呢,没有油水的东西又怎么会好吃。夏晓晴又说道:“大姐,以后每天林子里都会出笋,我们只能隔个几日在赶集的时候拿出去卖点,竹笋有不能久放,不能换钱多浪费啊。我就想着不赶集的时候,我们在家就把竹笋做成腌笋和酸笋,赶集的时候一起拿出去卖。”

  “这也是个办法,以后每天出的笋会越来越多,是得把多余的都腌起了。”夏大姐又吃了一口腌笋,说道:“你这腌笋吃起味道挺好的,就是没谁家会用这么多调料来腌菜,腌菜贵了可卖不出去,放这些调料会不会亏本啊。”

  “大姐,要不明天我们带一点腌笋,去镇上打听看看能卖多少钱吧。回来再算算就知道了。”夏二郎直接想到了市场调查这个招数。

  “二郎,明天还要去镇上吗?”夏晓晴疑惑的问着夏二郎。

  “对,二姐,今天我卖了好笋,还有镇上李府的管家,还向我订了五斤竹笋,让我明天一早给他送去。”夏二郎自豪地说到。

  居然还有订货,着孩子真了不起。既然夏二郎明天要去镇上送笋,那自己应该跟着去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开拓一下市场,不然光靠五天一次的赶集,收入太不稳定了。“大姐,明天让我和二郎一起去镇上送笋吧,我把腌笋也带去,试试看能卖得掉不。”

  “那也行,把腌笋拿到镇上去卖卖看,如果好卖,我们就多做点。”夏大姐答应了夏晓晴的请求。“你们两明天拿上钱,去邻村坐牛车去镇上吧,人多安全点。”

  “好的,大姐。家里有小坛子吗,我想把腌笋分装在小坛子里,一斤一坛地卖。”夏晓晴想把腌笋分装成小坛,到镇上酒楼去推销看看,这可是上好的下酒菜。

  “家里还有两个小的,怕是不够,等会叫二郎去邻村买几个回来。”夏大姐见弟弟也吃完了,迅速地把碗筷收拾好。从钱袋里拿出几文钱递给夏二郎,让他去邻村买坛子。然后又把买回来的猪大骨和下水从背篓里拿了出来,准备收拾好熬汤。

  “姐,今天买了又买了猪大骨和下水回来啊,太好了!几个小的看到肯定高兴坏了。”夏晓晴也过去帮忙收拾起来。“姐,今天采回来的笋足足有六十斤呢,我都煮好了,等会儿我们收拾好就去把它们放到溪里去。”

  “今天出了这么多竹笋啊,那明天你们再带点去镇上卖吧。”夏大姐显得有点吃惊,她没想到出笋量会增长这么快,看到屋里这么多的竹笋,在想到以后每天都要出比现在还多的笋,夏大姐有点头疼。”每天这么多笋,这么办啊!”

  夏晓晴看到夏大姐惊讶的表情,知道她担忧以后家里会出现笋满为患的情景,“大姐,不用担心,多出的笋,我们除了可以拿来做腌笋、酸笋,还可以风干了做笋干,我们家孩子这么多,一人做点,很快就弄好了。”

  “看来只有这样了。”夏大姐仍旧忧愁地说到。

  两人很快地做完了厨房的事,夏二郎也把小坛子买了回来。然后几个孩子一起,把重重的两大筐竹笋放进了小溪里,照例由几个夏晓晴和夏二郎几个小的守着。

  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后,趁爹娘高兴,几个孩子汇报了他们卖竹笋赚钱的情况,其实这几天夏仕齐和陈氏也发觉几个孩子的反常,原来是跟上次一样又去卖东西了,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们已经不那么觉得愧疚了,反而为自家的孩子这么能干感到骄傲。

  “娘,这是我们今天卖笋的钱,足足有七百文呢!来,娘你收着。”夏大姐拿出钱袋,把钱倒出来给陈氏看。

  “今天卖笋挣了这么多?”夏仕齐有点惊讶,他不知道原来家里那些,以前觉得没用的竹笋居然可以卖这么多钱。其实也不能怪他,以前夏家衣食无缺,而这种竹笋又味带苦涩,怎么也不会想到拿它去换钱。

  “是啊,爹,我们今天还只背了三十斤去卖,下次多拿点去,能挣更多钱。”夏二郎自豪地说道。“今天还有人要我明天也送竹笋去呢。”

  “我们家二郎都能卖东西养家了,真是个好孩子。”夏仕齐牵起二郎的手,欣慰地说到。他想起自己跟二郎一般大小的时候,每天还能坐在学馆里,二郎这么小却就要外出挣钱了。以后自己病好了,一定要好好爱护二郎,也让他跟哥哥一样去学馆读书,夏仕齐这样想到。

