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章

  一时来了,果然是两个俊俏风流人物。

  蒋玉涵略高胖一点,口角常带笑意,看去是个暖男类型。

  柳湘莲略瘦,不苟言笑,酷冷偶像型的。

  北静王分别夸赞了几句,赏了蒋玉函一条茜西女国进贡的大红汗巾子,赏了柳湘莲一对宝剑,雌雄双刃。柳湘莲剑一入手,大惊失色道:“干将莫邪剑!”

  这干将莫邪剑,相传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对恩爱夫妻干将和莫邪以生命为代价铸造的两把宝剑。妻子莫邪为了不耽误吴王的期限,舍身投入熔炉方才铸成。后来干将又遭到吴王的迫害。生死关头,雌雄双剑化作黑白双龙,干将也凭空消失。此剑象征着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爱情。

  北静王笑道:“这是我命人查阅古籍,比照样子仿造而成的,怎可比得上真品?宝剑赠英雄,你且留着把玩。”柳湘莲忙谢过收了。

  宝玉正自出神,忽觉背后有人轻扯衣袍。

  回头看时,焙茗挤眉弄眼的使眼色,伸手在自己腰间摸了一把,又努嘴。

  宝玉登时会意,从腰间解下两块玉佩送给蒋柳二人。

  二人谢过接了。

  一早出门时袭人、麝月、晴雯三人服侍宝玉穿衣。袭人特意在腰间多配了几件物件。宝玉嫌累赘,袭人还劝了半日。此时方才明白这些配饰不只是装门面,还有实际用途的。

  北静王命蒋柳二人陪着用饭。

  宝玉心中那个激动啊。

  这三位,一个是国家最高领导班子成员之一,两个是明星大腕,拥有粉丝无数,自己是何其有幸啊。要是给前世那些疯狂粉丝知道了,还不得羡慕嫉妒恨?一夜成为网红也不是不可能啊。

  柳湘莲席间主动请缨,舞了一套醉剑。所使虽是木剑,其步若游龙,剑气如虹,直看得宝玉眼睛都直了。想到原著中描写柳湘莲痛打薛蟠那段精彩描写,不由心醉神驰,恨不能立刻拜他为师。

  至晚间方告辞回来。先见了王夫人和贾母,告知北静王妃请姊妹们赏石榴花之事。

  原来北静王妃最喜石榴花。北静王特意建了一个园子,种植各色石榴树,取名蕊霞园。轻易不许人观赏。且北静王妃有名的体弱多病,北静王性情恬淡,鲜少宴宾请客。今竟破例相邀,实在难得。

