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呢?朵妹。”范大源为编夏河市的《企业家列传》一书,曾经寻访过盖三县的成长史,知道她有个乳名叫红骨朵。不觉中说到亲近处,“朵妹”就成了他们交往中的特定昵称。范大源是个无功不受捧的人,反过来却给她讲出了另一面的道理。
“要说感谢嘛,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应该感谢‘东方’的发展为政绩平台长了脸面,壮了声势;其次呢,报纸和诸多媒体也应该感谢盖老板提供了用武之地。新闻媒体就是政治的传声筒和社会发展的展示台,没有发展业绩,我们这么多记者每天嚷活什么?再说能把这么多省里领导请来出席,对我们这个偏远地区来说就是一出隆重的大戏,说白了,这叫‘经济搭台,政治唱戏’。说不准领导们借此见面的机会,还要捎办多少公私间杂的事情呢?”
“我倒没有去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欠了范哥您许多还不尽的人情呢。”
“说什么欠不欠的,就显见外了。但凡是和朵妹您沾边的事,有用场的地方尽管说。”
第三章 河源探险(14)
其实盖三县也正等着话茬呢,听范大源这么一说就以逸待劳喜动心怀,于是就道:“行啊,正想请您这大将出马呢!把你那宝贝索尼相机、长焦镜头都准备好了,星期天咱们再进一趟山。”
范大源曾和盖三县陪省、市和北京的许多朋友进山拍过四季风光。一听说摄影,范大源的兴趣就来了,便想问个究竟:“又是哪位达官贵人和明星大腕要拍风光照?”
“哪有那个游山玩水的闲心哩。咱不是早就议论过八圣山旅游开发的话题吗,现在想探一下圣贤洞。我们东方集团准备投资,想和村里联手地上地下一揽子开发。已经和墨玉集团李总商量好了,用他们几个矿井电工和送风机,配咱东方的柴油发电机组,星期天要探洞。辛苦范哥您搭上一个星期天,把洞里的情况都拍下来。开发论证会上要用这些照片。”
“哎呀,朵妹,我算服你了。刚才东方假日酒店刚刚开业剪彩还没喘口气,这就快马加鞭未下鞍又上新项目,八圣山地上风光如果再加上溶洞综合开发,肯定又是一大手笔。你这女中豪杰干实业好戏连台,真让我们这帮舞文弄墨的大老爷们白活一回人。好吧,范哥我舍命陪君子,从此跟定我朵妹上天入地,万死不辞。”
“哟,哟,真让小妹承受不起。高兴得快要晕过去了。”盖三县近乎撒娇般的回话,更让范大源受宠若惊。成功女人在动用男人为己效命的时候,似乎各有奇招,并非全需利益相佐,如果能够以情动人,应该说比以利诱人更高一筹。
34。考察团
周三下午三点多钟,柳闻莺正带着市电视台专题部的摄像记者,在市长鲁国庭的办公室里架着坐机拍栏目采访的同期声。
盖三县推门进来的时候正好还没开机,她于是向柳闻莺说:“柳主任,对不起,我先打个岔给鲁市长汇报个事,顶多耽误个三五分钟。”
柳闻莺笑笑说:“不碍事,不碍事。”
盖三县长话短说,把星期天探洞和东方集团准备投资与三县垴村委合作综合开发八圣山的事作了简要汇报。鲁市长一听高兴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着哇!这是天大的好事嘛!东方假日酒店投入使用,再有八圣山地上地下一揽子开发,这叫循环经济、配套开发,肯定会成为夏河一大经济亮点。行啊,盖老板,你这谋划发展每一步都踩到了鼓点上。前景不可限量,这样吧,柳主任,星期天你带上摄像记者,我也去,咱们一块都参加探洞。”
柳闻莺立刻雀跃非常,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人听了眉开耳顺。“那实在太好喽,正想进山看红闲。
汽车沿着夏河北岸山脚下的公路疾奔进山了。
范大源坐在乔峻岭的秘书梁浩身后,迎面窗口吹来川谷间像冰镇过来一样的晨风,不禁脱口吟道:“傍水十里寒,一番洗清秋。”
“好诗,佳句。”梁秘书回首问道,“范总编,这是哪位名家的警句?”
