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二尺半宽的地盘对每个人说来都够用了。即使白天彼此又打又骂,恨不得把对方全家大小都咒死,到了晚上却惟恐无人挤着自己。靠墙的四个铺位在天气暖和时是令人艳羡的,墙上可以挂上自己的各种财产,面壁而卧便可如阿q般摆脱马厩中地狱般的喧嚣。如今无人愿意靠墙,那四个位置要由队长指定……
一个巨蛹破了,露出戴着棉帽,捂着口罩的人头,响起一声尖叫:“关门!”
小白索性把门全部打开:“快起来!扫完雪才开饭!”
一团团蒸气从开着的门口飘出去,马厩里响起一片咳嗽、打嚏声。
“真他妈的缺德!”
“该死的小白,你儿子还得发烧!”
……
在一片混乱中忽然响起母金刚的破锣嗓子:
“干么?干么?闲得没事干啦?!捅你姑奶奶干么?”
“你嚷嚷什么?!”惊动她的是尖下巴。母金刚登时清醒了,嘟囔着:“谁知道是你呀!”两人嘀咕了一会儿,尖下巴低头不知写了些什么,接着把厚厚的一大沓纸交给小白:“这是大王队长催着要的!”
“她们又在捉摸谁啊?”一阵凉意掠过谢萝的脊梁,看来尖下巴昨夜一宵未眠,写了一夜汇报。这个队长跟前的红人,最靠拢政府的女囚,现在正抓紧劳教队的一大关口:年头岁尾,来表现自己。每逢辞旧迎新之际,在银行钱庄是算总账的日子,在劳教队也一样。前两天晚点名时,大王队长宣布做年终鉴定,她那最后的四句话特别刺激人们的神经: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检举揭发有功!隐瞒包庇有罪!”
这四句话犹如点豆腐的卤汁,女囚中立刻发生化学变化,谁不趁此机会跟自己的对头算一算账?于是队部的门槛差点被汇报者踢破了。
“这两天就数她俩上队部去得勤,走马灯似的……”刘青莲小声咕噜。
“咱们没违法,怕她们嚼什么蛆?”谢萝想得很简单。
老尼姑却摇了摇头:“地狱里大,什么鬼都有!”
谢萝不言语了,她揣测这两个“鬼”陷害的对象八成是她和老尼姑,不可知的事物最令人恐怖,许多人行事确实比鬼还难以捉摸。不怕她们无中生有,只怕她们抓住一点事实,像发面似的把馒头发成一座山,任你遍体是嘴也辩不清。
“都是地藏王菩萨救母放出来的,闹得现在人少鬼多!”刘青莲又说了一句。
谢萝摇摇头,她不太同意老尼姑用神话比喻现实,她觉得世界上还是人比鬼多,关键在于这个地方性质特别,碰到的鬼真不少。难道就不能预防这些害人的鬼吗?可惜她的能力太差,直到扫完院子里的雪,她也没想出办法来。
早饭后,领工具的女囚个个空着手回来:
“今儿不出工了!学习!”
大伙儿也不知该喜还是该愁。不出工可以不至于挨冻受累,崩裂的虎口、酸痛的关节可以得到暂时的休息,粮食定量却还是照旧,这是喜事。可是“学习”实在有点叫人肝颤,这往往是“批判”的代名词,不知谁又要被揪出来示众。
全体女囚盘腿坐在自己的铺位上,病号班里能走动的都拿上马扎,坐在马厩中间的走道上。
阵势相当隆重,队长们全到齐了,除了主管队长大王、三王,还有管档案的二王队长。她长得细白腼腆,幸亏是管不会说话的档案,若是叫她管这群桀骜不驯的女囚,准会散了群。不过她的细致是有名的,她不仅把档案管得有条有理,还能在字里行间找出漏洞甚至破案的线索。她一来说明女队有新问题了。中间站着轻易不露面的方中队长,她粗眉大眼,齐耳短发,永远穿一件深蓝色大襟布衫,因为公安局发的制服无论什么型号都不适合她的五短身材,裤子好改,上衣改起费事,她只得穿自己手做的布衫。猛一见以为她是个农村妇女,她还真的是从农村来的,当年是个老根据地的妇女主任,后来随夫进城分配到公安部门。别看她识字不多,脑子却极好使,百十来个教养分子的姓名、案情、家谱在她的脑袋里比二王的档案还清楚。她那两片薄薄的嘴唇能说会道,一口冀中土话能说得任何一个能言善辩的女囚哑口无言。那双厚厚的双眼皮下的大眼睛,平时老是眯着,只要一睁大,站在她对面的人就会觉得好像五脏六腑都被照透了,很少有人敢在她面前掉猴。她轻易不来,来必有事。今天,大家一看到那件蓝布衫,个个心里都有点毛咕。
曼陀罗花 五(2)
大王队长宣布开会,方队长主讲,说的话很平常,仍是动员检举揭发,坦白交代。
“……那罪行是客观存在,你不说,它也在着呢。还不如竹筒倒豆子,统统倒出来干净……”
女囚们眼睁睁地看着蓝布衫,没有一个吭气,空气仿佛凝结住了。她们明白“竹筒倒豆子”的后果,再添上新罪行,那教养的年限又要往上加了。
“大家听清楚了吗?好好想想方队长的话,彻底交代……”大王队长补充了两句。
还是沉默。
“什么事都瞒不了政府,有隐瞒罪行的,快交代!”
