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章

作品:|作者:蒂帆|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2 09:43:52|下载:蛙TXT下载
  《蛙》全集'精校版'

  作者:莫言

  类型:其它小说

  内容简介

  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刊登在《收获》杂志上。并且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叙述,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

  从整体来看,《蛙》共分五部,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引出,从不少地方可以推断,《蛙》中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应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此外,《蛙》的第五部是一部戏剧,写作剧本的参照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这种信件、小说及戏剧熔于一炉、天马行空般的讲述方式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比较罕见。

  莫言在北京大学名为“历史与语言”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关于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史的新作《蛙》。中国计划生育史是复杂和充满争议的,不过莫言并不想把小说卷入到这些纷争中,“小说是写人,表现人。”

  触及灵魂最痛处 文化最深处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在北大的演讲中,莫言表示小说中女医生姑姑的原型就是“我的姑姑”,这个人物在好几篇莫言小说中都曾出现。谈到这部反思中国60年计划生育史的小说,莫言说,《蛙》关注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计划生育,这个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甚至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计划生育这个覆盖面非常广,也受到了西方的很多的批评、指责,那么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而且我想这个问题也涉及灵魂深处最痛处的地方,也涉及中国文化传统里面最古老最保守的这一块。”

  当然小说不是报告文学和历史文献记录,莫言说,对计划生育这个问题,如果仅仅是揭示在60年道路上一个奇人怪事,“就背离了我的初衷,我主要还是想把计划生育历史作为背景,小说是写人,表现人。所以,这部小说写完了以后,我还比较满意的就是我写出来的这个姑姑——乡村妇科医生的形象,在最近的30年文学作品里,我还没有读到过。”

  书信体结构 话剧形式结尾

  对于小说的结构,莫言首次采用了书信体的方式,在小说结尾还用了一个剧本。

  “我2003年写的初稿就是,我作为一位剧作家在剧场观看一部舞台上叫做《蛙》的话剧,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我在回忆,联想,中间接受记者的采访,同时接到小说的人物原型姑姑的长途电话对我的批评和指责。但是写了十几万字以后,我就觉得太复杂了,给阅读带来障碍,我想应该尽量地使这部作品回到朴素的叙述。所以最终采用书信体的结构,但是在最后末尾还是用了话剧的形式,把朴素的叙述让它插上两个翅膀,因为这个话剧里面注入了很多超现实的元素。因此在结构方面,我觉得也是有一些新意,所以这部作品尽管不能完全排除掉自己的某些过去重复(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些创新的东西。”莫言说'1'。

  莫言表示,计划生育问题是中国几十年来被西方批评最多的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作家把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问题绕开并不光彩,“我想这个小说发表之后会有一些争论,”莫言说,但是他也强调一个作家必须敢于面对社会热点和尖锐的问题,“对我们这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文坛、创作生涯将近30年的中年作家来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断地重复自己’。当今社会很流行抄袭别人,对我来讲,无意中抄袭了自己比抄袭别人还要可耻。”

  《蛙》获得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第一部序

  尊敬的杉谷义人先生:

  分别近月;但与您在我的故乡朝夕相处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您不顾年迈体弱;跨海越国;到这落后、偏远的地方来与我和我故乡的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让我们深受感动。大年初二上午;在县招待所礼堂;您为我们做的题为学与生命》的长篇报告;已经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们想在县文联的内部刊物《蛙鸣》上发表;使那天未能听您演讲的人们;也能领略您的语言风采并从中受到教益。

