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50章

作品:情敌先走一步[穿越]|作者:雪虐风饕|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09 04:37:22|下载:情敌先走一步[穿越]TXT下载
  不点是小狗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822:32:40

  莫方抱緊我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822:56:39

  伏见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901:46:39

  默然无心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922:41:17

  一支半节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2922:42:38

  莫方抱緊我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3000:06:46

  一支半节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6-3022:00:41

  一支半节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7-0117:39:37

  莫方抱緊我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7-0206:16:15

  第68章068

  麦子箫在击退镇南王的第三日收到了湘王起兵攻向皇城的消息。

  算了算时间,镇南王兵败千水城的消息传到湘王手上应该要一两天,湘王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也要一两天,但这边镇南王才刚败兵,那边湘王却在几日前就起兵了,也就是说湘王是在得知镇南王败兵之前就起兵了。

  麦子箫想这大概是因为前段时间皇帝查办了几个支持湘王的大臣引起的,湘王得到消息后坐不住了。

  她暗暗叹气,湘王早不起兵晚不起兵,挑了一个最差的时机起兵。

  这个差不是指对皇帝或是对湘王来说时机差,而是从大局来说的差,可以说是最差最差的时机了。

  不过湘王也是被逼到了绝境才不得不起兵,镇南王失利,后台倒塌,他要再不起兵,会被皇帝削得越来越弱。所以就算时机再差,他也必须起兵。这是孤注一掷,赌运气。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湘王和皇帝的胜算一半一半,皇帝没有把湘王彻底压死,湘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把皇城攻下。

  通过这大半年发生的事情来看,麦子箫觉得湘王根本不是当帝王的料,一而再再而三错过良机。

  要真想篡位就不该顾忌名声这种东西,跟镇南王一齐举兵攻到西北来,她必定九死一生。

  偏偏湘王没有,折腾那么多为自己搏名声的事情,结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再说当初先皇驾崩,皇权动荡,湘王要能在朝内折腾出点事来,让太子坐不上皇位,就算他的名声不好听,他的造反之路却不会这么艰辛。可湘王也没有。

  湘王缺乏谋略和长远之见的缺点在这次造反事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先皇对有战功的他也甚为不满,想来是早看出来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

  朝内两大家族,李氏和齐氏是大钱的左膀右臂。李氏擅武,培养不出优秀的文臣;齐氏擅文,缺少勇猛的武将。这两家若是各自发挥长处专心辅佐楚氏,大钱一统天下都是有可能的。

  偏偏这两家死活看不对眼,就是要争,争了这么多年,终于把矛盾上升到了造反的程度。这下可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了,一方不死个干净,这场争斗落不了幕。

  然而这两家的争斗,却在一个最差的时机里碰出了最大的火花。

  麦子箫觉得她真的是来受苦受难的,她和丛笙都是,就算她们现在锦衣玉食身份尊贵,也改变不了她们是在最差的时间点穿过来的事实。

  撤回阳城后,雨就没有停过,时不时下场暴雨,暴雨过后又是阴雨连绵,天空的乌云始终没有散去过。

  为了了解洪灾到底有多严重,麦子箫撤回阳城后就领着人在附近转了一圈,又在各个可能受灾的地方安排人手,随时告知灾情。

  看过附近情况,又结合地图,她大体推测出可能受灾的地方有哪些。

  目前贯穿半个大钱的钱江水量大涨,几条支流水位全面上升,有的甚至已经如千水河一般决了堤。

  人手和物资都有限,她只能拟定出一个比较能顾全大局的政策,对于需要牺牲的地方,她只能放弃。

  洪水不等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划出几处必须巩固的险要之处后,麦子箫立刻把大军派了出去。

  雨下到第三日,她又下令让留驻千水城的将士撤回来,就这雨势,千水城根本已经没有守的必要。

  这会儿她是完全不担心镇南王反扑了,就这洪灾,镇南王想攻也攻不过来。

  派出去的大军在洪水彻底泛滥之前守下了几处险要河口,避免两岸的农田被毁,但仍旧有不少地方被淹。

  她没有余力去救下所有人,能做的也就是派出一部分人四处去通知,通知百姓提前避难。

  可即使是这样,死的人也不计其数,不管是通知到的没有通知到的地方,都有人死。

  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不愿避难,还有些人是来不及避难,也有人是死于坍方等意外,人数无法估量。

  一边治洪一边也慢慢得知了各地的情况,雨季来临后,从西南到西北,几乎半个大钱都被水灾侵袭了,朝廷忙于内乱,派不出人力物力治洪。

  这是预料之中的,所以麦子箫一早就没有期待朝廷能给予援助。

  湘王起兵,皇帝必然要迎战,朝廷现在肯定在忙着对抗湘王,哪有余力支援治洪救灾。

  而她也没有余力去援助其它地方,管好她手能够着的地方已经是很勉强了。

  待治洪之事告一段落,暂时控制住了几条险要江河后,她写了个折子将这边的情况快马加鞭送往皇城,却没有在折子里提到任何请求支援的字眼,因为她知道说了也没有用。

  西北军加上临时招募的壮丁,十几万人都投在了抢险上,补堤固河,抢救物资,稍有余力时还会救援灾民,情况自从洪灾开始后就一直很紧迫,而这种紧迫大概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忙着抢险治洪的日子里,麦子箫几乎都忘了自己寄出去的那封家书,直到收到丛笙的回信她才想起,惊觉这一晃洪灾都已经十多天了。

  好些日子没休息好的麦子箫收到信时感觉身心轻松了不少,连日来的疲惫在这一瞬间都似随着她飞往皇城的心思而飞走了一般。

  迫不及待地打开信,还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