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34章

  被开除是小事,到时候父母那边断了每个月的救济金,而自己这边又粒米未进,万一做生意赔本了,那可是一点点退路都没有了,自己真的只好带着大小狐狸们去开马戏团了。

  李云东在座位上听得神游天外,小狐狸们却是第一次上这种课,她们觉得很兴奋,一个个正襟危坐,简直跟在私塾上老先生的课一样。

  华老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谁认真听讲,谁在讲小话,谁在化妆,谁在发短信,自然一眼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暗道:难得这些女生这么漂亮上课还这么认真,难得难得!

  华老师像是受到了鼓励,讲得越发的卖力起来,说到激昂处,当真是随口吟诵诗文,摇头晃脑,还真有几分上私塾的老先生气派。

  苏蝉虽然也跟李云东上过几堂这样的课,但她一直就很羡慕李云东能来这样的大学校上学,因此她也听得很认真,尤其是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开始讲“古代文人与花卉的关系”这个问题时,她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李云东见苏蝉听得如此入神,便笑着用胳膊肘捣了捣她的胳膊:“喂,有这么好听吗?”

  苏蝉嘻嘻一笑:“好听的!很长见识呢!”

  这时候,在讲台上的老师正在舌战莲花的讲到了文人与菊花之间的关系,说到陶渊明、陆游等名家的咏菊之作,说到兴致,他干脆摇头晃脑的吟诵起一首诗来:“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李云东听他吟诵得起劲,忽然笑了起来,他坏笑着对苏蝉说道:“对了,你知道为什么这些文人都爱咏菊么?”

  苏蝉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当然知道啦,你以为你家小妞没有文化的么?菊花清新高雅,气质高洁,乃君子之花,因此古代文人都以菊花自喻,以示自己的高洁之意和君子之心。”

  李云东嘿嘿坏笑着摇头道:“不对不对,此言大谬!”

  苏蝉张大了嘴巴,不解的问道:“啊?不对啊?那是什么理由啊?”

  李云东笑道:“文人为什么都爱菊花呢?”

  苏蝉眨巴着眼睛:“为什么呢?”

  李云东一字一顿,一本正经的说道:“因为他们都是,重口味!”

  李云东这话一说完,旁边的冯娜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她刚笑出声来,立刻便觉得不妥,赶紧捂住了嘴巴,扭头到一边,憋着偷笑,肩膀一耸一耸的。

  李云东皮笑肉不笑的奚落道:“冯娜同学,你居然听懂了?你口味也不轻嘛!”

  冯娜笑得肚子痛,哪里顾得上跟李云东计较。

  苏蝉却一头雾水,她两眼发直,心中不停的琢磨着李云东的话:为什么文人爱菊花就是重口味呢?这是个什么道理?

  冯娜之前的笑声在课堂里面显得十分突兀,讲台上的华老师看着心中很是不爽,他暗道:你这女孩子,怎么上课如此不守规矩?你看你后面那些女生,一个个多乖巧?

  华老师心中不爽,他吟完咏菊诗后,便问道:“同学们有谁知道我刚才吟诵的是谁的诗,叫什么名字啊?”

  这将台下面的学生许多人在不时的偷看李云东和他身旁的美女们,还有一部分人在补觉,一部分人在玩手机,另外一部分在化妆,竟是没几个在听课,一时间这课堂里面静悄悄的,几乎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再加上这首诗本来就比较冷僻偏门,竟没人知道这首诗的出处。

  华老师鼻子里面哼了一声,他暗道:你们这些家伙不认真听课,都不是好学生,看后面那几个认真得一塌糊涂,一看就知道是好学生,她们肯定知道!

  说完,华老师一指后排的小狐狸们,说道:“后排右数第五个学生,你站起来一下。”

  李云东一愣,他回头一看,却见坐在后排右数第五个学生正是狐禅门的一个小狐狸,这个小狐狸先看了看李云东,然后又一头雾水的站起来,满脸茫然的看着老师。

  华老师满脸和蔼的问道:“同学,你知道这首诗的出处吗?”

  这小狐狸心道:我倒是知道,可掌门人之前不让我们说话啊!

  她于是摇了摇头。

  华老师大受打击,他一脸郁闷,又一指她旁边的一个小狐狸:“你呢?你知道吗?”

  另外一个小狐狸也站起来,她见之前自己的师姐没说话,自己当然也不能说话,也做闷葫芦状的摇头。

  华老师心里面这个郁闷呀,他不信邪的又将她们旁边的几个小狐狸一一喊起来,结果个个都是摇头闷葫芦!

  华老师怒了,忍不住喝道:“你们怎么一问三不知?怎么上课的?看你们一个个漂漂亮亮的,怎么脑袋里面都是空荡荡的!”

  小狐狸们心里面这个委屈,暗道:我们不是你的学生啊!我们知道,可掌门人不让说呀!

  华老师在讲台上发雷霆大怒,气得气喘吁吁,苏蝉在台下暗自打抱不平,她心道:这老师,你骂我的同门师姐妹们,岂不是就是相当于在骂我?你骂我不要紧,岂不是转弯抹角的又骂了我的云东?他可是我们掌门人呀,我们被骂,他脸上也无光,不行,我得给云东争这口气!

  苏蝉想到这里,其他什么事情都丢到了九霄云外,她一伸手,大声道:“老师,我知道!”

  李云东一惊,拉了她一把:“喂,别乱说啊。”

  华老师眼见李云东这个动作,顿时喝道:“李云东同学,你自己不说,难道还不让其他同学说么?”