  大年初一上午;我陪同您去拜访了我的当了五十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虽然因为她的语速太快和乡音浓重;使您没有完全听明白她说的话;但相信她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在初二上午的演讲中多次以我姑姑为例;来阐发您的文学观念。您说您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形象;一个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手托婴儿、满袖血污、朗声大笑的女医生形象;一个口叼香烟、愁容满面、衣衫不整的女医生形象……您说这些形象时而合为一体;时而又各自分开;仿佛是一个人的一组雕像。您鼓励我们县的文学爱好者们能以我姑姑为素材写出感人的作品:小说、诗歌、戏剧。先生;创作的热情被您鼓动起来了;很多人跃跃欲试。县文化馆一位文友;已经动笔写作一部乡村妇科医生题材的小说。我不愿与他撞车;尽管我对姑姑的事迹了解得远比他多;但我还是把小说让给他写。先生;我想写一部以姑姑的一生为素材的话剧。初二日晚上在我家炕头上促膝倾谈时;您对法国作家萨特的话剧的高度评价和细致入微、眼光独到的分析;使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要写;写出像《苍蝇》、《脏手》那样的优秀剧本;向伟大剧作家的目标勇猛奋进。我遵循着您的教导:不着急;慢慢来;像青蛙稳坐莲叶等待昆虫那样耐心;想好了下笔;像青蛙跃起捕虫那样迅疾。

  在青岛机场;送您上飞机之前;您对我说;希望我用写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告诉您。姑姑的一生;虽然还没结束;但已经可以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等大词儿来形容了。她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这封信要写多长;那就请您原谅;请您允许;我信笔涂鸦;写到哪里算哪里;能写多长就写多长吧。在电脑时代;用纸、笔写信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当然也是乐趣;但愿您读我的信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古旧的乐趣。

  顺便告诉您;我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正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家院子里那株因树形奇特而被您喻为“才华横溢”的老梅;绽放了红色的花朵。好多人都到我家去赏梅;我姑姑也去了。我父亲说那天下着毛茸茸的大雪;梅花的香气弥漫在雪花中;嗅之令人头脑清醒。

  您的学生:蝌蚪

  二oo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北京

  第一章1

  先生;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因何而生;我没有研究;大约是那种以为“贱名者长生”的心理使然;亦或是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一块肉的心理演变。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我们那地方的孩子;如今也大都拥有了与香港、台湾、甚至与日本、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人物一样优雅而别致的名字。那些曾以人体器官或身体部位命名的孩子;也大都改成雅名;当然也有没改的;譬如陈耳;譬如陈眉。

  陈耳和陈眉之父陈鼻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少年时的朋友。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煤从县城运回。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王肝与王胆是一卵双胎。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卸煤时正逢下午放学;大家都背着书包;围看热闹。王脚用一柄大铁锹;从车上往下铲煤。煤块落在煤块上;哗哗响。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呵斥:回家割草去!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大马车啊;轰轰隆隆;跑起来双轮卷起尘土的大马车啊。驾辕的是匹退役军马;曾在军队里驮过炮弹;据说立过战功;屁股上烫着烙印。拉长套的是匹脾气暴躁的公骡;能飞蹄伤人;好张嘴咬人。这骡子虽然脾气不好;但气力惊人;速度极快。能够驾驭这头疯骡的也只有王脚。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我们都很敬畏王脚。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碡;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他的话王脚不敢不听。疯骡把王胆咬伤后;我们都期待着再看一场好戏;但王脚一鞭也没打。他从路边石灰堆上抓起一把石灰;掩在王胆头上;把她提回家去。他没打骡子;却抽了老婆一鞭;踢了王肝一脚。我们指指点点地议论着那头棕色的疯骡。它瘦骨伶仃;眼睛上方有两个深得可放进一枚鸡卵的凹陷。它的目光忧伤;似乎随时都会放声大哭。我们无法想像这样一匹瘦骡子怎会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当我们一边议论一边向那骡子靠近时;王脚便停止铲煤;用凌厉的目光逼视我们;吓得我们连连倒退。堆在学校伙房前的煤堆渐渐高起来;车上的煤渐渐少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抽鼻子;因为我们嗅到了一种奇异的香味。仿佛是燃烧松香的味儿;又仿佛是烧烤土豆的味儿。我们的嗅觉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那一堆亮晶晶的煤块上。王脚拢马驱骡;马车离开校园。我们并没像往常那样;去追赶马车;并冒着被鞭子抽头的危险跳上去过瘾。我们目不转睛;慢慢地向煤堆移动。伙夫老王;挑着两桶水;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他的女儿王仁美;也是我们的同学;后来成为我的妻子。她是当时少有的没用器官命名的孩子;因为伙夫老王;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原本是公社畜牧站的站长;后因说话不当犯了错误;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