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2部分阅读

作品:果园飘香|作者:却墨|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1 06:38:10|下载:果园飘香TXT下载
  等村里人都起来想和红卫兵理论时,红卫兵的领头就迅速将爷爷拉到车上,离开了桐枧冲。爷爷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过桐枧冲。

  经过一路颠簸,爷爷被直接送到县革委会,关在革委会的小阁楼里,还有两个背枪的红卫兵看守。桌子上放着一叠纸和一支笔,来了一个身扎武装带,头戴军帽的干部,和爷爷简单地谈了一番话,主要是要求爷爷积极配合,将自己的问题说清楚,好好反省,争取党和人民的信任,争取从轻处理。爷爷说:“首长,我没有犯法,你们是不是搞错啦,我的事你们不是都查清楚了,我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设,我都在黄土岗工作,我真不知道你们到底要问我什么问题?”

  “王贤林,你还在狡辩,我们已经查清楚了,你以前在国民党军队里是军官,还是一个什么上尉,你能证明你那时没有干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干部气得将军帽重重地摔在桌子上,占起来在爷爷面前走来走去。

  “首长,我没有狡辩,我说的是实话,你们可以到我村里去调查,到区政府,到河南光山、小界岭,他们那里有很多人证明我的身分,看我有没有做过坏事,我一直在暗地里帮助乡亲,你可以去证实,那时村里有很多人没有吃的,都是我找来粮食给他们吃,在抗日的时候,还是我提供的枪支弹药。在日军围剿长岭岗和黄土岗的时候,是我带领游击队去阻击,我想问问你,你那时在做什么?首长同志。”

  “你太放肆啦,你居然敢质问我。我在做什么,你是没有资格问的,你还是把你的问题说清楚,你知道我党的政策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刚才说你送粮食给村里人吃,我问过你们村里的人,他们说,粮食是送过,你那是在掩盖自己,是怕村里的穷苦大众抄了你家,因为你在当官,有吃有喝的,你是在做表面工作,你糊弄谁呀?打日本鬼子,有证据吗?你还是老实交待你将我党我军的机密泄露了多少?和谁联系的?”

  “你是血口喷人,胡说乱说,我抗战那么多年,就凭你一句话就了解啦,你能代表党和人民,我到想问你,你泄露了党和军队多少机密呢?你亲自去杀过日本鬼子吗?你打过老将的部队吗?你进山剿匪了吗?首长同志,毛主席说,一切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捏造,是事实谁也改不了的。”

  “我不和你诡辩,你既然来了,这个门你是知道的,不说清楚,你是出不了这个门的,老老实实地写清楚。你们两个好好地给我看好他,不准他睡觉,听见没有?”

  “是,首长。”

  “首长你慢走啊!”两个红卫兵向干部敬军礼。干部挥了挥手,迅速下了阁楼。

  阁楼里剩下爷爷和两个红卫兵。一个红卫兵走了过来,恶声恶气地说:“老头,磨蹭什么啦,快写,快写。”红卫兵还在桌子上用力拍了拍。另一个红卫兵站在阁楼楼梯口,注视着爷爷,没有说一句话。

  爷爷一连几天,一个字都没有写,也没有合眼,呆呆地坐在桌子旁边,望着桌子上的纸,脑海里已经回到抗战的那段岁月,回想起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回想到自己的爹娘,回想到自己的弟弟,回想到保长……。

  几天来,来了几位领导,都没有敲开爷爷的嘴,爷爷不再想和他们说以前的事,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知情,全是瞎闹,歪曲事实,诬陷党的忠实儿女。

  其实,爷爷也知道,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他们都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还有一大批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成立这场革命的勇敢闯将,可以说他们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们却成了主流,说他们有魄力,有智慧,简直是无稽之谈。从阁楼的窗户往外看,爷爷看见了满街的大字报和游行的队伍,一群群学生模样的红卫兵,在临窗的街上冲过来冲过去,他们整日不上学。爷爷此时想到了家里的人,他们都好吗?

