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部分阅读

作品:上帝的指纹|作者:黑骑士cv|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14:55:23|下载:上帝的指纹TXT下载
  铺囟ㄆし舭尊成烊螅は铝糇乓荤赋ず印aa硪辉蛏窕鞍阉稳菸ㄆし舭拙坏哪凶樱聿目啵钔房砉悖笱劬Γね贩3成闲钭乓荤概艿拇蠛印a佟;褂幸桓龃蛋芽铺囟枋龀桑

  神秘的人物……皮肤白皙,体格健壮,额头宽阔,眼神圆大,胡子又浓又长。他身上穿着一袭曳地的白长袍。他谴责杀人祭神的制度,主张用鲜花素果供奉神祗。百姓管他叫〃和平之神〃……据说,别人请他对战争发表意见时,他立刻伸出两根手指塞住耳朵2。

  根据一则特别引人注意的中美洲神话,〃睿智的导师〃奎札科特尔:

  搭乘一艘无桨小船渡海而来。他是一位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的白人,教导百姓用火来烹调食物。他为百姓建造房屋,提倡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那时的人喜欢吵架,他就劝导他们敦亲睦邻,和谐相处3。

  维拉科查的墨西哥孪生兄弟

  读者想必记得,维拉科查周游安第斯山区时,一路上曾经使用过好几个不同的化名和外号。奎札科特尔也不例外。在中美洲部分地区,尤其在奎契族(quiche)玛雅人部落中,他被称为古库玛兹(gucumatz)。在其他地区,例如奇真伊札古城,人们管他叫库库尔坎(kukulkan)。把这两个名字翻译成英文,我们发现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同:身上长着翎毛(或羽毛)的蛇——plumed(or feathered)serpent。而这也就是〃奎札科特尔〃这个名字的意义4。

  中美洲还有一些神祗(尤其在玛雅人部落),身分跟奎札科特尔紧紧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位是伟大的导师佛丹(votan)。传说中,他的皮肤也非常白皙,脸上蓄着胡子,身上穿着长袍。他的名字究竟蕴含什么意义,学界至今犹未有定论——不过,他的图徽却跟奎札科特尔一模一样,也是一条蛇。跟奎和科特尔关系密切的另一位神祗是玛雅人的药神——身穿长袍、脸蓄胡子的伊萨玛纳闷(zamara),而他的图徽也是一条响尾蛇。

  研究中美洲文化的学者都同意,上述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事实: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期间,西班牙史学家搜集的墨西哥神话和传统,由于长久以来口耳相传,已经变得混淆不清。然而,这些东拼西凑的传说背后,毕竟隐藏着一个坚实的历史真相。首屈一指的玛雅文化学者西凡纽士·莫尔礼(sylvanus grlsbsp;玛雅人尊奉的大神,〃羽毛蛇〃库库尔坎,相当于阿兹特克人奉祀的光明、学术暨文化之神奎札科特尔。在玛雅众神中,他被视为伟大的组织家、城市的建立者、法律之父和历法专家。他的个性和一生事迹充满〃人〃的色彩,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相信,他极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以法律学识和组织能力造福社会,死后深受百姓追思,逐渐被尊奉为神5。

  所有的传说都明确地指出,奎札科特尔/库库尔坎/古库玛兹/佛丹/伊萨玛纳当初是从远方(渡过〃东海〃)来到中美洲,然后又伤心地离开,扬帆远去,返回他来自的地方。传说中,他曾对百姓庄重地许下诺言: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维拉科查不也作过同样的承诺吗?这难道只是纯粹的巧合?读者想必也记得,在安第斯山区流传的神话中,维拉科查的离去是一项神迹——他踩着波浪消失在太平洋中。奎札科特尔离开墨西哥的过程也充满神秘色彩,据说,他是搭乘一艘〃群蛇交织成的筏子〃离去的6。

  基本上,我赞同学者莫尔礼的说法,在玛雅和墨西哥神话背后探寻一个历史事实。这些传说似乎显示,皮肤白皙、满脸胡须的外乡人奎札科特尔(或库库尔坎,或其他名字)并非特指某一个人,而是代表好几个人。他们来自相同的地方,属于同一个非印第安种族(皮肤白皙,满脸胡须等等)。我们做出这样的推断,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些神祗关系密切,拥有相同的蛇形图徽,显然是属于同一个〃家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许多墨西哥和玛雅传说都明确地提到,奎札科特尔/库库尔坎/伊萨玛纳来到墨西哥时,身边带着一群〃随从〃或〃助手〃。