人人忐忑不安地坐着,真不如到冰天雪地里去卖力气,坐在这里要死掉多少细胞啊!谢萝回头看了一眼刘青莲,发现平时极镇静的老尼姑,此刻比自己还紧张,脸上失去血色,双手紧握在一起,指关节都发白了。
“刘青莲!你考虑好没有?”三王队长忍不住了。
老尼姑站了起来,黑线帽更衬出她脸色的惨白。
“说话呀!”三王怒了。
刘青莲如一尊石像,呆呆站着,一言不发。这老尼姑一向被认为是个强劳动力,三王队长经常在队前表扬她,今天是怎么了?她有什么问题?全场都在纳闷。只有谢萝隐约看到尖下巴的薄唇上掠过一丝似有似无的冷笑;母金刚陡然坐直,像打了一针强心剂。谢萝心头一懔:坏了!鬼下的毒蛊发作了!刘青莲有什么把柄落在她们手里呢?是传播迷信吗?老尼姑的案情是在天桥算卦,即使到劳教所有一言半语迷信的说法也够不上隐瞒罪行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如果透视每个女囚的脑袋,肯定有多一半在为刘青莲叫屈。
“大家说,她老实不老实?”三王转向大家。
“不老实——”劳教队的生活已把绝大多数人训练得十分机灵,跟着队长的“风”转舵决不会有错;眼下她们都不知刘青莲为什么不老实,但还是跟着大喊。
“不老实怎么着?”
“抗拒从严——”雷鸣般的喊声仿佛要揭掉马厩的屋顶。
“你好好想想,你在入所前就有隐瞒——”方队长的眼睛睁开了,电似地盯着老尼姑。
刘青莲微微颤抖了一下。
方队长和三王队长交换了一个眼色。
“刘青莲回去想想,想通了到队部来谈!”三王队长说,“今天学习到这里……”
大家纷纷站起,活动着僵坐半日的四肢,午饭后要出工了,那里虽然寒冷彻骨,到底没这么紧张啊!
午饭的两个窝头一碗菜汤,差不多每个人都是顺着脊梁下去的。到了工地,葡萄早已入土,今天的活是在冰冻三尺的土地上挖养鱼池。刘青莲没有出工,看来是被方队长留下了。人人在想:“下一个轮到的是谁呢?”
远处出现个人影,棉帽上的两个耳扇随着步伐一跳一跳地扇动,像只兔子。要在平时,早引起大家的哄笑了,这次却没一个人说话,但人人的眼睛都紧盯着。没错!是大值班郎世芬,来叫哪个倒霉鬼了!
“三王队长!方队长叫金宝珍去一趟!”
母金刚愣了,放下铁锹,披上棉袄,随着小郎回去。
工地上的气氛更加沉重,只听得铁镐咚咚地敲打,却没有一丝人声,好像在这里挖鱼塘的全是机器。披上棉大衣几乎成了正方形的三王队长,在严寒中走来走去,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上午那个会果然把这群女囚镇住了。瞧!一个个多老实啊!往常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吵得人脑浆子都疼,今天多安静呵!但是没过一小时,她就烦了。生性爱好热闹的她,感到好像置身于一群活死人之中。她越看那些形容枯槁、神情阴郁、脸色黑黄的女囚,越感到毛骨悚然。
“口瞿——”她吹响了收工哨。
曼陀罗花 六(1)
刘青莲仰卧在铺位上一动也不动,两眼紧闭,脸色灰白,若不是还在轻轻地呼吸,真会叫人误以为是一具僵尸。谢萝把每顿饭端到她枕边,又原封不动地端走,分给组内其他人。谁也不知她到底隐瞒了什么。谢萝担心地想:不吃不喝,再有功夫也会死的。
第三天一早,大王队长走来,站在刘青莲身边,拉长声音说:“也不写,也不说,花岗岩脑袋!想抗拒到底吗?”
