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6章

作品:郡主妃gl|作者:辩论|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2 04:45:11|下载:郡主妃glTXT下载
  人心,真的如此易变吗?

  “罢了。。。。。。你们去看茹儿吧。”

  “婉茹,锦凡善药膳,锦心善医理。这是她们的卖身契,收下吧。”

  “云华。。。。。。”

  “放心,她们两个都为人谨慎细心,且忠贞不二,不会给你惹麻烦的。”

  “婉茹姐姐,这是我从几部医书上抄下的比较有用的方子。”

  陈婉茹没有伸手去接,面色复杂地看着沈云梳。

  “陈姐姐,云梳如今已被记在程夫人名下,是沈家嫡女,云华姐姐的嫡妹。”林怀雪冷眼看着。当初之事沈云梳虽没说过,众人见面的机会不少,林怀雪也看出了些端倪。她询问后得知陈婉茹曾轻视自己挚友的消息,自是愤愤不平。

  “不不不。。。。。。如今我哪还会计较这些。”陈婉茹苦笑着叹气,将手抄本递给已经站到她身后的锦凡,突然扑通一声朝着沈云华跪下。“多谢云华和沈妹妹宽宏大量,不计前嫌。。。。。。”

  第42章

  其余几人忙侧身避开,沈云华却跟着屈膝跪在陈婉茹对面。“婉茹。。。。。。你这是何苦。我和梳儿从未计较过这些。”

  见往日骄傲无比的好友露出颓丧的神情; 她心中何尝不是宛如刀割。

  陈婉茹赶紧拉她起来。见左右只有两个心腹丫鬟; 才道:“什么天子妃嫔; 伺候的人不同而已。往后我下跪的时候不少; 妹妹可不一样。。。。。。云华,你帮我劝劝莹儿可好?她作出的词赋精妙无双; 不该用来苟合取容。”

  “婉茹,你是最了解秀莹的人。”汪玲瑶插嘴道。“该明白她的执拗。”

  “罢了。”陈婉茹深深作揖; “生在陈家; 是我的罪孽。连累几位姐妹,更是我的过错。云华; 玲瑶; 我们进宫后,你们多多保重。”

  “婉茹; 你心思太重了。不说还有半年时间,我也捎了话让姐姐在宫中照顾你;到时候教你和秀莹礼仪规矩的都会是她身边的人; 会给你们讲宫内的派系忌讳。”

  “多谢。若我陈婉茹有凤凰腾达的一日,必定在圣上面前为沈家和汪家美言。”

  真是快要入宫了; 整日被母亲灌输着狠毒才能不吃亏的话,即使在好友面前也敏感起来。云华心善又重情; 可玲瑶。。。。。。这番布置; 有几分是在为她姐姐拉拢新人呢?

  “婉茹; 你知道我们为的不是这个。”

  “我明白。。。。。。我和莹儿会在宫中保重自身,云华放心吧。”

  陈婉茹最后看了一眼沈云梳。

  这个当初被她看低的人; 竟和云华三人一样帮助了她。刚才随手翻看几页,手抄本中竟有府中没有的方子,怕是初墨阁三楼得来的。

  这是她入宫前学会的第一课: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人。

  二月二,龙抬头。不少大臣都认为,或故作相信,大皇子出生在这天是大悦的吉兆。邵贵妃本就得宠,顾元鸿又是宫中独子,更是风头无双。

  那日绮罗郡主邀请诸人来恒王府一叙,连最近忙得不行的祝瑛都来了。萧洛斓阴着脸道:“要不是我姐姐没了,她哪有今日的风光?”

  “洛斓。”顾玉琦无奈道。

  “只可怜宸儿了。”萧洛斓咬牙切齿。

  汪玲瑶和沈云梳在人牙子处买了几个丫鬟。不在意相貌,只要老实本分的;沉默寡言些也无妨,不是榆木脑袋就好。

  将湘允街的店面翻修一番,吩咐人收拾整齐了,不用赘余的装饰。将先前那块牌匾挂上,便已是最好的招牌。

  看着转移了阵地却依旧拥堵的人潮,汪玲瑶道:“云梳,你这回可做得有些招眼了。”