  我的爸爸是在1960年参加工作的,是在麻城城关果园场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66年底爷爷被带走,我爸爸是不知道的,是在他过年回家才知道的,家里的人谁都不知道爷爷在哪里?奶奶为这事已经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卧床不起,熬了几付中药喝了,也不见好,姑姑们一直在奶奶身边照顾。我爸爸也要在家里照顾,奶奶不肯,非要爸爸到场里去工作,男儿有志在四方,家里的事,你是永远扯不完的,事情既然发生了,一切都顺其自然吧,这也许是天意吧!在抗战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大家都挺过来了,现在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反而自己人整自己人,这让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爸爸过完年回到了果园场,依旧上班做事,将家里的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爸爸说,他当时是不想自己成了别人的批斗对象,很低调地处理自己,似乎一点声息都没有。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8)

  等爸爸再回到家里的时候,奶奶已经走完了她的一生,连最后一次见爷爷一面都没有见到,抱着怨恨离开了人世。村里的人也因为爷爷被带走的缘故,没有村民来送葬,只有家族的人简简单单地埋葬了我的奶奶。爸爸说,看到那场景,似乎真有点世态炎凉的感觉。

  而此时的爷爷根本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一切,他依然被关在阁楼里。爷爷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胡子很久没有刮过,头发也很长很长的。爷爷说那里面好啊,又不用干活,有吃有喝的,风也吹不到,雨也淋不到,冬天还有火烤,简直是首长待遇。爷爷是什么样的艰苦环境都经历过,像这种整人的环境还是第一次经历,刚开始时有点不适应,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看管爷爷的红卫兵已经换走了一个,是爷爷不喜欢的那个凶一点的,另一个话语很少,多半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抽着烟。新来的也是个话语少的小男孩,估计只有十几岁。三个人每天都是在沉默中度过的。

  爷爷有时也找他们说话,给他们讲当年抗日的精彩战斗,两个红卫兵听得津津有味,时而还伴有笑声,还追问爷爷后来怎么样。在这时以前的那个红卫兵总会站在楼梯口,侧着身,即可以看见楼梯下,又可以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早就看出这个孩子是个有心的人,应该不是很坏的那种,爷爷决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和他谈谈,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

  终于在一个午后,另一个红卫兵有事走开,阁楼里只剩下爷爷和爷爷喜欢的红卫兵。爷爷还没有开口,红卫兵先开口了。

  “大叔,你是好人,你是被冤枉的。”

  “孩子,我知道你是个很好的孩子,现在是说什么都没有用的,他们根本都是什么都听不进去,我向谁说啊。”

  “大叔,昨天有一个人找到我说是你儿子。”

  “我儿子,他人呢?”

  “他是托了好多人才找到我的,他告诉我你家里的事,是你儿子娘已经去世了。”

  听到这个迟来的消息,爷爷震惊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三问了几次,确实是我奶奶已经不在人世。这一次爷爷哭了,自己连累了奶奶,连累了整个家庭。

  “孩子,我儿子还说了什么?”

  “他叫你好好保重,他现在工作很好,家里的事他都安顿好了。他说他等你回家。”

  “回家,回家。”

  “大叔,你要保重身体,他们还要问你,估计你要被送走的,我听我爸说,你的事很复杂,一时半刻是查不完的,听说要送你去劳动改造。我爸说你是党的好同志,叫我尽量保护你,还说,你什么都不要说,保全自己。”

  “谢谢你爸爸,谢谢你!我抗战都顶过来了,现在的困难不算什么?孩子,你怎么不去上学啊?”

  “大叔,那还有学校,全是红卫兵,串联的串联,武斗的武斗,那还有老师上课,老师也成了臭老九,也在批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孩子,你要是在见到我儿子,就告诉他,我很好,叫他们不要担心,如果有人找他,叫他们和我脱离关系,要识时务,我想现在只有脱离关系才能保住他们。”

  “大叔,你的话,我一定带到。我看你儿子也是个很精明的人,他会保护好自己的。”

  “大叔,估计这一两天,你就要走了,我没有什么送给你,我爸爸说给你两盒清凉油,你常头痛,擦擦就会好点。”

  “太谢谢你啦,你这孩子太有心啦,日后我要好好谢谢你!”

  “不用大叔,我可能也要随我爸爸他们调走,我们家要回武汉去了,以后很难再见面的。”

  “你爸爸是干部吗?”