她的话好像扔进沙坑的石子,没有一点回音。她拉长了脸,扭头对两个大值班说:“抬到禁闭室去!”
谢萝提心吊胆地看着小白和小郎把刘青莲横拖直拽送往禁闭室。那间小屋,一物两用,既可隔离不服管教的女囚,又可停放即将断气的病号。女囚们私下称为“停尸房”。在这一米宽两米长的空间里,堆着些稻草,放了个瓦盆,便算是床铺和厕所。前后各有一门,前门稍大,嵌着一方小小的玻璃,钉着铁条;后门比前门小一半,像个狗洞,平时上着锁,一旦里边的人咽了气,便打开后门从洞里把僵直的尸体往出送。洞外停着个薄皮棺材,打开的材头直对着洞口,装上死人就可送到房后隔一条水渠的墓地里埋葬。
难道真的要和这位狱中挚友永别了吗?一只无形的手捏紧了谢萝的心,她泪眼婆娑地远远看着两个大值班出了那扇铁栅栏门,“当啷”一声,挂上把大铁锁。
一天过去了,又是一天,禁闭室里没有一点声息。
这一天傍晚,大王队长沉不住气了,对方队长说:“今儿是第五天了。这老尼姑水米不进,真饿死了怎么办?”
方队长想了会儿说:“火车什么时候到?”
“还有二十分钟!”
“二十分钟加路上一刻钟,再过四十分钟,把刘青莲抬到队部来!”
大王知道这是方队长最后一张王牌,真没想到这道貌岸然的老尼姑居然干着买卖人口的勾当。当初不过是因为她在天桥算卦,散布迷信,判她两年劳动教养。现在有了新情况,天桥小四霸之一——母金刚金宝珍揭发她的新罪行:贩卖人口。日期、钱数、姓名,一应俱全,刘青莲在天桥卖了个她从山西带来的大姑娘。按大王的意见,立刻上报局里,给这老尼姑判刑,何况她这么可恶,用绝食来威胁政府。但是方队长不干,非要把那个被卖者找到,问一问清楚。她说:“不能听一面之词。办案要叫罪犯心服口服,才能让她们改得快些!”
坐火车来的便是这个山西姑娘。
大王队长在院子里徘徊,她焦躁地想:这老尼姑是个犟种,见了被卖者也未必肯说。审讯这工作本不是我们的活儿,不如上交!要是这倒霉鬼饿死了,倒是我们的责任!可是时间过得真慢,绕着院子转上一圈才两分钟,她转到禁闭室往小玻璃窗内一看,惊得她出了一身冷汗:老尼姑僵卧在草里,似乎已经断了气。再细细一看,胸脯还在微微起伏,她才松了口气。
禁闭室里的人呼吸已经很微弱了。她闭着眼,眼皮内红黄色的光圈告诉她又是一个白天,咬啮着胃部的难忍的饥饿已经不那么明显。她只盼望永远解脱,以逃避那难以解答的问题。
“竹筒倒豆子!”“老实交代!”
说得轻巧!这件事怎么能交代?在这世上,除了“他”和那个已经归天的老佛婆,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但是不说清楚,自己就要担一个贩卖人口的罪名,据说要判刑,无论判多少年,对六十多岁的人来说,这辈子就算完了!这该下地狱的母金刚真能胡咬啊!
还是死了好,死了一了百了,可以免去煎熬。怎么这口气还吊着呢?真不该练瑜珈功啊!当时为了荒野行路,难得一饱,练了它三五天不吃饭都行,如今却叫自己受这么大罪,看来活着固然艰难,想死也很不容易!
真是前世的冤孽啊!虽说我这辈子也只有和“他”在一起才算过了人的日子。但是偷偷摸摸的多难熬啊!“他”有妻有子,这人编成的锁链拴不住“他”,“他”的心拴在庵里的塔上……
谁在叫娘!娘!庵堂里怎能有孩子?你不要叫,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当着人要叫“师父”!孩子,你长得真俊,有你爹的眼睛,你娘的直鼻和小嘴。可是苦命的儿!你怎么出生在这里?长大了难道当个小尼姑?
走吧!咱俩走吧!当家的老师父圆寂了,谁敢管我?不用去找你爹,“他”太太平平活着就是咱娘儿俩的福……
“哇——哇——”
谁在欺负我儿?她怎么哭起来像个娃娃?
“刘青莲!看看你面前是谁?”
她艰难地睁开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躺在队部的铺板上。有个人伏在她的胸口抽噎着,一个小娃娃在一边哇哇大哭。抽泣的人抬起头来,她定睛一看,胸口仿佛挨了重重的一拳。那人双眼红得像桃,哽咽着叫了声:“师父!”