  例如,古代玛雅宗族典籍《奇兰巴兰之书》(books of chil am balam)的一些神话就提到:〃犹加敦半岛的最早居民是’蛇神的子民’。〃他们乘船从东方渡海而来。这群人的领袖是〃东方的蛇神〃伊萨玛纳。据说,他医术精湛,只消用手触摸,病人就会豁然而愈,甚至连已经断气的人都能复活7。

  另一个传说则指出:〃库库尔坎带着19个伙伴前来,其中两个伙伴是鱼神,其他两位是五谷之神,另一位是雷神……他们在犹加敦居留10年。库库尔坎制定公正明智的法律,然后扬帆而去,消失在日出的地方……〃8

  根据西班牙编史家拉斯·卡萨斯(las casas)的记载:〃当地土著传说,远古时代,库库尔坎率领20个手下来到墨西哥……他们身穿长袍,脚趿凉鞋,脸上蓄着很长的胡须,头上不戴帽子……库库尔坎劝导百姓和睦相处,建设家园……〃9

  另一位西班牙编史家胡安·迪托克玛达,记录一则非常特别的古老传说,提到那群追随奎和科特尔来到墨西哥,相貌十分威严的外乡人:

  这些男子身材挺拔,举止优雅,穿着体面的亚麻布黑长袍,敞开胸口,没有披肩,领子开得很低,短袖子只遮住上臂……他们都是奎札科特尔的门徒,学识渊博,精通各种技艺10。

  奎札科特尔仿佛是维拉科查从小失散的孪生兄弟。就像那位皮肤白皙、满脸胡须的安第斯山神祗,奎札科特尔把各种技艺和知识引进墨西哥,为当地百姓创造文明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一个文化上的黄金时代。传说中,他教导中美洲土著使用文字,替他们制定历法,把建筑知识和石砌技术的奥秘传授给他们。百姓尊他为数学、冶金学和天文学之父。据说,他曾经〃测绘整个地球〃。他改善当地的农耕,提高生产;当地百姓传说,玉蜀黍——古代中美洲地区人民的主食——就是他发现并且加以推广的。身为医生和药师,他奖励医疗事业,赞助占星艺术,〃向老百姓揭露植物中隐藏的奥秘〃。此外,他远被中美洲土著尊奉为法律的制定者、工匠的保护者、一切艺术的赞助人。

  这样一个温文儒雅、深具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不能容忍他在墨西哥看到的邪恶祭典;掌权后,他立刻下令禁止杀人祭神。他离开墨西哥后,当地土著又恢复这种充满血腥的仪式,而且变本加厉。尽管如此,连中美洲历史上最热衷杀人祭神的阿兹特克人,也对〃奎札科特尔时代〃充满怀念和向往。阿兹特克部落流传的一个故事提到:〃他是一位导师,劝诫百姓切莫伤害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他晓谕百姓,祭典不应杀人,应以鸟雀和蝴蝶取代人为祭品。〃

  正邪大决斗

  奎札科特尔为什么要离开?到底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流传在墨西哥的故事,为这两个问题提供了答案:一个名为〃泰兹喀提波卡〃(tezcatipocaca,意为〃冒烟的镜子〃)的邪神,推翻〃羽毛蛇〃奎札科特尔的仁政,结束他的开明统治。泰兹喀提波卡要求恢复杀人的祭典。于是,正、邪两种势力在古代墨西哥展开惊天动地的大决斗,最后,邪恶的一方赢了……

  这场大决斗的舞台,据说是在今天名为图拉(tula)的地方。图拉这个城市,其实并不特别古老——历史不超过1000年——但是,环绕着它的神话和传说却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史前时代,此地名为托央(tollan)。所有的传说都同意,就在托央这个地方,泰兹喀提波卡打败了奎札科特尔,迫使他离开墨西哥。

  火蛇

  ●墨西哥伊达戈省(hidalgo province)图拉市(tula)