  沈云梳经她提点,很快反应过来。

  李老伯的手艺不可能只她们注意到,尤其是恒王世子亲自去买了一屉包子之后。例如以百味楼为代表的邵家,保不准当掌柜的顺嘴说一句,某些人就对自个儿有了印象。

  她倒不怕,莫牵连父亲才好;只是大族的当家人,该不至于如此小肚鸡肠。

  李淳儿的确是个勤快能干的姑娘,更难得的是她有上进之心。有一次见着沈云梳两个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云梳妹妹,真高兴能帮上你们的忙。包子铺挣来的银钱,妹妹都拿去吧;我知道你会取用于民。”

  又道:“我蒙爷爷疼爱识得几个字,翻过几本杂书,却没仔细学过。妹妹若不介意的话,可否讲讲书院中都是如何上课的?”

  沈云梳自是不会不应,详细讲了,直到天近黄昏。

  净尘山庄不会是她的终点。世家大族不受宠的女儿都没有读书的机会,更别提民间乡下的姑娘了。没有知识就愈发受人欺负,心中没有底气。

  等净尘山庄建成后,等她攒了足够的金银,定要设法帮助像李淳儿这般好学的姑娘。

  “淳儿姐,你若愿意的话,往后可以跟着我们去初墨阁。”

  “真的?”李淳儿眼睛一亮,“那都是达官贵人去的地方,我恐怕看不懂。”

  林怀雪被逗乐了。“李姐姐这话说得。当官的比我们多一只眼还是多一张嘴?都是一样的字,怎么就不同了。那就这么定了。”

  杏月初十,顾玉琦和沈云梳携手去探查山庄的情况。

  “梳儿,这回怎没叫上你阿姐?”

  沈云梳手心冒了些冷汗。这全然出自她的私心;自己出的点子,阿罗建的庄子,就像是她们两人亲手养育的孩子一般,自是想单独探望。

  也许,还有和她独处的欲望。。。。。。

  然而她总能想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是阿罗跟我说,庄子还没收拾齐全,邀我趁着尚未开学来看看。众位姐妹选个休沐的日子一并邀请便是。”

  顾玉琦就似笑非笑地看她。

  自己的梳儿,并没有那么老实呢。

  庄中果然有些冷清。石屋中的住户大多搬走了,栅栏内也显得空空荡荡。几个忠仆拎着木扫帚扫地,除此再无人声。

  两条弯弯绕绕的小溪在地势较低之处汇流成一汪幽蓝的湖水。土地不算肥沃,只种了些豆荚之类。果树却长势喜人,寒潮还未过去,杏花已然含苞待放。

  “风景不错,阿。。。。。。”沈云梳刚开口,便听见远处似乎有妙龄女子的低声交谈声,微微一愣。不一会儿,只见一个面相精明的中年男子身后跟着三位年纪不等的少女。他神情恭敬,甚至微微有些拘谨,走近后深施一礼,“郡主,王妃吩咐的人领到了。”

  嬷嬷和三位姑娘也跟着行礼,毫无忸怩之意。

  顾玉琦这才介绍道:“母妃听说此事,分别询问了庄中几个家中没有亲人的姑娘,她们都说愿意过来。这是头一波,接下来还有呢。”

  沈云梳心中欣喜:“多谢阿罗了。”

  这一天下来,共有九人入住。众人有些兴奋地相互引见,就算有两三个较为沉 默的,关系也很快融洽起来。她们要不是父母早亡的孤女,要不是生者无情的弃儿,更甚者是传言中“克亲人”的天煞孤星,均有同命相怜之感。

  家中无人,体力活有时要男人帮忙,便免不了闲言碎语。更有那八卦的妇人,流言蜚语下来,便逼了那刚烈的一条白布上吊自尽。说什么“赤条条地来,清清白白地去”,岂不知人死如灯灭,命都没了谈何气节?除了心心相印的姐妹,又有谁会记得?

  这些早早在红尘中沉浮的女儿家,有的便带了几分愤世嫉俗,有的却知足常乐,有口饱饭吃便喜笑颜开。然而无论是哪种,都可怜又可爱。

  见众人忙,两人便吩咐侍女远远地跟着,并肩沿小溪散着步。溪水缓缓地流着,正合了她们默契的步伐。几日没下雪了,冰霜融化,野草跃跃欲试地破土而出。

  “还有两日便是花朝。梳儿可愿与我同游?”