  宝玉便将上次北静王妃有一个夭折的妹妹容貌极像探春的话一一道来。

  贾母王夫人唏嘘不已。

  遂命小丫头给园中各处姊妹一一送信。命好生准备,初七日往北静王府赴宴。

  到了初七日,北静王妃又遣人来请。

  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住着的史湘云,一起去王府玩了一日,至晚间方回。

  众美女都玩的很开心,都赞王妃平和亲切,霞蕊园中石榴花开的如火如荼,言语间颇为期待秋季石榴果成熟时节再次造访。

  尤其探春深得王妃喜爱,有意认做妹妹。

  因贾母事先嘱咐过了,探春也很喜欢这位贤淑安静的王妃,遂当场郑重行礼,认作姐姐了。

  贾母王夫人俱十分喜悦。

  宝玉趁机提议,将探春过在王夫人名下。

  贾母点头赞同。

  王夫人素来喜欢探春的性子,又没了赵姨娘碍眼,凤姐也在旁凑趣说了两句好话,王夫人也就欣然同意。

  又遣人回明贾政,贾政也无异议。

  从此探春正式成为贾府嫡女。

  凤姐李纨诸姊妹暗暗替她欣慰,下人们则添了一层敬畏。

  宝玉替探春欢喜的同时又有点惋惜。若是迎春也入了王妃青眼就更好了,没准迎春可以摆脱悲惨命运呢。想到这点就想起那中山狼孙绍祖。

  也不叫人跟着,悄悄走去二门找到贾芸。

  给了他几两银子,命他细细打探一下孙绍祖此人的官职人品喜好,越详细越好。切记务必留意别被发现。

  贾芸虽好奇也不多问,领命去了。

  这表现宝玉很满意。

  虽然距离原著中迎春出嫁尚有三年光景,未雨绸缪总是不错的。

  只是,这个孙绍祖似乎官职不低,要对付他,恐怕有些棘手呢。

  第20章 好汉吴松

  话说贾政命人将梨香院腾挪出来,重新装葺一番,用做姜先生的住所兼授业场所。

  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

  薛姨妈母子三人初来之时便临时居住此处。

  元妃省亲之前,采买了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来,便安排在梨香院居住并演习戏文。薛姨妈挪遣别院。

  如今姜先生来了,便将戏班子迁至大观园中暖香坞,一应照应人等皆是女人。。

  宝玉贾兰叔侄二人正式行过拜师之礼,每日上学,倒也乐业。

  宝玉的课程先从四书开始。

  这姜先生不同宝玉原主记忆中以前那些先生,一味推重死记硬背,说什么“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而是每日指定一章,先把大意及其中精妙之处一一讲明理清,其中引经据典,讲得十分周到细致,且言语诙谐不觉枯燥。

  宝玉本就聪慧过人。且前世穿来之前,正是中小学大力推广国学经典教育之时,心中向往已久。

  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贾政听说十分欢喜。难得的将宝玉喊去书房勉励一番,将素日珍藏的书籍赏了一套,并自己一台舍不得用的蓝田玉上好砚台也赏了。

  贾母王夫人听说了十分喜悦。

  袭人等也甚是欢喜。

  宝玉上午跟着先生上课,晚间饭后做一回功课,下午的时间腾挪出来另有安排。因心中实在放不下柳湘莲,便抽空悄悄至二门找李贵,命其打听柳湘莲的住处。

  原来那柳湘莲本是世家子弟,父母早丧,不喜读书,酷好耍枪舞剑。

  早年曾机缘巧合学的一身好武艺,素性豪爽,颇有几分侠肝义胆。

  且做事不拘细小节,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人物生的俊美,常在各大戏班客串。

  虽家道中落,到底还有几亩薄田,几间屋舍,几个忠仆,活的倒也潇洒。

  宝玉悄悄出了门,只带了焙茗,寻了僻静处换上焙茗偷偷置办的平民布衣。命焙茗采买了一小坛子上好的女儿红,并打包了几样下酒的小菜,施施然至柳湘莲住处拜望。

  柳湘莲也爱慕宝玉人品风流,且没有纨绔子弟通有的恶习,又不拿大,早有心结交。

  故而两人一见如故,觥筹交错,十分开怀畅意。

  说起来竟都是秦钟的昔日好友,又添一层亲密。

  宝玉借机提出拜师学武。

  柳湘莲笑道:“不瞒你说,我性子懒散,萍踪浪迹,一年里倒有□□个月不在家的。有时候三两年不归家也是常事。岂非白耽误了你。我倒有个人选,人品我是可以担保的。”

  宝玉忙问是谁。

  柳湘莲道:“我有一位师兄,乃是山东人氏,排行老二,姓吴名松,人称吴二郎。”

  一语未了宝玉一口茶呛了,伏案咳个不住。

  柳湘莲忙捶着问道:“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就呛到了呢?”

  哪里知道此刻宝玉心中惊涛骇浪。

  山东,武二郎?

  这位怎么到这里来了?

  莫非梁山好汉武二郎也穿越了?

  细问,是吴,不是武。不知这位吴松是何等人物?大概也不会差太多吧。

  调息一回方摆手道:“无碍。你且请讲来,这位好汉家中还有何人?”

  柳湘莲笑道:“这可奇了,你怎知是位好汉?”