  我坐在一座金字塔上,这个古迹被草率地命名为〃金字塔二号〃(pyramidb),顶端方正平坦。晌午的艳阳从蔚蓝的天空直直洒落下来。我朝向南方,四下眺望。

  金字塔底部,东边和北边的石壁上,画着美洲虎和兀鹰吞噬人心的图像。在我身后,一排耸立着4根石柱和4尊面目狰狞、身高九英尺的花岗岩雕像。犹未挖掘完成的〃金字塔三号〃(pyramid c)蹲伏在我在前方的地面上。它是一座长满仙人掌的土墩,大约4o英尺高。还有好几座土墩矗立在远处,等待考古学家开挖。我右边是一座球场。古时候,在这个1字形竞技场上,经常举行古罗马式的血腥格斗游戏。两队选手——有时仅仅是两名勇士——互相搏斗,争夺一只橡皮球;输的一方被砍头。

  伫立在我身后平台上的四尊雕像,浑身散发出阴森森的气息。我站起身来,仔细瞧瞧他们。雕刻家赋予他们一张严酷的脸孔、一只鹰钩鼻和一双空洞的眼眸,使他们看起来格外冷漠无情。然而,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他们那些狰狞可怖的脸孔,而是他们手里紧紧握着的器物。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并不真的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不过他们还是做了一些臆测。现在一般学者都认为,雕像右手握的是当地土著称为〃阿特尔一阿特尔〃(atatl)的标枪投掷器,左手拿的则是〃标枪或箭和檀香袋〃11。事实上,雕像手中的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标枪投掷器、标枪、箭或檀香袋。

  读者不妨瞧瞧我的伙伴桑莎拍摄的照片,然后自行判断,雕像手中的器物究竟是什么东西。我自己在观览这些器物时,倒是觉得它们原本是金属做的某一种器械。右手的东西,仿佛从刀鞘或刀柄伸出来,看来像是一种菱形的兵刃,下端的刀锋弯曲。左手的东西则可能是某种工具或武器。

  我记得,有些传说提到,古代墨西哥的神祗都把〃火蛇〃(xiuhcoatl)当作武器13。这种兵刃显然会喷射出火光,穿透人体。图拉城金字塔雕像手里握着的器物莫非就是〃火蛇〃?而〃火蛇〃究竟是什么呢?

  不管这些玩意是什么,它们看起来倒像高科技产品,而且,在某些方面让人联想起帝华纳科古城卡拉萨萨雅广场上的雕像手中的神秘器物。

  冒烟镜子

  我和桑莎特地前来图拉/托央城一游,因为这个地方跟奎札科特尔和他的死敌——浑名〃冒烟镜子〃的泰兹喀提波卡——关系十分密切。传说中的泰兹喀提波卡既年轻又拥有无边的法力,但他代表的却是黑暗邪恶的势力,而他的图腾是一只尊贵的美洲虎。他〃倏忽出没,冷酷无情,有时如同一道阴影飞闪过人们眼前,有时则化身为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14。在中美洲神话中,他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怒目而视的骷髅头。据说,他拥有一个神秘的法宝〃冒烟镜子〃;通过这面魔镜,他可以躲在远处窥伺人类和神祗的活动。学者推测,它可能是一种占卜用的黑曜石水晶球:〃对墨西哥人而言,黑曜石具有特殊的神性,祭司使用的法刀就是用黑曜石打造成的……伯纳尔·狄雅兹(bernaldiaz,西班牙编史家)提到,墨西哥人管这种石头叫’泰兹喀’(tezcat)。黑曜石打磨成的镜子,被巫师用来当作占卜的器具。〃15

  传说中,代表黑暗和淫邪势力的泰兹喀提波卡,和光明之神奎札科特尔展开殊死决斗。在漫长的征战过程中,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互有胜负。当这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斗宣告结束时,邪恶战胜正义,奎札科特尔被逐出托央地区。此后,在泰兹喀提波卡的邪教影响下,杀人祭神的旧俗又在中美洲各地死灰复燃。

  上文提到,传说中,奎札科特尔战败后逃到海边,搭乘一艘〃蛇筏〃离去。根据一则传说的记述:〃他把他那栋用银子和贝壳装饰的房屋烧毁,将财宝全都埋藏起来,然后在化身成一群鸟儿的随从引导下,扬帆而去,消失在东海中。〃16

  这场凄凉感人的诀别,据说发生在科札科洛斯(coatza.coalos),而这个地名的意思正是〃蛇神的避难所〃17。临别时,奎札科特尔向追随他的百姓许诺:总有一天他会回来,推翻泰兹喀提波卡的邪教政权,开展一个新的时代——那时,诸神将不再享用人血,改而接受〃鲜花素果的祭品〃18。

  注释:

  1胡安·迪托克玛达《印第安王朝》,第1卷,引述于康丝丹·欧文《白神与石脸》,37~38页。juan de torquemada;monarchichia idiana,vol ume l,constanceirwin;fair gods and sone faces;w。h.alien,london,1964,pp.37…8.