她想问:“你怎么来了?”但是干张着嘴没有声音。
一只有力的手捏住她的两腮,像给小孩子灌药一样,一杯糖水倒进她的嘴里。“唉!”她长出了一口气。
“别叫师父啦!该叫啥叫啥!解放了,尼姑的婚姻也是自己做主,你还怕什么?”方队长的声音从来没有这样柔和。
“娘!您可醒啦!这世上我可只剩您一个亲人啦——”滚热的眼泪一滴一滴浸湿了刘青莲的额头和双颊,分不清哪是母亲的泪,哪是女儿的泪,“您可不能丢下我呀!”
曼陀罗花 六(2)
“别哭了,看这么大的外孙子多招人喜欢!刘青莲,你不说?你姑娘可都说啦!”
什么?叫我娘?外孙子?刘青莲眼睛都瞪圆了:“傻孩子!你说了些什么?”
“娘!不说不行!您和母金刚进了局子,小四霸里的老大和老三还天天来要钱,我只好全跟政府说了……”
“钱呢?”刘青莲嘶哑着嗓子问。
“没给那些坏蛋,都交给孩子他爸还债去了!”
“呀!你这没算计的傻孩子!”刘青莲脸色变了,喃喃地说,“狠狠地要一笔钱是为了让他心疼钱,将来不敢撇下你。你手头有钱,好歹有个依靠……”
“娘啊!他欠了债,急得吃不下饭!我倒把着钱,这还算一家人吗?”
刘青莲说不出话,两眼直直地瞪着女儿。少妇好像猜透了她的心思,擦干眼泪,拍着孩子说:“他还了债,对咱娘儿俩好着呢,挣的钱都交家……娘,您出来别再云游了,您看着孩子,我也能出去干点儿活……”
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粥端到刘青莲面前。不知是热气薰蒸,还是女儿的话触动了心弦,刘青莲的眼睛又湿润了,她一把抓住端粥碗的手:“方队长,我,我……”
“别急!喝了粥,好好歇会儿,跟姑娘聊聊……”
把这稀奇古怪有僧有俗的一家子送进接见室,大王队长回到队部,大声“嗐”了一声:“原来是她的女儿,这怎么叫贩卖人口?顶多是多要彩礼!”
“这笔彩礼也让闺女交给姑爷还债啦!”三王队长俏皮地说。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大王队长直摇头。
方队长哈哈笑了起来,她觉得大王这句话不仅包括要钱的老尼姑、害人的小四霸、诬陷人的母金刚,也包括她们自己。原以为会搞出一件大案,却得到这么个结果。
她摇摇头自我解嘲地说:“没想到唱了一出《玉蜻蜓》里的《庵堂认母》!”
曼陀罗花 七
春天来了,冬天依然千方百计地赖着不走。雪虽然变成了雨,连绵不断地下着,可是奇寒彻骨,叫人觉得比冬天还难挨。冰块极不情愿地开始融化,中午化了,晚上又凝结,不过那厚度明显地是薄了。在这盛产小站稻的北国海滨,这时正是育秧季节,放水、平地、播种、做畦……都需要下水。葡萄要到三月才出土,女队全体到秧田干活,但只有几个人装备着长统胶靴,绝大部分人打着赤脚。黄酱似的稀泥混着冰渣,踩在脚下咯吱吱直响,不大会儿双脚就麻木了。人们尽管上身穿着棉袄,依然冻得瑟瑟发抖,收工后一个个拼命往发出一股霉味的马厩直跑。两百多只脚板带来的泥浆堆积在马厩中间的走道上,旧的未干,新的又来,铺草沤得像绿肥一样。
“喝!成麦地了!”母金刚揭开自己的褥子,发现一小片麦苗,不禁惊呼起来。这是铺草上残留的麦粒,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发芽了。
谢萝却怔怔地看着收拾行李的刘青莲。春天也来到这老尼姑的脸上。在那岁月留下的刀刻般纵横交错的皱纹中,竟泛出一层极淡的粉红,像积雪下的山桃。昨夜,大王队长通知:刘青莲的日子到了。今天中午,她的女儿和女婿将来接她。按期解除教养本是件极平常的事,可是对差一点就要被判刑的刘青莲来说,心里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害她的人预料这榆木脑袋的老尼姑死要面子,肯定顽抗到底,没准儿挨不到判刑那天,就绝食成仙了。这正是母金刚和尖下巴的如意算盘。但是世上的事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快,能按照人们意愿发展的事实在不多。谁知道方队长会横着来一杠子,把那个姑娘找了来。这一下子,老尼姑的脑袋开了窍,事情真的成了“竹筒倒豆子”。就算她不能跟情人团圆,也能按期解除劳教,回家当老太太享点晚福。
五组的人有多一半为刘青莲高兴。只有母金刚和尖下巴的肚子都快气炸了。她俩一搭一档说相声似的指桑骂槐:
“这年头儿什么新鲜事都有!”