  宝玉随口道:“听这名字就是,猜的。”

  柳湘莲笑道:“他原也当得起这好汉二字的。”

  ”他生得高大魁梧,相貌威武,为人豁达豪爽,却也不是一味迂腐呆板,。一般的人情世故也懂得变通,只是不肯违背了本心。”

  宝玉暗自忖度,相貌相符,脾气倒不大一样。

  又听柳湘莲道:“他父母早亡。原有个哥哥,体弱多病,长到一岁上一病死了。还有一个妹妹,名叫武小妹。今年十三四岁;。

  当年我机缘巧合投入师父门下学艺,我这几手三脚猫的功夫多半是师兄所授。

  我这位师兄天资甚好,拳脚、刀剑,骑射,都有极深的造诣,深得师父真传。”

  一席话说得宝玉悠然神往,不由叹道:“可惜远在山东,我竟无缘。”

  柳湘莲笑道:“缘分就在眼前,何须嗟叹。”宝玉喜道:“怎么讲?”

  原来三年前,那吴松偶然从一群山贼刀下救了新上任的县令,被委任为都头一职。

  谁知那县令是个荒淫好色之徒,抢男霸女,乐此不疲。吴松不肯助纣为虐,怒骂了县令一顿,辞了官。

  那县令便怀恨在心。处处暗处使绊子,又带人到武吴松家中假意慰问,实则冷嘲热讽,妄想收做爪牙。

  吴松盛怒之下,一顿拳脚打伤了几个衙役,将那县令索性打死了。

  因怕吃官司带了妹子连夜逃走,浪迹天涯这三两年。

  后来听说那被打死的县令并无要紧靠山,口风又急坏,新来的县令也懒得追究。虚张声势嚷嚷了几日,也就不了了之。

  那吴松兄妹萍踪浪迹了几年,家中也无甚牵挂,索性也不回去了。前些天给柳湘莲带了口信,意欲前来投奔,寻个安身立命之所安顿下来。不日就到的。

  宝玉听了感叹一番。柳湘莲道:“我这位师兄的人品我是可以拿性命担保的。便是我师傅他老人家也极赞过的。你道我师父是谁?就是关东三大游侠之一令狐影令狐老先生。吴松这个名字还是他老人家取的。只是有一点,这事我只告诉你,切不可令第二个人知道。我师父神龙见首不见尾,等闲不以真面目示人。连我也不知道行踪。”

  闻听令狐影三个字,宝玉的小心肝又是狠狠地震撼了一下子。

  搜索原主记忆果然有这样一位侠义人物,民间风评极好的。据传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帅哥大侠,身手出神入化,行踪遍及大江南北,最喜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

  宝玉一时心潮澎湃,待听说最后一句话也只得打消了但求一见的念头。

  嗯,吴松吴二郎是令狐影大侠的徒弟,这信息量够大的。

  这时门外焙茗来说:“二爷,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宝玉只得告辞,一再嘱咐柳湘莲:“”得了闲去我们那里玩。令师兄来了一定遣人带个信儿。他若肯屈就,大可去我家中落脚,我自有法子安排。”

  柳湘莲答应着一直送出大门外,目送主仆二人远去。

  且说宝玉回到,早有开

  门的小丫头回说:“二门上小厮送了一堆东西来,说是二爷前儿个定制的。袭人姐姐她们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宝玉兴头头的走进去。

  果然,抱厦内一堆十几个直径约八十厘米的圆环。

  袭人、麝月、晴雯三人并几个小丫头子围着看,又摸一摸,猜不出什么用途。

  见了宝玉都忙笑问好。

  小丫头们恋恋的散了,晴雯等眼巴巴的等着宝玉解惑。

  宝玉笑着伸手拿了一个掂量一下,份量正好。

  遂命袭人三个将前几日做的细长条厚棉垫子拿出来,指挥着三人用棉垫将一个铁环仔细包裹一圈,又拿粗线大针密密缝了。一个古代风格的呼啦圈就诞生了。

  因为事先嘱咐过,棉垫要做得好看点。虽大多用的是边角布料,袭人等带着小丫头们,拼拼凑凑的十分用心,做出来的成品还挺有卖相的。

  没错,就是呼啦圈。

  这是为了促使林妹妹加强锻炼,宝玉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也是前世自己喜欢的一个健身器材。

  这项运动,简单易学,运动量不是很大。关键是节约空间,又有审美价值,还有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