  2《古代北美洲》,268页,引述于《亚特兰提斯:洪水前的世界》,165页。

  3《墨西哥与中美洲神话》,161页。

  4尼格尔·戴维斯《墨西哥古代王国》,152页。nigei davis,the ancientkingdoms of mexico,penguin books,london;1990,p.152.亦请参阅玛丽·米勒与卡尔·陶比《古代墨西哥和玛雅人的神祇与象征》,141~142页。mary miller andkarl taube,the gods and symbols of ancient mexico and the maya,thames &hudson,l0ndon,1993,pp.141…2.

  5西凡纽士·格里斯沃德·莫尔礼著,艾瑞克·汤普森序《玛雅象形文字研究导论》,16~17页。sylvanus gri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mayahieroglyphs(introduction by eric s.thompson),dover publications lnc,nebsp;6《白神与石脸》,62页。

  7《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347页。

  8《拉路斯最新神话百科全书》,439页。necyciopaedia ofmythology,paul hamlgn,iondon,1989,p.439.

  9詹姆士·拜札《神王与巨人》,209页。jsmes bailey,the god-kings andthe titans,h0dder and stoughton,london,1972,p.206.

  10《白神与石睑》,37~38页。

  11《神王与巨人》,57页。

  12《墨西哥》.194~195页。mexico,l0nely pl publications,hawthorne;australia,1992;pp。194-5.

  13《古代墨西哥和玛雅人的神祇与象征》,185、188~189页。

  14《拉路斯最新神话百科全书》,437页。

  15刘易斯·史宾斯《墨西哥的魔法与秘术》,sl页。leagrtand mysteres of mexico,rider,london,1922,p.sl.

  16《拉路斯最新神话百科全书》,437页。

  17《白神与石脸》,139~140页。

  18《羽毛蛇与十字架》,35、66页。

  第15章 墨西哥的通天塔

  我们开车从图拉出发,朝向东南方行驶,沿着一连串杂乱无章的高速公路,穿过首都墨西哥城(mexico city)郊外那一片迷濛呛人的污浊空气,然后一路攀升,进入松林遍布的山陵,经过白雪皑皑的烟峰火山(popocatepetl),行驶在田野中一条浓荫夹道的公路上。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卓鲁拉瞩(holula)。这个死气沉沉的小镇,人口虽然只有1。1万,市中心却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我们往东行驶,穿过狭窄的街道,越过一条铁路,把车子停在印第安人称为〃特拉契哇泰泊特尔〃(tlahchiualtepetl)的〃人造山〃阴影下。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瞻仰这个古迹的风采。

  这座巨型建筑物,号称古代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工程计划之一。它一度是奉祀和平之神奎札科特尔的圣殿,如今却被天主教占据,在其上兴建一栋装饰华丽的教堂。这座古建筑的地基占地45英亩,高210英尺,在规模上超过埃及的大金字塔3倍。在岁月的侵蚀下,尽管轮廓已经变得模糊,周边也长满野草,但依稀可以看出,它原本是一座宏伟、庄严的古巴比伦式宝塔(ziggurat),拥有四道整齐峭直的〃阶梯〃,直达云霄。宝塔的底部,每一边几乎长达半公里。虽然饱受践踏凌辱,但这座古建筑仍旧保持它的尊贵和美。

  蒙尘的古迹并不会永远保持缄默。有时候它会向世人倾诉。这会儿站在宝塔下,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心声。当〃征服者〃柯特兹(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铲除一个文化,如同一个路人随手拆下路边一朵白日葵〃时1,这座宝塔目睹墨西哥人民遭受的身心创伤和屈辱。当时的卓鲁拉城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圣地,拥有10万人口。为了彻底消灭墨西哥的古老传统和生活方式,征服者挖空心思,想尽办法糟踏奎札科特尔的圣殿。这帮人最后想出一个伎俩:把矗立在宝塔顶端的圣殿整个砸掉,在原址建造一间教堂。

  柯特兹和他的手下不过是一小撮人,而卓鲁拉城却有10万居民。然而,当这支西班牙军队开拔进卓鲁拉城时,他们却拥有一个重大的战略优势:这群皮肤白晳、满脸胡须、身披铠甲的外乡人,在墨西哥土著看来,简直就是古老传说所预言的天兵神将——当初〃羽毛蛇神〃奎札科特尔离开时,曾经向百姓许诺,总有一天他会带着徒众〃渡过东海〃,回到墨西哥2。

