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08章

作品:草样年华(1-3全)|作者:没事找事|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5 02:43:39|下载:草样年华(1-3全)TXT下载
  班里还有好几对也好上了,和我们前后脚,可能都是学习压力太大的缘故,天天看书学习一腔苦闷,想找个知心的人聊聊,怎么才能知心呢,就是先得好上。

  我和韩露已经接过吻了,要是没有高考,不知道我的初吻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始。

  感谢高考!

  和韩露好的这段时间,并没有耽误学习。有时候她跟我接着接着吻,就突然腾出嘴说:“那道题我会算了。”

  我有时候也撤出半截嘴说:“走吧,回家吧,今天还有一套物理一套数学卷子得做呢!”

  我们为了在对方面前更好地表现自己,回家后更加努力地学习了,有一次为了攻克一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我熬到半夜两点,本想第二天在韩露面前炫耀一下,结果还是没做出来。第二天,我一问韩露,她也没做出来,她熬到了三点。

  今天就先写这么多吧,我该背单词了。

  1998年3月31日星期二多云

  班里的这几对好像被发现了。老姜今天上课前,莫名其妙地说,男女同学之间正常来往互相帮助无可厚非,但是别太过头,现在正是紧要关头,除了学习,干一切别的事情日后都会后悔的。她说她对于班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心知肚明,就是不愿意点破,愿大家好自为之。

  也是,老姜能不知道吗。有一对下了课在教室里就亲上了,正好被数学老师撞上,弄得老师一个大红脸。你们就他妈那么干渴吗,非得在教室里,怕人不知道怎么着?去教学楼后面的那块工地干这事儿多好啊,或者出了校门哪儿都行。

  其实从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上,就能看出这人办事儿怎么样。我和韩露的成绩比他们好,这事儿也比他们隐蔽。他们需要进步的地方太多了。

  1998年4月11日星期六雨

  学校给我们高三的放假,让自己在家复习,查缺补漏,过些日子再回学校答疑。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呢,班里已经开始写纪念册了,紧张之余,不失伤感。

  我和韩露也谈过如果没考到一个大学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好在我俩都不想离开北京,即使分在两所学校,也能常见面。我说,到时候我买辆撅屁股骑的那种赛车,天天去找她。她说不用天天去,她隔三差五地也得找我几趟。

  我俩都对未来满怀憧憬。听说上了大学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谈恋爱了,我可不想再偷偷摸摸地了,前天送韩露回家,在路口撞上她爸了,幸亏当时她眼尖,赶紧松开我的手,让我躲在一辆三轮车后面,才没被她爸发现。

  还好再过九十多天。我俩就不用躲躲藏藏了。

  1998年8月5日星期三阴雨

  高考通知书发下来了。我居然考上北x大了,韩露没考好,上了上海一专科,真他妈的!

  本来我挺高兴的,但是她天天哭,我也高兴不起来了。

  我妈开始给我准备上大学用的东西了,韩露她妈在给她托关系找门子,看看能不能不去上海,随便在北京找个学校上。

  这事儿就怨韩露。非往志愿表最后那个志愿栏里填个上海的大学,让她改了她还不听,说肯定能考上前面那些志愿。现在后悔了。

  一会儿我还得去她家安慰她,她爸她妈上班了,她可别想不开。

  1998年8月18日星期四晴

  我和韩露分手了,她提出来的,理由是我们将分散在两地。无法联络感情。

  其实方法还是很多的,写信、打电话都可以。虽然打电话贵了点儿。但是一个月打几次也可以,而且她五一、十一、寒暑假还会回北京,可以见面。我觉得让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更主要原因是她没考好,失落,不愿面对现实。这个暑假,我就没干别的,天天劝她,越劝越哭,后来她开始躲着我了。

  今天,她约我出来,提出分手,中午在麦当劳吃的巨无霸,就当是分手饭了。

  我知道我再说什么也是白费。让她自己冷静冷静吧。

  1998年8月29日星期一阴转雨

  我让韩露冷静的后果是。她更坚信了要分手。女人啊,真钻牛角尖。

  考不好怎么了。生活还得继续啊,至于为这事儿家破人亡吗?

  不过我还有一点猜疑,她借没考好为借口,其实早就想和我分手了,之前跟我在一起也是为了能督促学习和释放压力。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在分析为什么我会和韩露好的时候,我的潜意识里竟然是这么想的,而且我乐于接受分手的决定。

  什么是爱,我还真不懂。

  1998年8月29日星期一晴

  韩露和她父母去上海的大学报到了,我没有送她,她也没让。

  说完“一帆风顺”我们就挂了电话。

  我也该准备迎接新生活了。

  1998年9月5日星期六晴

  开学了,到了新环境,见到了新同学和新老师。我是倒数第二的成绩考进来的,好些同学都是奔着清华北大去的,落榜了才被这接收。看来在这我想在学习上出人头地是没可能了。不过我上大学也不是为了来学什么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来这干什么。

  听说大学里管得松,这回我该好好玩玩了。

  校园里到处都是拉着手走的情侣,老师看见也不管,但郁闷的是,班里就两个女生,看来只能从外系找了。报志愿前真应该先考察一下哪个系的女生多。

  1998年10月12日星期一阴

  军训和十一长假都结束了,回到学校里正式上课了。

  今天《理论力学》讲的都是什么他妈玩意儿啊,没意思,不想听。

  都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我看是扯淡,高数作业我光抄就抄了一个多小时,马上就要熄灯了,理论力学的作业还没抄呢,妈的!

