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51 部分

作品:后宫--甄嬛传 流潋紫|作者:未知|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2 09:12:47|下载:后宫--甄嬛传 流潋紫TXT下载
  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怡人语意哀婉,“夫人无论如何都是儿臣的长辈,所以怎样有错都不会是长辈的错。若再为夫人之事使父皇动气伤身,那儿臣之罪就万死难辞了。”

  予漓跪下道“还请父皇保重龙体。”

  “你们起来吧。此事不要再提。”玄凌温和道“怡人温柔孝顺,是朕的好儿媳。”他吩咐李长,“去把南诏进贡的赤荔枝手镯赏给齐王妃。”

  我挽过怡人的手让她在身边坐下,笑吟吟道“这赤荔枝手镯是南诏的贡品,手镯是赤金绞丝也便罢了,那上面用红宝石雕琢成三颗并蒂荔枝摸样,晶莹剔透,手工精致若浑然天成一般,前几日淑和帝姬喜欢皇上也没赏下,可见看重长媳。”

  玄凌亲手把手镯戴上怡人手腕,道“你淑母妃善烹茶,今日宫中新到了上好的“青凤髓”,你们也一同尝尝。”

  二人一同谢过,滟嫔择了清淡悦耳的曲子缓缓唱着,怡人似在细听,却不时低头望着手腕玲珑晶莹的手镯,露出喜不自胜的神奇。

  “香炷龙涎,茶烹凤髓。青凤髓之难得堪比圣上所用的龙涎香,是极名贵的茶品。”我以产臂金揽起宽大的衣袖,煎水,热杯,洗盏,碾茶,点碗,又以一枚纯银茶疾疾搅搅,“陆羽《茶经》云煎茶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茶五环,其中侯汤最为要紧……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此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于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可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荚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滕波鼓浪为三沸,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再使暂时停止,以育茶水之精华,这样茶酒算煎好了。因茶汤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所以宜趁热连饮,茶艺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渝为凡品了。”

  已而水脚渐露,清香盈然。我将煎好的差汤一一倒入盏中,怡人轻轻品了一口,赞道“好香!茶汤青碧明澈,比儿臣素日所饮得花茶好许多呢。”

  第三十章 昨夜秋风入汉关

  时光潺溪而去,到了仲夏时分,蝉鸣鼓噪,天气越来越炽热,玄凌的脾气亦见长,前两日为了些许小事斥责了随待的汪芬仪与穆良媛,连性子最温厚的福贵嫔亦被呵斥了几句,后宫不免人心惶惶。=倾力打造人性话的文学站点;来读吧百万\小!说从此告别书荒!=

  李长在我面前诉苦时,刚因茶水稍热而被玄凌将茶水都泼在了身上,伴随圣驾数十年,李长大约也是头一回受这样的委屈,我只得好言抚慰。

  蝉鸣一声接着一声,仿佛要刺破人的耳膜,花宜轻轻打着扇子,我心口烦恶,起身往后堂去午睡,吩咐道:“用粘秆将那些蝉都赶走,仪元殿也是。”

  如何可以不烦忧呢

  暮春时,赫赫的摩格大汗趁着万木竹影乱复生,水草肥美之时,自恃粮草充足,率二十万铁啼自都城藏京直距上京只有八十里地的“雁鸣关”。

  雁鸣关西昨喜陵江,南接阳京北界,北有指仙关紧接落铁山栈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落铁山是赫赫与大周北疆临界之地,而雁鸣关恰如一道铁锁屏障,一旦被赫赫冲破,旧都上京便如铁齿被断,连如今的京都中京亦会暴露在赫赫铁蹄骁勇之下。

  自赫赫英格大汗与大周“河池会盟”之后,太祖又遣嫁宗室女茂成宗姬封为“金山公主”嫁于英格大汗为正室大妃。赫赫与大周边境久无战事,一向多“互市”买卖,以牛马换取大周茶哉得很。”她难得地愁容满面托腮道:“难为九郎在王府里气的发狠,国危当头,他自然急着效力沙场,只是递了好几次折子,皇上只是没有半句回话。”

  德妃和颜劝慰道:“九王还年轻,自然有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玉娆怒道:“我何尝不晓得,九郎也罢了,六哥的本事外人不说,咱们是知道的。”

  玉隐猛一警醒,忙笑道:“你就不必往王爷脸上贴金了,他那三两三的本事不过是用在骑马s箭上,哪里真能上阵杀敌,皇上知人善用,才不会用王爷的。”

  玉娆笑一笑,再不多言。众人正闷坐着喝茶,李长悄悄进来一拱手,喜滋滋道:“回良娘娘的话,天大的好消息,睦是天佑我大周,那些雁鸣关外的赫赫蛮夷不知怎的好些人发了时疫,一片连一片地倒下了,根本没法治住。那赫赫可汗急了,要急着求见皇上呢。”

  唇角扬起淡淡的笑意,他终于急了。

  德妃忙问道:“皇上知道了吗”

  李长笑眯了眼,“你这样的好消息,自当娘娘在时奴才才好去回,也好让娘娘帮着讨赏啊。”

  我“扑哧”一笑,“你就油嘴滑舌的吧。”

  德妃忙起身道:“妹妹有要事,我便先走了。”

  我忙唤:“玉娆快替我送德妃。”

  玉娆忙出去了,玉隐跟着我进内更衣,眼见无旁人在,急道:“现在赫赫攻势稍退,但无论如何,长姊万不能让王爷去边关,沙场刀枪无眼不说,皇上忌惮王爷才华,这军功上汝南王可是前车之鉴……”

  我颔首,沉声道:“我明白。”