范大源笑道:“一番洗清秋肯定是千古名句,这傍水十里寒是风娘娘从车窗外送进来的。这山里的风不是明显比市区清凉许多、新鲜许多吗?”
梁秘书若有所思道:“噢,对,对,要不现在的人们一有空闲就想寄情山水,实在益处极多。”
“是噢。天然氧吧,益处极多!”乔峻岭书记随声自语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恐怕是早就写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呢。”
一听乔书记开言,范大源腹不存米的毛病就又犯了,迫不及待地说:“乔书记,这是我们这些文人墨客所追求的境界。你们政治家应该崇尚‘气吞万里如虎’呀!”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因时而异吧。”乔峻岭很大度地笑笑。他知道范大源恃才傲物,因为得不到提拔重用对管干部的领导意见很大。平心而论,他也觉得论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范大源早就应该提拔,至少比现在报社的几个副总都明显见强,然而几次研究干部,几个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范大源非议有加,而业绩平平者却多溢美之词。他正在琢磨这种现象如何纠正,范大源这种不拍马屁而偏去敲马蹄子的犟驴性格,让他想起古今官场上许多此类干部的不顺际遇。
“悍马”先在三县垴村头戏台前转圈掉头,后边两辆依维柯也就紧跟着转圈停下。乔峻山早已在戏台前躬身迎候。柳闻莺、摄像记者和几个年轻秘书一下车都转遭先看山景,俱都同声齐呼盛赞这山村的秋景:“真是太美了!”久居城市,在钢筋水泥框格里生存太久了的人们,一进入这山川美景的怀抱,就像是鱼归大海、鸟出樊笼了。应该说,这种感觉最浓重的就是乔峻岭了。他真是有许多年没有回三县垴了。盖三县毕竟还是一年中要回来几次的。
第三章 河源探险(16)
盖三县把鲁市长介绍给乔峻山。乔峻山握着鲁市长的手激动得连连颤抖:“太认识了,早就在电视上相熟。凡有鲁市长讲话的文件,我都要至少看三遍。欢迎鲁市长光临三县垴指导工作,市长亲自视察,山区开发就胜利在望了。”
鲁市长只知道乔书记是这一带人,并不知道和峻山是哥儿俩,就说:“市委乔书记也来了,你们应该早就认识吧?”
众人一听都笑了。谁也想不到乔峻山却说:“认识不认识都一样,他是我大哥,早就把家在哪儿都忘了。”
乔峻岭心里说:又是一头犟驴。但面子上还要把事做圆满,就向鲁市长说:“国庭同志啊,这是我二弟峻山,山村的干部一干几十年是很不容易。早就对市里山区开发力度不够很有意见了。我们家这一带是革命老区,特别是抗战时期,干部群众贡献很大,牺牲也很大。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喊资金紧张,确实是扶持力度不够。这个我有责任,今天回来看看就是想如何尽快弥补一下历史欠账。首先是要解决好交通问题,这八圣山往西过飞狐岭出省界,通宁西的公路改造,争取搭上国道复线规划设计的快车。资金和上边的事政府去办,下边老百姓的事峻山他们去办。”
“行,行,一点点问题也没有。”鲁市长拍着峻山的肩膀,又是鼓励又是打趣地说,“乔主任放心,书记表态了,一切跑腿的事由我们去办。政府决不会再让老百姓勒紧腰带闹革命了。不过大家都跟乔书记回故乡来了,您怎么也得领大家到夏河太阳升起的地方瞻仰一番呀!”
乔峻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尽顾说话,还没来及请大家到家里喝口水。走,这就都去吧?”