  “阿罗还给谁递了花笺?”

  “再无旁人。云梳希望我邀约别人不成?”

  这两人的话若传到旁人耳中,定然说是打情骂俏。可一个怀着慢慢试探,一点点让对方开窍的心思,另一个则是见惯了家中长姐与密友嬉笑,不以为怪。只觉着听到“再无旁人”时,心中甜丝丝的。

  这可怎好啊!她们日益亲近,只恨没早几年相逢。过上三年阿罗出嫁了,能配上京都第一美人郡主的,该是何等风流才貌?那时,阿罗还会与她这般亲密无间吗?

  “郡主的心愿,便是我的心愿了。”

  殊不知听了这话,顾玉琦心中也是难耐。云梳总是这般谨慎,又这般狡猾。有时她真怀疑这丫头是明白的,然而上上下下却又找不出端倪。

  终是无可奈何,谁叫是她先动情的呢?

  “明日辰时初,在府中口等我吧。”

  “清浣妹妹,在想什么呢?”

  “啊,那个。”看着宜绫清丽的脸庞,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

  姑娘自从进学后,有时独自一人待在房中会脸红,在绮罗郡主面前更甚。她唯恐沈云梳哪儿不舒服,便禀告了曹氏,没想到却被笑骂了一顿。

  曹嬷嬷说姑娘自幼养在深闺,一时见到郡主那般俊秀的人儿难免腼腆些,岳姨娘也这样。可她看着,分明不是。。。。。。

  归来时,九位姑娘已然混得很熟了。厨艺好的包下了众人的饭食,商量着明日采买些什么,今个先用些米粥对付着。会唱小曲的正给大家解着闷,精通绣活儿的边绣着鞋、手帕团扇等物边听着。

  幼时随着爹娘干过农活着出门研究了田地的情况,说到池中可以养些鱼虾。甚至还有一位会记账,被众人开玩笑地叫“管事娘子”。傍晚三个姑娘在沙地上中树枝写自个的名字,有些歪歪扭扭,围着的众人却纷纷夸赞。

  谁说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祸根还是在男人身上。

  此举正合了沈云梳的心。她询问众人可愿意识字,姑娘们大多眼神明亮地应了。便有两三个懵懂的,也跟着伙伴点头。沈云梳拿出早已买好的启蒙书分发下去,见她们宝贝似的捧着,含笑转头看向顾玉琦。

  却被那双眼勾住了心神。

  第43章

  “清纱,将我箱子底下的那件雪色描花裙拿来。”

  净白如雪; 皎洁如月。这颜色本该让人觉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纱在沈云梳身上比划了一下; 竟多了几丝暖意。上面染着几朵浅粉、浅紫的野花; 枝叶细长而可人。更让人称奇的是,整个衣裙用淡蓝的轻纱笼罩; 平添了几抹月色光华。

  “后日是花朝,姑娘穿这件很合适。”

  见奶娘缓缓走近行礼; 沈云梳莫名有些心虚; 仿佛被人察觉了隐秘的心思一般。

  次日,沈云梳闲不住去了李记。不过她也察觉这些天往外面跑得太多了; 算账、读书和编撰文章等事都尽量在家干。

  大多时候沈云华会跟她出去; 但她明白:偶尔散散心可以,母亲并不赞成闺阁女儿常出门走动。

  闹市中的店铺自然远不是小小的摊位可比; 李记的桌椅长凳上坐满了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热火朝天的氛围竟使包子铺不点炭火也不觉寒冷。沈家姐妹来时有认出的老百姓纷纷笑脸相迎; 李易是个实诚人,即使规模做大了也没涨价; 较为富足的家庭甚至每日带孩子来这用早膳。

  李淳儿笑意盈盈地塞了个荷包给沈云梳:“云梳妹妹,这是这两天挣的银钱。”

  四个少年正在灶间忙碌; 额角流淌着细汗。店铺翻新; 桌椅摆设和两男两女的学徒都是沈云梳出的钱; 所以赚取的银两七三分,她得三成。

  “李姐姐这般; 叫旁人看了还以为你在贿赂我呢。”沈云梳说着,利落地将绣着紫竹的香囊揣入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