  在这种期待心里下,纯真老实的卓鲁拉居民竟然让西班牙军队攀登上宝塔的阶梯,进入神殿的正院。在这儿,一群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轮番唱戏,演奏各种乐器,欢迎远来的贵宾。仆役穿梭酒席间,端来一盘盘面包和精心烹调的菜肴。

  一位西班牙编史家目睹事件的过程。根据他的记载,全城百姓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少,齐聚神殿前,〃身上并未携带任何武器,脸上挂着欢欣的笑容,争相挤进神殿大门,准备聆听白人贵宾的演讲〃。西班牙人利用镇民们的纯真无知,趁机关闭和封锁神殿所有入口,然后出其不意拔出佩剑,刺杀热诚招待他们的主人3。在这一场血腥屠杀中,总共有6000人被杀4。西班牙人的残暴野蛮,比起举行杀人祭神仪式的阿兹特克人实在不遑多让。〃卓鲁拉镇民措手不及。他们身上并未携带刀箭和盾牌,无从抵抗西班牙人。就这样,他们一个个糊里糊涂送了命。他们上了西班牙人的当,成了冤死鬼〃。5

  具讽刺意味的是,征服秘鲁和墨西哥的西班牙军队,都受益于土著间流传的神话:一位皮肤白哲、满脸胡须的神祗总有一天会回来。如果这位神祗是一个被神化的凡人,那么,他必定是一个文明的、正派的人物,或者,更精确地说,两个背景相似的人物,一个在墨西哥活动,成为后来的神祗〃奎札科特尔〃,另一位出现在秘鲁,成为〃维拉科查神〃。入侵的西班牙人,在相貌上酷似这两位早他们来到美洲的白人,这使得他们征服美洲的计划进行得格外顺畅。然而,跟这两位仁慈、睿智的先辈不同的是,征服安第斯山区的皮泽洛将军,和蹂躏中美洲的柯特兹将军却是两只饿狼。一路挥军进击,他们张开血盆大口,吞噬落入他们手中的土地、人民和文化。他们几乎摧毁了一切……

  文化大浩劫

  眼睛被无知、偏见和贪婪蒙蔽的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时,一举摧毁了人类祖先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由于他们的愚蠢,人类的后代子孙再也无法真切了解崛起于中美洲,一度十分昌盛辉煌的文明。

  譬如,供奉在米兹特克族(mixtec)印第安人的都城亚契奥特兰(achiotlan)圣殿内的那个发光〃神像〃,到底是什么来历呢?通过16世纪一位目击者伯哥亚神父(father burhoa)的记载,我们才知道当时确实有这么一种稀世之珍:

  这个东西价值连城。它是一颗绿宝石,大小相当于一只番椒,上面精工镌刻着一只小鸟儿,和一条盘蜷着身子伺机展开攻击的小蛇。这颗宝石十分晶莹,透明得能够从内部发射出光芒,有如炮火一般明亮。这是一件非常古老的珠宝,现在已经没有人晓得它的来源,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会被供奉在神殿内,受老百姓膜拜5。

  今天,如果我们有机会检视这类〃非常古老〃的宝石,我们会探究出什么秘密来呢?它究竟有多古老?我们永远找不到答案,因为天主教会派到亚契奥特兰城的第一位传教士贝尼多神父(fr benito),从印第安人手中抢走了这件珠宝:〃有个西班牙人出价3000金币收购这颗宝石,但神父拒绝了。神父把整颗宝石碾碎,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和水一块搅拌,倒在地上,用脚狠狠践踏……〃7

  阿兹特克皇帝蒙特祖玛(montezuma)致赠西班牙统帅柯特兹的两件礼物,是极为珍贵的墨西哥历史文物,但落入莽夫手里,也难免遭逢同样的噩运。这两件礼物是圆形的日历,大小相当于车辆,一个用白银打造,一个用纯金铸成,上面都镌刻着美丽的象形文字,蕴含珍贵的历史资料。柯特兹将军接下礼物后当场下令把它熔化,铸成金块和银锭3。