  早知道上大学还这么累,高中那三年我就不那么累了,混个高中毕业证,找个班上就得了。

  看完,周舟合上日记本,倒了一杯水喝。

  可以看出,那时的邱飞头脑简单,是一个还算靠谱的少年。日记的字迹是周舟熟悉的,最后一篇日记是1998年秋天写的,再过半年,到了1999年春天的时候,邱飞就认识周舟了,两人天天在一起,这可能是这本日记没能继续写下去的原因。

  屋里亮着黄色的灯,周舟坐在桌前,打开收音机。闭上眼睛养神,电台放着歌,《我们都是好孩子》:

  推开窗看天边白色的鸟

  想起你薄荷味的笑

  那时你在操场上奔跑

  大声喊我爱你你知不知道

  那时我们什么都不怕

  看咖啡色夕阳又要落下

  你说要一直爱一直好

  就这样永远不分开

  我们都是好孩子

  异想天开的孩子

  相信爱可以永远啊

  我们都是好孩子

  周舟给邱飞妈拨了电话,安慰她:“阿姨,您放心,邱飞不会有事儿,他是个心里有数的人。”

  下载

  邱飞妈还是不安,说:“日记里面提到一个叫韩露的女生。我们都不知道邱飞上学的时候还和这个女生好过,他不会去找韩露去了吧?”

  周舟说:“应该不会,我估计他只想一个人安静地生活一段。”

  到了晚上,邱飞有时候会把一天的感受记在手机上,然后随便输入一个陌生号码,短信发给他。下面是邱飞发的一些短信。

  这是我第一次在路上。

  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要经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吃奶、第一次尿床、第一次考试不及格(有些人没有这一项)、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梦遗或月经,第一次失眠、第一次看毛片儿、第一次拉异性的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做*爱、第一次拿工资、第一次结婚、第一次为人父母、第一次换尿布、第一次婚外恋。最后是第一次死亡。

  梦的作用,美化现实。

  不能以梦为马,那就以梦为拐。

  没有梦,走路可能会有些晃悠。

  恍惚之间,对所发生的事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经历过,正在发生的场景与头脑中的印象完全吻合。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天气都一模一样。但对接下来应该发生什么并不知道,可下面再发生的事情仍和头脑中的印象如出一撤。

  还有时候会郁闷。不想郁闷,可是做不到,年龄到这儿了。

  就像到了岁数要长青春痘。

  青春痘是长在肉体上的脓包,可以挤破,郁闷却是长在精神上的脓包,永远挤不破,因为触摸不到它。我不知道为什么而郁闷。

  回头看,自己走了不少弯路,当初特想一步到位,但不可能,吃八个馒头才能饱的人直接吃第八个馒头是饱不了的。

  今天听俩小孩互吹牛兄真够傻的。

  我那时候也这样过。自我感觉特牛x,除了过不了考试。哪怕交给我一个国家我都能管好,能让它繁荣富强,自由民主。

  现在,我发现连自己都管不好了。

  人的一生,注定要被动地活着,每个人的出生都并非自己的主观意愿。

  所以,自由是全人类的追求。

  现实和梦里我都无法勇敢起来,站在悬崖边,不敢跳。

  梦里偶尔有几次从悬崖上掉下来,也是失足,不是自己跳的。

  难道我连梦都战胜不了吗?

  理想,就是闲着没事儿干,挖了一坑儿,自己一不小心掉了进去。

  拼命挠持儿(北京话,请不要改),想爬出来,可越抓,坑越大,陷得越深。

  要么坐以待毙,要么继续挖,把地球挖穿,从另一端掉出来。

  在火车上听一个喝多了的北京中年男人讲他年轻的时候有多牛x,我听着烦,睡了。旁边的人为了不得罪这个醉鬼,还要强颜欢笑,以显示他的谈话多么生动、风趣。

  千万不要给比你年轻的人回忆过去有多美好,这会很丢人的。

  现象的后面是本质,本质的后面是什么?

  在生活面前

  我永远是个差生

  得不到正确答案

  这些短信,一般都收不到回复。

  所以,邱飞觉得,要么是他不正常,要么是这个社会不正常。

  周舟妈并不知道邱飞突然消失,还让周舟带他回来吃饭。周舟撒了一个谎,说邱飞出差了,还帮着邱飞骗她妈,说第二次没领成证,是自己公司突然有事儿赶过去了。

  周舟妈说:“领完证再去上班啊,也耽误不了多少事儿。”

  周舟说:“那天是急活儿。”

  周舟妈说:“那再给你们选个日子吧。”

  周舟说:“等他出差回来再说,先甭急。”

  周舟妈说:“出趟差几天不就回来了吗?”

  周舟说:“这次事儿多,什么时候回来不一定。”

  正文 第九章

  邱飞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杨阳的电影开机了,拍摄场景全在北京。剧本里一共有两个女人的角色,丁小乐演女二号。

  投资的老板对杨阳说:“女二号给你女朋友演,女一号让我女朋友演。”

  不知道老板从哪儿找了这么一个女的,没拍过东西,也没上过艺术院校,就是长得风骚点儿。

  杨阳说:“女一号最好还是找个有点儿名气的人来演,要不然没票房。”

  老板说:“她演完不就有名气了吗?”

  杨阳说:“但是这部片子人家还不知道她,不会买票进电影院的。”

  老板说:“没事儿,我不求票房大卖,只想找个演员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