  “是,但他还没有受牵连,他是南下干部,和你一样打过日本鬼子,他是受军区保护的,所以没有人敢动他,我把你的事对他讲了,他很同情你,但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救你,实在是对不起。”

  “不用说对不起,有这份心就很难得啦,东西我就收下了,谢谢你!我写封信麻烦你看到我儿子叫给他,好吗?”

  “好,那快点,一会儿他要回来啦。”

  “好,你帮我看着楼梯,我这就写。”

  爷爷很快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这心地善良的红卫兵。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9)

  红卫兵将信塞进口袋里,这时,另一个红卫兵回来了,用眼神很快扫了整个阁楼,爷爷依然坐在窗户边,呆呆地望着窗外的街道。阁楼里又恢复得很平静,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

  在天黑的时候,又来了一位中年的领导,一进阁楼,脾气很大,一个劲地批评两个红卫兵看守,为什么不要爷爷写检讨,让爷爷整日闲坐,什么事都不做。两个红卫兵低着头一言不语,任凭领导的责骂。爷爷见领导朝两个孩子发脾气,就对领导说:“首长,不管孩子们的事,是我自己不写的。”

  “王贤林,你为什么不写?”

  “首长,我说的都说了,你们就是不相信,我写还有什么用?说两个孩子又有什么用呢?”

  “你还蛮有同情心的吗?”

  “我是个人,我也有七情六欲,这两个孩子一直陪着我,也不去上学,荒废了。”

  “你还管得远呢?他们的事你不用管,还是老实交待你的问题吧。”

  “年青的一代都毁啦,我们都老了,国家还需要他们年青人来建设啊!”

  “王贤林,你是不是脑袋有问题,我说了,你赶快交待自己的问题,你当心把你送到牛棚里去,我看那时你和牛说话吧。”

  “首长,我什么时候可以走,你们干脆送我到牛棚去吧,免得你们每天都派人来看着我,让孩子们去上学吧。”

  “你真是神经有问题。我不跟你说啦,你们两个给我看好他,不准打瞌睡,听见没有?”

  “知道首长。”

  首长走后,两个红卫兵都看着爷爷。另一个爷爷不喜欢的红卫兵,也一改平时的恶言恶语,很客气地对爷爷说:“大叔,我看错了你,对不起!”

  “都过去了,你还是个孩子,应该还在教室里读书,这不是你们的错。希望你们要看清前面路的方向,不要迷失方向。”

  “大叔,你给我们讲讲你以前抗日的故事吧!”

  “孩子一切都过去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以后有机会再讲吧!”

  “大叔,听说,你好像要被带走,你们这一批有好多人,基本都是和你一样。你走了,我们不知又要去看管谁呀,这枯燥的事,怎么就让我来做,真他妈的没有意思。不说啦,我睡觉去啦,大叔,你也早点睡吧。”

  爷爷一整夜都没有合眼,这段时间他睡的太多,近段晚上一点睡意都没有,加上今天红卫兵说家里的事,他更睡不着,这个家完全是自己牵连他们,自己的事又能找谁来澄清呢?能证明自己,知道自己的战友,大多都上了朝鲜战场,有的牺牲,有的回国后,就失去联系,老一辈的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身边能了解自己的奶奶又生病而离开了,爷爷一肚子苦水又向谁倾诉呢?自己一直被关押,这永无天日的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爷爷越想越难以睡着。

  天终于亮了,爷爷揉了红肿的眼睛,又走到窗户边,望着窗外零散的人们,街上到处是飞散着碎纸,墙上的大字报被人撕碎,也在风中飘扬。街上 好久都没有清洁工来扫地,到处垃圾成堆。爷爷心里很痛,但他不知道痛的根源。

  吃过早饭以后,接近九点半钟的时候,楼下开来了几辆车,来了很多红卫兵,还背着抢,那场面一下子变得很紧张,街上很多人停下来看着热闹。爷爷知道他们是来带自己走的,爷爷讲自己的行李清点好,其实他早就准备好了,爷爷知道这是迟早的一天。两个红卫兵不知道爷爷要干啥,就问爷爷:“大叔,你这是怎么啦?”