  夏二郎听见父亲称赞自己,显得很是高兴,对做买卖更感兴趣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父亲的期待。

  第二天一早,夏晓晴就和夏二郎背着一大堆竹笋,出门了到邻村去坐牛车了。这还是夏晓晴来到古代后,第一次坐交通工具出门,虽然只是杯具的牛车。

  一到邻村村口便看到,一辆摇摇欲坠的牛车正等在村口大树下,车旁已经有人在等着了。

  “二郎,这牛车多少钱一个人?它都破成这样了,不会半路垮掉吧。”夏晓晴有点担心的问道。

  “二姐,这车挺结实的,不会垮。坐车每人要两文钱。”夏二郎安慰着姐姐道。他觉得坐牛车太贵,去镇上自己走着去就行,哪里用得上坐车啊。

  算起挺划算的,坐牛车才两文钱。想想自己走着去要走上两个小时,再背个几十斤的东西在背上,肯定会活活累死在路上,夏晓晴觉得太值得了。

  坐在牛车上一路颠簸,夏晓晴觉得还不如自己走路去,这牛车的速度慢得让人惊叹,那牛简直是在散步。夏晓晴以前也是有车一族,一脚油门下去就是几百米,还最恨人超她车,今天看到无数小猫小狗都把这牛车超越了,最恨的是连一群鸭子都毫不留情地把它超了,夏晓晴觉得实在是太不能忍受了,心里的火腾腾直冒。

  夏二郎坐在旁边,看到自己姐姐脸色越来越差,便问道:“二姐,你咋了,不舒服吗?”

  “没有,只是坐不惯牛车。”夏晓晴郁闷地说着,继续接受者牛车的摧残。

  牛车终于在夏晓晴崩溃前到达了东大镇,夏晓晴把四文钱递给车夫后,立马带着夏二郎往镇里去了。

  两人背着竹笋一路打听,终于来到李府大门前。又根据昨天订货小厮所说找到了一旁的偏门,伸手敲了敲门没有回应,又使劲的拍了拍门,不一会儿就开门走出来一个穿着皂色衣服的小厮,看着门外的夏家两姐弟,不耐烦地说道:“敲什么敲,门敲坏了,你们赔得起吗?你们找谁?”

  夏二郎赶紧说道找李管家,又把背篓里的竹笋拿出来给那小厮看。“是李管家让我今天过来送笋的,他还给了定金的。”

  那小厮打量了一下,说了声等着,便进去了。

  第十六章 再去镇上(二)

  不一会儿那小厮带就着,一位穿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出来。那中年人正是昨日买笋的李管家,看到等在门口的夏二郎,便问道:“竹笋带来了吗?”

  “带来了,都是最新鲜笋。你看看?比昨天的笋还要好。”夏二郎从背篓里拿出竹笋,递给李管家看。

  李管家翻看了一下,就叫小厮收下竹笋。然后拿出钱袋,数了数,递给夏二郎道:“五斤竹笋,一共一百一十文,昨日付了十文订金,剩下的就当给你一百文,你数数吧。”

  夏二郎数了钱,给李管家作了个揖,“谢谢,李管家,下次还要笋就再来找我,我都在巷口摆摊。”

  李管家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要买笋,回来找你的。”说罢就准备进屋。

  夏晓晴见李管家转身要进去,赶紧从背篓里拿出一坛腌笋,说道:“李管家,稍等。”

  李管家疑惑地看着把他叫住的小娘子,又看看一旁的夏二郎,问道:“还有什么事?”

  “李管家,多谢你照顾我家生意。这是我家做的腌笋,也准备拿到集市上卖,请你先帮我们试试味道。这坛你拿回去尝尝,要是觉得好,以后还请你多照顾我家生意。”夏晓晴一边说道,一边把坛子递给李管家。

  李管家看着夏晓晴的举动,觉得眼前这少女年纪虽小,说话却极有条理,又通人情世故,心下便觉得满意,原本严肃的表情也柔和下来。

  “行,我就帮你尝尝味道。”李管家揭开盖子,用手夹出一片,放进嘴里尝了尝,眼睛一亮,连声说道:“不错···不错···,比平日的腌菜味道好多了。”

  “李管家,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腌笋肯定卖得掉。”夏晓晴赶紧恭维道。

  夏二郎在旁边看见二姐,把卖钱的腌笋送给李管家,心里觉得不舍,却也不敢打断二姐的话,他想二姐这样做肯定有什么原因才是。

  “这腌笋怎么卖?”李管家觉得这腌笋香脆爽口,应该也会受到老爷的喜爱,自己又受了礼,所谓吃人嘴短,想照顾一下她家生意。

  “这腌笋二十五文一坛,每坛里面有腌笋一斤。不管是下酒、配馍都好吃。”夏晓晴赶紧推销到。

  “比平时的腌菜贵这么多?平时一斤腌菜最多五文钱,一斤鲜笋也不过二十二文,腌制一下就要涨三文,不值得,你这腌笋价格太高。”李管家掂了掂手里的坛子,确实有一斤的分量。