“可不是吗!连尼姑都时兴认女儿、女婿、外孙子!”
“多积点德,赶明儿还能找上个老汉子呀!”
“不怕人告她搞破鞋?”
“怕就不来这儿啦!”
……
可是女囚中有向灯的也有向火的,不知哪个组里一个尖嗓门儿尖嘴利舌地反击了:
“诬告人就算积德啦?当心养活孩子没屁眼儿!”
立刻安静了一会儿。母金刚又咬牙切齿地骂道:“捡金捡银还有捡骂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对方立刻冷笑一声:
“说你姓金的了吗?你没做亏心事来捡什么呀?!也不知到底谁是狗!”
母金刚红着眼跳起来,被尖下巴按住了。两个人又低声嘀嘀咕咕,人们只含含糊糊地听到一句:“……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刘青莲好像个聋子,对这一切充耳不闻。她把一个补丁摞补丁的铺盖和一个破书包收拾好往背上一背,回过头来对五组的人笑了一笑,拍了拍谢萝那骨瘦如柴的肩膀:
“只有你自己强起来,才不怕那些妖魔鬼怪!什么事都会闹清楚的,看谁活得过谁呀!”
门外的春雨下得正紧,在黄昏的灰暗中,织成一片水帘。雨幕笼罩着田野,远近一片迷茫,灰黄中夹着星星点点的翠绿。谢萝站在马厩门口,这是劳教所规定她送得最远的地方。她的眼前一片模糊,分不清是泪还是雨。只看见两只穿着白布袜的厚底布鞋,在泥泞中一步步远去。那白色夹杂在早春的绿和黄之间,极像一种她十分熟悉的花朵。
“曼陀罗花?”她忽然心里一动。但是那种植物要到夏秋之际才开花呢!她揉了揉眼睛,还是看不清,因为无论是白色还是绿色都逐渐隐没在灰色的春雨之中……
1987年7月27日写于湖畔
同年12月27日一改
1988年1月25日二改
瓦妖
瓦妖 一(1)
古人曰:生男弄璋,生女弄瓦。
春夜。
下弦月弯弯地挂在树梢头,像一只极大的耳朵,在偷听树下那排红砖房里的声音。
砖房约有十余间,雁翅似的一字排开。前边还有一排质量较好的房屋,两排房之间自然而然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长方形的一头是砖墙,墙头上竖着尖尖的玻璃碴子和电网,另一头是密得只能穿过两个手指的铁丝网。
这些设施说明了砖房的特殊身份。不错,这里原是关押男犯的监房,慈渡劳改农场添了十几匹马,劳动教养所女队便从马厩搬到这里。当然,条件比又潮湿又嘈杂的马厩强多了。十几个平方米一间,南面朝着院子,开着门和窗;北墙上高高地开了一个小窗,钉着小指粗的铁条,窗外就是人来人往的土路。屋里有一盘可睡五人的小炕,靠门用砖搭一个小铺。一个组十几个人分占两个屋,小铺便是组长、副组长的“御榻”。不用睡地铺,不再处于百十个人的“大杂院”中,按说女囚之间的纠纷可以少些了吧。但是来到这里的百分之八十是“张飞的妈”——无事还要生飞(非)呢,何况天造地设地提供了这么一个好环境。
此时,月儿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透过窗户,隐约可见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钻进另一个被窝……
“妈呀——”一声锐叫划破了夜的寂静。
好像一声号角,大乱立刻开始。
“什么事?什么事?”
“哎哟!哎哟!你凭什么打人?”