  “孩子们,大叔要走了,你们看楼下那些人,是来接我的。”

  两个红卫兵立即凑到窗户边看着窗外,果然来了很多人,有人已经走进楼里。两个红卫兵马上走到楼梯口,等待来人上楼。

  来人是爷爷第一次来的时候遇见的那个首长,他一上楼,就看见爷爷已经将行李准备好了,就问爷爷:“王贤林,你这是到哪里去啊?”

  “你不是来接我走的吗?”

  “你到是很积极吗,你就知道我要带你走?”

  “楼下那么多人不是来接我的?”

  “王贤林,不跟你瞎扯,来人,将王贤林带走。”

  “首长,你把我带到哪里去啊?”爷爷已经将自己的行李提起,但还是想问问自己这是到哪里去。

  “去你就知道啦,哪来那么多的话,走吧。”

  爷爷回过身对两个红卫兵说:“孩子,你们辛苦了,记住要读书,不能荒废了学业,一寸光阴一寸金。我走啦,后会有期。”

  两个红卫兵不敢说话,只是默默地望着爷爷,带队的首长恨恨地瞪了他们俩一眼,也跟着下楼。

  下楼,上车。场面很大,来了几十个红卫兵,像是迎接首长的架势。爷爷边走边看,这时,他在人群中看见了一个人,就是我的爸爸,他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一棵树下,望着即将上车自己的父亲。爷爷说,我的爸爸很能克制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没有惊慌,没有流泪,没有叫喊,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注视着爷爷。爷爷向他点点头,然后被推上车,汽车一溜地驶离了这座有阁楼的楼房。

  车上像爷爷这样年纪的人有几个,其他的车上也有,都坐在车厢里,低着脑袋,无言无语。只有爷爷不停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人群渐渐地越来越远,城市也越来越远了。接下来的是群山,又是平原;又是群山,又是平原;白天过后,又是黑夜;黑夜过后,又是白天。在路上走了二天二夜,吃了两次馒头。终于在一个背靠着大山,有几十座房子的地方停了下来。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0)

  爷爷看着周围的布设,就知道这是一个关押犯人的地方。3米高的墙,墙上还有铁丝网,高墙的上还有岗哨,上面有背着枪的哨兵。

  爷爷他们在那位首长的吆喝下,一个个从车上下来。爷爷不解就问首长:“首长,我为什么来这里?”

  “你是犯人你知道不。”

  “我是犯人,是谁判决的,我怎么不知道?”

  “我说的,你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躲藏在人民中的特务,这就是你的罪行,你好好在这里改造吧,争取配合政府,将自己的问题交代清楚,狡辩、抵抗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坦白才能从宽处理。列队进去吧。”

  爷爷无言,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法,就这样无缘无故地送到这里,连爷爷都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看看四周,估计只有这里才有人烟,在接近这里的好长一段路上,根本就看不到一个人。在后来,爷爷从其他的人那里得知,这里是关押战犯的地方,都是经历过抗战时期,国内战争时期的老干部。和爷爷一样,都是糊里糊涂地被抓,然后又糊里糊涂地送到这里,罪名基本都和爷爷一样。

  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多的事。爷爷的想法是保持健康的身体,一定要等到自己被释放,健健康康地从这里走出去。

  在爷爷劳动改造的第五个年头里,来了两位领导,依然是来落实爷爷材料的,他们给爷爷看了村里人给区政府写的联名信,都证实爷爷不是坏人,而且都盖上了红指印,有个领导说,有几个村民是咬破手指然后再上面按印的。爷爷问来的来的两位领导,自己是不是可以回家?

  领导说,我们只是来落实一些材料,上面时候能回去我们也不知道,你还是在这里好好劳动吧。爷爷还是失望了,这样的等待也不知要多长的时间。两位领导在走的时候还对爷爷说:“王贤林,你儿子和你脱离关系了,看来你儿子还是一个明白人,非常识时务,和你保持界限,保全了他自己,是你的意思吧。你儿子他已经结婚成家,你已经有孙子了。他们都很好,他从城关果园场调到宋埠果园场工作去了,工作很不错。”

  “领导,他是什么时候调走的?”