  在中美洲各地,一些人四处搜括历史文物,将它们堆集在一块,放一把火烧掉。他们以这种方式,有系统地消灭印第安人的古老文化和知识。例如,1562年7月,在曼尼城(maul,位于今天犹加敦半岛美里达市〔merida)南郊)市中心广场上,狄亚哥·迪兰达(fr diego de landa)亲手烧毁成千上万的玛雅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书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同时,他也砸碎了无数神像和神坛——根据他的说法,这些东西都是〃魔鬼的玩意儿,用来欺骗印第安人,……〃9他还在别的城市干过焚书砸神像的事。据他自己招认:

  我们搜查到大批书籍(全都用印第安人的文字写成)。由于书中记载的全是迷信的玩意儿和魔鬼的谎言,我们干脆放一把火把它们烧掉。当地土著眼睁睁在旁观看,心痛极了,难过极了110。

  心痛的岂只是〃土著〃!任何想探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真相的人,不管活在什么时代,都会为这场文化大浩劫感到心痛。

  参与西班牙占领军铲除中美洲传统文化行动的还有很多〃神职人员〃,其中有些人的作风,比起狄亚哥·迪兰达还要残酷无情,还要有〃效率〃。这伙人中,声名最狼藉的要算是墨西哥人胡安·迪祖玛拉嘉(juan de zumarraga);据他自己招认,任内他总共砸毁2万尊印第安神像和500间印第安神庙。1530年11月,他把已经皈依天主教的一位阿兹特克贵族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罪名是:私下膜拜印第安人的〃雨神〃。不久之后,他又在德兹科科城(texcoco)市集广场上生起一堆大火,将过去11年西班牙占领军从阿兹特克人手中掠夺的珍贵文物,诸如天文资料、绘画、手稿和象形文字书卷,一古脑儿烧得干干净净11。随着上升的火焰和四下飞扬的灰烬,我们对中美洲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也从此化为乌有。

  古代中美洲各民族留下的文字记录,今天幸存的究竟有多少呢?答案是:由于古代一些西班牙人的暴行,留存到今天的抄本和书卷,数量不到二十。

  据说,那帮人烧毁的文件,有许多记载着〃远古的历史〃。

  究竟是怎么样的历史呢?其中包含什么秘密呢?

  巨人与高塔传说

  就在焚书行动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有些西班牙人已经开始领悟:〃一个真正伟大的文明,曾经存在于阿兹特克人之前的墨西哥。〃12说来诡异,最早醒悟的就是那位烧书烧得最起劲的狄亚哥·迪兰达。显然,在曼尼城演出一场公开烧书的表演之后,他的心灵经历过一番〃大彻大悟〃。垂暮之年,他痛下决心,全力搜集犹加敦半岛上著的神话和口传历史,以挽求他曾不遗余力摧毁的古代文化和智慧。

  圣芳济修会的修道士伯纳狄诺·迪萨哈冈(bernardino de sahagun)是一位编史家;他记载的中美洲历史和传说使我们获益良多。据说,这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四处寻访印第安耆老,央求他们使用阿兹特克象形文字,就记忆所及,写下阿兹特克族的历史、宗教和传说〃3。他将历年搜罗的古代墨西哥人种、神话、社会和历史资料汇编成一部12卷的巨著。问世后,这部著作却遭西班牙当局查禁。所幸有一份抄本流传下来,虽然并不完整。

  另一位圣芳济修士狄亚哥·迪杜兰(diego de duran)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搜集本土神话和传说,试图挽回已经沦丧的古代文化和知识。1585年,他造访卓鲁拉城。其时,墨西哥社会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在卓鲁拉城,狄亚哥修上访问一位据说年纪超过100岁的老者,听他诉说当初兴建宝塔的故事:

  起初,太阳的光还没被创造出来,卓鲁拉这个地方一片黑暗混炖。大地平坦辽阔,没有山丘;整个平原被水环绕,没有树,也没有生灵。太阳和光从东方升起之后,世界上立刻出现一群畸形的巨人,占据所有土地。他们爱上美丽的太阳和光,决定建造一座塔;这座塔非常高,塔顶碰触到天堂。他们搜集建筑材料,接着又找到一种黏性很强的泥巴和沥青,立刻开始动手建造高塔……这座塔终于建到最大的高度,塔顶碰触到天堂。天堂之主非常生气,就对天上的居民说:〃你们有没有看到,地上的凡人被太阳的光和美色迷住,建造一座狂傲的高塔,直通到我们这儿来。你们去教训他们,不要让这些凡夫俗子混进天堂,跟我们生活在一块。〃于是,天上的居民纷纷出击,有如闪电一般;他们摧毁了高塔,把造塔的人驱散到世界各地14。