  李云东哭笑不得,他有心想说:她是我女朋友,不是这里的学生啊……

  可他眼见这老师正在气头上,自己说了这句话,指不定又多出什么风波,便又将话给咽了回去。

  华老师一指苏蝉,大声道:“这位同学,你不要怕,站起来大声回答问题。”

  苏蝉见李云东不再阻拦自己,便跳了起来,朗声道:“这首诗出自唐代元稹之手,诗名叫《菊花》!”

  教室里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看着苏蝉,一时间议论纷纷。

  华老师心中一宽:他爷爷的,终于有人知道这首诗的出处了,不容易!

  华老师满脸欣慰,他见苏蝉回答得不假思索,便有心再考考她,又问道:“那你知道,为什么古代文人都爱菊花吗?”

  李云东一听这话,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他张大了嘴巴,暗道:不会吧,有没有这么巧啊?

  苏蝉一听,哈,这不是云东刚才问过的问题吗?

  小丫头喜上眉梢,口直心快,想也不想便大声道:“因为他们都是重口味!!”

  第358章 关于重口味的解释(第二更)

  苏蝉一句话说出来,刹那间整个教室都安静了,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苏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更是两眼发直,太阳穴突突乱跳,李云东更是心中抓狂:他奶奶的,你说得也太快了,我拦都拦不住你啊?

  这种寂静只是一刹的功夫,紧接着教室里面便爆发出一阵惊人的狂笑声,这笑声仿佛平地一声雷,险些把房顶都给掀开。

  苏蝉被众人笑得莫名其妙,满头雾水,她茫然四顾的说道:“我说错了吗?”

  讲台上的华老师强忍着怒气,说道:“这位同学,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上课不要捣乱!”

  苏蝉大声道:“我知道呀,是云东告诉我的呀!”

  说罢,她伸手一指李云东,教室里面的目光齐刷刷的都向李云东看来。

  李云东顿时泪流满面,他心道:小妞啊小妞,认识你这么久,为啥每次来学校你都能给我惹点啥事儿呢?

  苏蝉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可她很快就发现不对了,尤其是当她目光望向李云东的时候,李云东的神情简直恨不得像是要在地上找条地缝钻进去。

  苏蝉心里面咯噔一下,她暗道:坏了,自己该不会又说错话了吧?可,可我是照着云东告诉我说的呀……

  小丫头心里面又是委屈又是不解,她低下头来,怯怯的看了看李云东一眼,又怯怯的看了看四周狂笑的学生们一眼,她脑袋越来越低,到后来像是恨不得要埋进胸口之中去了。

  华老师在讲台上青筋乱跳,他说道:“这位同学,请你坐下。李云东同学,请你站起来。”

  苏蝉哦的一声,怯怯的坐了下来,她又怯怯的看了一眼李云东,只见李云东正一脸欲哭无泪的看着她,低声道:“小妞啊小妞,我被你害惨了啦!”

  苏蝉脑袋压得更低了,她哦了一声,坐在自己位置上,心里面反复嘟囔:我到底错哪儿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笑啊?

  李云东一站起来,教室里面的学生们都大声欢呼了起来,甚至不仅是教室里面的学生,就连走廊外面都站满了学生,他们都是闻讯而来,想一睹李云东风采。

  万幸的是,李云东没有辜负他们,果然有演了一场好戏。

  一时间教室内外的学生们那叫一个群情激动,数不清的脸贴在教室玻璃窗上,数不清的手机被打开了摄像功能,拍着教室里面的一举一动。

  面对如此欢呼,李云东如坐针毡,他干巴巴的笑了笑,对讲台上面色绻椎幕鲜λ档溃骸盎鲜Γ涫怠?br/>

  他话没说完,华老师便大声怒道:“你不要说话,听我说!”

  面对发飙的老师,李云东很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华老师大声道:“我知道你在这个学校是明星学生,但也请你尊重一下我的职业,请尊重一下我的身份!我是老师,你只要在这个课堂上课,你就是我的学生!”

  李云东满脸苦笑,他心道:我哪有不尊重你啊!

  华老师见李云东不开口,他又道:“你刚才不是很能说吗?来来来,到讲台来,你来讲课,我来当学生,好不好?来,尤其是把口味重这个问题讲清楚!”

  说完,他气鼓鼓的走下讲台,站到了讲台下面。

  李云东哭笑不得,他正要说话,却听见教室里面和外面的学生们哄堂大笑了起来,他们一个个鼓噪道:“李云东,我们支持你!”

  这声音喧嚣如同巨浪,吵得险些把人都给淹没了。

  华老师见这些学生们这么起哄,他更生气了,拿着无线麦克风冷笑道:“去,讲清楚,你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不上来,全班考试集体扣成零分!”

  这话一说,学生们顿时一片哗然,尤其是想要这么课学分的学生们,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向李云东,仿佛在看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李云东见自己都被逼进死角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走到讲台上,干咳了一声,说道:“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华老师在下面冷笑着打断他的话说道:“我们不要听误会,我们要听重口味的解释!”

  这些学生们顿时又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个个鼓噪:“我们要听重口味的解释!”

  李云东这个汗流浃背呀,他觉得自己宁愿去面对各大门派的围攻都比眼前这个场景来得好得多!

  李云东擦了一把冷汗,思如电转的说道:“其实呢,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咏菊的诗人有很多,但其中最有名的是陶渊明,他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白居易也写过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的诗句。黄巢也留下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佳句。”

  李云东如数家珍的一个个数着曾经做过菊花诗的诗人,一时间学生们都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