“他妈的!臭流氓!揍的就是你——”
饭盆、瓶子、衣服、枕头、砖头、小板凳……纷纷从门口飞出。由院子另一端赶来的大值班,面对这些“流弹”吓得躲在一边。隔着窗户可见屋里地下有两个半裸的人体扭作一团,一个白得耀眼,一个黑得发亮,她们光着脚,身上的汗背心和三角裤几乎都撕成碎片。白的一手揪住黑的头发,黑的一手掐住白的脖子,余下的两只手四只脚都使劲往对方的要害处——乳房和小腹——招呼。血,点点滴滴从爪痕下流出。
炕上的人全被惊醒了。有的大声吆喝:“别打了!”有的动手去拉架。只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囚缩在墙角,全身用被子裹得严严实实。光露出一只纤瘦的脚,五个蚕豆似的脚趾头瑟瑟地直抖。
“干什么!”大王队长披着衣服从前排房屋三脚两步赶来,走到门内,迎面飞来一只瓶子,她偏了偏头。“啪!”半罐臭豆腐在对面墙上开了花。气得她大吼了一声。
黑的那个见队长来了,立刻松开了对方的脖子,白的那个却趁势拽下了对方一大绺头发。黑的吃疼不过,纵身又要扑过去。
“住手!”大王怒了。她认出打架的是林金生和柏雪,对打架的原因也就猜透了几分。
“报告!她先动手……”伶牙俐齿的柏雪先告状。
“胡说!是你先……”林金生急了。
“穿上衣服,上队部!光着身子,简直像窑姐儿!”大王扔下这两句话,转身就走。
“去!去!回去睡觉!有什么好看的?”大值班郎世芬把蓬头赤脚挤在三组门前看热闹的女囚,一一轰回号去。
白白的柏雪披上衣服,急急夺门而去。她深知在这圈子里,任何事都是后下手遭殃。等到黧黑的林金生穿好衣服赶到队部,她已经喳喳地说了一会儿。大王队长瞪了林金生一眼:
“先回去等着!”
林金生好不晦气,悻悻地回到号里,坐在自己的小铺上生闷气。她是女队唯一睡小铺的“非组长”,因为她不仅名字像个男子汉,模样像个愣小子,连案情也是女冒为男。她的亲生父亲是铁路上的搬运工,身强力壮,赛过举重运动员,没想到一天穿行铁道,叫飞驰的火车辗死。母亲带着刚满百天的她改嫁给一个京西小站的扳道工,怕后父嫌弃,说是个小子。她长得像父亲,天生一张国字脸,两个肿眼泡,眯缝着一双小眼,蒜头鼻子,四方大嘴,一身黑皮,个子虽然不算高,手脚都很大。后父认定是个小子,起名金生,自己又没孩子,待她像亲生儿子一样。她一会走路就帮着爹干活,打扫站里站外,上山打柴,走十几里山路去买粮食、油盐,又麻利又勤快。招得只有一个闺女的站长羡慕得不行,一个劲地对扳道工说:“老林头,你好福气呀!白捡个老婆还带来个好儿子!”
老林头听了嘿嘿直乐,心里好不舒坦。
偏僻的小站上,只有这两户人家。站长家的闺女比她小两岁,白白净净地挺秀气,从小管她叫“哥”!她也真像个哥哥。妹妹要树梢上鸟窝里的蛋,她敢脱了鞋,出溜溜地爬上去,掏出来,一个不碎地送到那双小白手里。妹妹对爆仗又怕又爱,她让妹妹拿着秫秸杆,插上香火,去点燃自己手里的二踢脚,然后拿着嗤嗤响的二踢脚往上一扔。那玩意儿燃着后又往上一蹿,比平地点着的高出一倍,好比半空里响起个炸雷。妹妹吓得躲进“哥哥”的怀里,她抱着娇小的身躯,心里涌起一阵阵朦朦胧胧的暖意。
她二十二岁那年,母亲得了暴病,又拉又吐,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已经不能说话了,两眼直直地看着金生,分明是有话要说。忠厚的老林头流着泪一遍遍地说:“你放心,放心,我不会错待‘他’!”
瓦妖 一(2)
母亲仍是不放心,直到咽气,眼睛也没闭。她哪里是怕老林头待金生不好,她着急的是始终没把真相告诉金生。而金生可能由于从小干累活,居然连月经也没有,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不是男的。
又过了两年,站长跟扳道工商议:“老林头!我就一个女儿,你就一个小子。咱两家合一家吧!以后添了孩子,不管是男是女,第一个姓林,第二个姓我的魏,怎么样?”
老林头当然没二话,林金生能和妹妹结婚更是喜从天降,小两口择日成亲,婚后年余,日子过得挺和美,就是没有添孩子的信。老哥儿俩盼孙心切,撺掇亲家母去问闺女。山沟里长大的妹妹以为普天下男子都像金生哥哥这样,开始还劝母亲别着急。架不住亲家母是过来人,三问五问就发现破绽。一天晚上,她拉着丈夫闯进新房检查林金生,检查结果:金生是女的!二女“结婚”怎会添孩子?
魏家夫妇火冒三丈,揪着老林头拚命:“你凭什么糊弄我们?!”
老林头摸不着头脑:儿子怎么会是女的?转过脸来问金生,金生又糊涂又伤心,怎么自己从男变女了?她以为是魏老太太作怪,挑拨破坏了她和妹妹的婚姻……气头上动起手来,把魏老太太打伤了。
事情越闹越大,魏家告到法院,最后判了林金生三年劳动教养。
林金生一进铁栅栏,立刻引起一场骚动。时值午饭以后,几个为“风流事儿”进所的女囚敏感地看到大王队长在紧挨着铁门的队部,训斥一个短发、穿对襟褂的小伙子。这地方只来两种男人:接见的家属和外调的干部。林金生哪一种都不像,倒有点像个修房的小工。可是红砖房还新新的,用不着修。这是个什么人?