乔峻岭急忙制止说:“陈年老宅破瓦寒舍,都几十年没住人了。先办正事吧!”。盖三县听了就说:“具体的探洞工作步骤都听李总安排。”
墨玉集团总裁李铁柱干了一辈子煤矿,职业的习惯让他特别精细又周到,他已经向在山上洞口的机电班长从手机上了解了进展情况,便就建议说:“圣贤洞的发电机组和送风机都安装好了,需要两个多小时通风布线和照明。这种陈年枯洞几十年没有人进去过,今天这么多领导要探洞,就和下矿井的盲巷一样,须要先防范有害气体。”
“对,对,非常有道理,这是必须采取的防范措施。”省地理研究所的高工孟凡非常赞同李总的建议,并且打开他随身的笔记本电脑,调出模拟图说,“这八圣山的地下水系我曾初步勘探和多次研究过,南边圣贤洞口海拔标高较高,就像老百姓俗话说的是龙王爷的耳朵眼,主洞口就是中心水系出口,位置在北边的水腰洼。大家可以兵分两路,领导们就近可先看水腰洼夏河源头,留下充裕的时间,让李总的部队处置防范了有害气体再探洞,以确保安全。”
“行,行,非常好的主意。就按两位专家的意见办。”乔书记、鲁市长、盖三县、乔峻山都非常满意李总、孟工的建议。大家即刻分头行动。
35。女人泉
李总上了“悍马”,带两个人到圣贤洞口督导通风布线的探洞准备工作去了。
这边一行人翻过望京台、穿过桑树沟,径奔水腰洼去看夏河源头的水情。走过桑树沟的时候,盖三县下意识地看了乔峻岭一眼,他的眼神似乎也在寻找那块曾经激情燃烧的地方。
对于女人来说,献出处女红的地方自然是刻骨铭心的;对男人来说,性行为的启蒙之地也绝难忘怀。眼神的寻觅让俩人感觉到了共同的失望。二十多年以前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早已让桑树沟面貌全非;这几年的退耕还林方才初见端倪。曾经激情燃烧的地方只能估摸个大概的方位,准确的位置永远也不会找到了。
第三章 河源探险(17)
只有切肤的感觉是能够找到的。
穿过桑树沟,过了龙须岭,就是水腰洼了。顾名思义就地取真,龙须岭就是山崖峭壁下延伸出来状似龙须的细长山脊梁,两道“龙须”从龙嘴一样峭拔突兀的弯月形崖坎下呈八字形向北伸展,中间环出几公顷大一片水丰林茂的洼地,这就是水腰洼的全貌了。
水腰洼向北是开阔的川谷,万千溪流追逐汇集而成,夏河源流由此向北而东,蜿蜒流淌。水腰洼向南三面的峭壁都是七八十米高低错落的石崖,崖峰剑戟林立,一围二十多里扇形环绕,崖坎上巨石嶙峋,恰似一个巨大的龙头昂首振鳞。
山势昂扬有致,水汽蒙蒙生雾。太阳从东边的山坳里伸出脸来,把水腰洼的山峰、树林、溪流、水草都镀上了一层白金黄。
这时候的光线正好,深秋的景色也正美,空气又新鲜得如同滤过一样沁人肺腑。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拿着相机的范大源和柳闻莺都争先恐后地抢拍这绝佳的太行秋景。
出于专业的习惯,孟工主动给大家介绍说:“这八圣山一带是太行山中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于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太行山的隆起使这一带形成了大断层和大裂隙,同时就形成了天然的大溶洞。夏河市西部山区的煤炭、硅铝、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在地壳变动中生成的先天财富。”
“是呀,孟工,这天工开物,自然造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域经济的发展潜力。用不了很久,水资源也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财富。”乔书记望着远处山岩滴答着的水滴和千万年泉涌留下的印痕,很有些忧心忡忡地说。听乔书记这么一说,大家也都不免有些忧心这生命之源短缺的肃然。
乔峻山佝偻着伤背,斜扬着脸向大家介绍说:“九六年暴雨成灾特大洪涝,这八圣山周围已经干涸多年的九个泉眼都出水了。祖辈传说我们这里是九龙探海之地,看来很有道理。”他一边说着一边往正南方向的龙头大崖坎一指说,“听老辈人说咸丰三年发大水,这一溜大石坎中水瀑最旺的时候,有十几个泉眼出水,最西边的一个叫圣母泉,最东边的一个叫皇姑泉,中间最大的一个叫女人泉。至今没有彻底干涸的,只有现在大家能看到还在滴水的女人泉了。”
大家都循着乔峻山的手势望去。范大源、柳闻莺和摄像记者也都把镜头焦距一齐调到最近。范大源的长焦镜头看得最清楚,紧按快门连着拍了几张。拍够了才说:“真是名不虚传呀!这女人泉历代州府县志多有记载。‘女人泉下水腰洼,水丰林密生鱼虾,但盼龙庭多行雨,五谷丰登润万家。’这首诗就是明代一位李姓秀才到此一游时即兴而赋。”
孟工说道:“范总编讲的是文学传承,情景交融,很有兴味。从泾流和水系的地质分布来看,八圣山正处在三省水系的泾流带上,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山区来看,八圣山一带地下水资源的蕴藏量还是相当丰富的。”
“这就非常难得。”鲁市长以手加额,庆幸万分地说,“这是天公地母为我们夏河人民赐福啊。不仅是对旅游开发,工农商各业哪个又离得了水啊。”
说话间,在不觉中大家已经走过了一片猿臂互伸的落悠的树哉一下,倒可以考虑。”
“那就一言为定!”柳闻莺一脸惊喜,没想到鲁市长一点架子都没有,随即就补充说,“三米两豆七枣八莲子熬稀粥,正是我家祖传强项,比市场上买的八宝粥口感要好得多了去呢。等领导时间上方便了通个话。我就住政府大院后边的府南小区八号楼。”
“是吗?”鲁市长这才当起真来。
孟工和乔峻岭、乔峻山哥儿俩一边走一边说着下午探洞的安排布置事项走在了鲁市长和柳闻莺的后边。范大源一边给盖三县回放拍下的照片一边介绍着落在了最后。范大源把长焦镜头拍着滴水的女人泉口调近放大了给盖三县看:“朵妹,你看这泉口像啥?”