  “李管家,一坛腌笋二十五文算不上高。我家每做一斤腌笋要耗鲜笋一斤三两,还要加上许多种调料,在加上装腌笋的坛子一个两文钱,算上做腌笋的人工,比起卖鲜笋其实还亏我们了几文钱。”夏晓晴慢慢给李管家分析道。“只是集市五天一次,才做了腌笋来买。”

  李管家在心里一算,确实如此,“这样,我再买坛腌笋,如果老爷夫人吃着好,我在派人来寻你。”说罢又数了二十五文钱给夏晓晴。

  “谢谢,李管家。我们今天也会在巷口摆摊。”夏晓晴赶紧道谢,又从背篓里拿出一坛腌笋递过去。

  告别了李管家,夏晓晴和夏二郎往平日摆摊的巷口走去。

  “二姐,你为什么要把腌笋送给李管家啊,可以留着卖钱的。”夏二郎问道。

  “这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送坛腌笋给他,他自然会记着咱们家的笋,下次还会来买的。你看李府这么气派又有钱,以后我们有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卖卖看。”夏晓晴知道管家就等于是个执行总裁,最不济也是个采购部经理,管理权限大着呢。

  “我知道了,二姐。”夏二郎觉得二姐的话很有道理。

  “二郎,今天不是赶集日笋能卖得掉吗?”赶集日那条街确实是人山人海,但平时会有人吗?

  “能卖掉,平时那条街上也有人摆摊,都是镇子附近的农家,虽然没有赶集时热闹,但平时镇上人家买菜都上那儿去。”夏二郎回答道。

  想着背篓里剩下的三坛腌笋,夏晓晴还是准备去其他地方推销一下,“那就好。二郎,这镇上哪里酒楼最多啊?”

  “在南源街就有好几家,镇上最出名的聚仙楼就在那里。二姐,你问这干嘛?”夏二郎不解的问道。

  “我想去酒楼卖卖我们家的腌笋,那条街离东大街远吗?你去过那些酒楼吃过吗?”夏晓晴继续问道。

  “离东大街不远,过两个个街口就到了。我没去吃过,爹去过,爹说里面的东西都很好吃。”爹娘生病以前他很少能来镇上。

  “那二郎,我们晚点卖完笋。去那些酒楼试试,能不能让他们买我们的腌笋。”夏晓晴准备再留下一坛腌笋当试用装,每个酒楼去推销看看。

  虽然夏晓晴自从穿越过来就没吃过外面的东西,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吃食,到底是什么水平。但从底层农民代表周婶和高级打工者代表李管家吃过后的反应看来,这腌笋的味道应该是不错的。再想想自己这个吃遍山珍海味的现代人做出来的东西,能难吃到哪儿去,夏晓晴对自家的腌笋很有信心。

  到了东大街,夏晓晴明显感到市场上人冷清了许多,卖种子、鸡仔、猪仔的农家都没有了,今天来卖的都是一些寻常蔬菜果子。今日来逛街买东西的人也少了很多了。

  夏晓晴他们照旧把摊子摆在巷口,夏二郎又去向常婶要了水。兴许是昨日卖笋卖得好,今日也有不少人光顾,还有许多是回头客,带来的二十斤笋一下就卖光了。虽然许多人觉得腌笋的价格太贵,但胜在味道好,带来的两坛都卖光了,剩下的样品如果不是夏晓晴坚持,也要被夏二郎卖了。终于在收摊前,李管家也派小厮来订下了以后的货,让他们每隔两天送五斤鲜笋和两坛腌笋到李府去,把两人高兴坏了。

  收拾好摊子,两人就朝南源街走去。和东大街不同,南源街都是茶楼酒肆,连客栈都不少,看来古代也兴搞成餐饮一条街,夏晓晴暗暗腹诽到。

  一路走来,会仙楼、福绿楼、泰和楼、丰乐楼,取着各种吉祥名称的酒楼比比皆是。夏晓晴牵着夏二郎,把南源街来回走了个遍,然后选了一家生意属于中上水平的酒楼走进去。

  看到有客人上门,酒保赶集扯着笑容迎了上来,定眼一看却是两个穿着粗布背着背篓的小孩,酒保每日来往交际一看便知这两人定不是来吃饭的客人,笑容一收欢迎的话到了嘴边便成了:“客人,请问来本店有何事?还是要寻人?”