再窥探下去,更不对了。大王队长大声吩咐小白:“带‘他’上三组!”
“男的怎么来这里!”
更透着新鲜了。这时不仅那些对男人天生感兴趣的“花案”犯全部出号,连其他人也都出来看热闹。林金生背着铺盖进了三组乙号,小白命令副组长柏雪:“你上炕去,叫她睡小铺!”接着她轻蔑地瞪了周围的女囚一眼:“别不要脸啦!这是个女的!”
原来是个“二尾(yi)子”!大多数人哈哈一笑散开了。只剩下一群“花案”犯如苍蝇见血,舍不得走。“这个鬼地方赛过尼姑庵,一年也见不着个男人!没有朱砂,红土为贵!这家伙虽然没‘把儿’,到底像个男的呀!”从此,三组乙号门口便成了是非之地,不断地有人“站岗”,不断地有人争吵,争吵的起因永远是为了林金生。她们都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一天三遍地洗脸梳头……
林金生是这么一个人,打架有她,大王队长不用问也明白了一半:八成是林金生打柏雪的主意,碰了一鼻子灰。何况柏雪又说是林金生先动手,更证实了这一推测。因此,林金生刚踏进队部,大王队长便大声喝令:“站住!”不许这不男不女的家伙凑到跟前来,不给她一点好脸色。
林金生更觉得委屈了,只好退到门口。
瓦妖 二(1)
东方好像被一支湿润的大笔反复蹭来蹭去,把那阴沉得发黑的铁青色一层层越蹭越浅,终于浅得发白。接着大笔又换上红色,一层层越抹越红……
大王队长的脸色也像天空一般,由青转红。她实在被气得够呛。
“你违反所规欺侮人还不承认?”
“到底是谁欺侮谁?队长!您听我说……”
“难道是柏雪欺侮了你?”
“那倒不能算是,不过……”
“还是的!她没欺侮你,你要不去惹她,半夜里会打成一锅粥?少跟我花马吊嘴!政府还不知你是为什么来的?”
“您要这么说,我可就没得说了!”林金生被揭了“疮疤”,立刻变了脸色。
“谁不让你说了?说!”
“半夜里是柏雪爬进……”
“别尽说别人,说说你自己!”
……
假小子梗着脖子就是不说自己,张嘴就要说柏雪,瞧那样儿像头犟驴儿。
“你委屈什么?狗改不了吃屎!又拿出骗你妹妹的手段来对付柏雪了吧?”大王队长的拧脾气也上来了,就是不让她提柏雪,非要她把事情说清楚。可是不说柏雪这事儿怎么说得清楚呢?林金生急得话都说不成句了。
“报告!”大值班郎世芬在门外叫了一声。
“又有什么事儿?进来说!”大王队长皱着眉头,心里十二分地不耐烦。
“哎——”小郎一探头见林金生直直地站在门口,又缩了回去。
“说吧!”
“柳薇哭着不肯出工……”
“她又捣什么乱?”
“报告队长……”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小郎身后说道,“我……我怕柏雪……”
“队长!半夜里柏雪就是去……”林金生忍不住插嘴。
“有你什么事?你先回去!”大王队长瞪了林金生一眼,回头对吓得避猫鼠似的柳薇说:“进来,要说就说实话!”
林金生气鼓鼓地回到三组乙号。她的一个窝头、一碗稀粥放在窗台上,已经凉了。但她没有一点食欲,拿着窝头往兜里一揣,就出来集合。女囚们都站在院子里等着上葡萄园。快到谷雨时节,天气暖洋洋的,柏雪只穿一件衬衣,外边披了件旧灯心绒褂子。反正到园里一干活,立刻满身热汗,褂子就要甩去。但是她的头脸却包裹得像中东妇女一般严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倒不是什么封建思想作怪,而是怕风吹日晒影响她那娇嫩的脸蛋。黎明前的纠纷在她身上不留一点痕迹,她没事人似的忙着领工具,正为了一把铁锹跟二组副组长南宫玉展开争夺战。她抓住锹把,南宫玉抓住锹头,拉锯似的拉过来扯过去。锋利的锹头已把南宫玉的手掌蹭去一块皮。血,涔涔地流出,眼看柏雪胜利在望。
“柏雪留下!上队部!”突然响起大王队长的声音,“柳薇调五组!整队!出工!”
