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2章

作品:生命门|作者:标点|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1 15:41:13|下载:生命门TXT下载
  “你怎么知道的?是,我是闫村的。”护士小姐显然有了兴趣。

  “我们是闫村部队煤矿的,在一次军欢晚会上我见过你,你叫闫金萍吧。”张寅说。

  “那是我妹妹,我们是双胞胎,我叫闫银萍。”闫银萍兴致勃勃地说。

  “你们长得太像了,你妹妹还上学吧?”张寅说。

  “他们都这么说,有时连我小妹还分不清呢。对了,我还有个小妹,叫闫玉萍。金萍上了艺校,玉萍才上四年级呢。我正上卫校,现在在这里实习。对了,你们部队煤矿里面的那个煤矿就是我们村开的,我爸爸是矿长,他叫闫大虎,到矿上一提他谁都知道。”闫银萍越说越有兴趣,好像遇到了故旧老乡。柴红在一旁插话说:“噢,不让我说话,你们这么说就不怕影响休息了。”闫银萍说:“是呀是呀,该休息了,你们好好休息吧。”说话间,输血早已结束,闫银萍冲着他俩笑了笑走了出去。

  闫银萍刚出去,柴英国他们就进来了。这时候,医生走了进来,对李连科说:“现在伤员情况基本稳定,你们工作忙可以先回去了,留下一个人在这里护理就行了。”李连科让柴英国和梁军章留下,自己带着刘洪等战士回部队。这时,谢少杰对李连科说:“让我也留下再观察一下吧,等晚上我再回去。”李连科说:“也好,估计晚上王连长他们还要来,到时你再坐他们的车回去吧,我们走了,这里全靠你了。”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第八十四章 谢少杰被关禁闭 肖师长下连慰问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92、肖师长

  谢少杰之所以要求留下来是担心张寅对他有什么想法,他想借机观察一下张寅对他的态度。他假惺惺地来到张寅床前,不停地安慰他鼓励他,并且许诺明年一定让张寅参加军校报考。张寅对谢少杰的用意是心知肚明,但是他还不愿现在当面戳穿他,经过这件事让他成熟了很多,他一边不露声色地听着谢少杰在耳边滔滔不绝地讲,一边尽量装傻来麻痹谢少杰,让谢少杰相信他这个从农村来的穷小子只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书呆子。当他听到谢少杰说明年让他报考军校时,他虽然对谢少杰不抱任何幻想,但嘴上还是一个劲地表示感谢。谢少杰在新兵连时就知道张寅有报考军校的想法,他想用这点牢牢地把张寅抓住。

  副连长李连科回去后立即向王铁飞连长作了回报,王连长突然觉得谢少杰今天的表现似乎不太正常,他马上把六班长刘洪叫来,让他把今天出事的前前后后详细地说了一遍。王连长听着听着眉头渐渐地紧锁起来,结合刚才李连科的回报,谢少杰为什么坚决要求留下来呢,他留下来的必要性有多大呢,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难道是谢少杰故意制造事故暗害张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与张寅之间究竟有什么事情呢,一连串的问题把王连长裹进了一团迷雾中。他决定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他把自己的想法赶快向金光明矿长作了回报,他们又把皮若贤教导员找来,三人经过分析研究,觉得谢少杰肯定有问题。最后决定,就从这次事故入手,一查到底。

  当晚,王连长和金矿长、皮教导员驱车到大同医院看我张寅,嘱咐他安心养伤,争取尽快恢复健康,早日回到部队。走的时候谢少杰随车一起回部队。第二天,王连长找谢少杰谈话,因为他在这次事故中犯有严重错误,负有重大责任,所以对他施行关禁闭,王连长还向谢少杰解释说:“这件事影响太坏了,我们必须对全连战士一个交代,不然事情闹大了更不好收场,你放心,等事情平息后,你很快就会被放出了,什么也不影响。”这实际是王连长、金矿长和皮教导员研究好的计谋,目的就是要把谢少杰先控制起来,然后再对他的问题展开调查。

  谢少杰被关禁闭后,王连长又到大同医院看我张寅,告诉张寅谢少杰已经被关禁闭了,对他的其他问题正在调查,希望张寅大胆揭发,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对于王连长的为人张寅平时很佩服,他刚正不阿,眼里容不下沙子,嫉恶如仇,只是性情太秉直了,对看不惯的事情毫不留情,因而得罪了不少人,甚至一些领导都有意识地对他退避三舍,无由不去招惹他。但是,张寅还是信任他,把谢少杰在新兵连所犯的事全部告诉了王连长。王连长听后感到非常震惊,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回矿部向矿长回报。

  金矿长和皮教导员也觉得事情严重,丝毫不敢怠慢,立即起草文件直接向师部作了专题回报。师部马上成立了专案小组,分别到新兵连所在地、盂县部队农场及大同部队煤矿展开详细调查。调查工作非常顺利,事实确凿,铁证如山,谢少杰不得不低头认罪。师部肖师长借此机会分别到了盂县部队农场和大同部队煤矿进行慰问。在大同部队煤矿,肖师长给战士们准备了两箱好酒,又以个人名义每个战士发给两包石秀牌香烟。他看到战士们每天从井下挖煤上来,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装煤车,心疼地说:“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他们太辛苦了,建议你们赶快从地方招一些民工负责装煤车,以后就不要让挖煤的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再去装车了。”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第八十五章 谢少杰服罪在押 小战士争抢虚名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93、李奇