  “我听说是在你来这里的第二年,宋埠果园场也是刚刚成立不久,他是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的,你的孩子不错,和你不一样,王贤林,有的话,我们不能说,但今天已经给你说的较多了,其实你的事我们都知道,我们不能妄加评价,你好好保重吧,你的儿子和你的孙子们都等你回去,好好保重吧!”

  这是爷爷自从家里被抓走以后,遇见的最好的领导,听到的最贴人心的话,爷爷也明白这是他们的工作,千里迢迢来这里的,也不是他们的真实意愿,他们的到来,给爷爷也传递了一个好的信息,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爷爷很感激这两位领导,说以后如有出头的日子,一定好好地报答。

  两位领导临走时,给爷爷买了两袋点心是非常罕见的枕头酥,还给了爷爷五块钱,再次说了声保重身体的话以后就走了,爷爷给他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目送着他们离开会见室。

  以后就是等待,劳动,谈笑,锻炼身体,保持平静的心态,幻想未来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爷爷仍然在寂寞中等待。

  再没有领导来找过爷爷,但在后来的日子里,爷爷也发觉了劳改农场里的变化,有的拿到了释放通知和释放证明,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劳改农场,但属于能证明自己身份清白的那张纸迟迟没有来到。爷爷相信党,相信组织,能给自己一个明白的证明。

  爷爷终于在等待中等待到了释放的通知和无罪的证明,爷爷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在农场劳动了十三年。当爷爷拿到这张纸的时候,他哭了,自己是清白的,自己曾经的付出,没有白白付出,得到了党的认可,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十三年,付出了十三年的光阴,终于有回报,虽来得有点迟,有点晚,但爷爷还是感到欣慰,自己还是幸运地。可以回家,回家看自己的孩子们,自己的孙子。

  在回来的火车上,看到人们在田野劳作的景象,处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爷爷的心情格外高兴,国家的好日子开始了,自己的好日子也来到了。

  爷爷的故事讲完了,整个夏天我们一直沉浸在爷爷感人的故事中。爷爷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爷爷坎坷地经历,传奇地人生,以致在今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时常想到爷爷说的话,做的事,更加钦佩地是爷爷健康的平常心态,快乐人生。虽然是历尽风雨,一生坎坷,但爷爷永远是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心态,他没有沾沾自喜,和普通的人没有两样。

  爷爷在我家里一直住到国庆节,整整住了五个月。在节后,爷爷对我爸爸说,自己想回老家去看看,也非常想看到姑姑她们,分离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她们的生活好不好?我爸爸说,她们在农村都已经成家了,在文革中,因为是在农村她们没有受到什么牵连,姑姑她们平时都是不谈自己家里的事,再加上农村一房一族的,也没有人去搞什么革命,那样革来革去,都是革自己人的命,也就没有那个必要。

  但爷爷还是想去看看,离开桐枧冲这么多年,也没有给奶奶上坟挂纸。爷爷说回村里,想给村里人做点事。我爸爸和妈妈虽然答应了爷爷的要求,但还是不放心他的生活,只答应他回去看看,过一阵子还是回果园来,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谁也不想再分开。关键是我们兄弟三个更离不开爷爷,和他一起生活了一年,爷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改变我们,现在他要走了,真有点舍不得。

  爷爷是在我们上学后自己一个人走的。等我们放学回家没见到爷爷,我们兄弟三个连饭都不吃,吵着爸爸和妈妈要爷爷。在爸爸的劝说下,说爷爷只是回老家看看,过一阵子就会回来,让我们好好读书,就在家里等待爷爷回来。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1)

  爷爷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他说这里才是他的家,我们在果园的家,是我们的家,他的根在桐枧冲,这里有很多他难以割舍的情感,难以忘却地乡亲。村边的柏树,王氏宗祠,天然的瀑布,高耸的松树,涓涓泉水。爷爷说桐枧冲才是生活的天堂,是他渴望地地方。也许故土之情就是爷爷这样理解地吧。

  在爷爷回村的那一天,本来爷爷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要回村里,当他走到柏树的时候,他惊呆了,他停住脚步,望着眼前黑压压的村民,是全村的老老少少,都站在路的两边,呈一字排开,像是夹道欢迎首长一样,个个脸上呈现着喜悦地笑容。有爷爷认识的,有爷爷不认识的,毕竟离开村里十几年,老一辈的基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新生的一代已经长大成人,村里依然是那样具有朝气。村民比以前不同的是脸上灿烂的笑容和炯炯有神的眼睛。爷爷一一和他们打着招呼。