第三章 河源探险(19)
“像啥?不就是女人泉吗!”
“嘿,你仔细看,再仔细想一想女人身上会滴水的地方,就知道这老辈人取下这女人泉的名子,真叫妙不可言了。”
范大源这么一说,盖三县就又仔细看了一番,进而失声惊叹:“这就太稀奇了。这盘古开天,山川水瀑还要以性别相像吗?”
“要不说呢,不是这般相像,怎么好意思让朵妹看呢。还有更稀奇的,一股脑让你饱个眼福。”范大源说着又把长焦镜头对准了夏河川口一座孤伶挺立山柱一样的奇峰。
范大源把长焦镜头调焦到最近,连拍了两张,又在视屏监视窗里回放给盖三县看。“你看,这就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很多来山里玩的女士还在这山柱峰下拍照留念。置身近处根本看不出也感觉不到什么。这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山柱峰原来老百姓土话叫男根峰,后来地名普查时为了含蓄雅气一点才改称挺秀峰。这和女人泉遥遥相对,这左右两道名叫龙须岭的山脊换个坐北朝南的角度来拍,就更像是两条罗圈腿,中间的水腰洼汪着一湖水。这叫天地造化、阴阳契合,谁能给说得清楚明白呢?”
盖三县看了,不禁在心里说:“像,实在是太像了。”继而,那似乎久已干涸曾经一说就滴水的地方忽然就湿润起来,而且像有无数条小虫子蠕动般奇痒难耐。不由便说:“范哥,这到底是像了才看,还是看了才像呢?”
“这你就不懂喽!正因为像了才让你看,看了加上自身的感受就更像。在艺术创作思维上这叫三维空间,或再造想象。啥样?感觉如何?”
盖三县似乎感觉到范大源在有意捉弄自己,便伸手在他肩上猛击一掌:“这文人墨客谁都像你这样坏呀!”