  王大槐和几个老乡到医院来看张寅,王大槐利用工作之便从矿部仓库拿来了一大兜子罐头水果,梁来秋和郭义增等几个老乡买了饼干奶粉之类的营养品。他们告诉张寅,谢少杰被师部下派的专案组押回了走了,凡在新兵连知道谢少杰的人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纷纷写信给新兵连的战友们,张寅也高兴地叫梁来秋代笔给盂县部队农场的周素华写信,他想象着周素华收到这封信后激动的样子。刘启说:“肖师长一来可把我们给解放了,现在只管下井挖煤,收工后自由时间多了,睡觉、看书、洗衣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太舒服了。

  王大槐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听说部队要招民工,他马上就与矿长请求,把自己的弟弟招来参加装车,那个年代找个挣钱的活很难,一个农民要离开土地到城里做工挣钱的机会几乎是零。因为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都是国家或集体企业,个体户还没形成气候,也没有明确的政策肯定,即使有几个个体户小规模企业,用工一般是与自己家庭有关的亲朋好友。即使下井工人没有一定关系也别想当上。

  因此,当时的农民子弟除了考上大学就别想走出农村这片热土。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城乡差别究竟有多大。我这里举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一个普通农民一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子摔八瓣,到头来是挨饿吃不饱饭。而一个城镇市民别说有工作挣钱的,单说无业游民待业青年,他们整天东游西荡游手好闲,不偷不抢不打架就算好孩子,凭着人手一册的红本本(粮本)每天保证能混个肚圆。

  于是,矿长、教导员的侄子外甥,连长、副连长的弟弟都成了招工的最佳人选。王大槐能把自己的弟弟安排进来,可见他与领导的关系非同一般。因为做工的都是部队亲属,说是招民工,实际享受的是军工的待遇,甚至比一般的军工待遇还要高。最实惠的就是吃穿住全免费。即使不与战士们一起在大食堂同吃,他们的伙食比战士们一点也不次,工作服、手套、鞋帽,战士们有的他们都有。只是装车的工作确实很辛苦,有脏又累,可是比起他们在乡下农村的生活来,他们早已知足了。更有一些把脑袋削得像针尖一样的战士,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去帮助领导的亲亲装车,以博得领导对他的好感。

  在张寅的老乡中,刘启和李奇都是这样把脑袋削得比针尖还尖的战士。他们在新兵连时就设法与排长、班长套近乎,下到连队更是不放过一次讨好班长、老兵的机会。看到班长、老兵的衣服、床单脏了赶快偷偷替他们洗了,每天只要班长在宿舍,不管屋地是否有灰尘,他总要拿起扫帚把地扫一遍。冬天夜里,不管宿舍里的炉子是否需要添煤,他都要用铁簸箕磕碰几下煤块弄出点动静来。每次下井挖煤,张寅和李奇拉着小煤车总是一前一后地紧紧跟着,有时张寅还要去作业面拉最后一车,把作业面打扫干净,比别人至少要多拉一车。可是,他每天总比李奇少一到两车。张寅经过长时间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问题出在绞车房负责记分的绞车员王全来身上,战士们每从井下拉上一车煤,王全来就在谁的名字下面按正字笔画顺序画一笔,李奇等一些头尖的战士为了让王全来多给记分,就给王全来一些小恩小惠讨好他。王全来就小手一动,每天让李奇他们虚多几车。这样,在月度奖评、季度奖评、年度奖评中李奇都能顺利被评为先进个人、拉车标兵。张寅知道后,只是觉得好笑,只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这种竞争虽不光彩,对自己已无什么大碍,因为自己从来就没把这个荣誉看得那么重,他的目标简单而明确,就是考军校。在张寅心目中,考军校与这些荣誉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第八十六章 暴雨连天泥石流 香散玉碎怜柴红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94、柴红之死

  柴红的体力很快就恢复了,她与柴英国轮流在医院护理照看张寅,张寅让柴英国把自己的高中课本捎来,利用在医院养伤时间好好地温习一下功课。这几天,柴红与张寅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互相欣赏着,关心着,在他们之间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感情,有爱情的炽热但不想有爱情的负担,有亲情的信赖但比亲情更袒露无遮无掩。柴红压抑着自己对张寅的爱情火焰,她害怕玩火自焚,因为在她看来,张寅的一切都是一个谜,一个没有答案的谜,这个谜忽而让她心醉,忽而让她惧怕,她情愿做他的秘密情人,也不愿做他的结发妻子。对于柴英国,柴红虽然没有爱的激情,但是心里很踏实,无论如何,柴英国对她的感情是真的,最有吸引的还是柴英国的家庭条件,殷实的经济基础,显赫的社会地位,熟悉亲和的人际环境,让柴红不可能再做出其他任何选择。

  而张寅也是这么想,贫贱的出身让他自卑,匮乏的经济基础让他力不从心,坎坷的命运让他对前途感到迷茫,他欣赏柴红,欣赏她的正直和仗义,欣赏她娇贵不凡的气质,欣赏他如花似玉的美貌和顺服良善的温柔性格。但是,他从不敢奢想对她有非非之想。他虽然并不欣赏柴英国,也不喜欢他,但是他还是赞成柴红与他在一起。他相信,柴英国对柴红的感情是真的,甚至超过自己对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