  家族的人直接走过来,亲热地叫着,接过爷爷手中的行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回家吧!”爷爷此时是百感交集,眼泪都流了出来,看见家族的同辈,紧紧地将手握在一起,一刻都不想松开,这次的握手相逢是他们苦苦等待了十三年多,十三年黑发人也变成了白发人,谁能承受苦苦思念的煎熬。虽然爷爷不是非常卓越的名人,但他是实实在在帮了全村的村民。从饥饿到解决温饱,从惊慌到家园安定平安,村民都知道爷爷为村里人付出的一切。他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爷爷曾经的付出,爷爷说什么都不要,只要你们的笑脸就可以。

  家族的人都一起动手将爷爷的家重新进行了整理,家里很多东西都没有变,依然是保持着曾经的布局,特别是我奶奶的画像,家族的人一直保留得好好地,什么东西没有她珍贵,因为奶奶离开人世的时候,爷爷没有送她一程,这是爷爷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毕竟爷爷是深深爱着奶奶的,奶奶为了这个家,她也是呕心沥血,付出了一切,没有来得及享受这安定地生活,就匆匆谢世。爷爷说他愧对奶奶,没有让奶奶过上幸福的生活。

  爷爷在家族人的带领下,来到家族祖坟,爷爷给已经在这里安息的族人,一一挂纸,点香烛,每一个坟前都晒上一杯酒,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来亲自祭奠,爷爷沉默不语,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爷爷就让家族的人先回去,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奶奶的坟前,将自己这么多年的辛酸一起向奶奶倾诉,是希望奶奶听后能够原谅,能够理解。

  爷爷一直待到天黑的时候才回到家里,其实家族的人是一直在远远地地方看着爷爷,他们不想打扰爷爷,让爷爷一个人平静地将心中的苦倾诉出来,让他的心好受点。

  爷爷这次回来,他主要是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修进村的桥,第二件事是组织建村里的小学。村里那座窄窄的桥,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发展了,连拖拉机都不能过,大大阻止了村###农用物资,所以他认为要修宽一点,起码可以走拖拉机。再就是村里的孩子一直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翻山越岭地,下雪下雨,孩子们的安全就成了问题,创办自己村里的小学,可以解决解决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再穷再累,不能让孩子们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要走出大山,只有一条路就是读书,考出去,才能更好为国家出力。爷爷的建议得到了村书记和村主任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村所有人的支持。

  要做这两件事,主要就是要有钱,有了钱才能动工,才能实现这个愿望。爷爷和村领导们首先商议的是学校的问题,孩子们的学业是一天都不能耽误,爷爷建议利用祠堂来做教室,反正祠堂很大,有很多的房间都是空的,祖也要祭,但不应浪费这么多的房子,将进祠堂两边的房子全腾空出来,进行重新粉刷,请木匠做黑板、课桌和凳子,所需木料,只要村里同意上山砍些树就可以,也不发费多少钱。让出四间房就可以,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一间房,三、四、五年级各占一间房,老师办公就在各个教室里。但村书记和主任最担心地是没有老师,没有老师这个学校办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爷爷说他负责去请,另外还可以在村里请,总之老师的问题爷爷说很好解决,只要村里发一些工资就好解决。村书记说村里也没有什么钱,在财务上一直是个空壳,只有挨家挨户地去集资,再让上学的孩子们也适当地交一点,也可以解决老师们工资。

  爷爷就和村里领导进行分工,爷爷负责找老师,村里负责装修教室,组织生源和组织资金。其实这时村民们都在看着爷爷和村领导,爷爷也知道,他不能让村民们失望,这是他最想为村民做的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村里负责的工作已经在如期进行,而且进展得很快,全村的劳力都出来帮忙,砍树的,清扫的,粉刷的,做木工的,统计学生的,上门集资的。全村的人几乎都动了起来,大家说这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谁都愿意出力。而爷爷此时一直在奔波着找老师。

  爷爷找到县教育局,教育局领导说你们村办学校,这种就便办学的方案很不错,必须先要到当地教育组申请,批准后,教育组会将需要教师的数量上报到教育局后,县里根据情况才有老师分配过去,教材也会安排,如果不得到批准,学生以后不能参加升学考试,小学你们可以安排在村里读,那初中、高中你们必须纳入教育计划里来,但这些必须得到教育组和当地政府同意就可以,我们原则上不负责这种审批。但说实话老同志,你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没有想到你是如此地重视教育,关心下一代,可敬啊!