  中美洲的这个传说,跟基督教《圣经》讲述的巴别塔(tobsp;中美洲的高塔传说和中东地区的巴别塔故事之间关系显然非常密切。两者的共同点显而易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间的重大差异。当然,东、西方两个故事之所以有这些共同点,也许是因为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已经有过接触,但未被历史所记载。有一个理论,倒是可以同时解释两个故事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高塔传说的两个版本,源自一个共同的、极为古老的祖先,尔后数干年间各自演变发展,形成现在的样子。到底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永恒的建筑物

  《圣经·创世纪》讲述的〃通天之塔〃故事是这样的: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近南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到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15。

  这段经文最让我感兴趣的一节是:巴别塔的建造者声称,他们所以要建造一座永恒的建筑物,为的是让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即使他们的文明和语言被遗忘。卓鲁拉高塔的建造者,是否也有相同的动机呢?

  根据考古学家推算,在墨西哥,只有少数几座古建筑物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卓鲁拉城绝对是其中的一座。没有人能够确定,它的城垛究竟是在多古远的时代开始兴建的。有迹象显示,这座城于公元前300年开始积极扩充和发展时,一些古老的建筑物早就存在了好几千年;在它们的遗址上,现在矗立着宏伟的奎札科特尔宝塔。

  考古界以往的一些发现足以证明:一个极为古老的文明所留下的遗迹,目前仍隐藏在中美洲各地,等待考古学家挖掘、例如,墨西哥城大学校园南边,连接着都和奎纳瓦卡市(cuernaca)的公路旁,矗立着一座圆形的阶梯金字塔,结构十分繁复,具有四道走廊和一道主梯。1920年代,这座金字塔的一部分遗迹被考古学家从火山熔岩中挖掘出来。一群地质学家接受邀请来到现场,帮助鉴定这些熔岩的年代。出乎大家意料,经过详细检验,他们竟然做出这样的结论:这场将金字塔三面全部掩埋(接着又将周围60平方英里的土地覆盖)的火山爆发,肯定是发生在〃至少7000年以前〃16。

  这项地质证据却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刻意忽视,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在那么古远的时代,墨西哥就已经存在一个具有建造金字塔能力的文明。值得一提的是,替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al s0ciety)挖掘这个古迹的美国考古学家拜伦·康明斯(byron cummings),面对这座金字塔上方和下部区隔分明的层级结构(包括火山爆发前和之后完成的),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这是美洲大陆上发现的最古老神庙。〃他推算的日期甚至比地质学家鉴定的还要古远。他斩钉截铁地指出:〃这座神庙在8500年前左右沦为废墟。〃17

  层层叠叠的金字塔

  进入卓鲁拉金字塔内部,感觉上,真的就像钻进一座人造山丘似的。里面的隧道(总长度超过6英里)并不古老——从1931年到1966年经费枯竭为止,好几队考古学家在金字塔内部卖力挖掘,留下了这些隧道。可是,不知怎的,这一条条狭窄、低矮的地下回廊却感染上周围建筑物的古旧气息,既潮湿又沁凉,阴森森令人毛骨悚然。

  在一支手电筒引导下,我们一步一步走进金字塔深处。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文物断定,这座金字塔并不是某一个朝代的产物(这点跟埃及基沙地区的金字塔不同),而是经过极为漫长的一段时间——根据保守估计,至少2000年左右——逐步兴建完成的。换句话说,它是一项集体工程计划,由许多世代的劳工合力完成。参与者来自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包括奥梅克、泰奥提华坎(teotihuacan)、图特克门(toltec)、萨波特克(zapotec)、米兹特克、卓鲁拉和阿兹特克等先后崛起墨西哥的民族。从史前开始,这些文化都曾经影响到卓普拉这座古城18。

  虽然我们无从断定究竟谁才是这座金字塔的起造者,但是,考古学家已经确认,最早的工程包括一座圆锥形的高耸金字塔,形状如同一个底部朝天的水桶,顶端平坦,建有一间神庙。过了很多年,第二座相似的土造金字塔,被添置在原先那座金字塔上,同时,在第一座金字塔顶端加铺坚厚的石板,使神庙的地基高出周围的平原200多英尺。此后1500年间,估计有四五个其他民族和文化参与建筑工程,使卓越鲁拉金字塔具备今天的面貌。这些民族先后扩充金字塔的地基,但不再增加它的高度。就这样,有如执行一项整体工程计划似的,卓普拉城的〃人造山〃一步一步显现出它那典型的、四层的宝塔结构。今天,它的底部每一边长达1500英尺,约莫是埃及基沙大金字塔的两倍,而总体积则高达令人咋舌的300万立方米。诚如一位专家指出的:〃这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大一栋建筑物。〃19

  所为何来?