36。农家饭
圣贤洞口不仅是安装了柴油发电机组、搭起了工棚,还盖起了简易的工地食堂。由沟底上洞口的路也拓宽了,中巴和小轿车在沟洼梁上左盘右绕几圈之后,就可以直达圣贤洞口。洞口还平整了足有几百平米的垫了碎石碴的停车场,既便下了雨也不会太泥泞。
盖三县对乔家二哥乔峻山这十多天紧锣密鼓的探洞准备工作极为满意。兄妹二人只是站着脸对鼻子地说了会儿话,之后又通了几次电话,说到、想到和没有想到的就都十分扎实地去给办到了。
东方集团的盖老板回来在八圣山搞开发,再有乔峻山支书兼村主任的班子合作开发,算是天作之合,找对人了。
让盖三县没有想到的是乔支书竟然在村里找了几个五十多岁、手脚利索专会做农家饭的家庭妇女,煮了两大铁锅农家咸饭,直让这么多领导和城市里的来客叫香喊甜。
要说这农家咸饭并不是有多么复杂难做,而且也用不着茴香、大料和味精等作料。关键是配料合适,熬煮的火候到位。水就是这八圣山的山泉水,清纯透亮,甜润适口。响锅就下米。米是三县垴村本土新秋的狼尾巴金谷黄米。下米后再相继将石碾上碾轧晒干的青黄豆豆钱、玉米面、稷、米面配少许白面的手搓圆疙瘩入锅,之后依次是老北瓜、红薯块子、菜根蔓茎陆续下锅,急火滚锅熬煮两三遍后,再将新鲜的湿杂面条放入滚锅。端锅之前再放适量精盐,把新鲜的菠菜,将洞壁上的如瀑石幔、石笋、星罗棋布的蜂房形啥崂窟窿映照得扑朔迷离。为了保证图片效果,范大源只好用电视台的新闻灯照明取景,柳闻莺也相跟着范大源的机位取景拍摄。在夏河,范大源还是公认一流的摄影高手。
进洞以来,就以分工和职守各有侧重。李铁柱在前,沿路巡查矿工们布线安灯、排除路障的施工质量,孟工提着一盏矿灯跟踪着岩石断层和洞顶裂隙的发育走向,盖老汉一声不吭,似乎也懂地质似的,也跟着东瞅瞅、西望望,像是在寻找什么。可要说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卷巨澜的,还是乔峻岭哥儿俩和盖三县了。“王小放羊观棋得道成仙”的故事自小都不止一次的听说过,而今身临这传奇故事中的发生地,便都有些置身太虚幻景般的缥缈。
约摸走了有一百五十米的斜坡下山,在听见哗哗水声的同时,就可以看见左洞壁奔涌飞溅出一道脸盆样粗的溪流,在洞底冲刷出一个s形的弯槽,又沿着右洞壁的石孔呜咽着远去了。盖老汉告诉大家说,老辈人管这道洞泉叫“一步涧”,水势已经比以前小多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抗旱时,曾在这里铺管抽水,抗旱播种。再往里面因为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大扫荡时放过毒气弹,就没有人再敢进去了。
乔书记想起在罗村中学上学时就听王老师讲过,日本鬼子曾在这一带山区制造过多起惨案,具体地址详情,却因当事人无一幸存无从考证。想到这些依稀的往事,就和鲁市长说:“再开会时要认真布置一下,责成史志办抽专人抢救性地挖掘整理。三县垴一带的抗战史料宝藏很多,旅游开发的同时要突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的主题,争取能和西柏坡的红色旅游形成烘云托月之势。”
鲁市长说:“这是最好的开发思路。西柏坡是天下第一坡,我们夏河市争取开发出天下第一洞。”
又走了一百多米,在渐行渐进的当中,弯腰侧背蛇行的溶洞忽然变成了能容几百人的大厅。不知是不是“一步涧”的那条小溪,这时候又从洞底冒了出来,在洞厅中的光石板上冲成一条两米宽的清亮水溪,而溪上齐胸高竟然有两尊龟形的巨石驮起了一座宽约三米的石拱桥。乔峻山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这就是老辈人流传中说的聚仙桥。王小观棋得道成仙,应该就是这个地方。”
李铁柱听了,赶紧让电工把移动插座接通电源。电视台的双管新闻灯一亮,大家就踏着天然的台阶到桥上去寻找仙人印迹。说来也奇,桥上居然真有石墩石桌,石桌上棋盘的印痕和楚河汉界都依稀可辨。谁又能说得清这究竟是上天造化还是人工的穿凿附会呢?
第三章 河源探险(23)
既便是人工的穿凿附会吧,流传的年代久远了,便也就成了历史的传说。遍访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又有哪一处不是人工建造的血汗结晶呢?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人工建造,承载着人类历史演进的万口流传。众口成碑,流传也是一种无字的史书。
盖四海老汉一边用手在仙人桌上抠索寻觅着,一边一口咬定:“一丁点儿也不会有错,这就是仙人对弈的棋盘桌。小时候老人领我进来过,记得还有仙人字体。那时候东西各有一道天缝透亮,小鬼子来了以后,俺爹就领人把透亮的天缝给堵上了。就是防鬼子搜山毁洞,归底也没防住狗日的毒气弹。”
“哎呀,爹!果然是有仙人字体。”盖三县突然眼前一亮,从裤兜里掏出手绢,顺着爹铁爪般手指抠索的地方抹去浮尘,棋盘两边各镌刻着一行楷书,范大源随口就读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