  得到教育局的支持,爷爷信心百倍,早出晚归,从村一级开始写报告,审批盖章,到乡里审批盖章,再到镇里审批盖章,最后终于得到最高政府机关的同意办学,几级领导都很支持爷爷的举动,都愿意大力协助,而且就老师问题马上解决,答应可以先从其它的村小学调一到二个老师来,先让孩子们先开学。爷爷就是想听到这种答复,自己曾经担心地问题在领导们的关心下,迅速给予解决,而且是如此的完美。使爷爷再次感到组织的力量无穷大。

  村里的领导也没有想到爷爷办事如此之快,如此之好。大家担心的问题都已经解决,镇政府说只要村里的教室准备好了,他们就会派临时代课老师来上课。爷爷就要求村里加快装修的事,让孩子们早日可以就近上学,孩子们也高兴,孩子们的父母又放心,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2)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村办小学在12月12日正式启用,孩子们都从先前的学校全部转回来。孩子们看见崭新的课桌和椅子,粉刷一新的教室,个个都非常高兴。临时请的老师已经早早地来到祠堂的门口,迎接村里的孩子们来上课。镇政府和乡里的领导也来参加庆贺。

  爷爷被村小学聘为名誉校长,这时爷爷最乐意的事,反正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做做事,生活充实多了。小学在爷爷的收拾下,渐渐地走上了正轨。爷爷每天是第一个来到小学,打开门,清扫祠堂中间的空地,修修桌椅,帮助老师和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放学后,又到处查看一遍,关好门窗,将教室和祠堂的门都锁好,然后才回家休息。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上课,村里有来祠堂祭祖的,由村里统一安排在星期天,平时是不能来祠堂里的。除非是为了孩子读书的事,可以来祠堂找老师。要进来必须经过爷爷的同意,方可入内。村里的人都很遵守这条规矩,他们很高兴能每天听到孩子们朗朗地读书声。

  第一件事已经解决,接下来的就是第二件事,修桥的事。在83年的元旦过后,爷爷找到村书记,商量修桥的事。书记是个年轻的书记,他对爷爷说:“大爷,你年纪这么大,还为村里的事操心,学校的事已经太麻烦你啦,修桥的事,我们村委会开会商量过,由村里自己来解决,不用你再跑了,你呢,就帮助指点下,村里有很多年轻的人,你已经带好头了,是他们该动手的时候,村里的事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所以,你就在家里休息,修桥的一切事情都由我们村委会来办吧!”

  “德云啊,我在家里闲着呢,做点事,还好过点,你就让我参与修桥的事吧?”

  “我说了,这是村里所有人的事,光让你出力,大家都不同意啊,这样吧大爷,你就负责修桥的资金的管理。这修桥的钱,乡里也没有安排资金来,完全是靠在村里集资的,是大家的钱,这钱交给谁管理,大家都不放心,后来有村民建议由你来管理,大家都信得过你,我们村委会也同意这个建议,所有修桥的开支都由你把关,由你同意支出就支出,就是你一支笔。大爷,你看这样如何?”

  “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你说的也是这钱是大家的钱,也得一个人专门来管理,越是大家的钱,就越要有透明度,我接受这个任务,我会关好这笔钱,我每一星期,公布一次开支情况,让全村的人来监督每一笔钱的使用。”

  “大爷,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就叫村会计将集资的账目和钱一起交给你来管理,那又要劳累你了。”

  “没什么,我也村里的村民吗,应该做的。”

  爷爷又多了一件事,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地。他说,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为村里多做点事,来弥补这么多年的损失。爷爷说,生活中有些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的道理,可是就是没有一个主心骨来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对一些事物的反映比较迟钝,放不开手脚。爷爷说他就要当这个领头人,村民的主心骨。