  行至水绿南熏殿外,只闻得四下静悄悄无声,安静得如无人一般。我正欲让守在外头的小内监进去通报,却听“吱呀”一声,一个光临的影子一闪,却是滟嫔一脸倦容走了出来。

  她抬头见我,微微屈身算是见礼,我忙扶住她,“叫你受委屈了。”

  她“哦”地一声算是笑,“的确,一天一天坐在椅子上不许动,不许说话,看他满心忧烦又发作不得,我的确是累。”

  我轻轻颔首,“这个时候,皇上哪有心思宠幸嫔妃,叫你白担了罪名。”

  她轻笑,眸中却冷冷地殊无笑意,“惯了。除了我,谁配担这样的罪名。”

  我心中一酸,正欲说话,却听里头玄凌朗声笑道:“好!果真得了时疫,那是天大的好消息。”

  我忙回头,却见李长也是一脸惊讶不解。滟嫔淡淡看我一眼,道:“方才小厦子进去了。”

  李长惊道:“奴才也是方才才得知的消息,小厦子那些小东西怎么样知道的”

  滟嫔正一正领子上的蜂花扣,低低道:“你小心些。小厦子是胡蕴容的人。”

  我回过神来,笑一笑道:“李长,你赶紧进去伺候着吧。本宫乏了,先回去歇着。”

  终于三日后响午,玄凌设宴于太平行宫,招待远道而来的摩格。一早小允子便啧啧向我道:“听闻摩格可汗进贡了一支熊皮,据说很是凶猛呢。”他摇头道:“旁人进贡的多是金珠宝玉或是奇香绫罗,他倒好,进贡了一支熊皮,可见蛮夷就是蛮夷。”

  我闻言只是淡淡。

  熊皮而已。会比人的杀心更可怕吗

  无言间只是沉默画眉,细细的螺子黛一斛千金,化作如玉双颊上两道柳眉轻扬。数年生杀予夺间多了几许戾气,把双眉画得圆润些,才更显温和沉稳的宫妃气韵。

  因太后新丧,即使宴会也不着喜色,披了一件芙蓉金广袖长衣,将金芙蓉海棠沉醉于裙裾上,青翠风自花间婉转探首。凤衩步摇横逸高髻间,在宝珠流光的瞬间,莫然忆起昔年与玄清一同出游,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辉映,何等旖旎俏丽,比照此时铜镜中华丽的倒影,深觉时光深邃,带走无限年华。

  窗外夏花如锦,宜芙馆外一捧捧红色荷花开得密密匝匝,与往年并无区别,年年岁岁花相似,唯有人,被无法挽住的时光不知不觉侵蚀最初的容颜与心境。

  今日宫宴,玄清亦要携玉隐出席,每每这样相见,他是否的,我与那年的甄嬛,越行越远。

  这样一想,不觉自己也感慨,心中萧索,手中拿着的一枝海水玉缀珠明凰亦余味索然地方落下来,着身搁在妆台上不过是轻微一髻,瑾汐已然察觉,她秉开众人,细心地拣来一个飞燕重珠耳坠配载我耳边,柔声道:“奴婢知道娘娘每每不愿与王爷于宫中相见,也知隐妃嫌隙”。

  她停一停,似是歉意,“从静妃离世,王爷待隐妃依旧如常和气,外人都道王爷夫妇恩爱,可是内里咱们都是知道的,玢儿一回两回说起来,王爷虽每常在隐妃处过夜,可都是相对无言,表面功夫罢了,奴婢疑心着,王爷素来聪明,恐怕已经疑心静妃之死了。”

  我沉沉一叹,愁眉深锁,“我何尝不知道这个,只是王爷既然隐忍不言,想必也是顾及甄家颜面,何况玉隐也的确知错,这些年悉心照料予澈,无微不至,她在王府貌似风光,可你我皆知道她人后孤苦,玉隐自小坎坷,难免言行过于谨慎多心,难道真要这样过下去么”

  瑾汐颔首道:“奴婢知道娘娘一番苦心,也知道娘娘百般回护隐妃的缘故,隐妃有过错,但有句话奴婢深感赞同,自隐妃而,自然不希望娘娘牵挂王爷,所以娘娘每有不乐,她难免疑心,而宫中诸人观娘娘,自然觉得娘娘贵为淑妃,深得圣宠,不应有种种憾事,奴婢明白娘娘人前强颜欢笑,心中深觉不忍,但奴婢还是要劝娘娘一句,既然人前强颜欢颜,那么人后不要再露戚戚。宫中耳目众多,觊觎娘娘尊贵之人大有人在,娘娘若习惯以尊荣欢笑为自己面具,永不摘下,才能永保平安”

  我深感歉意,“瑾汐,是你最肯明白我,提点我,身在宫掖,我的确不应忆起往事,徒增烦恼。”

  瑾汐温柔笑道:“不是不应忆起,奴婢知道娘娘毕生最欣愉是何时,若无当时,只怕娘娘会过的更辛苦,奴婢只是觉得,喜怒皆为合适宜所发才能在宫中过的更平安,更稳当。

  她为我整理好衣裳,含笑道:“但请你能展颜一笑“

  纵使相逢应陌路,隔着深宫深宫寂寂,这才是我与他最合适宜的归宿吧。对镜回眸,露出我如烟笑意,曾几何时,已有几分当年皇后的气韵。

  第三十二章 九华帐里梦魂惊

  缓缓步入设宴的翠云嘉荫堂时,玄凌已在,庄敏夫人拈扇半遮容颜,淡淡道:“果然是淑妃最尊贵,今日的场合也姗姗来迟。(读吧文学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