  夏晓晴敏锐地感觉到酒保态度的变化,知道那伙计肯定看出自己不是上门的客人了,于是赶紧说道:“这位小哥儿,我想找你们掌柜的,麻烦你通报一声。”

  那酒保把夏晓晴两姐弟看看,说道:“你们跟我过来吧。”说罢便带着夏晓晴姐弟往里面柜台上走。

  “周掌柜,有人说要见你,我把他们带过来了。”酒保对着柜台里,正低着头打着算盘的周掌柜说道。

  听到有客人找自己,周掌柜以为是今日相约的友人提前上门,赶忙记下算出的数字站起身来。不料起来一看,发现却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站在自己面前,微微有点惊讶。收起惊讶的表情,周掌柜挥了挥手,让酒保去招呼客人,自己接待起面前的两个孩子。

  “两位客人,来本店有什么事吗?”周掌柜一脸和气的问道,并不因为两人是孩子而怠慢。

  夏晓晴赶紧说明来意,“掌柜好,我们来是想卖东西给你家酒楼。”

  “卖东西,到我们酒楼里来卖东西。”周掌柜更惊讶了,两个小孩居然到自己店里来卖东西。便问道:“请问你们来卖什么东西?”

  夏晓晴赶紧从背篓里拿出腌笋坛子,回道:“掌柜的,我想买我家的腌笋给你们酒楼,要不你先试试味道。”说罢便打开了坛盖子,递到周掌柜眼前。

  周掌柜连忙推开,退后两步说道:“不用,不用,我们不买腌菜。”

  夏晓晴赶紧又凑上前,不死心地说道“掌柜,你先试试味道再说嘛。不买也没关系。”

  “小娘子,不用尝了,酒楼的腌菜都是自家做的,断没有在问外面买的。”周掌柜还是不愿尝试,店里每年都要腌制许多菜,本身也赚不了多少钱,哪能还在外面买来卖。

  “掌柜,我这是腌笋,不是一般的腌菜,你尝尝味道就知道了。香脆爽口,是最好的下酒菜。配着我的腌笋,酒都能多喝几碗。不信你试试?”夏晓晴继续劝道。

  周掌柜虽然不信夏晓晴的话,但着想自己尝尝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便从坛子里拿了一片放入嘴里尝了。入口便觉得一阵辛辣,又有点香脆甘甜,越嚼越觉得过瘾,与酒楼里面酸咸的腌菜味大不一样。“这是用春笋腌的,味道是比其他腌菜好多了。”

  夏晓晴见状,赶紧说道:“掌柜,这是当然,这腌笋是取今年春笋最细嫩的部分,经过我家祖传的十几道工序,慢工细料腌制而成的,是最好的下酒菜。就是这做腌笋的竹笋也是我家独有,口感比本地细笋好得多。”我就不信忽悠不死你,夏晓晴腹诽到。

  “腌笋多少钱一坛?”周掌柜动心了,想着买几坛在店里卖卖看。

  “掌柜,你尝了我家这腌笋,就该知道这味道绝对是独一份,你就放心买吧。在外面我这腌笋卖的是二十五文一坛,一坛腌笋有一斤重。”夏晓晴回答道。

  “这也太贵了,这么贵买来我赚什么?不要,不要,你拿走吧!”周掌柜虽然心动,但也不会做亏本生意。

  “掌柜,这可不贵,现在市集上鲜笋可都是二十五文一斤,我这腌笋价格也才这个价。”夏晓晴望了望旁边的桌子,继续说道:“你看我一斤腌笋,起码能分做四盘,在你店里一盘最少卖个十文,一坛腌笋下来就能赚回大半的利。”

  “你们在外面卖也是二十五文一坛,都买回家吃去了,谁还愿意到店里来吃?”周掌柜抚了抚胡子,笑着问道。

  “掌柜,当然会有人愿意来吃,其实我家的腌笋有两种,今天你吃的只是最普通的,还有一种味道更好,如果你愿意买我家的腌笋。味道好的一种,我只供应给你家酒楼,在外面就只买今天这种,你觉得这么样?”夏晓晴准备先把掌柜忽悠住,再回家去改良调料配方。

  “还有更好吃的,怎么今天没一起拿来让我尝尝?”周掌柜眼睛一亮,居然还有更好吃的腌笋。

  “那种腌笋腌制方法更复杂,腌制时间也长,最快的也要到明天才能起坛子,今天就只好拿了这种过来。”夏晓晴继续忽悠到。“要不你先买点这种试试看?”

  “那这样吧,今天这种腌笋,我先订四坛试试看,至于你说得那种,明天带来让我先尝尝看。但是这种腌笋的价格你得便宜点,你能做主吗?”周掌柜不忘商人本色,砍起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