  元旦过后,山里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村前的河沟里,已经结上了厚厚地冰,村书记说现在的天气不适合修桥,要动工要等到春节过后才可以。就这样修桥的事暂且停了下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在过春节的前几天,我的爸爸就回到老家,接爷爷来和我们一起过春节。爷爷本来不想来,天又冷,路又远,但我爸爸说:“你的孙子们都等你回去,你要是不去,他们都很失望的,他们需要你回去。”

  在没有推辞理由的情况下,爷爷和我爸爸一起回到了果园场,和我们一起过了一个愉快地春节。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3)

  春节一过,爷爷就要回去,说年过后,村里的修桥就要开工,自己是负责管理资金的,没有自己材料是买不回来的。爸爸和妈妈要爷爷留下,这些事就交给村里的人自己处理吧,可爷爷说他也有责任,有义务参与。爸爸 和妈妈后来说什么也没有用,就依了爷爷的要求,让他回桐枧冲。

  爷爷走的时候,我们刚好是星期天,我紧紧地拉住爷爷的衣襟,不让他走,爷爷看出我们兄弟们的心思,就蹲下身子,和蔼地对我们说:“来,我的孙子们,爷爷也不想离开你们,只是爷爷觉得村里还有很多事要去做,等爷爷做好这些事以后,再来讲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我对爷爷说:“爷爷,您不给我们讲故事,我们都睡不着,爷爷您不要走啊!”

  “文伢,爷爷只是暂时离开你们,过一阵子就会回来,你们好好学习,爷爷过一阵子,回来检验你们的学习成绩。”

  “爷爷,您给我们讲的故事,我都在日记里写出来了,爷爷您看,我的日记。”我将日记递给爷爷看。

  爷爷很认真地看我写的日记,我知道他看得很快,我希望他慢慢地看,那是我真实地记载,是爷爷的真实事件。爷爷看后说:“文伢,你的日记写得很好,希望你一直写下去,将来说不定能写出一本书,是关于爷爷的一本书,好好努力吧,你肯定能行的。”

  “爷爷,我长大以后,我想当作家,您看我行吗?”

  “肯定能行,我到那时,还可以看看你写的东西。我们家的文伢一定能行。”

  爷爷鼓励了我,要坚持写下去,把家族的事都写出来,不为什么,只为让真实的一面,公之于世。我答应爷爷的要求,以后一定好好地写,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族,了解我的爷爷。

  爷爷还是回桐枧冲。按照他的意思就是他舍不得那里,那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青春,有的爱人和亲人。只要回到那里他才是真正地开心。

  爷爷回村后,又下了一场春雪,很大。村里人说开春下雪,不是很少见,但下这么大的雪还是很少见。地里的油菜已经开始抽苔要开花,可遇上这么大的雪,一夜之间给全冻死。村民们为了减少损失,纷纷地到地里,用铁锹将油菜上的雪轻轻地铲开,让油绿油绿的油菜露出脸来。爷爷也去帮助村民们铲雪,修桥的事暂放一边。

  雪来得快,也停得快,融化也快。三月暖洋洋地天气随即而来,万物苏醒,田野之间泛起丝丝绿意,风也轻柔很多,没有冬天那样刺骨,让人们更自如地挥洒自己,享受春天的气息,也让你在三月天里,更加睡意浓浓。你会在田野里感到步伐很轻松,是脱掉冬衣的缘故。一年之际在于春,村民们都忙碌在田野之间。

  镇政府的民政干事来村里找爷爷。镇的民政办,自爷爷66年离开那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连镇政府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爷爷觉得那段经历应该让它悄然而过,自己也不想挑起那段辛酸的过去。来的干事很年轻,估计只有三十多岁,年轻人嘴很甜,左一个老领导,右一个老领导的叫,搞得爷爷一点都不好意思。爷爷知道自己回来这么久没有一位领导来找过他,也许是领导工作忙吧。但今天有人来找他,说明组织上没有忘记他。

  年轻干事很客气地说:“老领导,我是受上级领导之托,来给你送通知的,县民政局考虑到你现在的情况,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你的档案还保存在局里,局里研究决定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让你享受退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