  干吗要费那么大的工夫?

  中美洲的人民究竟想给自己留下什么名声?

  穿梭在密如蛛网的隧道中,吸着地底阴凉的泥沙气息,我只觉得头顶那座庞大沉重的金字塔,无情地朝我直压下来。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栋建筑物;人们把它树立在这儿,是为了奉祀一位神秘的中美洲神祗。

  由于西班牙占领军和天主教会的愚昧与偏见,今天,我们对奎札科特尔和他的门徒来历和事迹,几乎一无所知。这些入侵的西班牙人,拆掉卓鲁拉城的古老神殿,砸毁神像、祭坛和镌刻着日历的石碑,烧毁无数文物,包括手抄本、绘画和象形文字书卷。这帮人试图消灭中美洲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而他们几乎成功了。然而,流传在百姓之间的神话,却鲜明地、肯定地告诉我们:最早建造卓鲁拉金字塔的是一群〃畸形巨人〃。

  注释:

  1《白种与石脸》,12页。

  2同上,3~4页。

  3《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6页。

  4《墨西哥》,224页。

  5目击者的记述,收录于《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6页。

  6《墨西哥的魔法与秘术》,228~229页。

  7同上。

  8《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7页。

  9《西班牙人入侵前后的犹加敦半岛》.9页。亦见《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0页。

  10《西班牙人入侵前后的犹加敦半岛》,104页。

  11《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对页。

  12同上,23页。

  13同上,24页。

  14狄亚哥·迪杜兰《新西班牙的古代历史》(1585年),收录于伊格纳修斯·唐纳里《亚特兰提斯:洪水前的世界》,200页。diego de duran.〃his.tora antlquade la nueve espana〃(1585),in lgnatlus donelly,atlantis:theantediluuian bsp;15《旧约·创世纪》第11章第l~9节。

  16记载于《古代海王的地图》,199页。亦见《神正与巨人》,54页及《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07页。

  17拜伦·康明斯《奎奎科和墨西哥古代文化》,《亚利桑那大学学报》第8期,1933年11月15日出版。byron s.cummings,〃culcullco and th archaic culture ofmexico,〃uniuersity of ariaona bulletin,volume n:8;15。november 1933

  18《墨西哥》,223页。亦见寇特·孟德尔森《金字塔之谜》,190页。kuntmendelssohn,the riddle of the pyramids,thames hudson,iondon,1989,p.190页.

  19《金字塔之谜》,190页。

  第16章 蛇神的避难所

  离开卓越普拉城,我们一路驱车朝东行驶,经过繁华的城市佩佛拉(puebla)、奥里萨巴(orizaba)和科多巴(cordoba),前往墨西哥湾畔的维拉克鲁兹港(veracruz)路上,我们穿过东马德雷山(sierra madre oriental)云雾弥漫的群峰,享受山中沁凉的空气,然后降落到海平面上,行驶在长满棕榈和香蕉、景色无比苍翠怡人的热带平原上。我们正在进入墨西哥最古老、最神秘的文明——奥梅克文明的发祥地。奥梅克(olmec)这个名称,意思是〃橡皮人〃。

  奥梅克文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是在阿兹持党帝国崛起之前1500年,这个古文明就已经消失。不过,阿兹特克人倒是保存了很多有关奥梅克人的动人传说,甚至称呼他们为〃橡皮人〃——根据传说,他们居住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橡胶生产地区。今天,这个地区的位置,介于西边的维拉克鲁兹港和东边的卡门城(ciudad delcarmen)之间。在这儿,阿兹特克人发现奥梅克人制造的一些古代仪式用品;不知为了什么原因,他们将这些器物供奉在自己的庙堂上,十分崇敬。

  我看了看手上的地图,发现科泽科克斯河(coatzecoalcos river)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正是传说中奥梅克人的家乡。石油已经取代橡胶,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产业,将热带天堂转变成意大利诗人但丁(dante)笔下的地狱最下一层。1973年大量开采石油以来,科?