柏雪一惊,铁锹被南宫玉一把抢走。该死的南宫玉得了便宜卖乖:“漂亮朋友!你让人不是第一回啊!晚上别来钻我的被窝!小心剁折你的腿!”
柏雪刚想反唇相讥,抬头看见大王队长怒气冲冲地站在一边,她心虚地垂下头,退出队列,但是却狠狠地瞪了南宫玉一眼,暗道:“等着!老子有收拾你的时候!”
她不仅有“漂亮朋友”这个男性的雅号,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男性化的,而且她工于内媚,为此,虽然入所不久,却一贯受人奉承。几个花案犯为了她争风吃醋,宁可自己挨饿受憋,争着送来一日三餐的窝头。接见时得到的点心、糖果、手纸、香皂、面霜、衣服、鞋袜,也都送给柏雪,把她养得更加白白胖胖。这家伙的外貌一点不像莫泊桑小说里的男主角。二十八九的年纪,一米五二的个子,皮肤雪白,连嘴唇都是灰白的,像个蜡人;生就个葫芦身材,腰细,胸和臀却很丰满。唯一的缺点是腿短,坐着跟常人一般高,站起来却比人矮半头。
据说她有异国血统,母亲是个中国籍的打字员,父亲是个日本皇军的下级军官。她从小就看着穿马靴、挎军刀的爸爸怎么打妈妈。这位爸爸喝酒喝得越多越冷静,打人打得很有水平,一下下全打在见不得人的地方。白天妈妈穿着闪光缎的掐腰旗袍,打扮得十分俏丽,高跟鞋得得地去洋行上班。只有小柏雪知道为什么妈妈走路微瘸。
每天晚上的现场教育,久而久之使小柏雪得了两大收获:其一是她学会了一手娴熟的柔道,深得乃父真传;其二是在她的小小心灵里种下了对男人的深深憎恨。不!不仅是恨!那是一种又恨又羡的矛盾心理。啊!敢情男人是强者!是征服者!我怎么就不能当个男的!
“八·一五”以后,爸爸不见了。那时,她只有八岁。妈妈已经半疯,日本洋行倒闭了,不能上班挣钱。柏雪便到街上捡破烂,擦皮鞋,卖报,甚至要饭。在那群小叫花之中,她经过几个回合,慢慢地混得不错,不但能糊口,还能养活疯疯癫癫的妈。到十八岁那年,她吃了一次大亏,对方是鼎鼎大名的北城五虎之一——白额虎。不过细情谁也不知,柏雪和那额上有块白癜风的爷儿们谁也不吭气,可能双方都没占上风。只是两人不能见面,见了面便彼此红了眼要动刀子。
几天以后,人们盛传北城一带偏僻处出了女鬼。第一个撞上的是白额虎,回来头疼脑热,大病一场。接着又有好几个小伙子倒了霉。病好后,问他们当时的经过,又都说不清楚。只说遇见鬼时多半是月黑夜,在漆黑的小胡同里,走着走着,眼前就出现个黑影,在前面飘。你走得快,她也快;你走得慢,她也慢。看去是个俏女郎,身段窈窕,长发披肩,就是看不见脚,小伙子着了迷,紧紧跟去想看看她的脸。这样的身段,要是有个标致的脸庞,那真是天仙下凡,值得一交。等到赶近了,黑影猛地回身,色迷迷的小伙子便吓得魂飞天外,那家伙没有脸,该是五官的地方一片黑,敢情这脑袋前后一个样。还没等看仔细,小伙子脑袋嗡地一声,什么也不知道了。天明后,昏倒的人被发现,浑身上下没有半点伤痕,只是兜里的钱,腕上的表,手里的包,一概都不见了。
瓦妖 二(2)
“鬼还要人间财物?”公安人员当然不信。不过这女鬼也真鬼到家了,神出鬼没,行踪不定,有时天天出现,有时半年不见踪影。后来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四清”运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人间的麻烦事缠不清,也就没人去追究一个时隐时现的女鬼。
1966年初,一个侦缉队员不知为了什么案件,夜半到北城根儿去转悠。忽然飘来个袅袅婷婷的黑影,他记起了这档悬案,紧跟上去。呼地脑后一阵风过,他眼疾手快地一伏身,避开这阵风,反手一把抓住女鬼……
不是鬼!是个人!这人便是柏雪。她的道具便是日本军官爸爸留下的一个黑面罩和一根橡皮棍。面罩不知用什么丝织成,弹性十足,展开是个卵圆形,正好跟人脸一般大,下边兜住人的下颏,上边有根松紧带套在后脑勺,还开着钱币大小两个洞眼,露出眼珠。一松手就能卷成一?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